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23)
2023(10498)
2022(9332)
2021(8870)
2020(7481)
2019(17337)
2018(17327)
2017(32922)
2016(18336)
2015(20666)
2014(20404)
2013(20232)
2012(18543)
2011(16547)
2010(16244)
2009(14625)
2008(14148)
2007(12113)
2006(10387)
2005(8772)
作者
(55718)
(46147)
(46007)
(43760)
(29475)
(22448)
(20679)
(18310)
(17650)
(16341)
(16087)
(15637)
(14860)
(14698)
(14354)
(14352)
(14271)
(13832)
(13272)
(13256)
(11832)
(11373)
(11227)
(10411)
(10393)
(10376)
(10216)
(10123)
(9419)
(9235)
学科
(65332)
经济(65264)
管理(47909)
(44916)
(37728)
企业(37728)
方法(31929)
数学(27657)
数学方法(27283)
(19986)
(17070)
中国(15997)
(15512)
业经(14684)
地方(13494)
理论(11605)
农业(11518)
(11468)
(11079)
贸易(11074)
(10775)
环境(10758)
(10712)
技术(10520)
(10163)
财务(10104)
财务管理(10090)
企业财务(9526)
教育(9304)
(9084)
机构
大学(255612)
学院(252956)
管理(98525)
(88786)
研究(88413)
经济(86644)
理学(86101)
理学院(85085)
管理学(83293)
管理学院(82870)
中国(62610)
科学(62235)
(55508)
(49237)
(46755)
业大(45579)
研究所(43552)
(39241)
中心(39139)
农业(38767)
(36074)
北京(35144)
(34073)
师范(33596)
(33554)
财经(32370)
(29524)
(29515)
技术(28846)
(27903)
基金
项目(186423)
科学(143029)
基金(132951)
研究(128837)
(119931)
国家(118983)
科学基金(99271)
社会(76303)
(74004)
社会科(72086)
社会科学(72066)
基金项目(71758)
自然(69196)
自然科(67492)
自然科学(67473)
自然科学基金(66240)
(63390)
教育(58167)
资助(55265)
编号(51808)
重点(42736)
成果(41390)
(39290)
(39203)
(38207)
计划(37564)
科研(37245)
课题(36177)
创新(35726)
科技(34293)
期刊
(93665)
经济(93665)
研究(69044)
学报(51930)
科学(44961)
中国(43231)
(43019)
大学(37201)
学学(35442)
管理(34067)
农业(30105)
(27403)
教育(27042)
技术(20133)
(16558)
金融(16558)
林业(16444)
业经(16353)
(15740)
科技(14851)
财经(14451)
业大(14151)
经济研究(14060)
图书(14035)
(13156)
理论(12603)
资源(12515)
问题(12462)
(12031)
实践(11914)
共检索到3532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林立彬  李铁华  文仕知  杨柳  
以金洞林场14年生闽楠木荷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和分层收获法对闽楠与木荷的生长规律以及生物量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闽楠与木荷胸径的速生期均为8~12 a,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分别在10 a和12 a时达到最大值;2)闽楠与木荷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分别在第12 a与第10 a时达到最大值,随后急速下降,闽楠树高连年、平均生长量在13 a左右相交;3)0~8 a时,闽楠与木荷的材积生长速度缓慢,8 a以后生长速度上升,14 a时仍处于材积增长的速生期;4)闽楠与木荷单株材积生物量分别为61.43 kg和83.29 kg,各个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树皮;5)林分总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36.29 t·hm~(-2),其中乔木层所占比值高达93.09%,各层次单位面积生物量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乔木层>半分解枯落物层>未分解枯落物层>草本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崔浪军  梁宗锁  韩蕊莲  杨建伟  
选择黄土高原的 2 6a杨树纯林作为对照 ,对沙棘 杨树混交林中的杨树生长、林地土壤特性及根系分布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混交林平均株高比杨树纯林的高 44 8% ,胸径平均大 3 2 7% ,林分生物量高 1 3 9 76% ;地上各部分生物量都明显高于杨树纯林 ;混交林地与杨树纯林地相比 ,土壤表层各层容重减小 ,孔隙度增大 ,两林地土壤含水量除 8月份接近外 ,其他月份混交林地都要高 ;混交林土壤全N比杨树纯林地高 5 %~ 69 0 % ,土壤全P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别 ,但速效P高出 2 2 4%~ 2 3 3 3 %。根系分布特征研究表明 :杨树纯林中根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铁华   李阳宁   闫旭   张心艺  
