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41)
- 2023(10235)
- 2022(8496)
- 2021(7804)
- 2020(6170)
- 2019(13578)
- 2018(12924)
- 2017(24494)
- 2016(13561)
- 2015(14133)
- 2014(13888)
- 2013(13487)
- 2012(12376)
- 2011(11114)
- 2010(10716)
- 2009(9687)
- 2008(9331)
- 2007(8068)
- 2006(6972)
- 2005(5871)
- 学科
- 济(51364)
- 经济(51316)
- 业(33405)
- 管理(33240)
- 企(24931)
- 企业(24931)
- 方法(22554)
- 数学(19149)
- 数学方法(18983)
- 农(16515)
- 学(13623)
- 地方(13150)
- 中国(12615)
- 财(12298)
- 业经(12218)
- 农业(11887)
- 贸(10228)
- 贸易(10226)
- 易(9925)
- 环境(9309)
- 制(8615)
- 技术(8311)
- 务(7665)
- 财务(7656)
- 财务管理(7643)
- 企业财务(7356)
- 融(7353)
- 金融(7352)
- 银(7352)
- 银行(7300)
- 机构
- 学院(189126)
- 大学(184484)
- 济(69853)
- 经济(68505)
- 研究(68212)
- 管理(67677)
- 理学(59607)
- 理学院(58764)
- 管理学(57598)
- 管理学院(57265)
- 科学(48733)
- 中国(48344)
- 农(44115)
- 京(38781)
- 所(36410)
- 业大(36021)
- 农业(35377)
- 研究所(34258)
- 江(32886)
- 财(30807)
- 中心(30547)
- 范(25977)
- 师范(25502)
- 财经(25396)
- 院(25194)
- 省(24352)
- 农业大学(23551)
- 经(23131)
- 北京(22674)
- 州(22605)
- 基金
- 项目(141503)
- 科学(110797)
- 基金(103151)
- 家(95000)
- 国家(94216)
- 研究(93293)
- 科学基金(78882)
- 社会(60471)
- 省(58671)
- 社会科(57374)
- 社会科学(57356)
- 基金项目(56083)
- 自然(54623)
- 自然科(53295)
- 自然科学(53276)
- 自然科学基金(52318)
- 划(48855)
- 教育(41320)
- 资助(41052)
- 编号(34447)
- 重点(33066)
- 发(31945)
- 计划(29858)
- 创(29641)
- 部(29406)
- 科研(28141)
- 创新(27784)
- 科技(26686)
- 业(25861)
- 课题(25271)
共检索到258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晓鸽 范传文 鲍宇轩 金梦 陈敏敏 于道平 连玉喜
河床基质为溪流鱼类的重要栖息地。为研究溪流河道整治后基质组成变化对鱼类群落结构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阊江上游选取急流浅滩与缓流浅滩两种典型溪流生境,对比分析了两种生境河道整治前后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结果表明,采集鱼类数量由河道整治前的24种降低至整治后的17种,但前后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鱼类群落优势种由河道整治前的5种降低至整治后的3种。河道整治前鱼类群落的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623~2.253,0.715~0.866,1.680~3.109和0.652~0.813;整治后分别为1.120~1.679,0.528~0.724,1.444~2.695和0.508~0.722。除春季和秋季整治后的Margalef指数高于整治前,其余各季节,河道整治前的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均要高于整治后(P<0.05)。主要原因在于河道整治后河床基质粒径及粒径多样性降低、流态减少等使生境异质性降低。因此,建议在河道整治过程中避免选择性清除大粒径基质及裁弯取直等,以维持河床基质的多样性,从而防止或降低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卓 宋策 闫文龙 朱来福
2016年5~6月对汉江上游平川段11个采样点开展鱼类多样性及水环境因子调查,共采集鱼类29种,隶属于3目5科25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21种,物种占比72.41%),其次为鳅科(5种,物种占比17.24%)。汉江上游平川段鱼类鱼种多样性水平分布呈现中间段低两端段高的特点,鱼类多样性垂直分布符合随海拔升高物种多样性指数下降的规律。采用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和典范对应分析方法(CCA)分析了鱼类群落空间分布特征及水环境因子对鱼类群落格局的影响。NMDS结果显示该河段各个站点鱼类群落分布并未出现明显的聚类特征。CCA分析结果表明水环境因子中电导率,五日生化需氧量,pH和硫酸盐浓度对平川段鱼类群落结构有极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空间分布 物种多样性 NMDS CCA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申绍祎 田辉伍 汪登强 陈大庆 刘绍平
