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75)
- 2023(3782)
- 2022(3219)
- 2021(3112)
- 2020(2588)
- 2019(6008)
- 2018(5723)
- 2017(11089)
- 2016(6326)
- 2015(6482)
- 2014(6213)
- 2013(6175)
- 2012(6101)
- 2011(5609)
- 2010(5903)
- 2009(5307)
- 2008(5366)
- 2007(4844)
- 2006(4412)
- 2005(3927)
- 学科
- 济(25544)
- 经济(25526)
- 管理(12740)
- 业(12648)
- 方法(10483)
- 企(9790)
- 企业(9790)
- 学(9728)
- 数学(9261)
- 数学方法(9086)
- 农(6412)
- 地方(6265)
- 中国(6176)
- 财(5467)
- 制(5285)
- 结构(5137)
- 业经(4994)
- 产业(4614)
- 农业(4309)
- 体(4211)
- 环境(4105)
- 融(3802)
- 金融(3800)
- 体制(3551)
- 资源(3501)
- 地方经济(3478)
- 银(3476)
- 贸(3460)
- 和(3458)
- 贸易(3458)
- 机构
- 大学(95727)
- 学院(93279)
- 研究(39354)
- 济(34456)
- 经济(33660)
- 管理(30388)
- 科学(28832)
- 中国(26857)
- 理学(26486)
- 理学院(25984)
- 管理学(25198)
- 管理学院(25043)
- 农(22869)
- 京(22677)
- 所(22169)
- 研究所(20858)
- 业大(19366)
- 农业(17864)
- 中心(16076)
- 院(15291)
- 江(14891)
- 财(14800)
- 北京(14376)
- 范(14366)
- 师范(14162)
- 省(13085)
- 科学院(12586)
- 财经(12258)
- 室(12147)
- 研究院(11906)
- 基金
- 项目(68708)
- 科学(53307)
- 基金(50661)
- 家(48157)
- 国家(47895)
- 研究(43062)
- 科学基金(38780)
- 自然(27915)
- 基金项目(27317)
- 自然科(27250)
- 自然科学(27237)
- 自然科学基金(26750)
- 省(26659)
- 社会(26527)
- 社会科(25240)
- 社会科学(25231)
- 划(23778)
- 资助(20703)
- 教育(19331)
- 重点(16895)
- 计划(15323)
- 编号(15130)
- 发(14876)
- 部(14555)
- 科技(14366)
- 科研(13742)
- 创(13338)
- 创新(12752)
- 成果(11912)
- 课题(11707)
共检索到134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铁华 李阳宁 闫旭 张心艺
【目的】为探讨混交林中闽楠和木荷的种间关系,确定木荷能否作为闽楠的伴生树种营建健康高效的闽楠-木荷混交林。【方法】以金洞林场16年生的闽楠-木荷混交林以及闽楠纯林、木荷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闽楠-木荷混交林的根系分布特性与林分空间结构特性来探讨闽楠-木荷混交林地上与地下部分的种间关系;通过分析不同物候期下3种林分的闽楠与木荷叶片养分的动态规律来阐明闽楠与木荷之间的养分利用关系。【结果】1)在16年生闽楠-木荷混交林中,在闽楠周围1.5 m内闽楠和木荷的根系分布虽有部分重叠,但闽楠仍占据优势地位,闽楠和木荷在地下生长空间和养分吸收利用方面存在竞争但竞争不激烈;2)整体林分空间结构上,闽楠、木荷纯林略优于闽楠-木荷混交林,说明混交林的树种不同,树种之间的生长特性和生态特性不一样,林分的均一性会差一些,对其调整结构的难度要大于纯林。混交林中,木荷已对闽楠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3)闽楠-木荷混交林中,对养分吸收利用在物候期上部分不同步,存在相对有利的互补关系;从所有的物候期来看,闽楠叶片的N、P、K含量在大部分时期都高于木荷,表明闽楠-木荷混交更有利于闽楠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木荷对养分的需求更低;4)16年生混交林中闽楠、木荷的生长速度要优于相应的纯林,表明前期竞争促进了林分的生长。【结论】闽楠与木荷混交有利于闽楠获得更多的养分,适度竞争促进了林木的生长,木荷是闽楠较好的伴生树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奕茹 李际平 曹小玉 唐涛
以金洞林场杉木纯林、杉木-闽楠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密度和混交比例的林分进行研究,将物种多样性指数作为衡量林分密度和混交比例是否合理的参考指标,为人工混交林的经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典型抽样法,按其混交比例分为类型Ⅰ(10杉)、类型Ⅱ(9杉1楠)、类型Ⅲ(7杉3楠)、类型Ⅳ(5杉5楠)4种类型设置典型样地,同种类型林分设置3个密度等级,低密度(A:600~1 000株/hm2)、中密度(B:1 200~1 600株/hm2)、高密度(C:2 000~2 400株/hm2),对比分析其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从类型Ⅰ至类型Ⅳ随着闽楠比例的增加其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增加。林下灌木及草本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为类型Ⅳ>类型Ⅲ>类型Ⅱ>类型Ⅰ。林分密度及混交比例与林下灌木及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庆丰 陈龙勇 郝焰平 宫守飞
