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6)
- 2023(1602)
- 2022(1367)
- 2021(1324)
- 2020(1221)
- 2019(2607)
- 2018(2684)
- 2017(4893)
- 2016(2982)
- 2015(3460)
- 2014(3540)
- 2013(3469)
- 2012(3286)
- 2011(2867)
- 2010(3046)
- 2009(2798)
- 2008(2822)
- 2007(2733)
- 2006(2464)
- 2005(2189)
- 学科
- 济(9225)
- 经济(9213)
- 管理(8091)
- 业(7524)
- 企(6095)
- 企业(6095)
- 中国(3534)
- 农(3333)
- 方法(3292)
- 银(2867)
- 制(2866)
- 银行(2851)
- 学(2785)
- 财(2783)
- 行(2750)
- 数学(2648)
- 数学方法(2601)
- 融(2441)
- 金融(2441)
- 理论(2276)
- 业经(2141)
- 地方(2130)
- 农业(2078)
- 策(1905)
- 和(1845)
- 务(1778)
- 财务(1764)
- 财务管理(1762)
- 体(1748)
- 教育(1741)
- 机构
- 学院(41115)
- 大学(40480)
- 研究(16155)
- 济(14776)
- 经济(14340)
- 管理(14211)
- 中国(12717)
- 理学(11497)
- 理学院(11378)
- 管理学(11126)
- 管理学院(11062)
- 科学(10782)
- 京(9644)
- 所(9014)
- 农(8660)
- 研究所(8227)
- 财(7994)
- 业大(7520)
- 中心(7165)
- 江(6966)
- 农业(6601)
- 院(6552)
- 北京(6446)
- 财经(6021)
- 省(5961)
- 技术(5897)
- 州(5808)
- 经(5359)
- 范(5203)
- 师范(5149)
共检索到667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庆端 何水东 张金文 洪长福 李宝福
对福建漳州岩溪、天马 2个试验点 1 3个桉树纤维材无性系的生长性状、木材纤维形态和化学组分等性能进行测定与分析 ,并经多性状综合评判 ,选择出具有较高的生长量、生物量和纤维产量 ,适合闽南山地发展的C9、C1 0、EC1、EC3、C6共 5个纤维材优良无性系 ,其中尤以C9、C1 0、EC1三个无性系的各性状为最优。这 5个无性系 ,3a生年平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每株干材重量和纤维产量分别可达 3 93~ 6 60m、3 83~ 4 97cm ,9 71~ 2 0 48kg·a- 1 和 4 3 6~ 9 5 2kg·a- 1 ,而且木材纤维形态和化学组成等特性良好 ,可进一步扩大繁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光友 徐建民 陆钊华 杜志鹄 韩超 吴世军 王伟
对福建南部山地67个月生36个桉树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6个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枝下高、分枝和干形在无性系间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共有18个无性系的单株材积超过对照U6平均值0.1101 m3·株-1;综合评定法评定生长优良的3个无性系分别是No.27、No.2和No.7,生长最差的2个无性系是No.15和No.36。综合分析表明,具有尾叶桉、巨桉或赤桉遗传背景的桉树杂种无性系生长迅速、形质优良,适宜在该区域推广种植。
关键词:
桉树 无性系 坐标综合评定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顺恒 林星华 郑文国 洪长福 李宝福 吴八祥
闽南山地引种的 19个不同桉树种 /种源对比试验研究表明 ,尾巨桉、巨尾桉及广西尾叶桉属高产型树种 ,年平均蓄积生长量达 35.3~ 53.3m3 · hm-2 ,其山地造林后表现适应性强、树干圆满通直、林木分化程度低、林相整齐、生产力高 ,经示范推广收效显著 ,是闽南山地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造林的首选树种 ,值得大力推广引种。
关键词:
闽南山地 桉树树种 种源 造林试验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楚彪 熊涛 张磊 何文亮 卢万鸿 林彦 罗建中
[目的]对20个桉树Eucalyptus无性系,包括1个赤桉E.camaldulenis无性系和19个杂交桉无性系,分别在广西南宁、广西钦州、广东雷州、广西扶绥和海南定安的立地条件下进行测试,探讨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无性系选育的影响,旨在为桉树的无性系筛选适生环境并推广提供借鉴。[方法]以各地点所测试的4.5年生桉树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基于各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保存率的调查数据,比较各地点各无性系的生长表现。对单地点、多地点建立线性混合模型,计算各性状的方差分量和无性系重复力,同时计算单地点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值和多地点各性状的方差效应量。