红唇薄鳅(Leptobotia rubrilabris)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近年来资源量不断下降。本研究利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片段(896 bp)分析了长江上游红唇薄鳅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为其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共采集了119尾样本,来自长江上游江津、四川南溪、岷江下游蕨溪等。结果显示,共检测到58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967,平均核苷酸多样性0.006 7,表明红唇薄鳅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单倍型NETWORK网络关系图和分析系统树结果显示红唇薄鳅单倍型不按地理分布聚类,但是明显分成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邵严 唐文乔 龚珑 张亚 郭弘艺
为了解淀山湖及黄浦江上游的鱼类物种多样性组成及群落结构状况,于2020年6月(夏季)和10月(秋季)在10个采样断面对鱼类样本作了定量和定性采集,并对其多样性及群落结构作了分析。2次调查共采集鱼类11 408尾、49种,隶属于9目14科37属。夏季和秋季,淀山湖5个断面合计有鱼类29种和30种,黄浦江上游5个断面有37种和29种,刀鲚(Coilia nasus)、鲫(Carassius auratus)和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为主要优势种。两个水体秋季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优势度指数(C)和Margale丰富度指数(D)指数均值都高于夏季的均值。相似性分析显示淀山湖各断面之间的鱼类群落相似性高于黄浦江上游各断面之间。ABC曲线表明,淀山湖及黄浦江上游鱼类群落结构总体上并不稳定,特别是淀山湖区域。Cluster聚类和非参数多维标度排序分析可明显将鱼类群落分为黄浦江群组Ⅰ、淀峰群组Ⅱ和淀山湖群组Ⅲ,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刀鲚、大鳍鱊、■(Hemiculter leucisculus)和鲫是造成群组间差异性的主要分歧种。与以往研究数据相比,本次调查淀山湖及黄浦江上游鱼类种类有所上升,但鱼类群落仍以小型鱼类为主,受人为因素干扰较为明显。建议淀山湖要继续提升水质、开展鱼类增殖放流、减轻渔业捕捞压力,并控制贝类底拖网的捕捞区域及时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邵严 唐文乔 龚珑 张亚 郭弘艺
为了解淀山湖及黄浦江上游的鱼类物种多样性组成及群落结构状况,本文于2020年6月(夏季)和10月(秋季)在10个采样断面对鱼类样本作了定量和定性采集,并对其多样性及群落结构作了分析。2次调查共采集鱼类11408尾、49种,隶属于9目14科37属。夏季和秋季,淀山湖5个断面合计有鱼类29种和30种,黄浦江上游5个断面有37种和29种,刀鲚(Coilia nasus)、鲫(Carassius auratus)和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为主要优势种。两个水体秋季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优势度指数(C)和Margale丰富度指数(D)指数均值都高于夏季的均值。相似性分析显示淀山湖各断面之间的鱼类群落相似性高于黄浦江上游各断面之间。ABC曲线表明,淀山湖及黄浦江上游鱼类群落结构总体上并不稳定,特别是淀山湖区域。Cluster聚类和非参数多维标度排序分析可明显将鱼类群落分为黄浦江群组Ⅰ、淀峰群组Ⅱ和淀山湖群组III,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刀鲚、大鳍鱊、?(Hemiculter leucisculus)和鲫是造成群组间差异性的主要分歧种。与以往研究数据相比,本次调查淀山湖及黄浦江上游鱼类种类有所上升,但鱼类群落仍以小型鱼类为主,受人为因素干扰较为明显。本文建议淀山湖要继续提升水质、开展鱼类增殖放流、减轻渔业捕捞压力,并控制贝类底拖网的捕捞区域及时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邵严 唐文乔 龚珑 张亚 郭弘艺
为了解淀山湖及黄浦江上游的鱼类物种多样性组成及群落结构状况,本文于2020年6月(夏季)和10月(秋季)在10个采样断面对鱼类样本作了定量和定性采集,并对其多样性及群落结构作了分析。2次调查共采集鱼类11408尾、49种,隶属于9目14科37属。夏季和秋季,淀山湖5个断面合计有鱼类29种和30种,黄浦江上游5个断面有37种和29种,刀鲚(Coilia nasus)、鲫(Carassius auratus)和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为主要优势种。两个水体秋季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优势度指数(C)和Margale丰富度指数(D)指数均值都高于夏季的均值。相似性分析显示淀山湖各断面之间的鱼类群落相似性高于黄浦江上游各断面之间。ABC曲线表明,淀山湖及黄浦江上游鱼类群落结构总体上并不稳定,特别是淀山湖区域。Cluster聚类和非参数多维标度排序分析可明显将鱼类群落分为黄浦江群组Ⅰ、淀峰群组Ⅱ和淀山湖群组III,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刀鲚、大鳍鱊、?(Hemiculter leucisculus)和鲫是造成群组间差异性的主要分歧种。与以往研究数据相比,本次调查淀山湖及黄浦江上游鱼类种类有所上升,但鱼类群落仍以小型鱼类为主,受人为因素干扰较为明显。本文建议淀山湖要继续提升水质、开展鱼类增殖放流、减轻渔业捕捞压力,并控制贝类底拖网的捕捞区域及时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慧玲 杨万勤 汪明 岳楷 王滨 彭艳 张川 吴福忠
