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83)
2023(12929)
2022(10873)
2021(9672)
2020(8081)
2019(17818)
2018(17484)
2017(34007)
2016(18045)
2015(20252)
2014(19887)
2013(20126)
2012(18868)
2011(17488)
2010(17783)
2009(16807)
2008(16356)
2007(14918)
2006(13595)
2005(12376)
作者
(52070)
(44580)
(44267)
(42142)
(28173)
(21518)
(19586)
(17109)
(16806)
(15660)
(15459)
(14782)
(14250)
(14216)
(13922)
(13563)
(12789)
(12738)
(12664)
(12656)
(11276)
(10932)
(10769)
(10318)
(10092)
(10081)
(9707)
(9477)
(9003)
(8695)
学科
(106248)
经济(106126)
(59256)
管理(52662)
(50281)
(37320)
企业(37320)
方法(37285)
数学(33981)
数学方法(33830)
农业(33451)
业经(24992)
地方(24367)
中国(22749)
(22744)
(20983)
(16552)
(15778)
(14388)
(14305)
金融(14302)
(14213)
贸易(14206)
(13908)
银行(13897)
环境(13788)
(13720)
地方经济(13387)
(13366)
农业经济(12579)
机构
学院(274239)
大学(270109)
(132943)
经济(130672)
管理(104271)
研究(95238)
理学(90123)
理学院(89244)
管理学(88141)
管理学院(87641)
中国(74410)
(60677)
(58519)
(53438)
科学(52830)
财经(47688)
(47104)
中心(44436)
农业(44266)
(43296)
经济学(42863)
研究所(42086)
(41713)
业大(41547)
经济学院(38589)
财经大学(34903)
(33148)
(32973)
北京(32929)
师范(32718)
基金
项目(179311)
科学(143938)
基金(134291)
研究(133915)
(115389)
国家(114403)
科学基金(99247)
社会(91883)
社会科(87021)
社会科学(87001)
基金项目(71236)
(69777)
自然(60156)
教育(59136)
自然科(58724)
自然科学(58713)
自然科学基金(57711)
(56485)
资助(53555)
编号(52022)
成果(41896)
(41650)
(40497)
重点(40277)
国家社会(39596)
(39507)
(37098)
教育部(36244)
课题(35853)
人文(35826)
期刊
(158196)
经济(158196)
研究(86351)
(62635)
中国(54059)
(45735)
农业(42155)
学报(39550)
科学(38272)
管理(36185)
大学(32328)
(31900)
金融(31900)
学学(31395)
业经(28643)
财经(25411)
经济研究(24554)
(21809)
问题(21757)
技术(21648)
(19298)
教育(18423)
世界(16827)
农村(15490)
(15490)
技术经济(15212)
农业经济(15210)
经济问题(14848)
(14226)
(14025)
共检索到4204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高银宝  谭少华  曾献君  
全球化进程对地方金融发展产生冲击,闽南民间标会作为地方非正规融资的一种方式在全球化过程中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选取龙海市典型的民间标会点作为案例,以问卷的形式取得一手数据,并结合参与式调研的方式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探讨福闽南民间标会的特征、产生机制及非正规效应。结果表明:闽南民间标会参会人群呈现参与人员年轻化、女性占比增大、文化水平与标会认知负相关等特征;正规金融部门门槛设置和闽南地区社缘网络是闽南民间标会得以维持的重要原因;在标会中引进监督机制和合同化操作将促进标会健康化发展。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高银宝  谭少华  曾献君  
全球化进程对地方金融发展产生冲击,闽南民间标会作为地方非正规融资的一种方式在全球化过程中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选取龙海市典型的民间标会点作为案例,以问卷的形式取得一手数据,并结合参与式调研的方式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探讨福闽南民间标会的特征、产生机制及非正规效应。结果表明:闽南民间标会参会人群呈现参与人员年轻化、女性占比增大、文化水平与标会认知负相关等特征;正规金融部门门槛设置和闽南地区社缘网络是闽南民间标会得以维持的重要原因;在标会中引进监督机制和合同化操作将促进标会健康化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国红  刘兆征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履约机制包括信息和信任机制、重复博弈和信誉机制、严厉的惩罚机制、灵活的担保机制、女性市场定位机制等。以湖北农村非正规金融为例,对它的履约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农村非正规金融具有极强的自生能力和可持续性。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压制、取缔非正规金融的行为不可取,强制性地将非正规金融正规化的行为同样不可取,正确的做法应是放松管制,引导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联接,促成农村一体化金融市场的形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阮素梅  陈静  
从我国非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入手,利用汇总的1997~2008年间有关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指标,通过构建相关的线性回归方程等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非正规金融投资效率明显高于正规金融投资效率并且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单向因果关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坤  
农村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之间存在互补性,合作能够促进总体效应的提升。由于合作模式和稳定性分析有助于两者的经营决策,本文从数理角度构建适合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的博弈模型,推演合作的动态过程并找到合作模式稳定存在所要求的条件。然后结合1978年至201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合作能够使两者相互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总的福利增加,依赖成长的对称互利合作模式能够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中稳定存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凤霞  欧真真  