最后通过材积平均值和BLUP值进行基因型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双标图(GGE)分析。[结果]单地点分析中,各地点的最优无性系生长排序不同,无性系各性状受到环境的影响也不同。多地点分析中,桉树无性系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存在显著差异,各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为0.781 6~0.868 5,其中胸径的无性系重复力最高且表现最稳定,树高易受环境影响。基于单株材积性状,筛选出EC186、EC188、EC184为优良无性系。基于材积平均值和BLUP值进行GGE模型分析得出EC183和EC184为高材积、高稳定性的无性系。[结论]20个无性系中,EC183和EC184为高材积、高稳定性的无性系。5个地点相比,广西南宁地区适合这批无性系的快速生长,广西钦州为这批无性系理想的选材环境。图1表5参38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宝福 俞元春 卢健 吴清金 林志鹏 梁国清
对桉树人工林开展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施肥试验。采用最适浓度分析法研究叶片的N、P、K、Ca、Mg、B、Zn等主要营养元素间的相关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得出叶片养分浓度适宜范围。结果表明:N、P、K、Ca、Mg的适宜浓度分别为19.097~24.984g/kg、0.803~1.132g/kg、20.514~30.566g/kg、0.951~2.843g/kg和0.929~1.663g/kg,微量元素Cu、Zn、B分别为5.313~7.043mg/kg、19.102~27.898mg/kg和9.979~12.899mg/kg。结果可为桉树缺素矫正和配方施肥提供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梅 黄晓露 谭玲 吴幼媚 方升佐
采用砂土培育法,对不同桉树优良无性系(巨尾桉9号、巨尾桉12号、尾叶桉4号、韦赤桉3号)幼苗进行历时4个月的酸铝处理,研究其在生物量、生理上的耐铝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ABA/GA的变异性最大,丙二醛的变异性最小。脯氨酸、膜透性、可溶性蛋白和ABA/GA等4个指标的变化率对酸铝的灵敏度较好,适合作为区分供试无性系耐铝性差异的参数指标。(2)脯氨酸变化率与大部分生理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地上部分相对干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ABA/GA变化率与除脯氨酸变化率外的生理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物量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绿素、膜透性、可溶性蛋白变化率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并与地上部分相对干质量呈...
关键词:
耐铝性 生物量 生理指标 无性系 桉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梅 吴幼媚 黄寿先 黄晓露
据估计,全世界已有超过40%的耕地为酸性土壤,我国酸雨区覆盖面积、酸性土壤面积分别占国土面积的40%,21%,并有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刘鹏等,2005),而在酸性土壤中活性铝浓度会大大增加,成为酸性土壤抑制植物生长的一个主要因素(刘东华等,1995;丁爱芳等,2000)。广西是我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降雨酸度平均pH值为4.9,最小值可降至3左右,土壤对酸雨的敏感度绝大部分属于最敏感和敏感2级(王敬华等,1994;张帆等,2005),又由于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人工林连作及施用肥料等原因,更加剧富铝化酸性土壤的酸化程度,是极易产生活性铝
关键词:
pH值 铝 生理特性 无性系 桉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建中 刘长青 汪清锐 王克胜
该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遗传距离聚类分析、选择指数和综合性状评分法 ,对 7年生 2 5个杨树无性系进行优良无性系多性状选择 .通过对上述几种方法的比较认为 :遗传距离聚类分析可把无性系分为在主成分值上各具不同特点的类群 ,从而使具有相似特征的无性系归为一类 ,且在优良类群内可以继续选择 ;主成分分析可以评价各无性系综合性状的优劣 ,并作为无性系选择的参考 ;选择指数是评价生长和材性性状较为理想的方法 ;综合性状评分法 ,从选择结果看与前 3种方法结合起来所选的基本一致 ,而且综合性状评分法是一种较为简便、直观的方法 .4种方法共同应用 ,能够较准确地选出生长迅速和材性优良的无性系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润鹏