林分空间结构是指林木在林地上的分布格局,以及林木之间树种、大小、分布等空间关系。林分空间结构决定了树木之间的竞争势及其空间生态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林分的稳定性、发展的可能性和经营空间的大小。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麻栎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特征,为林分空间结构调整和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种空间结构参数,以及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等物种多样性数量指标,分析了青阳县麻栎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以及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乔木层优势树种麻栎多为中度以下混交,小叶栎和枫香多为强度和极强度混交;麻栎在空间大小和重要值对比上占有...
关键词:
麻栎 混交林 林分空间结构 物种多样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洪婧 陈信力 史珑燕 关庆伟
【目的】了解不同演替时期落叶阔叶林空间结构和稳定性的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混交度、角尺度和大小比数3个空间结构参数及稳定度指数方法,分析侧柏栎树混交林(PQM)、栎树混交林(PM)和黄连木栎树混交林(QPM)3种处于不同演替时期的森林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稳定性特征。【结果】1)PQM、PM和QPM 3种森林群落的混交度分别为0.506,0.790和0.678,PM属于极强度混交,PQM和QPM属于强度混交;角尺度分别为0.459,0.522和0.447,PM属于团状分布,PQM和QPM属于均匀分布;大小比数分别为0.430,0.501和0.507,3种群落的生长都处于优势状态。2...
关键词:
混交度 角尺度 大小比数 群落稳定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林立彬 李铁华 文仕知 杨柳
以金洞林场14年生闽楠木荷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和分层收获法对闽楠与木荷的生长规律以及生物量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闽楠与木荷胸径的速生期均为8~12 a,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分别在10 a和12 a时达到最大值;2)闽楠与木荷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分别在第12 a与第10 a时达到最大值,随后急速下降,闽楠树高连年、平均生长量在13 a左右相交;3)0~8 a时,闽楠与木荷的材积生长速度缓慢,8 a以后生长速度上升,14 a时仍处于材积增长的速生期;4)闽楠与木荷单株材积生物量分别为61.43 kg和83.29 kg,各个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树皮;5)林分总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36.29 t·hm~(-2),其中乔木层所占比值高达93.09%,各层次单位面积生物量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乔木层>半分解枯落物层>未分解枯落物层>草本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 彭鹏 何怀江 谭凌照 张新娜 吴相菊 刘兆刚
探讨不同采伐强度下林分空间结构的变化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指导意义。在吉林省蛟河次生针阔混交林内,设置采伐强度分别为0%(对照,CK)、14.3%(弱度,LT)、29.4%(中度,MT)和50.4%(重度,HT)的4块样地,样地面积各1 hm2,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和密集度4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探讨林分整体以及春榆、红松、色木槭、水曲柳和紫椴5个主要树种的林分空间结构在采伐3年后的变化。结果表明,从采伐干扰对林分整体的影响来看,LT处理后林分的水平分布格局更合理,混交度较高,林分结构相比CK处理更稳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万盼 刘文桢 刘瑞红 王鹏 王宏翔 惠刚盈