本文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1986—2007年江苏省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二者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面,非正规金融略低于正规金融。因此,非正规金融并不是一种效率低下的制度安排。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规范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殷俊华  
本文借助一个对沈阳地区农村民间借贷情况的问卷调查,研究了民间借贷这种农村普遍存在的非正规金融在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并进而探讨了民间借贷与农村金融改革的相互关系问题。本文的主要结论和政策含义是,强化和完善农村正规金融并不一定以要限制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为条件;相反,强化和完善农村正规金融还需要非正规金融的支撑。因此,对于农村民间借贷,任其自然发展是一个比较好的政策选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程晨  俞立平  
标会是一种互助性质的私人借贷,能满足民间小额信贷需求,但不易受到金融监管,存在潜在风险。文章利用2009—2010年对温岭地区五个标会点一年多的跟踪调查数据,对民间金融问题中的标会做了进一步探索,分析了温岭民间标会发展的现状、特点和问题,并对标会监管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文力  陈丽香  
文章通过回顾闽南经济发展沿革,从区域文化角度剖析了经济发展的本质原因,并对如何构建与闽南文化相匹配的经济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向玲  唐俊  
在中国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并存的二元结构框架下,本文利用霍奇曼"向后弯曲的贷款供给曲线"对非正规金融效应由"补充"到"挤出"转变的整个动态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两部门模型",对两种效应下农业部门产出增长率与非正规金融规模比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补充效应下非正规金融规模比例的上升对农业部门产出增长率具有正的效应;而挤出效应下农业部门产出增长率会随着非正规金融规模比例的上升从"递增"变为"递减";二者存在着一种"倒U"关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阮亚男  周小平  
本文就当前农村民间借贷新特征进行了调查剖析,并就如何引导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红丽  李宁  
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两大资金供给主体,二者长期共存并相互影响,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演化博弈视角探讨农村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动态合作机制并对其演化路径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双方合作时达到帕累托最优均衡状态;选择合作策略的概率越大,选择该策略的时间也越短;创建良好的合作环境、创新双赢的合作模式、完善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能够减少合作投入成本、增大合作收益、避免单方面选择竞争,进而促进二者相互合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田光宁  李建军  
农村金融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信用社与正在试点中的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都难以充分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支持的需求,非正规金融顺应这种需求产生、发展,在有些地区甚至壮大。从直观上判断,农村非正规金融补充了农村金融体系的不足,但这种作用到底有多大,需要认真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下,我们于2004年1月-2月期间,分别对全国15个省、200多个乡村的非正规金融规模及对农村经济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回收问卷2658份,其中有效问卷2227份,调查对象分布为,农户个人1597人,农村干部366人,农村金融机构人员264份人,并采用编制农村非正规金融指数的方法,得出比较客观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苏喜军  
非正规金融是内生于民间金融需求的处于正规金融之外的一种制度安排,是民间金融创新的产物,它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格局,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度,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在回顾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发展的基础上,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非正规金融对河南省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阐明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比较优势,提出发展河南省农村非正规金融应赋予非正规金融合法发展的法律基础,构建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建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合作互补的联结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昌发  张成松  
因受金融抑制的影响,农村民间金融缺乏专门的治理机制,黑色金融乃至灰色金融诱发的金融风险加大,失信等行为已导致民间金融风险的社会化和金融秩序的非规范化。农村民间金融与软法规范天然耦合,实行不同于刚性制度的柔性治理机制既是金融制度变迁的应然诉求,同时还符合"熟人社会"的本土化需求,可以有力地超越"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效"的双重范式,实现包容性的农村民间金融治理之道。农村民间金融需要在法律赋权(能)和金融公平原则的基础上,确认民间金融的法律地位和农村金融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建构农村民间金融的柔性治理机制,化解金融纠纷,防范信用风险,力求农村金融秩序的良好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