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1)
2023(567)
2022(465)
2021(451)
2020(399)
2019(875)
2018(834)
2017(1314)
2016(845)
2015(893)
2014(813)
2013(863)
2012(901)
2011(821)
2010(879)
2009(660)
2008(774)
2007(673)
2006(561)
2005(469)
作者
(3758)
(3134)
(3062)
(3014)
(1919)
(1610)
(1367)
(1238)
(1212)
(1208)
(1139)
(1134)
(1067)
(1039)
(1002)
(991)
(931)
(917)
(910)
(877)
(866)
(823)
(770)
(759)
(744)
(724)
(704)
(699)
(685)
(682)
学科
(2580)
(1761)
(1756)
植物(1726)
(1290)
经济(1290)
(1153)
管理(1116)
生态(995)
生态学(902)
(846)
(807)
理学(748)
农业(642)
(609)
森林(609)
(596)
企业(596)
(574)
地理(563)
中国(562)
地理学(554)
(552)
(547)
植物地理学(534)
方法(493)
技术(460)
(453)
贸易(453)
(447)
机构
大学(11948)
学院(11759)
(6528)
研究(6500)
科学(5852)
农业(5237)
业大(4574)
(4412)
研究所(4208)
中国(4024)
农业大学(3380)
(3260)
(3153)
(3100)
实验(3054)
实验室(2932)
(2896)
重点(2776)
科学院(2682)
(2635)
管理(2610)
经济(2553)
中心(2492)
(2281)
林业(2194)
理学(2138)
技术(2121)
理学院(2088)
(2085)
北京(2082)
基金
项目(10168)
(7401)
国家(7354)
科学(6746)
基金(6636)
科学基金(5121)
研究(4672)
自然(4452)
自然科(4330)
自然科学(4324)
(4313)
自然科学基金(4240)
(3900)
科技(3541)
基金项目(3474)
计划(3275)
资助(2948)
重点(2669)
(2507)
专项(2449)
(2159)
(2126)
科研(2118)
社会(1997)
技术(1989)
(1934)
农业(1899)
创新(1859)
社会科(1841)
社会科学(1841)
期刊
学报(6881)
(6163)
大学(4485)
科学(4377)
学学(4355)
农业(4283)
(2859)
中国(2778)
(2512)
经济(2512)
业大(2459)
林业(2181)
研究(2058)
农业大学(1787)
(1629)
自然(1362)
科技(1213)
中国农业(1196)
自然科(1118)
自然科学(1118)
图书(1059)
(1054)
科技大(1016)
科技大学(1016)
资源(977)
农林(972)
(972)
书馆(894)
图书馆(894)
西南(862)
共检索到18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津  
阮籍是第一位对曹植有较广泛接受的作家,其接受内容与形态对后来接受者影响深远。文章认为,曹植《杂诗》六首作为组诗在视角转换、突转结构、矛盾冲突、化骚入诗方面对阮籍《咏怀诗》创作颇有借鉴意义。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颜庆余  
阮籍集是流传有绪的先唐别集旧本,阮籍诗在漫长岁月的传抄中,保持表面上的相对稳定,然而,阮籍诗已经出现伪阙、补缀、淆乱和窜益的情况,在数量、次序和文字等方面都存在疑义。明刊诸本中的阮诗,大都经过后人的重编,重编的过程与《文选》等总集、类书密切相关。《六朝诗集》本在明刊诸本中最为独特,可能在次序、文字等方面更多地保留古本的特征。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翟晶晶  张喜贵  
阮籍的《咏怀》诗主要表达了两个主题:一是变幻莫测的时事所激起的盛衰之叹,二是身处乱世而悟出的人生哲学。庾信一生中经历了两次大的祸乱,由南入北,饱受了逃亡与羁旅之苦。相似的人生处境,使得阮诗成为庾信取法的对象。文章分析了庾信《拟咏怀》对阮籍《咏怀》诗"荣衰""生死"两个主题的接受,及《拟咏怀》中"乡关之思"对阮籍《咏怀》诗主题的深化。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卫俏嫔  
干注册会计师这行已经大约十年了,每年的冬春季节都是在无比繁忙中度过,只有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能够理理思绪,想想审计以外的事情。上大学时,曾经和几个好友疯狂地迷恋上诗歌,到处搜罗有关唐诗宋词的书籍,还喜好现代诗。记得汪国真来学校讲演时,我们几个人晚饭没吃,跑到阶梯教室占座位。至今我还保留着当年汪国真的亲笔签名。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曹建平  
诗贵含蓄,是我国古代诗人和诗评家总结创作经验提出的一个观点,也是读者在诗歌鉴赏和审美体验中得出的结论。这就是说,诗歌要写得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耐人寻味,如司空图所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古人深知这个道理,他们写了许多含蓄隽永的诗篇,让读者读后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去回味、联想、补充,乃至重新创造,从中获得认知和美的享受。 我们还是先看一首诗,加以品味——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唐·金昌绪《春怨》)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哈嘉莹  
