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26)
2023(3213)
2022(2641)
2021(2482)
2020(2134)
2019(4628)
2018(4839)
2017(8251)
2016(4988)
2015(5685)
2014(5962)
2013(5333)
2012(5046)
2011(4383)
2010(4468)
2009(4166)
2008(3939)
2007(3790)
2006(3317)
2005(3021)
作者
(16340)
(13612)
(13530)
(12906)
(8731)
(6515)
(6147)
(5477)
(5350)
(4921)
(4782)
(4657)
(4652)
(4615)
(4495)
(4166)
(4111)
(4072)
(4058)
(3966)
(3607)
(3533)
(3414)
(3170)
(3152)
(3151)
(3007)
(2979)
(2960)
(2885)
学科
(12693)
经济(12664)
管理(11811)
(10152)
(8293)
企业(8293)
(6816)
(5605)
(5292)
中国(5216)
(5005)
理论(4232)
(4101)
(3782)
银行(3754)
教育(3697)
(3660)
(3562)
金融(3555)
方法(3444)
地方(3256)
业经(3171)
体制(3114)
农业(2928)
水产(2711)
教学(2668)
数学(2553)
(2494)
数学方法(2492)
制度(2489)
机构
学院(66250)
大学(65450)
研究(27623)
(20465)
中国(20272)
管理(19821)
经济(19782)
科学(19695)
(18725)
理学(16132)
(15947)
理学院(15885)
管理学(15427)
管理学院(15308)
(15128)
农业(14908)
研究所(14673)
业大(13512)
(12275)
中心(12119)
(11241)
技术(11117)
(11104)
(10609)
(9509)
(9416)
北京(9383)
(9280)
农业大学(9263)
师范(9159)
基金
项目(45512)
科学(33302)
研究(31391)
基金(29863)
(28387)
国家(28126)
科学基金(21829)
(19670)
社会(17065)
(16629)
社会科(15900)
社会科学(15897)
基金项目(15270)
自然(14809)
教育(14752)
自然科(14450)
自然科学(14437)
自然科学基金(14150)
编号(13407)
资助(12636)
成果(11793)
重点(10858)
课题(10687)
计划(10241)
(10240)
科技(10162)
(9969)
(9253)
(8959)
科研(8905)
期刊
(26411)
经济(26411)
研究(19273)
中国(18971)
学报(18156)
(17343)
科学(13522)
大学(12672)
学学(12081)
教育(11808)
农业(11414)
(9231)
管理(7948)
(6432)
金融(6432)
技术(6160)
(5729)
业大(5566)
(4891)
业经(4854)
农业大学(4668)
职业(4185)
林业(4127)
经济研究(4095)
财经(4057)
图书(3970)
科技(3929)
(3544)
(3306)
论坛(3306)
共检索到109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肖业玲  童再康  吴建辉  
【目的】以闽楠Phoebe bournei近成熟胚为外植体,采用多种方法建立闽楠微扦插繁殖体系。【方法】探究不同子叶切除强度对胚褐化的影响,以及抗褐化剂和吲哚丁酸(IBA)对近成熟胚萌发和无菌苗微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闽楠近成熟胚褐化的主要部位为子叶,子叶切除后胚可以萌发但不能正常生长,添加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对抑制子叶褐化有明显效果且不影响胚的萌发。近成熟胚萌发最佳培养基为1/2MS+0.2 mg·L~(-1)IBA+2 g·L~(-1)PVP,萌发率最高可达89.71%。无菌苗微扦插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1.5 mg·L~(-1)IBA+2 g·L~(-1)PVP,顶芽生根率为100%,平均生根数为3.86条,平均根长1.56 cm;侧芽生根率为60.27%,平均生根数为1.55条,平均根长0.85cm。筛选出的3号株系的繁殖系数达24.40。【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闽楠良种繁育提供参考。图2表6参16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申展  李铁华  文仕知  何功秀  黄守成  唐爱国  
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闽楠嫩枝扦插的影响,以多年生母株上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及当年实生苗茎段作插穗,分别探讨不同插穗、生根促进剂质量浓度、插穗浸泡时间3种因子对闽楠嫩枝扦插生根率及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此3种因子对闽楠嫩枝扦插生根率及根长均有显著影响;试验最佳组合为当年实生苗茎段,浸泡于质量浓度为200mg/L的ABT-1#溶液中9 h,扦插后60 d生根率可达93.3%,平均根长为4.9 mm。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良  陈聪  罗万业  陈桂琼  钟球泰  魏锦秋  谢金兰  
研究了扦插基质类型、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质量浓度、扦插方式、顶芽种类等不同因素对梅片树扦插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梅片树的繁殖与栽培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扦插基质采用100%黄泥有利于插条生根;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处理质量浓度对梅片树的生长均有极显著影响,添加NAA+IBA(1∶1)100 mg/L质量浓度处理效果最佳,成活率及生根率分别达到93.16%与89.74%;带顶芽茎段的扦插效果优于无顶芽茎段;插床扦插(即无营养袋扦插)效果优于营养袋扦插。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贺端澎  陈淑群  陈世琪  胡迪光  曾新民  黄仕模  
