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37)
- 2023(9968)
- 2022(8487)
- 2021(7494)
- 2020(6027)
- 2019(13524)
- 2018(13539)
- 2017(25248)
- 2016(13820)
- 2015(15508)
- 2014(15645)
- 2013(15775)
- 2012(15448)
- 2011(14361)
- 2010(15082)
- 2009(13965)
- 2008(13708)
- 2007(12508)
- 2006(11824)
- 2005(11205)
- 学科
- 济(82154)
- 经济(81998)
- 管理(34240)
- 业(31647)
- 地方(26905)
- 企(24202)
- 企业(24202)
- 中国(24108)
- 方法(22298)
- 农(20351)
- 业经(18565)
- 数学(17365)
- 数学方法(17232)
- 贸(16640)
- 贸易(16626)
- 地方经济(16152)
- 易(16071)
- 学(15872)
- 农业(13631)
- 制(13323)
- 融(12495)
- 金融(12494)
- 发(12318)
- 财(12298)
- 银(12266)
- 银行(12252)
- 行(12002)
- 和(11887)
- 环境(11513)
- 理论(10735)
- 机构
- 学院(204318)
- 大学(203216)
- 济(94988)
- 经济(93054)
- 研究(81568)
- 管理(71042)
- 中国(62469)
- 理学(58338)
- 理学院(57530)
- 管理学(56676)
- 管理学院(56270)
- 科学(46594)
- 京(44962)
- 财(42870)
- 所(42272)
- 江(39864)
- 研究所(37589)
- 中心(36502)
- 农(33623)
- 财经(32200)
- 范(30363)
- 师范(30094)
- 经济学(30056)
- 院(28961)
- 经(28808)
- 北京(28540)
- 州(28122)
- 省(27908)
- 经济学院(26603)
- 业大(25775)
- 基金
- 项目(122441)
- 科学(96233)
- 研究(93538)
- 基金(86412)
- 家(74078)
- 国家(73371)
- 社会(62546)
- 科学基金(61900)
- 社会科(58199)
- 社会科学(58180)
- 省(49777)
- 基金项目(44285)
- 教育(41775)
- 划(40410)
- 编号(37590)
- 自然(36007)
- 资助(35853)
- 自然科(35054)
- 自然科学(35046)
- 自然科学基金(34427)
- 发(33534)
- 成果(32310)
- 重点(28468)
- 课题(28236)
- 发展(27738)
- 展(27277)
- 部(27009)
- 国家社会(25211)
- 创(24488)
- 性(23854)
- 期刊
- 济(126670)
- 经济(126670)
- 研究(73331)
- 中国(51719)
- 农(32586)
- 财(32249)
- 管理(29641)
- 学报(29026)
- 科学(27716)
- 教育(26352)
- 融(25340)
- 金融(25340)
- 大学(22385)
- 农业(21668)
- 学学(20648)
- 经济研究(20399)
- 业经(19870)
- 技术(18653)
- 财经(17271)
- 问题(16609)
- 经(15109)
- 贸(14486)
- 国际(12794)
- 世界(12519)
- 技术经济(11503)
- 业(10899)
- 图书(10698)
- 经济问题(10439)
- 经济管理(9991)
- 商业(9959)
共检索到354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新天
定海湾沉船考古是我国水下考古事业初创期的一项重要工作,训练了我国最早的两批水下考古专业人员,为我国水下考古事业培养了一批中坚力量,是中国水下考古的摇篮。赵嘉斌、吴春明主编的《福建连江定海湾沉船考古》是一本大16开本466页的大部头考古报告,由科学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以定海湾沉船考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芳
宁夏秦汉时期进入中国的统一版图,成为统一国家的有效组成部分。两汉时期,境内主要设置北地、安定两郡,分别管辖南北区域,加之移民屯垦、兴修水利、开发农业,促使这里的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宁夏境内考古发掘和清理了200余座两汉时期的墓葬,大多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地区,而且出土了大量陶、釉陶、铜、铁和金等各类质地精美的文物,从考古学视角来看,为全面认识两汉时期宁夏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和实物证据。
关键词:
宁夏 两汉时期 考古资料 社会经济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进驻
从偃师商城至洹北商城,再至洹南殷墟,商王室都城宫城宗庙区的布局原则高度一致,继承因袭之迹非常明显。偃师商城宫城宗庙区为南(王国先王供奉处)、中(方伯先王供奉处)、北(河六示供奉处)三元构成形式,洹北商城宫城宗庙区为南(王国先王供奉处)、北(方伯先王供奉处)二元组成方式,洹南殷墟宗庙区复为南(早期王国先王供奉处)、中(中期王国先王供奉处)、北(河六示及方伯先王供奉处)三元布局。商王室宗庙区建设一直奉行分群成组的原则。据传世史籍可知,东汉光武帝刘秀、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及明太祖朱元璋等帝王开国即立四亲庙、且子孙遵循续立成为制度,考古发现这在商汤大乙开国之时即有,并且也被商王室长期坚守。历代商王皆为其生父独立设置亲宗(庙)。而累积四或五世以后,商王室则阶段性地构建宗庙建筑组合,供奉时王祖父以上至高祖之祖间四代或五代神主。宗庙建筑组合可能采纳直线顺排的方式自西向东、自早至晚布列诸神主庙室。晚商殷墟比较盛行五位前后相继庙主庙室成组制度。此五庙成组制度直接影响到周王室的宗庙设置规则。如周王室京宫与康宫之内均分别设置五代先王之庙室。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魏存成
解放后、尤其是近些年来在我国几代文物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下,我国高句丽考古的发现与研究取得了很大成果,主要集中于都城、山城、墓葬及出土的遗物几方面。通过这些发现和研究,为我们探讨高句丽的社会历史、文化特点及其与周邻地区、尤其与中原地区的联系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关键词:
