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71)
- 2023(3510)
- 2022(2964)
- 2021(2442)
- 2020(1971)
- 2019(4506)
- 2018(4538)
- 2017(7895)
- 2016(4925)
- 2015(5185)
- 2014(5323)
- 2013(5455)
- 2012(5278)
- 2011(4786)
- 2010(4459)
- 2009(3634)
- 2008(3552)
- 2007(3227)
- 2006(2711)
- 2005(2316)
- 学科
- 济(15892)
- 经济(15887)
- 管理(13994)
- 业(9391)
- 环境(9321)
- 学(8417)
- 企(7516)
- 企业(7516)
- 方法(6887)
- 数学(6225)
- 数学方法(6135)
- 划(4502)
- 财(4414)
- 农(4337)
- 资源(4242)
- 生态(4022)
- 壤(3893)
- 土壤(3880)
- 中国(3803)
- 和(3741)
- 地方(3666)
- 规划(3622)
- 环境规划(3521)
- 业经(3028)
- 务(2974)
- 财务(2967)
- 财务管理(2965)
- 农业(2909)
- 企业财务(2825)
- 经济学(2820)
- 机构
- 学院(67016)
- 大学(65893)
- 研究(29556)
- 科学(23578)
- 农(23363)
- 济(22183)
- 经济(21644)
- 管理(20405)
- 中国(20252)
- 农业(18849)
- 业大(17832)
- 所(17795)
- 理学(17342)
- 理学院(17089)
- 研究所(16725)
- 管理学(16434)
- 管理学院(16347)
- 京(15007)
- 省(13098)
- 中心(12832)
- 农业大学(12105)
- 江(12011)
- 室(11913)
- 实验(11325)
- 院(11226)
- 实验室(10825)
- 业(10698)
- 科学院(10670)
- 重点(10332)
- 财(9627)
- 基金
- 项目(52750)
- 科学(38685)
- 家(37611)
- 国家(37425)
- 基金(36883)
- 研究(29470)
- 科学基金(28731)
- 自然(22535)
- 省(21952)
- 自然科(21952)
- 自然科学(21942)
- 自然科学基金(21502)
- 划(19828)
- 基金项目(19741)
- 社会(16382)
- 资助(15605)
- 社会科(15569)
- 社会科学(15564)
- 计划(14569)
- 科技(14433)
- 重点(13456)
- 教育(12513)
- 发(12179)
- 科研(11242)
- 专项(10867)
- 创(10448)
- 部(10405)
- 创新(10085)
- 农(10000)
- 业(9935)
共检索到98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杜满义 封焕英 范少辉 苏文会 毛超 唐晓鹿 刘广路
【目的】以期更全面反映毛竹林地培肥机制,为毛竹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也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估算与模拟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永安天宝岩国家自然保护区,选取生长良好、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毛竹纯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18块20 m×20 m样地,包括6个处理:施5年毛竹专用肥(Ⅰ),施5年氮、磷、钾配方肥(Ⅱ),施5年有机肥(Ⅲ),施1年毛竹专用肥(Ⅳ),施1年有机肥(Ⅴ)和不施肥(Ⅵ),探讨不同施肥措施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格局、季节动态变化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因子。【结果】不同施肥处理毛竹林01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漆良华 艾文胜 范少辉 毛超 孟勇 杨明
以湘中丘陵区笋用(Ⅰ)、笋材兼用(Ⅱ)、材用(Ⅲ)3种不同经营类型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考察土壤热水浸提有机碳(hot water-extractable carbon,HWC)含量和储量的垂直分布、季节动态及其与土壤温度、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笋用、笋材兼用和材用毛竹林0~20、20~40、40~60cm土层土壤平均HWC含量分别为21.59~84.54、21.41~58.95、24.70~61.58mg/kg,储量分别为0.14~0.53、0.14~0.41、0.15~0.37t/hm2;在垂直分布上,不同类型毛竹林碳含量、碳储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0~20cm土层是HWC的主要分布区;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漆良华 范少辉 杜满义 石雷 岳祥华 毛超
研究湘中丘陵区毛竹纯林、毛竹-杉木混交林土壤总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热水浸提有机碳(HWC)、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易氧化态碳(ROC)含量的垂直分布、季节动态及其土壤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土壤SOC,MBC,HWC,WSOC和ROC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0~60cm土层SOC和WSOC平均含量以1月最高,MBC平均含量以7月最高,ROC平均含量10月最高,毛竹纯林7月、毛竹-杉木混交林1月土壤平均HWC含量最高;与毛竹纯林相比,毛竹-杉木混交林不同形式活性有机碳含量及所占比例均较高,但稳定性较差;温度、湿度与WSOC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薇 赵志忠 王军广 赵泽阳 吴雯
【目的】本文研究了不同耕作制度下稻田土壤有机碳在0~30 cm土层中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方法】选择了海南省定安县4种不同耕作制度下的稻田(一熟制、二熟制、三熟制、撂荒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在不同季节0~30 cm土层中的垂直分布差异。【结果】研究区二熟制和三熟制稻田在不同季节各个土层中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含量都高于一熟制和撂荒地。一熟制稻田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各个季节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在垂直方向上差异显著。旱季有利于表层易氧化有机碳的累积,雨季有机碳分解速率高,不利于有机碳固存。【结论】一年内不同季度稻田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存在差异,这与土壤自身的理化性质和耕作制度的选择存在一定相关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炳堂 王舟莲 洪顺山