家鱼良种繁育体系研究报告贺端澎,陈淑群,陈世琪,胡迪光,曾新民,黄仕模我国家鱼人工繁殖于1958年获得成功,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我县从1964年开始人工繁殖鱼苗,至今已有28年,以前我县各鱼苗繁殖场的亲鱼均来自自繁自养,没有经过选种和定向培育,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楚端  张沅  
应用确定性模型模拟了包含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及汉普夏共4个品系64个繁育体系的生产效率(每头母猪的利润)。结果表明,经济效率最高的3个繁育体系是汉普夏×(大白猪×长白猪)、汉普夏×(长白猪×大白猪)及汉普夏×(大白猪,长白猪)rot。在特定的繁育方法内,繁育体系的效率随着亲本品种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亲本品种数量固定时,终端杂交繁育体系的效率高于终端轮回杂交,而终端轮回杂交繁育体系的效率又高于轮回杂交繁育体系;同时条本品种组分对繁育体系的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锦年  
由浙江省种苗站牵头,组织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浙江省林科所、浙江省林学院、浙江林校和良种基地的科技人员协同攻关。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基地建设为中心,推广为手段,实现造林良种化为目标,建立起一个良种科研、生产、管理和推广四大系统为支柱的完整的林木良种繁育体系。十八年来,推广应用27个树种有关种源选择、种子园、引种、无性繁殖技术和基因资源保存,利用46项科研成果,建立28个林木良种基地17923亩,生产良种43.9万kg,优良穗条1687万根,苗木354万株,在全国17个省(区)、浙江省70个县(市)推广良种造林,面积达405万亩,取得极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种选育技术推广和繁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来贺  王妍  杨志坚  陈世品  冯金玲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闽楠扦插苗生根、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生长调节剂调控闽楠插穗生根及扦插苗生长的机理。[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闽楠扦插苗为材料,测定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质量浓度及处理时间对闽楠扦插苗生根率、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闽楠插穗在400 mg/L NAA溶液中浸泡6 h的生根率最高,新梢生长最长。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是影响闽楠扦插苗生根及生长的最主要因素。影响闽楠扦插生根的重要指标是IAAO活性、茎质量和MDA含量,而一级根长度、MDA含量和PPO活性是闽楠扦插苗新梢生长的关键指标。[结论]选择茎质量较大的闽楠插穗,在400 mg/L NAA溶液中浸泡6 h,提高IAAO活性,有利于一级根生长,促进扦插苗的新梢生长,从而培育闽楠扦插壮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玉琴  石建宁  刘冰  纳卫华  郭军  邵锋  
Different treatment propagation of wild plant Clematis canescens was tested.The result of germination percentage was 80% by vernalization treatment.The authors tested the burgeon cutting of the Clematis canescen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hormones.On the medium of peat and pearlite in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跃朋  陈盼飞  卜琛皞  轩安然  张德强  
【目的】毛白杨是我国北方人工林营造、景观绿化及木材加工等产业应用的主要树种。近年来,由于林业产业升级,原有的毛白杨多圃配套繁育体系不能满足高质量毛白杨良种的快速繁育需求,因此亟需构建高效的毛白杨良种繁育技术体系以保障毛白杨良种在木材生产以及城市绿化中的广泛应用。【方法】以高产优质毛白杨良种‘毅杨1号’‘毅杨2号’和‘毅杨3号’为研究对象,以其茎段和叶片为试验材料,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构建毛白杨良种组培繁育体系。本研究系统地分析了‘毅杨1号’‘毅杨2号’和‘毅杨3号’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及植物激素对其不定芽、生根及叶片增殖诱导过程中的作用。【结果】(1)75%乙醇处理30 s联合2%次氯酸钠处理5 min是3个毛白杨良种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方法。(2)不定芽诱导中0.3 mg/L 6-BA和0.1 mg/L的NAA适用于‘毅杨1号’和‘毅杨2号’‘毅杨3号’则在0.5 mg/L 6-BA和0.1 mg/L NAA的条件下增殖系数达到最大。(3)生根诱导中‘毅杨1号’和‘毅杨3号’的IBA最适质量浓度为0.5 mg/L,‘毅杨2号’则为0.3 mg/L。(4)叶片增殖结果显示,‘毅杨1号’和‘毅杨3号’的植物激素最适质量浓度为1.0 mg/L 6-BA和0.1 mg/L NAA,‘毅杨2号’为0.7 mg/L 6-BA和0.1 mg/L NAA。【结论】本研究构建了‘毅杨1号’‘毅杨2号’‘毅杨3号’的快速繁育体系,可用于毛白杨良种的快速繁殖以及遗传转化研究,并将为毛白杨良种推广应用以及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分子水平对现有良种开展精准改良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泽书  彭中镇  余家林  
遗传进展的传递速度是杂交繁育体系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首次提出杂交情况下遗传进展的传递模型,以猪的杂交为例,应用基因流动法,对遗传进展的传递进行了研究。还提出了杂交情况下核心群与商品群遗传时距的计算方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乔娟  季柯辛  