分析63个桉树无性系种植后第2年的顶梢伸长过程,并用一个Sigmoid-Logistic混合生长方程对每一无性系分别予以拟合。所有拟合结果均极为理想,拟合度(R2)高达0.97以上,拟合显著性水平P<0.0001,4个方程参数在拟合中作用突出,大多数情况下P<0.0001。顶梢伸长节律和林木生长均呈现出无性系间的变异;所有无性系均明显地呈现出早晚缓慢生长期和中间速生期;大部分无性系,特别是快速生长者,顶梢在气温较低的冬天仍然继续生长。秋冬季顶梢伸长是否停止或快慢可能说明桉树无性系林木对低温危害的敏感程度。根据顶梢伸长特征,可以将桉树无性系分成不同类型,选择适合不同需求的无性系。建议将种植区分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魏安智 杨途熙
根据8年生泡桐胸径、树高和材积等性状的早晚期相关系数建立的回归方程算出的年选择效率表明:以3年生胸径估计12年时胸径和材积;以3年生胸径和树高估计15年时材积,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r=0.5857~0.6360)和最高的选择效率(1.90~2.54),说明当泡桐无性系树龄达3年时即可根据胸径和树高进行早期选择;材积早晚期相关不显著,不宜作为早期选择的性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冬月 钱永强 刘俊祥 王正超 费英杰 孙振元
利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51种柳树优良无性系的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其光合-光响应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当光照强度开始增加时,各无性系间差异较小,但随着光强增加,各无性系净光合速率达到最高点后呈非线性缓慢减小,其中柳Q43、柳Q31和柳SH48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其他品种。51种柳树优良无性系中柳Q43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高,为32.50μmol/(m2·s),绵毛柳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低,仅为11.74μmol/(m2·s);柳2462的暗呼吸速率较小,仅为0.43μmol/(m2·s),垂柳109的暗呼吸速率要高于其8倍;柳84和柳2642光补偿点较低,为7.47和8.70μmol/(m...
关键词:
柳树 光响应曲线 主成分分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春惠 吴育中 胡勇华 杨迁超
将收集到的23个杨树优良无性系,在湖北省谷城县、夷陵区、监利县进行了对比造林试验,结果表明:(1)在谷城选出的长江杨、中嘉7号杨、375杨、鲁山杨4个优良无性系,适合超短轮伐期、中短轮伐期及短轮伐期定向培育栽培;(2)在夷陵试验区选出的鲁山杨、M81—18杨、351杨、375杨、中汉17杨5个无性系,适合超短轮伐期、中短轮伐期和短轮伐期栽培;(3)在监利县选出的长江杨、鲁山杨、303杨、中嘉8号、中汉578杨5个适合超短轮伐期栽培的无性系;中汉17、鲁山杨、375杨、M81-3、长江杨5个无性系适合中短轮伐期栽培;长江杨、鲁山杨、303杨、中汉17、375杨适合短轮伐期栽培;(4)3个试验区相...
关键词:
杨树 无性系 造林试验 定向培育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廖怀建 邓疆 杜婷 石雷 周成理
[目的]印度黄檀Dalbergia sissoo(Roxb.)是一种经济价值比较高的用材树种,对印度黄檀优株选择及优良无性系筛选,可以为印度黄檀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方法]本研究测定4种国外引进种源(N0、N2、I4和H6)印度黄檀母株株高和胸径,选择出20棵优株;并通过嫁接进行无性系苗木繁殖,测定2年生无性系苗木胸径和株高,比较分析了20个无性系株高和胸径,筛选出优良无性系用于印度黄檀优良品种选育。[结果]4个种源的印度黄檀母株株高和胸径变异系数较大,选择的20棵优株株高和胸径约等于或大于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欢 曾建雄 骆必刚 郭俊杰 王春胜 赵志刚 曾杰
对广东省惠州市20个西南桦无性系5年生时的生长和形质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应用简单选择指数法进行优良无性系筛选,旨在选出适宜粤东地区的优良无性系,为该地区西南桦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除树高和分枝外,各性状在无性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妮 仲崇禄 张勇 姜清彬 陈羽 陈珍 方法之 胡盼 朱德武
以海南2个试验点上各含17个无性系的短枝木麻黄无性系为试验材料,进行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主干分叉习性、主干通直度和保存率等6个性状的方差分析,并估算出6个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遗传力及指数选择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无性系和地点的交互作用除了主干分叉习性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性状在无性系间差异均极显著(p
关键词:
短枝木麻黄 无性系 遗传育种 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