【目的】为探讨混交林中闽楠和木荷的种间关系,确定木荷能否作为闽楠的伴生树种营建健康高效的闽楠-木荷混交林。【方法】以金洞林场16年生的闽楠-木荷混交林以及闽楠纯林、木荷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闽楠-木荷混交林的根系分布特性与林分空间结构特性来探讨闽楠-木荷混交林地上与地下部分的种间关系;通过分析不同物候期下3种林分的闽楠与木荷叶片养分的动态规律来阐明闽楠与木荷之间的养分利用关系。【结果】1)在16年生闽楠-木荷混交林中,在闽楠周围1.5 m内闽楠和木荷的根系分布虽有部分重叠,但闽楠仍占据优势地位,闽楠和木荷在地下生长空间和养分吸收利用方面存在竞争但竞争不激烈;2)整体林分空间结构上,闽楠、木荷纯林略优于闽楠-木荷混交林,说明混交林的树种不同,树种之间的生长特性和生态特性不一样,林分的均一性会差一些,对其调整结构的难度要大于纯林。混交林中,木荷已对闽楠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3)闽楠-木荷混交林中,对养分吸收利用在物候期上部分不同步,存在相对有利的互补关系;从所有的物候期来看,闽楠叶片的N、P、K含量在大部分时期都高于木荷,表明闽楠-木荷混交更有利于闽楠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木荷对养分的需求更低;4)16年生混交林中闽楠、木荷的生长速度要优于相应的纯林,表明前期竞争促进了林分的生长。【结论】闽楠与木荷混交有利于闽楠获得更多的养分,适度竞争促进了林木的生长,木荷是闽楠较好的伴生树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鹏  李卫忠  王庆  
为了解秦岭南坡针阔混交林乔木层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样地调查与异速生长方程相结合的方法,从林分结构与地形因子两方面对研究区森林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森林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变化范围为36.78~114.15 t/hm2,总平均生物量为70.62 t/hm2,并且生物量在不同坡向、海拔等级下差异显著(P<0.05);(2)不同林分结构的生物量水平差异明显;(3)生物量水平和各地形因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并分析了各地形因子对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影响,为研究区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田晓  胡靖宇  刘静波  王丽娟  朱琳  刘苑秋  
【目的】探索楠木×杉木混交林可持续性经营策略,并且为我国森林碳汇的估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中亚热带楠木×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地调查法获取相应数据,应用FORECAST混合型模型,模拟不同立地条件和初植密度下(4000,3000,2500,2000,1600株/hm2)楠木×杉木混交林在未来300年(6个轮伐期)碳储量的时空变化。【结果】在300年的模拟时间里,不同初植密度多代连栽的楠木×杉木混交林在好、中、差3种立地条件下,碳储总量、土壤碳储量、生态系统碳储量以及年均固碳量都有较大的差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宏  杨婵婵  郭光华  张志刚  
为了解不同地径红枣根系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提高红枣的经营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剖面挖掘法和分层分段取样法,利用WinRHIZO Pro2010a根系分析系统对漫灌条件下幼龄期不同地径红枣根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平范围内,不同地径(3、6、9 cm)的红枣分布范围分别为0~200、0~275、0~300 cm,不同地径(3、6、9 cm)的红枣根系生物量70%以上都分布在距树干0~50 cm处;在垂直方向上,3 cm地径的红枣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20~30 cm处;6 cm地径的红枣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后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威  申文辉  谭一波  唐洁  何锋  陆国导  
为了解红锥人工林的生物量特征,采用径阶标准木收获法建立相对生长方程,对桂东南12年生红锥人工林的生物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锥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为31.38±1.93 t·hm~(-2),净生产量为2.62±0.24 t·hm~(-2)a~(-1);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为干(53.85%)>根(28.30%)>枝(10.57%)>皮(6.32%)>叶(0.95%),干、根为主要分配器官,两者占总生物量的82.15%;沿树干向上,干、皮生物量逐渐减少,而活枝和叶生物量则呈先增后减少的趋势,活枝、叶生物量在树干高度4~6 m段达到最大;根系生物量以根桩所占的比例最高,细根最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邵明晓  文仕知  何功秀  赵西哲  欧阳钦  
采用标准木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获取不同林龄(12 a、25 a、38 a)闽楠人工林的生物量,并分析了其组成、分配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林分的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12 a、25 a、38 a闽楠人工林生物量分别为52.52 t/hm2、210.45 t/hm2、347.44 t/hm2;(2)乔木层在整个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中有绝对优势,分配率达95.09%~97.19%,按林龄从小到大分别为49.94 t/hm2、205.22 t/hm2、337.67 t/hm2,其次为枯落物层,占2.36%~4.08%,灌草层所占的比例最小,仅为0.23%~0.4...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奕茹  李际平  曹小玉  唐涛  
