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48)
- 2023(5979)
- 2022(5383)
- 2021(5032)
- 2020(4365)
- 2019(10270)
- 2018(10120)
- 2017(19379)
- 2016(11032)
- 2015(12544)
- 2014(12771)
- 2013(12828)
- 2012(12253)
- 2011(11125)
- 2010(11313)
- 2009(10698)
- 2008(10803)
- 2007(9972)
- 2006(8437)
- 2005(7463)
- 学科
- 济(47223)
- 经济(47188)
- 管理(26037)
- 业(25927)
- 方法(23827)
- 数学(21512)
- 数学方法(21314)
- 企(19607)
- 企业(19607)
- 农(13158)
- 学(12495)
- 中国(11032)
- 财(10988)
- 地方(10438)
- 贸(9569)
- 贸易(9568)
- 易(9234)
- 农业(8644)
- 业经(8381)
- 制(7404)
- 和(7224)
- 环境(6768)
- 务(6524)
- 财务(6510)
- 财务管理(6487)
- 银(6298)
- 银行(6249)
- 融(6224)
- 金融(6222)
- 企业财务(6087)
- 机构
- 大学(166342)
- 学院(164484)
- 济(65413)
- 经济(63905)
- 研究(60778)
- 管理(59023)
- 理学(50831)
- 理学院(50116)
- 管理学(49040)
- 管理学院(48743)
- 中国(43929)
- 科学(41849)
- 京(37010)
- 农(36162)
- 所(33334)
- 业大(31550)
- 研究所(30817)
- 农业(28426)
- 财(28400)
- 中心(27406)
- 江(25714)
- 北京(23592)
- 财经(22983)
- 院(22810)
- 范(22275)
- 师范(22055)
- 经(20751)
- 经济学(20293)
- 省(19925)
- 州(19879)
- 基金
- 项目(113049)
- 科学(86434)
- 基金(80754)
- 研究(76000)
- 家(73613)
- 国家(73097)
- 科学基金(59840)
- 社会(45966)
- 省(44782)
- 基金项目(43862)
- 社会科(43537)
- 社会科学(43516)
- 自然(41218)
- 自然科(40178)
- 自然科学(40161)
- 自然科学基金(39418)
- 划(38228)
- 教育(34643)
- 资助(33225)
- 编号(30125)
- 重点(26319)
- 发(24478)
- 部(24175)
- 成果(24169)
- 计划(23182)
- 科研(22616)
- 创(22272)
- 课题(21477)
- 科技(21401)
- 创新(20988)
共检索到236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玉双 段文标 杜珊 段文靖 王安娜
[目的]分析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固定样地内主要种群及掘根林隙形成木的空间格局,为本地区阔叶红松林的长期经营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野外调查和数据统计,利用点格局分析方法揭示了2.55 hm2样地内重要值排在前4位的种群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性及掘根林隙形成木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样地内胸径(DBh)≥1 cm的乔木共有8种,种群密度差异大。种群的径级结构大体上呈非对称的单峰型曲线。重要值排在前4位的是红松、红皮云杉、白桦和榆树。红松和白桦在整个研究尺度上均为聚集分布,红皮云杉随空间尺度的变化趋势为聚集-随机-均匀分布,榆树在≤16 m尺度上为随机分布,其余尺度上为聚集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蕾 张春雨 赵秀海
为进一步揭示天然阔叶红松林的空间结构规律,为合理选择种群结构研究方法提供借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设立面积为1hm2的固定样地,对样地内的林木进行每木调查和坐标定位。运用均匀度理论对不同径阶大小的林木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并运用均匀度、点格局、角尺度3种格局研究方法对样地中的主要树种及林分整体的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小径阶林木的分布状态为集群分布,随着径阶的增大,林木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2)阔叶红松林的格局分布为集群分布,这主要受到了演替阶段和林分年龄的影响。3)3种方法在格局不太明显的种群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3种方法在格局检验上各有优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春雨 赵秀海 郑景明
该文应用高斯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二阶对数分布模型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大小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了模型的模拟效果,并对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以中小型林隙为主,大林隙极少出现.林冠空隙总面积占调查样地总面积的12.5%,扩展林隙总面积占调查样地总面积的28.8%;冠空隙面积在20~100m2之间的林隙占林隙总数的80.7%,扩展林隙面积在80~240m2之间的林隙占林隙总数的81.8%.冠空隙和扩展林隙的大小结构都呈峰值左偏的偏山状分布.冠空隙大小结构服从高斯分布,扩展林隙大小结构可以用高斯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和二阶对数分布进行理论描述;根据复相关系数、决定系数、...
