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33)
- 2023(3719)
- 2022(3151)
- 2021(2805)
- 2020(2344)
- 2019(5366)
- 2018(5361)
- 2017(9133)
- 2016(5414)
- 2015(6139)
- 2014(5931)
- 2013(5919)
- 2012(5820)
- 2011(5134)
- 2010(5040)
- 2009(4583)
- 2008(4504)
- 2007(3820)
- 2006(3406)
- 2005(2987)
- 学科
- 济(19524)
- 经济(19516)
- 贸(9901)
- 贸易(9899)
- 易(9728)
- 业(8943)
- 学(8694)
- 管理(8585)
- 方法(8293)
- 出(7916)
- 数学(7500)
- 数学方法(7422)
- 口(7371)
- 出口(7361)
- 出口贸易(7361)
- 地方(7014)
- 农(6481)
- 企(6158)
- 企业(6158)
- 土地(4810)
- 中国(4188)
- 农业(3996)
- 环境(3812)
- 资源(3611)
- 业经(3328)
- 财(3328)
- 地方经济(3322)
- 税(3217)
- 生态(3001)
- 税收(2967)
- 机构
- 学院(76209)
- 大学(75018)
- 研究(33744)
- 农(26947)
- 科学(26675)
- 济(25712)
- 经济(25187)
- 中国(23537)
- 管理(23216)
- 农业(22117)
- 理学(20139)
- 业大(19925)
- 理学院(19745)
- 所(19729)
- 江(19183)
- 管理学(19126)
- 管理学院(19023)
- 研究所(18707)
- 京(17547)
- 中心(15652)
- 省(15196)
- 农业大学(14371)
- 室(13102)
- 实验(12453)
- 院(12406)
- 科学院(12036)
- 实验室(11948)
- 业(11908)
- 重点(11309)
- 财(10775)
- 基金
- 项目(60249)
- 科学(45582)
- 基金(43455)
- 家(42526)
- 国家(42276)
- 研究(35376)
- 科学基金(33515)
- 省(25712)
- 自然(25603)
- 自然科(24885)
- 自然科学(24876)
- 自然科学基金(24391)
- 基金项目(23677)
- 划(21688)
- 社会(20748)
- 社会科(19646)
- 社会科学(19639)
- 资助(17698)
- 重点(15337)
- 教育(15202)
- 计划(15144)
- 科技(14882)
- 发(13805)
- 江(12916)
- 科研(12626)
- 部(12458)
- 编号(12310)
- 农(12230)
- 创(12120)
- 专项(11959)
共检索到113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丽纯 林瑞坤 吴振海 陈家金 杨凯 徐宗焕
利用2008年3月~10月闽江口湿地互花米草地上生物量等群落特征的调查资料,分析其地上生物量、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速率和相对生长速率、株高、密度的月动态特征,同时利用spss软件对生物量、株高、密度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地上生物量在7月中旬达到最大值,为2658.9g/m2,其月变化经历了一个"增加—减小—缓慢增加"的过程;②绝对生长速率在5月~6月达到最大值,为32.48g(/m2·d),之后波动变化,在7月~8月出现负值;③相对生长速率在4月~5月达到最大值,为0.043g(/g·d),也在7月~8月出现负值;④株高在7月份达到最高点,平均株高达219cm;密度在5月份达到最高点,为2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维奇 徐玲琳 曾从盛 仝川 张林海
为了阐明湿地植物入侵的机制,选择闽江河口湿地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对入侵种互花米草和土著种短叶茳芏根冠生物量、养分在植物体内的分配以及植物养分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①互花米草根冠比季节变化范围是0.49~1.64,平均值为1.11,低于短叶茳芏(变化范围是3.11~7.95,平均值为5.29);②互花米草季节平均的氮磷养分分配顺序为叶>根>茎,而土著种短叶茳芏按照叶>茎>根的顺序分配;③互花米草叶、茎季节平均C/N和C/P均表现出高于短叶茳芏,而根则低于短叶茳芏,N/P则均表现为互花米草叶、茎、根高于短叶茳芏;④较高的地上生物量分配、同化器官(叶)和繁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宝石 高灯州 杨平 王维奇 曾从盛
为阐明互花米草的固碳潜力,论文在闽江河口区鳝鱼滩湿地选择不同入侵年限的样地,对其0~60 cm土壤理化性质和碳库变化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Y_4(
关键词:
互花米草 入侵年限 土壤有机碳 闽江河口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海洋 曾六福 方妙真 葛宏力 叶艺贞 曾从盛
对闽江口塔礁洲湿地40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Cu、Pb、Zn、Cd的含量分别为4.13-42.62、40.31-104.63、50.36-516.39、0.14-1.39 mg.kg-1;各元素平均含量从大到小排序为Zn、Pb、Cu、Cd;对比国内外典型河口,塔礁洲湿地的Cu、Cd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但Pb、Zn的污染则较为严重;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塔礁洲主要受Cd和Zn的污染,不同重金属污染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Cd、Zn、Pb、Cu;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塔礁洲湿地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均值为315.7±156.4,属于强的生态危害;塔礁洲湿地...