森林河道与溪流木质残体是森林生态系统与水生态系统的关键纽带之一,其贮量特征直接关系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水生态系统的健康,但缺乏必要关注。因此,以岷江上游典型高山森林河道与溪流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山森林河道与溪流木质残体贮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该区域森林木质残体在河道与溪流中的总贮量分别为2 630.72g/m2和753.41g/m2。(2)河道木质残体以径级大于10cm的粗木残体为主(达88.23%),1~2.5cm的细木质残体分布最少(仅1.20%);相反地,溪流木质残体以1~2.5cm比例最大(达48.95%),10cm以上的木质残体分布比例最小(仅1.22%);(3)...
关键词:
高山森林 溪流 河道 木质残体 贮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飞 张富斌 常涛 林鹏程 刘焕章
根据2016~2018年任河上游4次鱼类资源调查数据,对该地区的鱼类物种组成、分布格局、物种多样性和群聚结构等进行了分析。调查期间,18个调查样点共采集鱼类36种,其中土著鱼类34种,外来鱼类2种。34种土著鱼类隶属于3目9科30属,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多鳞白甲鱼(Scaphesthes macrolepis)1种,重庆市重点保护鱼类有汉水扁尾薄鳅(Leptobotia hansuiensis)和峨眉后平鳅(Metahomaloptera omeiensis) 2种,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的易危(VU)鱼类有多鳞白甲鱼、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和细体拟鲿(Pseudobagrus pratti) 3种。尖头大吻鱥(Phoxinus oxycephalus)、嘉陵颌须鮈(Gnathopogon herzensteini)、宽鳍鱲(Zacco platypus)和峨眉后平鳅等小型山溪急流性鱼类在调查水域分布较为广泛,同时也是鱼类群聚中的主要优势种类。鱼类物种多样性整体呈现出随河流梯度向下游延伸而逐渐增加的趋势。与历史调查资料相比,任河上游鱼类资源明显衰退,主要表现为物种数量减少、部分种类分布范围缩小和小型化趋势加剧等。为促进任河上游鱼类多样性保护与恢复,建议严格控制水电开发强度、加强渔政管理和实施生态修复。
关键词:
任河 鱼类 多样性 保护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溥发鼎
岷江上游按行政区划包括汶川、茂汶、理县、黑水、松潘 5县 ,是羌族的集中分布区 ,藏、回兄弟民族聚居区 ,区内广漠的森林 ,本是岷江流域得天独厚的大自然保护屏障 ,然而这些林地多分布在高山峡谷坡面上 ,由于长期过伐 ,森林的蓄水保水性能降低 ,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自然灾害频繁 ,泥石流、滑坡增加 ,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自 1 998年森林禁伐后 ,为该区生态恢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西部大开发中 ,区内的生态建设、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有了好的机遇 ,但仍是一项长期繁重的任务。
关键词:
岷江上游 生态 生物多样性 保护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猛 张逸譞 刘园 宋以兴 徐丹
为了解雅砻江锦屏大河湾水域鱼类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于2004、2012、2013、2016、2018和2019年对锦屏大河湾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共采集到土著鱼类42种,外来物种2种。结果显示:6次调查均采集到的鱼类有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细鳞裂腹鱼(S.chongi)、长丝裂腹鱼(S.dolichonema)和鲈鲤(Percocypris pingi)。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最低值出现于2018年。时间上看,锦屏大河湾的鱼类群落可聚为2组,组Ⅰ包括2004-2016年,组Ⅱ包括2018年和2019年。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显示,造成大河湾鱼类群落结构时间变化的指示物种为齐口裂腹鱼(S.prenanti)、中华金沙鳅(Jinshaia sinensi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犁头鳅(Lepturichthys fimbriata)、长鳍吻■(Rhinogobio ventralis)、西昌白鱼(Anabarilius liui)等,大河湾鱼类生态类群以喜流水、营周丛食性和产沉性卵的个体为主。结果表明,锦屏大河湾对于维持长江上游鱼类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梯级工程实施后的河流环境变化对大河湾鱼类仍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建议加强圆口铜鱼等珍稀鱼类的保护,提升大河湾水域的保护级别。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雷娟 梁阳阳 隋晓云 陈毅峰