杨维桢的诗歌思想体系是以“诗本性情”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了对诗歌创作、诗歌风格以及诗歌形式的论述,并有与其诗歌思想相辅相成的诗歌实践。将“诗本情性”这一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诗歌创作规范,扭转了元代以政教为中心的诗学观念,并对后世的“性灵”文学思想有不容抹杀的开启作用。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于湘苏  
于鹄诗歌虽不见经传,但是细细品读其存诗,多了份清雅自然,多了些纵横清逸,与其他隐士相比确有其独特的价值。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清逸雅正,平淡自然;精于刻画,形神具备;体裁多样,诸体皆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莉娜  
朱湘作为新月派的重要诗人,曾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的济慈",他给诗坛上留下了优美和谐的《采莲曲》、《昭君出塞》等优秀诗篇,在诗歌"三美"方面努力钻研进取,给新诗留下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和艺术成果。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冷成金  
中国主流文化以人要"活着"的内在亲证为价值建构的原初动力和逻辑起点,以"人能弘道"式的自证为价值建构的基本方式,以悲剧意识的兴起作为建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保障机制,从而建构起指向审美超越的悲剧精神。李白诗歌以最本真、自然的生命与世事人生、社会历史、宇宙自然展开对话并进行追询,其诗歌的悲剧意识表现为在悲剧真相中深情地追询,追询自然、仙、梦中的精神乐园而不得的悲剧感,用"酒"来激发和超越悲剧意识,在怀古中抒写浓郁的历史悲剧意识以及由对生命存在的清晰感受而产生的生命悲剧意识,对展示中国文化中的悲剧意识具有典型意义。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焦健  
王维在诗歌的起结上颇有造诣。其诗歌开头有着包容、平雅的特点,其诗结尾则有着蕴藉、消纳的特点。在王维的诗歌中,这些特点有时交替出现,有时同时出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平  
海子在自己的诗歌中创造了独特的生命意象序列。透过多种奇幻诡谲的表现形态,生命意象呈现出三层含义:一是个体生命的真实跃动,二是生命群体的共振共在,三是对本真存在状态的追求。通过对生命意象序列进行深入解读,可以更深刻地领悟诗人海子开阔宏大的生命境界和悲壮惨烈的人生情怀。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尼燕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过:"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起步护理、涉足财务、做好审计、专注医保、启航运营……当选河南省会计领军人才、成为卫生计生行业首批经济管理领军人、荣膺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我深知,过硬的业务实力是能打胜仗的基础,永不停歇的奔跑是担当大任的储备。在岁月年轮里,无论岗位如何变化,无论人生的轨迹如何前行,我都会用诗歌记录工作的体会、生活的况味和亲情的阳光,并以此来蓄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铁生  姜爱喜  
在盛唐诗坛向中唐诗坛过渡中,顾况的意义一直被忽略。他本人身历这两个时期,其诗歌主要是歌行创作遗有盛唐风骨,成为后世诗人取法盛唐的"活化石"。顾况存世51首歌行题材丰富,其中题画诗和音乐诗成就颇为突出,其题画诗打破了杜甫确立的范式,扩展了题画诗的表现领域,并开创了题画诗的幽默风格;音乐诗注重自我情感的抒写,并对稍后白居易等人的音乐诗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顾况的歌行语言特色上兼具"俗"与"奇"的特点,俗的一面影响到了稍后重写实、尚通俗的元白诗派,奇的一面则被尚奇的韩孟诗派所继承。可以说,在大历诗坛这样一个过渡时期,顾况肩负起了重任,并且成为了元和诗人直接效法的楷模。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恒  吴铃  
手语诗歌是指聋人用高度精炼的手语创造的视觉性文学性作品。从历史起源来看,手语诗歌缘起于口语教育和手语教育之争;从形式来看,手语诗歌一般没有标题,也较少配有音乐;从内容来看,聋人的感觉经验、社会地位以及双语经验是手语诗歌的三大主题;从修辞方式来看,手语诗歌广泛利用重复、对称性以及词语新用等方式增强艺术效果。未来的研究应当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融合,还应注重研究成果的反哺效应,实现研究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有机结合。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王代金  
"蔡格尼克效应"指出,人们对于未完成任务的记忆比已经完成任务的记忆保持得更好。将这个效应迁移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就意味着当学生遇到尚存缺陷的"空白"(即留白)时,其将会积极主动地设法"补白"这一缺陷,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这样一来,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让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而诗歌在创作时往往追求"言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也就产生了许多"空白",需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