关键词:
闽江口 湿地 重金属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淑霞 冯琦胜 孟宝平 高金龙 葛静 梁天刚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作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功能保护区。为了分析三江源区草地生物量的动态变化,本研究采用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back 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 ANN)模拟了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估算了2001-2016年草地AGB,从草地类型和流域两方面对草地AGB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BP ANN的CXYN模型适用于研究区生物量的高精度反演,该模型的R2为0.77,RMSE为429.06kg·hm-2;2)16年间,三江源区草地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主要以稳定和恢复为主;3)草地生物量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东南部部分区域AGB可达3 000kg·hm-2,而西北部的部分区域AGB小于500kg·hm-2。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方芳 闫家国 马旭 邱冬冬 崔保山
凋落物分解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为探索潮汐梯度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质量和营养元素变化情况,采用分解袋的方法,选择盐地碱蓬(Suaeda salsa)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凋落物作为研究对象,沿着潮汐梯度开展凋落物分解的野外实验。结果表明: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凋落物类型、土壤盐度、含水率以及潮汐干扰强弱有关;潮汐干扰强的区域互花米草分解快于盐地碱蓬,潮汐干扰弱的区域盐地碱蓬分解快于互花米草,两种凋落物分解速率在0.00134~0.00234 d-1之间。分解末期,凋落物都呈现C和N的净释放,盐地碱蓬凋落物平均释放了36.9%的C和55.8%的N,互花米草凋落物平均释放了53.1%的C和47.1%的N。本研究强调关注潮汐梯度下的凋落物分解,其在调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碳累积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潮汐梯度 碳和氮 黄河口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章文龙 曾从盛 仝川 王维奇 林贤彪 张子川
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与湿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碳循环和养分循环等密切相关,是当前研究中的主要关注点之一。利用ASDFieldSpec2500便携式地物波谱仪测定闽江口鳝鱼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Lam.var.brevifolius Bocklr.)冠层反射光谱,同时测定其地上鲜生物量和植株密度,分析地上鲜生物量与冠层反射光谱及一阶微分光谱的相关关系,确定敏感波段,进而改进植被指数;利用回归分析法,基于各个植被指数,构建地上鲜生物量和植株密度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芦苇和短叶茳芏地上鲜生物量与冠层反射光谱在蓝光、红光及近红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蕊 李飞 王媛 马丽娜 桑潮 王力 郭瑞英 赵学勇 尚占环
生物量碳密度是生态系统表征碳截存能力的重要功能特征之一。为明晰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物量碳密度特征,选取源区内3个县(玛沁县、甘德县、达日县)的退化天然草地(黑土滩)、退化人工草地、未退化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区地上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及其碳密度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黑土滩"地上生物量高于退化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黑土滩"活根和死根生物量都低于天然草地和退化人工草地。退化人工草地、"黑土滩"和天然草地的总生物量碳密度分别为719.47、706.57和2 233.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布乃顺 胡悦 杨骁 张雪 王俭 李博 方长明 宋有涛
为了探讨互花米草入侵对长江河口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在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设置了两条样线,利用配对试验设计,高潮滩为互花米草和芦苇群落配对样线,低潮滩为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群落配对样线。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对东滩湿地高潮滩和低潮滩的土壤温度和p H均无显著影响,且所有群落土壤p H值均在8.0以上。在高潮滩,与芦苇群落相比,互花米草入侵显著降低了土壤盐度、硫酸盐和Fe(III)/Fe(II)比率,而在低潮滩,与海三棱藨草群落相比,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盐度和硫酸盐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了土壤Fe(III)/Fe(II)比率。无论是高潮滩,还是低潮滩,与土著植物群落相比,互花米草入侵均显著增加了植物生物量,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碳含量,而对占土壤总碳60%以上的无机碳含量无显著影响。互花米草入侵可以显著影响长江河口湿地部分土壤理化性质,且对不同潮位的部分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有明显分异,进而可能会对长江河口湿地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沈永明
