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0)
- 2023(1273)
- 2022(1083)
- 2021(950)
- 2020(913)
- 2019(1971)
- 2018(1869)
- 2017(3021)
- 2016(2044)
- 2015(2300)
- 2014(2259)
- 2013(2427)
- 2012(2400)
- 2011(2139)
- 2010(1986)
- 2009(1801)
- 2008(1848)
- 2007(1583)
- 2006(1412)
- 2005(1151)
- 学科
- 学(5273)
- 济(4039)
- 经济(4031)
- 业(2721)
- 管理(2665)
- 物(2599)
- 财(2465)
- 植(2257)
- 植物(2217)
- 方法(2202)
- 森(2170)
- 森林(2170)
- 林(2083)
- 数学(2004)
- 收入(1968)
- 数学方法(1953)
- 生态(1894)
- 企(1801)
- 企业(1801)
- 国民(1644)
- 农(1629)
- 生物(1604)
- 壤(1599)
- 生态学(1599)
- 国民收入(1597)
- 土壤(1597)
- 虫(1469)
- 富(1461)
- 财富(1461)
- 及其(1371)
- 机构
- 学院(31464)
- 大学(31387)
- 研究(16408)
- 农(16245)
- 科学(15475)
- 农业(13150)
- 业大(12571)
- 所(11034)
- 研究所(10593)
- 中国(10489)
- 农业大学(8738)
- 室(8589)
- 实验(8501)
- 省(8335)
- 京(8199)
- 实验室(8106)
- 重点(7632)
- 林业(7485)
- 业(6934)
- 济(6897)
- 经济(6701)
- 管理(6547)
- 院(6422)
- 中心(6343)
- 科学院(6177)
- 技术(5874)
- 林(5573)
- 研究院(5490)
- 江(5455)
- 理学(5453)
共检索到44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良 夏富才 孙越 张骁
为探索早春植物对于早春环境是否具有相似的生活史类型,对蛟河实验管理局阔叶红松林样地1年内8种常见早春植物进行了4次调查,采用全收获法获取早春植物生物量并每隔2 d观察1次物候,对样地内早春植物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季节动态及其种间差异进行了初步分析,构建了株高与生物量的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8种早春植物的开花、结果历程总体相差较大,但花果期普遍较短(3448 d)。8种早春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各器官生物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同一早春植物在不同日期根冠比和生殖分配比差异也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萍 叶吉 吴钢
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森林大样地的基础上,研究阔叶红松林木本植物组成,同时应用徐振邦等关于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的干、枝、叶生物量与其胸径的相关关系公式以及地上地下的生物量关系,直接推算阔叶红松林中红松、紫椴、蒙古栎、水曲柳、色木槭的生物量,进而得到单位面积的生物量.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共51个种,59 158个活的个体.5种主要树种的生物量以紫椴最高,为101 039.489kg/hm2;红松次之,为81 012.335 kg/hm2.水曲柳为54 767.362 kg/hm2,蒙古栎为35 035.157 kg/hm2,色木槭最低,为22...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大样地 木本植物组成 生物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犇 金光泽
以择伐40年后的阔叶红松林过伐林(以下简称为择伐林)和未砍伐的典型阔叶红松林(以下为原始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择伐对细根生物量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季原始林和择伐林死细根生物量、活细根生物量和总细根年平均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总细根生物量以及活细根在6月以及9月存在显著差异(P<0.05),死细根在5月、7月以及8月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么旭阳 胡耀升 刘艳红
【目的】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群落进行调查,并对植物功能性状进行分析,为森林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4种主要植物群落(白桦林、杨桦林、臭冷杉红松林和紫椴红松林)进行群落学调查,选择比叶面积、叶厚度及叶枝中N、P含量6个功能性状及土壤、地形因子进行调查,分林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总体测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香农威纳指数)、Walker功能多样性指数、Petchry和Gaston指数、Rao’s二次熵指数、功能丰富度指数、功能均匀度指数和功能分歧指数,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不同群落、不同林层的功能多样性及各指数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100个10m×1...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龚艳宾 郭建斌 赵秀海 于诗卓
于2014年生长季(5-9月)对设置在天然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样地内的272个草本样方(1 m×1 m)进行物种及其植株高度、盖度以及土壤因子进行调查,应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Gleason指数及相应的均匀度(Pielou指数)和生态优势度等指标分析天然阔叶红松林样地内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生长期动态,并采用冗余分析方法(rDa)探讨了土壤因子对草本层多样性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样地内草本植物物种组成丰富,共有91种,隶属于34科80属,以毛茛科ranunculaceae和百合科liliaceae的物种数最多,物种单科单属、单属单种现象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万良 谭学仁 孔祥文 丁磊 徐庆祥 金鑫 丁国权
干扰对人工诱导阔叶红松林的群落结构及高等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分析表明:次生林抚育改造32年,经过2次上层抚育采伐作业(择伐上层保留木),部分红松已进入主林层,形成优势种群.林分乔木层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红松在林分各层均有分布.林分各层次之间在蓄积分配上,第Ⅰ层林木蓄积最大,第Ⅱ层次之,第Ⅲ层最小,第2次上层抚育采伐作业前蓄积比为5∶3∶2,作业后为4∶4∶2.对林分大径木(20 cm以上)、中径木(14~18 cm)、小径木(14 cm以下)蓄积比进行统计分析,采伐前为5∶3∶2,采伐后为4∶4∶2.同时,各试验区林木径阶呈连续分布,且中、小径木株数较多,呈现出健全的林相,为目前较理想的异龄复层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春雨 赵秀海 郑景明