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观察了浙江和福建主要毛竹产区林下土壤的172个剖面,采集各类土样633个进行有效硅含量的测试,结果表明:①有效硅含量因土壤母质、土壤类型以及所在地理位置(纬度、海拔等)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一般火成岩(本调查中花岗岩类和高海拔区凝灰岩除外)发育的土壤有效硅含量较低,沉积岩较高,变质岩尚无规律。各类土壤有效硅含量顺序为:山地黄壤>石灰性土>山地黄棕壤>山地红壤≥黄红壤>酸性紫色土≥低丘红壤。相同成土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其有效硅含量呈现从南到北(纬度)、由低到高(海拔)递增甚至骤增趋势。②该区土壤有效硅含量平均为:A层45.13mg/kg、B层76.56mg/kg,且变异幅度极大。结...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蔡倩倩 郭志华 胡启鹏 武高洁
研究若尔盖高寒嵩草草甸湿地常年积水、季节性积水(每年6-10月积水)和无积水3种水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寒嵩草草甸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极高,表土层(0~10cm)最高可达73.2g·kg-1,是中国森林、农田和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含量的6~10倍,且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深达400cm,远远超过中国森林、农田和草原生态系统;在浅土层(0~50cm)和深土层(200~400cm),不同水分条件下的高寒嵩草草甸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P季节性积水区>无积水区,在200~400cm深土层表现为无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常年...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高志勤 傅懋毅
应用定位研究法探明位于浙江省富阳市春建乡不同结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土壤0~10,10~30和30~50 cm等3个层次有机碳和全氮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垦复毛竹纯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季节变化(12.9~38.9 g.kg-1)秋冬高于春夏,而未垦复毛竹纯林却与之相反,即春夏高于秋冬季节,变幅为7.5~31.2 g.kg-1;毛竹与木荷Schima superba混交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7.5~40.2 g.kg-1)冬季最高春季最低,表现出与毛竹纯林不同的变化特征。垦复毛竹纯林土壤全氮质量分数(0.8~2.4 g.kg-1)夏季最高春季最低,未...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桂林 方晰 田大伦 唐志娟 张铸三
比较研究了湖南会同第1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采伐迹地经不同更新方式转变为第2代杉木林地、自然更新灌木林地、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林地、柑橘Citrus reticulata林地、芒草Andropogon chinensis地的土壤(0~75cm)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垂直分布及其储量。结果表明,林地土壤(0~75cm)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除了板栗林地30~45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质量分数显著高于芒草地同一土层(P=0.049)外,其余不同林地同一土层SOC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SOC平均质量分数大小排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翀 周国模 施拥军 周宇峰 张宇鹏 沈利芬 范叶青 沈振明
【目的】毛竹在森林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竹林不同经营措施的影响,进而了解植被生物量碳库及影响土壤碳库的状况。【方法】利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排除地形因子等影响,选取施肥和采伐留养方式2个因素,研究不同经营措施对毛竹林各土层2010—2013年土壤有机碳含量和贮量变化影响。【结果】1)不同经营措施0~10 cm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最大,介于-0.52%(±0.62%)~0.75%±(0.44%)之间,其中A2B3(中等施肥弱度采伐)与A1B1(大量施肥强度采伐)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量差异极显著(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霞 钱海燕 周杨明 黄灵光 杨梅花
为探讨鄱阳湖季节性淹水湿地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遥感方法在土壤有机碳估算中的适用性,依托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蚌湖、常湖池和泗洲头湿地为研究区域,基于野外实测土壤有机碳含量数据和同期的Landsat8 OLT遥感影像,采用遥感图像处理和GIS技术提取影像中遥感特征因子,构建遥感参数与土壤有机碳的一元线性、一元曲线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比分析选择最优遥感估算模型,预测鄱阳湖季节性淹水湿地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提取了影像中33个遥感特征因子,包括7个波段的反射率值(b1~b7)、4个植被指数(NDVI、SR、SAVI、EVI)、第一主成分特征(PCA1)、单波段纹理特征的均值(MEAN)、熵(ENT)和相关性(COR),其中纹理特征是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预测的重要遥感因子,其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构建的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拟合效果最优,模型决定系数R~(2)=0.772,平均相对误差45.53%,均方根误差2.417。遥感反演发现,研究区预测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集中在0~20 g/kg,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约为10.75 g/kg。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玉芳 蔡立群 张仁陟
应用甘肃农业大学定西旱农综合试验站的2001—2008年长期定位实验数据对DNDC模型进行验证,4个处理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均方根误差在6.41%~12.96%之间,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证明DNDC在模拟预测该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上是可行的。对定位试验的4个处理的长期(100 a)模拟表明,免耕覆盖秸秆(NTS)和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其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较初始值增加了74.76%和71.13%,免耕(NT)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了39.18%,趋势较为平缓。而传统耕作不覆盖(T)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呈下降趋势,较初始值减少了35.54...