2012年3月、6月、9月和12月按季度对涪江支流老河沟的14个样点进行了鱼类群落结构调查和分析。共采集鱼类11种,隶属于2目4科;其中,鲤形目鱼类7种,占物种数的63.64%。沿上游源头到下游的纵向梯度方向,老河沟鱼类的种类数和丰度均逐渐增加,具极显著性差异,而鱼类种类数和丰度则无季节差异性。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和多维尺度分析(MDS)表明,当Bray-curtis相似度矩阵值为40.77%时,老河沟鱼类群落分成上游、中游和下游3组。利用相似度百分比分析(SIMPER)确定,引起3组差异性的特定鱼类是宽鳍鱲、尖头、似()、齐口裂腹鱼、贝氏高原鳅、红尾荷马条鳅和青石爬鮡...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何滔 刘建虎 张春霖 郑永华 冯兴无
为分析三峡蓄水后长江上游支流浮游生物的种群结构特征,2012年11月—2013年3月对长江三峡库区支流抱龙河的长江断面、窄门子断面、葡萄坝断面和纸厂断面进行了浮游生物的调查,共采集到浮游植物6门24科35属125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为88种,分属10科18属,占总种数的70.4%;浮游动物3门12科19属56种,其中轮虫种类最多,为29种,占总种数的51.8%。长江口、窄门子、葡萄坝和纸厂四个断面的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3.17、3.40、2.36、4.34。通过4个断面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值可以看出,葡萄坝段的水质有轻度污染,其余段水质清洁。从四个断面...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抱龙河 浮游生物 多样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浩林 赵亚辉 张洁 宋小晶 彭瑞明 张春光
为探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金沙江下游现有鱼类资源可能发挥的替代生境保护作用,在对金沙江下游鱼类进行多次实地采样调查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记载,梳理了金沙江下游的鱼类名录,并与"保护区"内的鱼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分布于金沙江下游的鱼类共有194种,其中土著鱼类162种,隶属于5目15科79属;分布于"保护区"内的鱼类197种,其中土著鱼类187种,隶属于6目21科94属。进一步分析显示,既见于金沙江下游又见于"保护区"的土著鱼类129种,反映出两者在鱼类种类组成上有较大的相似性;"保护区"内未能包括的仅见于金沙江下游的鱼类多为金沙江下游支流或附属高原湖泊中生活的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高天珩 田辉伍 叶超 段辛斌
2010年9-11月、2011年5-7月和9-11月、2012年5-7月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流宜宾、合江及江津江段进行了4次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鱼类样本27 836尾,隶属于7目17科111种(亚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27种,产漂流性卵鱼类45种,外来鱼类6种。宜宾、合江及江津江段鱼类物种数分别为85、91及91种,宜宾与合江江段鱼类相似度指数为69.23%,合江与江津江段为71.70%,宜宾与江津江段为77.78%。铜鱼(Coreius heterodon)、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长鳍吻(Rhinogobio ventralis)及圆口铜...
关键词:
鱼类组成 多样性 保护区 长江上游干流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海林 仲霞铭 汤建华 熊瑛 吴磊 施金金 吴福权 冒红
根据20062007年1周年江苏近海单拖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鱼类群落和多样性的季节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共调查鱼类100种,四季共有种30种。暖温性种类占64%,暖水性种类占21%,冷温性种类占15%,仅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为四季均出现的冷温性种。夏季因沙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暴发导致个别站位渔获量为0,因此H'、J和D值均为0。以生物量计算的多样性指数(H')呈秋季>冬季>春季>夏季的特征;均匀度指数(J)秋季>春季>冬季>夏季;丰富度指数(D)冬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