互花米草是从美国引进我国的新物种 ,自 1 982年在江苏沿海栽种以来 ,在江苏沿海已形成了约 1 2 5km2 的互花米草盐沼湿地。本文分析了互花米草盐沼湿地的生态、经济价值 ,讨论了互花米草盐沼湿地对环境的影响 ,指出必须对互花米草代盐沼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互花米草 盐沼湿地 江苏沿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聪 刘红玉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结合盐城自然保护区典型区域潮滩湿地的区域特点,通过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聚集度指数、分布质心和转移矩阵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1996-2010年的14年间盐城潮滩湿地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沼泽景观的时空动态及其对湿地景观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城潮滩湿地互花米草沼泽分布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1996-2010年,面积增长了2 661.74hm2,年均增长177.45hm2,增幅215.42%,年均变化率14.36%;2空间上,潮滩湿地上的互花米草斑块质心总体向海偏移。其中,1996-2006年,年均向海移动110.96m/a;2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伍雄辉 李威威 游巍斌 王韧 蔡金标 何东进
生物量的分配格局和异速生长关系与植物生存策略密切相关,对研究植物应对周边环境变化的能力,揭示植物的入侵能力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以闽东滨海地区禾本科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为研究对象,设置CK(互花米草∶秋茄=1∶0)、M1(互花米草∶秋茄=1∶3)、M2(互花米草∶秋茄=1∶1)、M3(互花米草∶秋茄=3∶1)4种入侵面积比例组,研究其营养器官生物量分配格局及异速生长关系的差异性。结果表明:M1组互花米草叶片生物量与CK组间的差异显著;随着入侵比例的增大,互花米草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差异逐渐加大(P<0.05),竞争效应凸显;根冠比和根叶比随着入侵比例增大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表明在优势环境下,互花米草将更多的资源转移到地上部分,地上生物量占比随着入侵比例的增大而加大;互花米草根、茎、叶生物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上述结果表明了互花米草通过调整根、茎、叶之间的相关生长关系验证了最优分配理论,体现了资源分配策略的变化,这可能是其入侵能力较强的内在原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福平 王虎威 朱艺文 张枝枝 李肖娟
论文利用2013—2014年的MOD13Q1数据、草地地上生物量鲜重实测数据、多年降水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建立了祁连县草地地上生物量与牧草鲜重的遥感监测模型以及不同季节放牧草场的理论载畜量模型,分析了天然草地草产量年内动态变化与载畜量平衡状况并对草畜调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指数函数可以较好地模拟祁连县草地地上生物量鲜重,精度达到71%;年内牧草生长呈单峰曲线,7月草地可食产量达到峰值2 322.61 kg/hm2,12月最低,为702.06 kg/hm2;祁连县冷暖季平均可
关键词:
天然草地 生物量 草畜平衡 祁连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福平 王虎威 朱艺文 张枝枝 李肖娟
论文利用2013—2014年的MOD13Q1数据、草地地上生物量鲜重实测数据、多年降水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建立了祁连县草地地上生物量与牧草鲜重的遥感监测模型以及不同季节放牧草场的理论载畜量模型,分析了天然草地草产量年内动态变化与载畜量平衡状况并对草畜调控进行模拟。结果表明: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指数函数可以较好地模拟祁连县草地地上生物量鲜重,精度达到71%;年内牧草生长呈单峰曲线,7月草地可食产量达到峰值2 322.61 kg/hm~2,12月最低,为702.06 kg/hm~2;祁连县冷暖季平均可食鲜草产量分别为1 728.14和1 604.70 kg/hm~2,年可食鲜草总量分别达到7.74×10~8和7.82×10~8kg;暖季、冷季和全年的理论载畜量分别为1.517 8、0.637 0和0.931 4羊单位/hm~2,暖季、冷季和全年的超载率分别为101.70%、261.19%和149.22%;保持现有的家畜数量,需在暖季草场和冷季草场分别补饲牧草0.36×10~8和7.17×10~8kg;保持现有草场,则暖季草场和冷季草场分别需要减6.68×10~4和53.64×10~4羊单位;暖季不进行补饲,冷季草场家畜在减少40%的情况下,依旧需要补饲1.17×10~8kg。
关键词:
天然草地 生物量 草畜平衡 祁连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淑君 洪伟 吴承祯
基于RS和GIS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边界密度、斑块分维数、破碎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分析了闽江口琅岐岛景观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特征,探讨了该地区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琅岐岛区域整体空间构架表现为环带组合形式;在景观要素上,农业景观共有5203.89 hm2,占总面积的78%,是该区的本底,在控制景观整体结构、功能和动态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林地具有最大的斑块面积,耕地景观要素边界密度最大,破碎化程度较高;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5745,景观优势度和均匀度数据表明少数景观要素控制着整个景观;该区景观整体破碎度为0.0...
关键词:
空间结构 景观 琅岐岛 闽江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