关键词:
土壤 土壤有机碳 DNDC模型 耕作方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正才 徐德应 傅懋毅 孙雪忠 奚金荣
利用野外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北亚热带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除茶园土壤外,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均以0~10 cm土层最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含量总体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30 cm土层范围内增加,30 cm以后表现下降的趋势;(2)次生林转变成农耕地以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下降21.1%,而转变成集约经营早竹林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下降近48.5%;1m深度以内,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茶园、灌木林、次生林、粗放经营毛竹林、集约经营毛竹林、马尾松林、农耕地、杉木林和早竹林;(3)土壤有机碳储量随土层深度变化的趋...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项文化 雷丕峰
以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以不同经营方式的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为对照,研究了杉木人工林不同层次土壤中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pH值、全氮、C/N比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分异表现为:0~15cm土层(20 6g·kg-1)>15~30cm土层(17 1g·kg-1)>30~45cm土层(12 4g·kg-1)>45~60cm土层(9 8g·kg-1)>60~75cm土层(8 2g·kg-1),3种不同经营方式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土壤中平均有机碳质量分数依大小顺序排列为:...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土壤有机碳 垂直分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延国 董芳宇 吕爽 王键铭 井家林 李景文
以额济纳胡杨天然林为研究对象,用Minirhizotron方法对胡杨细根的垂直分布和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0~20 cm土层中胡杨细根的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最大,且与其他各层存在显著差异(P<0...
关键词:
胡杨 细根 生长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卜明娜 杨习文 滕政凯 胡乃月 张烁 王春艳 杨键 梁文宪 马文奇 贺德先 周苏玫
【目的】探究施肥方式对土壤养分和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塑造良好的根系构型,为麦田的科学施肥和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21—2023年在河南农业大学原阳科教示范园区进行,采用池栽定位试验,设置3个施肥处理(F_0:不施肥;F_1:N、P、K肥浅施;F_2:N、P、K肥1/3浅施+2/3深施)和3个灌水处理(W_1:底墒水;W_2:底墒水+拔节水;W_3:底墒水+拔节水+扬花水),共计9个组合处理,测定0—100 cm不同层次的土壤养分和根系性状。【结果】在不同灌水频次下,土壤耕层养分含量较高,随着土层加深,有效养分减少,0—60 cm土层养分含量表现出F_2>F_1>F_0。分层施肥(F_2)明显增加了20—40 cm土层肥力,较浅层施肥(F_1)相比,不同灌水频次下开花期至成熟期的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平均提高了16.03%、7.67%、8.82%、6.32%。80—100 cm土层硝态氮和全氮含量上升,灌水增大了富集效应;0—10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呈“S”分布,且成熟期含量升高,出现钾素外排现象。小麦根系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中,分层施肥(F_2)显著提高了根系在20—40 cm土层根系的形态分布和功能,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比、根干重密度、根系活力和根系生理势两年均值比浅层施肥分别提高38.42%、16.93%、25.65%、43.07%、33.12%、31.10%。相关分析表明,0—20 cm土层各养分指标与根系形态指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0—60 cm土层根系生理势在与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分层施肥结合3次关键水实现了根系分布与土壤氮磷钾分布的高度协调,增强了根系在20—40 cm土层的分布比例,有利于土壤氮磷钾的协同吸收和产量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