关键词:
林隙 阔叶红松林 分布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启昌 张英楠 其其格
采用量热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红松种群热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松不同器官间的热值差异很大,多年生枝,1、2年生枝,多年生叶和1、2年生叶分别与皮、主根、干、侧根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多年生枝,1、2年生枝与侧根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叶>皮>干>根,对于枝和叶,多年生的热值要高于1,2年生的热值,对于根来说,主根要高于侧根。不同径级间的热值差异极显著(P<0.01),随径级增加而呈明显的波浪形分布。不同季节的红松热值不同,秋季热值高于春季。高海拔藓类云冷杉红松林红松的热值高于阔叶红松林红松的热值,以侧根热值差距最大,差值为3471J·g-1...
关键词:
红松 热值 器官 阔叶红松林 径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段文标
以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林隙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林隙0~20 cm(表层)和20~40 cm(下层)土壤水分的微环境异质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①阔叶红松林林隙各层土壤水分生长季内变化规律不同,表层与下层土壤水分差别显著,各层次土壤水分变异程度均属中等变异;②阔叶红松林林隙各层土壤水分在生长季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空间异质性,空间自相关部分的空间异质性在土壤水分总空间异质性中占主要部分;③阔叶红松林林隙内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均以中低等级斑块为主,相对较高等级的斑块仅分布在表层土壤中。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林隙 土壤水分 微环境异质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中华 惠刚盈 胡艳波 周红敏 张连金
以吉林蛟河2块1 hm2阔叶红松林样地全林每木定位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RipleyK(d)函数和Mark相关函数的O-ring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2块样地中红松种群与主要优势种群林分中层与林分上层空间分布格局及树种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水曲柳红松林中的红松种群和水曲柳种群在小尺度上为聚集分布的趋势,林分中层的红松种群尤为明显,椴树红松林中的红松和椴树种群在多个尺度上呈聚集分布。2个类型阔叶红松林中相同林层中红松种群与水曲柳种群、椴树种群总体上呈现不相关的空间关系,但不同林层的种群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水曲柳红松林中,林分上层中的红松与林分中层的红松在0 19 m的尺度内存在显著地负相关,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露波 甄贞 赵颖慧
【目的】以阔叶红松林为例,以多源LiDAR点云数据为切入点,探索无破坏性地分析林分空间结构特征,为阔叶红松林林分空间调整优化提出建议,以促进林分更新演替。【方法】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1块100 m×100 m的阔叶红松林样地的无人机激光雷达(Unmanned aerial vehicle LiDAR, UAV-LiDAR)、地基激光雷达(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 TLS)和野外调查数据为数据源,融合UAV-LiDAR和TLS数据后进行单木分割和单木参数提取(包括单木位置、胸径、冠幅、树之间的夹角和距离等),计算和统计样地空间结构参数(包括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和密集度)和频率分布,采用Origin 2018软件建立结构参数的多元分布图并进行分析。【结果】在株树密度为1 269株/hm2的阔叶红松林分中,基于融合后的UAV-LiDAR和TLS数据单木分割精度为F=0.70;阔叶红松林林分空间结构结构特征为林内林木大多处于随机分布、中庸状态,呈高度密集、中度及以上混交状态,林木大小分化均匀;林木间竞争激烈,对象木树冠多与周围3~4株相邻木树冠相连;阔叶红松林中林木存在不合理分布的组合,频率值为0.40%、0.75%和3.50%。【结论】利用融合LiDAR数据提取参数并计算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较传统方法可实现无破坏性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的多元分布可以展示了林分内部空间结构特征,可以准确地获取不合理结构组合从而进行林分结构调整优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振良 于贵瑞 王秋凤 赵士洞 延晓冬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实际林隙面积小于 2 5 0m2 的林隙数量占被调查林隙的 70 %以上 ,扩展林隙面积大部分分布在 1 0 0m2 ~ 5 0 0m2 之间 (70 %左右 ) ,林隙最大面积大部分分布在 3 0 0m2 ~ 90 0m2 之间 ,林隙模型所模拟的面积应在 5 0 0m2 ~ 90 0m2 之间。 4 0 %的阔叶红松林林隙是风干扰形成的。每个林隙的平均林隙形成木的数量是 2 .65株。最大林隙形成木集中分布在 5 0cm~ 60cm和 60cm~ 70cm两个径级内 ,占总数的5 0 %以上 ,红松、紫椴、蒙古栎和春榆在最大林隙形成木中占 95 %以上 ,其中紫椴 (4 0...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林隙 树种更新 干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春雨 赵秀海 郑景明