【目的】研究结构化经营对栎松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一元、二元分布特征及稳定性的影响,为结构化经营技术在栎松混交林中的实施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甘肃小陇山自然保护区百花林场大干子沟天然栎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2012年设置1块50 m×50 m、2块30 m×30 m固定样地,实施结构化经营;同时设置3块20 m×20 m固定样地,不实施经营措施,作为对照; 2017年对所有样地进行复测。采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混交度对比经营样地和未经营样地林分空间结构5年前后的变化,并通过最优林分状态的π值法则评价林分稳定性。【结果】1)经营样地在经营前林分水平分布格局接近团状分布,实施结构化经营5年后林分水平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未经营样地林分水平分布格局始终为团状分布。实施结构化经营5年后林分混交度较经营前增加10. 4%,未经营样地5年后林分混交度较5年前仅增加5. 5%。2)实施结构化经营5年后的林分中,处于高度混交且为随机分布、高度混交且为中庸到优势的林木(优势微结构)比例较经营前分别增加21. 63%和13. 84%;未经营样地5年后的林分中,处于高度混交且为随机分布、高度混交且为中庸到优势的林木(优势微结构)比例较5年前仅分别增加3. 75%和3. 35%。实施结构化经营5年后的林分中,处于中庸到优势且为随机分布的林木比例较经营前降低6. 79%;未经营样地5年后的林分中,处于中庸到优势木且为随机分布的林木比例较5年前降低8. 10%。3)林分状态单位圆分析表明,林分状态评价值在实施结构化经营5年后较经营前提高27. 09%,状态由较差到良好,林分稳定性增强;未经营样地林分状态评价值在自然生长5年中提高13. 24%,状态仍为较差。【结论】结构化经营可使林分水平分布格局合理、混交度大幅度增加,优势微结构(高度混交且为随机分布、高度混交且为中庸到优势)林木比例得到明显提高,林分稳定性增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梅 郑小贤
以北京八达岭林场辽东栎-油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选取混交度(M)、大小比数(U)、角尺度(W)分析了林分的空间结构;以物种丰富度S、Simpson指数DS、Shannon-Wiener指数H、均匀度指数JD、JH分析了林分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46,混交度较低;胸径平均大小比数为0.5,林分处于中庸状态;平均角尺度为0.566,为团状分布;林分草本层物种较为丰富,但均匀度不及灌木层。本研究旨在为八达岭林场的辽东栎-油松混交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混交度 大小比数 角尺度 物种多样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岗岗 刘瑞红 惠刚盈 张弓乔 赵中华 胡艳波
【目的】以甘肃省小陇山锐齿栎天然混交林为例,采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N元分布全面、系统地揭示林分空间结构特征,以实现森林结构信息的精确描述和直观表达,为森林结构精准调控和重建提供基础参考信息。【方法】对70 m×70 m标准地内的林木进行每木定位和调查,采用Winkelmass计算每株林木的混交度(M)、角尺度(W)、大小比数(U)和密集度(C),借助Excel透视表统计N元分布相对频率,并采用R 3.4.3、Origin 2015绘制N元分布图。【结果】锐齿栎天然混交林整体及林分内大多数林木呈随机分布、混交良好、较为密集;林分整体中庸且各大小比数等级林木均接近20%;二元分布、三元分布和四元分布中该林分结构最突出特点表现为:不管结构参数如何组合,林分均表现出不同结构组合下大多数林木呈随机分布或混交良好。【结论】结构参数N元分布借助分布频率表达优势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全面系统地描述了林分结构特征信息,且不同分布之间优势互补,实现了林分结构从"点→线→面→体→超体"的精准详尽解译;双X横坐标或双Y纵坐标的3D图满足了多元分布结构信息直观展现需求;N元分布为森林结构精准调控和林分结构重建提供了先决信息。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群 张金池 田月亮 叶立新 刘胜龙
以浙江凤阳山天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进行测定分析,以期为该区域阔叶混交林林分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在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置20 m×20 m的4个固定样地,采用全面调查法,调查样地内胸径大于起测径阶(5 cm)的林木特征值。结果表明:凤阳山天然混交林优势种群以木荷Schima superba,浆果椴Tilia endochrysea,亮叶水青冈Fagus lucida和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为主,形成多优势种结构特征。数目最多的优势种木荷在空间大小对比上处于中庸地位,77%的水丝梨Sy...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亚南 杨华 马士友 任玫玫
为研究云冷杉过伐林的恢复和保护,本文选取落叶松云冷杉林和云冷杉针阔混交林2个林分,应用传统林分直径因子结合空间多样性指数和空间结构参数的二元分布,对长白山落叶松云冷杉林和天然云冷杉林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径阶分布近似为反"J"型曲线,落叶松云冷杉林的径阶分布为多峰的反"J"型曲线,呈现出同代林的特征;2个林分的空间多样性指数分别为5.546 0和4.149 4。2)2个林分空间结构的二元分布特征差异不显著,落叶松云冷杉林中胸径和树高处于中庸且呈随机分布的林木所占比例为14%和13%,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中为11%和13%;落叶松云冷杉林分中处于强、极强度混交且胸径和树...