本文在基于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分析生猪良种繁育体系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发展困境和路径选择,主要结论是,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是在一定发展环境下产生并持续运行的开放系统,该系统是由生猪良种繁育和推广应用的相关主体及其关系构成的网络结构,其功能发挥需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有机融合,其有效运行需要良种培育、扩繁、推广应用的有效推进和信息反馈,其目标是提高生猪生产率和猪肉质量;我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运行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相关主体能力素质不足、行为不规范和相互间关系不协调。为此应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鼓励相关主体创新经营模式,完善政策法规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尽快健全完善以相关主体紧密协调和相互支撑为核心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雷华  
甘肃省农村养猪业已进入到规模化养猪的历史阶段,初具工厂化、集约化生产的某些特点。当前农村规模化养猪仍是以家庭和规模化猪场为主体的经营活动,是千家万户的传统养猪向现代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乔娟  季柯辛  
本文在基于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分析生猪良种繁育体系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的发展困境和路径选择,主要结论是,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是在一定发展环境下产生并持续运行的开放系统,该系统是由生猪良种繁育和推广应用的相关主体及其关系构成的网络结构,其功能发挥需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有机融合,其有效运行需要良种培育、扩繁、推广应用的有效推进和信息反馈,其目标是提高生猪生产率和猪肉质量;我国生猪良种繁育体系运行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相关主体能力素质不足、行为不规范和相互间关系不协调。为此应进一步加大财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志刚  卢迈新  曹建萌  高风英  
罗非鱼"粤闽1号"是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和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培育的全雄罗非鱼新品种。采用同工酶电泳技术和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分析方法,对罗非鱼"粤闽1号"及其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群体之间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同工酶电泳结果显示,酯酶(E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酶谱具有组织和群体特异性。肌肉和脾脏中的EST表达量极低,而肝脏中的EST表达量较高,LDH在3种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但酶谱存在差异。在罗非鱼"粤闽1号"及其繁育群体中,共检测到10条EST酶带和5条LDH酶带,多态性位点比例(P)为12.50%~71.43%,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0417~0.6143, 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D)为-0.2347~0.9072。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分析结果显示,mtDNA D-loop区的碱基组成无显著差异,均呈现出A+T碱基偏向性(63.39%)。在罗非鱼"粤闽1号"及其繁育群体中,共发现20种单倍型,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为0~0.0519,奥尼罗非鱼雌鱼(WY1)、尼罗罗非鱼雌鱼(XX)、尼罗罗非鱼雄鱼(XY)和罗非鱼"粤闽1号"(XY2)群体的Pi值(0.0440~0.0519)明显高于超雄尼罗罗非鱼(YY1)、超雄奥尼罗非鱼(YY2)和奥利亚罗非鱼雌鱼(WZ)群体的Pi值(0~0.0009)。各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115~0.9963,XY2与WY1群体之间、XX与XY群体之间以及WZ和YY2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不显著(F_(ST)0.05)。XY2群体与尼罗罗非鱼群体(XX群体和XY群体)和奥利亚罗非鱼群体(WZ群体)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639和0.0695。在NJ系统进化树中,XX、XY、YY1和XY2群体聚为一支,WY1、WZ和YY2群体聚为另一支。本研究揭示了罗非鱼"粤闽1号"的生化和分子遗传特征,为其种质鉴定、繁育群体的构建和优良性状的稳定遗传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蔡建国  沈锡康  张若蕙  林定波  陆媛媛  
对银杏半熟枝插穗用4种处理:ABT1号生根粉100mg·L-1浸沾穗条基部1h,插在植物立体培育器上(T1);用水浸沾1h后插于植物立体培育器上(T2);相同的药剂处理后插在水平插床上(T3);相同的水处理后插在水平插床上(T4)。基质用蛭石+膨胀珍珠岩1∶1混合,试验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T1处理最好,第1年成活率、成苗率和第2年移植苗成活率分别达7300%,5600%和8900%,分别为T4处理的约17,29和2倍。扦插密度T1为T4处理的10倍。第2年苗的根、茎、叶生长量和生物量T1均明显高于T4。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同样地说明,T1处理植株的叶绿素、内源吲哚乙酸、赤霉素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