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与林下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林隙与林下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不同。林隙中幼苗层树种多样性增大而群落优势度减小,幼树层树种多样性减小而群落优势度增大。由于资源和空间利用的有效性发生改变,导致林隙中的土壤和凋落物的理化性质也出现差异。林下地表凋落物厚度、现存量及凋落物含水量均显著高于林隙(p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林隙 凋落物 土壤性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新章 张慧玲 肖文发 郭忠玲 黄志霖 雷静品
土壤种子库是森林植物种群动态和森林更新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森林植被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该文通过对凋落物层和腐殖质层(0~10 cm)种子库取样并用物理挑选法进行分类,对长白山区阔叶红松林不同面积和年龄的采伐林隙内土壤种子库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阔叶红松林不同面积林隙内种子库的丰富度和种子密度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年龄林隙内种子库的丰富度差异不大,但种子密度差异显著;林隙内不同部位间种子库的丰富度和种子密度差异较大,且丰富度和种子密度分别主要由腐殖质层和凋落物层决定;红松和色木槭在林隙内外种子库中均占据主导地位,显示出红松有良好的更新潜力;随林隙形成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多样性增加但优势度下降的趋...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采伐林隙 阔叶红松林 长白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艳波 惠刚盈 戚继忠 安慧君 郝广明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等三种结构参数,分析了红松阔叶天然林的空间结构。用平均混交度和混交度分布分析了林分的树种空间配置情况,得到该种林分主要以中、强度混交为主;用平均角尺度和角尺度分布分析了林木水平分布格局,得到该种林分以随机分布为主等结论。同时还应用大小比数和混交度分析了一些主要树种的空间属性,发现两种参数的结合可以清楚地描述树种的空间属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猛 段文标 陈立新 刘洋 高志强
以小兴安岭原始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法布点,通过对生长季内林隙各样点极端地面温度的连续观测,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并揭示了林隙极端地面温度的时空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林隙极端地面温度不同空间样点之间存在异质性,而且异质性的强度、尺度和空间结构组成随时间而改变,各月平均极端地面温度斑块形状复杂,最高地面温度大小顺序均为6月>7月>8月>9月,最低地面温度大小顺序为7月>8月>6月>9月,月平均地温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布位置不固定,同一月份地面最高温度的大小顺序是空旷地>林隙>郁闭林分,地面最低温度大小顺序是郁闭林分>林隙>空旷地。研究旨在为红松阔叶混交林的可持续经营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密 国庆喜
本文依据2012年黑龙江省胜山阔叶红松林10.4 hm~2大型样地全面实测数据,基于移动窗口法、GIS技术分析其乔木层生物量空间格局的尺度效应,探究其群落空间结构研究的最小面积,并用计算机模拟随机抽样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1)通过对10~90 m各个尺度下的样地生物量误差空间分布栅格图的分析,胜山阔叶红松林乔木层生物量空间结构存在着最小研究面积0.49 hm~2,不仅具有与样地相同的生物量密度,还能够完整地体现出胜山阔叶红松林生物量的空间变异性,准确地反映其群落结构的真实特征,这为更加精确地估算阔叶红松林生物量提供了理论依据;2)通过计算机模拟随机抽样验证了用移动窗口法所确定的最小面积是准确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海 惠刚盈 胡艳波 李储山 林天喜 张显龙 吴相菊
为进一步揭示天然红松阔叶混交林的空间结构规律,为合理经营天然红松阔叶林提供借鉴,本研究在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大坡经营区设立面积为1 hm2的样地,利用全站仪对高度1.3 m以上的林木进行每木调查,然后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混交度等3种结构参数,分析了样地内不同径阶林木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天然红松阔叶林中小径阶(胸径≤10 cm)林木占总株数的59.4%,其周围林木呈随机分布,与林分的总体分布格局一致。大径木的平均角尺度呈急剧下降的趋势,说明其相邻木挤在一起的现象大幅度减少,相邻树木在其四周趋于均匀分布。林木大小比数随胸径的增大呈迅速减小的趋势,小径木多明显受压,中径木处于中庸状态或亚优势...
关键词:
天然红松阔叶混交林 径阶 空间分布特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家兵 关德新 张弥 韩士杰 于贵瑞 孙晓敏
植被--大气间CO2交换研究对准确评价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开路式涡动相关系统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CO2交换特征进行了整年连续监测.结果表明,该森林生态系统的碳交换季节变化明显,2003年森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变化范围在-6.37~2.13 g/(m2.d)之间,5—9月均表现为碳汇,其余月份为碳源,其中净碳吸收量与释放量最大的月份分别为6和10月;全年森林净吸收的碳量为-191.3 g/m2,整体表现为一定强度的碳汇.影响NEE的环境因子主要是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土壤温度等,白天NEE对PAR的响应符合直角双曲线方程,夜间的NEE与5 cm深土壤温度有较好的指...
关键词:
温带森林 CO2通量 涡动相关法 碳收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