关键词:
针阔混交林 空间结构 结构参数 二元分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许文秀 吴金卓 林文树 刘艳琪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演替阶段红松阔叶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为明确各林分结构与功能、合理保护和经营红松阔叶混交林提供科学依据。采用TOPCON全站仪在吉林省蛟河市林业实验区管理局不同演替阶段红松阔叶混交林内分别设置4块100 m×100 m监测样地,并进行群落调查,在Visual Studio平台上编写应用程序对不同林分的混交度和大小比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林分的平均混交度在0.66和0.78之间,树种之间隔离程度较大;4种林分中树种数量最多的前5个树种平均混交度取值范围为0.69~0.82,其中过熟林最大,近熟林最小,按平均混交度数值大小排序为过熟林>中龄林>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林分平均胸径大小比数分别为0.48、0.53、0.49、0.49,平均树高大小比数分别为0.48、0.50、0.49、0.49,平均冠幅大小比数分别为0.34、0.42、0.38、0.41。可以看出,胸径和树高平均大小比数取值范围相近,反映林木大小分化程度上具有一致性,而与平均冠幅大小比数取值范围具有一定的差异,说明用树高及胸径计算大小比数得出的结果较冠幅更为可靠。不同演替阶段红松阔叶混交林整体上呈现出一个由不同树种组成、处于强度混交向极强度混交过渡的复杂森林群落,且树种之间大小分化程度明显。
关键词:
阔叶混交林 混交度 大小比数 空间结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昊
在陕西省境内秦岭山脉中段油松-锐齿槲栎混交林集中分布的区域设置20块调查样地,采取土壤样品测定了该区森林土壤0~20、20~40和40~60 cm 3个土层的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7项养分指标。通过计算不同土壤养分指标的变异系数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技术,对秦岭山地松栎混交林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海拔、坡位、坡向和坡度4项地形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全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呈极显著下降趋势,而全磷、全钾在不同土层中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2变异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各土层的7项养分指标均表现为中等程度变异性,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姚甲宝 曾平生 袁小平 吴建国 楚秀丽 周志春
[目的]针对混交林木荷大径材培育技术薄弱、林地产值低等问题,开展间伐试验,分析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木荷-萌芽杉木混交林的间伐强度,为木荷大径材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16年生木荷-萌芽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按株数比例进行弱度间伐(15%)、中度Ⅰ间伐(30%)、中度Ⅱ间伐(35%)和强度间伐(60%)及对照(未间伐)5种强度抚育间伐,比较不同强度间伐木荷和杉木胸径、树高、蓄积量和直径结构特征,探讨其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结果](1)间伐6 a后,不同间伐处理均促进木荷和杉木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曾思齐 张敏 肖化顺 黄炎俊 甘静静 彭其龙
为了解青石冈林场4类木荷杉木混交林更新演替情况,为森林合理经营提供依据,以便对林分加以适当的人工干预及引导,避免森林逆向演替,利用分层频度法对湖南省炎陵县青石冈林场4种木荷杉木混交林进行更新演替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林分5杉4木1甜+马+尖-红-山将演替为木荷、甜槠和细叶青冈占优势的常绿硬阔混交林群落;林分5杉3木1甜1细-合-椆-马-山-雷-白将演替为甜槠、白栎、木荷、杉木占优势的常绿针阔混交林群落;林分6木3杉1茅-细在一定时期内仍为木荷、杉木占优势的常绿针阔混交林群落;林分5木5杉-檫-樱将演替为黄檀、杉木和木荷占优势的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群落;样地1、2的更新状况均为良好,样地3更新状况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