以金洞林场杉木纯林、杉木-闽楠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密度和混交比例的林分进行研究,将物种多样性指数作为衡量林分密度和混交比例是否合理的参考指标,为人工混交林的经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典型抽样法,按其混交比例分为类型Ⅰ(10杉)、类型Ⅱ(9杉1楠)、类型Ⅲ(7杉3楠)、类型Ⅳ(5杉5楠)4种类型设置典型样地,同种类型林分设置3个密度等级,低密度(A:600~1 000株/hm2)、中密度(B:1 200~1 600株/hm2)、高密度(C:2 000~2 400株/hm2),对比分析其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从类型Ⅰ至类型Ⅳ随着闽楠比例的增加其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增加。林下灌木及草本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为类型Ⅳ>类型Ⅲ>类型Ⅱ>类型Ⅰ。林分密度及混交比例与林下灌木及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明东  江洪  刘跃建  
对32年生楠木人工林生物量、碳含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楠木林分平均生物量为174.33t·hm-2,其中乔木层为166.73t·hm-2,占林分生物量的95.6%;楠木林分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含量为树干0.5769gC·g-1,树皮0.4654gC·g-1,树枝0.5232gC·g-1,树叶0.4958gC·g-1,树根0.4931gC·g-1,灌木层0.4989gC·g-1,草本层0.4733gC·g-1,苔藓层0.4143gC·g-1,枯落物层0.3882gC·g-1;土壤碳含量平均值为0.0139gC·g-1,随土层深度增加各层次土壤碳含量逐渐减少;楠木林分生态系统总碳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石嘉  李铁华  文仕知  何功秀  彭颖姝  
为了了解青冈栎的生长规律,合理保护和培育青冈栎珍贵用材资源,对湖南省永顺县的43年生青冈栎林进行了样地调查,通过树干解析法、分层切割法所得的数据,探讨青冈栎的生长规律和生物量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树高连年生长量在第16年时与平均生长量相交;青冈栎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在第23年与平均生长量相交;青冈栎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第43年时与平均生长量仍没有相交,说明此时青冈栎尚没有达到数量成熟。43年生的青冈栎单株总生物量高达280.74 kg/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别占总生长量的69.89%和30.11%,整株各器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怀江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张春雨  左强  邳田辉  高海涛  
研究生物量分配是了解植物结构与功能的有效手段,对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天然次生混交林内12个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各树种生物量器官(叶、枝、干、根)分配特征及其与个体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1)12个树种各器官的相对生长遵循异速生长理论,相对生长关系并不一致。枝与干(1.091~1.254)、枝与根(1.012~1.158)、根与干(1.015~1.202)以及地下与地上部分(0.991~1.070)近于等速生长,叶与枝(0.655~0.757)、叶与干(0.777~0.931)和叶与根(0.718~0.859)呈现为异速生长。2)12个树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格日乐图  吴志民  杨校生  傅懋毅  冯志龙  
生物量作为生态系统研究的本底数据,是研究碳汇的基础,也是评价植物生长状况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特别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形成,加速了国际社会森林碳交易进程,使碳汇与生物量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之一。竹类植物生物量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关于生物量与碳汇关系研究起步较晚。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芳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土壤养分等方面 ,对营造于福建南平的 5年生杉木与光皮桦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与光皮桦混交林及光皮桦纯林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力 ,光皮桦纯林和杉木光皮桦混交林生物量分别比杉木纯林大 86 44%和30 87%。杉木与光皮桦混交林不仅有利于维护地力 ,促进杉木生长 ,而且还形成较好的林分结构 ,杉木光皮桦带状混交模式是值得推广的杉阔造林模式。图 2表 3参 6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燕燕  樊后保  林德喜  苏兵强  刘春华  孙新  
在马尾松Pinusmassoniana人工林下分别种植闽粤栲Castanopsisfissa,拉氏栲C.lamontii,苦槠C.sclerophylla,格氏栲C.kawakmii和青栲Cyclobalanopsismyrsinaefalia,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对林分生物量的分析结果表明,5个混交群落的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259 882,200 875,221 745,221 652和245 941t·hm-2,马尾松纯林的总生物量为204 374t·hm-2。乔木层生物量中干材生物量最大,其次为根系、树枝和树叶。混交林中马尾松的粗根主要分布在0~20cm和60cm以下,而马尾松和阔叶树的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