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与林下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林隙与林下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不同。林隙中幼苗层树种多样性增大而群落优势度减小,幼树层树种多样性减小而群落优势度增大。由于资源和空间利用的有效性发生改变,导致林隙中的土壤和凋落物的理化性质也出现差异。林下地表凋落物厚度、现存量及凋落物含水量均显著高于林隙(p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林隙 凋落物 土壤性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温晶 张秋良 李嘉悦 魏玉龙
研究了间伐强度对兴安落叶松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为确定兴安落叶松林分的最佳采伐强度提供理论依据。以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间伐强度(10%、20%、30%、40%)和对照的试验固定样地,对间伐5 a后各样地林下灌草多样性和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抚育间伐可以明显提高林下植物种类、Menhin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各层均以40%间伐强度最大,而生态优势度指数则呈递减趋势(P <0.05);3)综上所述,在30%~40%的间伐强度下,兴安落叶松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生物量最高,林分质量最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德喜 樊后保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补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补植16年后,对上述5种混交林类型及马尾松纯林的森林凋落物量、养分含量及周转时间进行研究。上述5个混交群落和马尾松纯林的年凋落物量分别为6149·1、7533·2、6741·1、7151·5、8041·7和3442·8kg·hm-2。各混交群落总凋落物量的季节动态呈双峰型,第1次峰值出现在2—4月份,第2次峰值出现在8、9月份。在凋落物组成中,枯叶占绝对优势,占凋落物总量的50%~71%,其余依次为枯枝6%~26%、树皮9%~19%、果实和其他组分5%~17%。各混交群落中来自马尾松的凋落物占50%~58%,...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谷越 王芳 陈鹏狮 张军辉 韩士杰 张雪 陈志杰 岳琳艳
为了解持续氮沉降和降水减少条件下森林群落凋落物的量变化及其时间动态,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收集器法于2015年生长季(6—10月)对长期氮添加和降水控制实验平台3种不同处理样地(对照、施氮和减水施氮)内的凋落物进行了研究。主要分为红松叶、蒙古栎叶、其他树种叶、花果皮屑、枝5部分。本研究将凋落系数作为衡量林分生产凋落物能力的大小,比较各处理间凋落物的"净"差异。结果显示:各处理样地生长季内叶凋落量所占比重较大,可达到79%81%,而枝和花果皮屑所占比重为19%21%;凋落节律呈单峰型,凋落量峰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东升 郑俊强 王秀秀 郑兴波 韩士杰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优势树种红松、蒙古栎、色木槭、水曲柳、紫椴的叶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定量模拟加水、加氮、凋落物量对凋落物分解和土壤碳氮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氮处理对凋落物分解没有显著影响;凋落物量增多使分解率下降;加水处理显著促进水曲柳凋落物的分解。培养结束后,凋落物的氮质量分数增加、碳质量分数和C/N降低,凋落物残体的δ15N值因凋落物种类、水氮处理的不同而不同,δ~(13)C值下降;土壤的碳、氮质量分数增加,δ~(15)N值无显著变化,δ~(13)C值和C/N下降。
关键词:
氮沉降 降水 凋落物分解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启昌 张英楠 其其格
采用量热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红松种群热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松不同器官间的热值差异很大,多年生枝,1、2年生枝,多年生叶和1、2年生叶分别与皮、主根、干、侧根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多年生枝,1、2年生枝与侧根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叶>皮>干>根,对于枝和叶,多年生的热值要高于1,2年生的热值,对于根来说,主根要高于侧根。不同径级间的热值差异极显著(P<0.01),随径级增加而呈明显的波浪形分布。不同季节的红松热值不同,秋季热值高于春季。高海拔藓类云冷杉红松林红松的热值高于阔叶红松林红松的热值,以侧根热值差距最大,差值为3471J·g-1...
关键词:
红松 热值 器官 阔叶红松林 径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燕燕 樊后保 林德喜 苏兵强 刘春华 孙新
在马尾松Pinusmassoniana人工林下分别种植闽粤栲Castanopsisfissa,拉氏栲C.lamontii,苦槠C.sclerophylla,格氏栲C.kawakmii和青栲Cyclobalanopsismyrsinaefalia,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对林分生物量的分析结果表明,5个混交群落的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259 882,200 875,221 745,221 652和245 941t·hm-2,马尾松纯林的总生物量为204 374t·hm-2。乔木层生物量中干材生物量最大,其次为根系、树枝和树叶。混交林中马尾松的粗根主要分布在0~20cm和60cm以下,而马尾松和阔叶树的细...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马尾松 混交林 生物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洁 张凯 肖迪 侯继华
为了探讨植物叶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功能群间叶功能性状的差异,在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采集34种植物的叶片,选取叶厚度(leaf thickness,LT)、叶体积(leaf volume,LV)、叶干物质含量(leaf dry matter content,LDMC)、比叶面积(specifi c leaf area,SLA)、叶氮含量(leaf nitrogen concentration,LCN)、叶磷含量(leaf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LPC)和氮磷比(N∶P)7个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T与其它功能性状之间不相关,LV只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俊强 郭瑞红 李东升 李东 李金功 朱保坤 韩士杰
氮沉降和降水减少耦合作用对我国北温带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还知之甚少,通过常规的凋落物分解袋法进行了对照(CK)、施氮(N,50 Kg/(hm2·a))、降雨减少(RP,-30%)和降雨减少加施氮(RP+N)4个处理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叶凋落物分解和碳、氮元素动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分解95%需要6.025~15.167年,椴树的分解速率最快,其次是蒙古栎,红松最慢,三者混合后分解率介于期间。分解系数结果显示:施氮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紫椴叶凋落物的分解;施氮对红松凋落物和混合凋落物分解则表现出抑制作用;降雨减少对分解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干旱情况下施氮后4种凋落物的分解系数介乎氮沉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