高句丽考古 发现研究 城址 墓葬 遗物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国桢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史学界对沿海区域社会经济史和海洋行业部门史的关怀日益增强,产生了一大批宏篇巨制,其深度和广度都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为探讨中国面向海洋,走向世界,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历史经验教训,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白彬
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发展,楚国城址、矿冶、作坊遗址与大量具有楚文化因素的墓葬、器物及文字材料的发现和深入研究,不仅可证史之误、补史之阙,也为楚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促进了楚文化研究的转型与发展。在将传世文献与考古出土材料相结合的基础上,借助于科技手段,目前学术界在至少以下几方面形成了讨论的热点,或取得了斐然的成绩:第一,楚系青铜器的年代与分期、器用制
关键词:
楚文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京传
近年来,考古旅游在全世界范围取得快速发展,但其研究却十分薄弱。本文在融合考古学与旅游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考古旅游的概念与范畴,并分析了考古与旅游的互动机制;同时对我国考古旅游发展的基本模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架构了以资源保护和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我国考古旅游利益机制。基于考古旅游伦理主体利益的实现,文章提出了以文化资源观、文化保护观、文化认同观为内容的我国考古旅游伦理基本框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鲁鹏
环境考古学具有以地理学、第四纪环境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和以考古学为代表的人文科学两大学科基础。分别由地学与考古学主导的环境考古研究由于学科背景的不同常常处于脱节状态。史前聚落具备的"自然"、"人文"双重属性使其成为联接环境考古两大研究体系的桥梁,并成为地学与考古学主导的环境考古研究相同的发展方向与研究趋势。但是,以社会人类学为基础的聚落考古学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状态,其以复原史前社会形态为最终目标。与此不同,以地理学为基础的史前聚落地理研究重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交互作用,并以史前人地关系及其演化为最终目标。尽管如此,交叉学科特征明显的史前聚落地理研究需要包括地学、考古学等诸多相关学科的积极参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曾少聪
由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海洋与环境学院和厦门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厦门海洋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11月15日至17日在厦门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有来自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德国、意大利、法国、菲律宾等国家,以及国内和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威 朱诚 王富葆 田晓四
渝东峡江区全新世环境考古与环境变迁研究,目前的成果主要涉及部分遗址点的古环境复原、个别次流域环境变迁研究及初步建立的古洪水发生序列,在研究思路、方法和手段上仍需考虑区域特殊性并重视:①反映人地关系互动的环境考古研究,包括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条件、环境质量及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能力方面;②遗址“次生堆积”的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和“事件层”多成因分析;③遗址地层与自然地层的对比研究、区域环境考古及其比较研究;④区域古环境变化序列与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⑤确保获取高分辨率、满足多指标综合要求的沉积物样品。
关键词:
渝东峡江区 全新世 环境考古 环境变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陶卫宁
陕南汉江走廊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基本上分布在汉江及其主要支流所形成的平原台地和河谷阶地上。根据聚落的选址特点,可以将区域内的聚落分为平原台地型和河谷阶地型两种。文章以考古发掘资料为主要依据对这一区域内聚落的地理环境进行了微观个案研究。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聚落规模和文化层的堆积都有差别,聚落中居民的生产方式也不一样。这种比较研究充分阐述了新石器时代走廊内的人地关系。
关键词:
陕南汉江走廊 新石器时代 聚落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安强
讨论了中国科技考古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用科技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考古三大刊近十年(1995-2005)所刊登的科技考古论文进行文献计量统计,并进行了文献综述。综合分析认为近十年我国科技考古事业发展较快,文献数量一路攀升;但虽有篇数的“量”变,却缺乏“质”的飞跃,所以现阶段我国科技考古事业仍然处在所谓的“发展后期”;分析预测在2005年之后有望步入“快速发展期”。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探索我国科技考古发展规律是一种有益尝试,但方法需要改进,即要结合被统计的文献内容,更要关注被统计之外的科技考古动态,以期尽量客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