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28)
- 2023(3609)
- 2022(3109)
- 2021(2892)
- 2020(2509)
- 2019(5965)
- 2018(5624)
- 2017(9850)
- 2016(5738)
- 2015(6397)
- 2014(6420)
- 2013(6387)
- 2012(5850)
- 2011(5435)
- 2010(5282)
- 2009(5033)
- 2008(4934)
- 2007(4428)
- 2006(3939)
- 2005(3397)
- 学科
- 济(23328)
- 经济(23296)
- 管理(14026)
- 业(13564)
- 企(11789)
- 企业(11789)
- 方法(10335)
- 数学(8911)
- 数学方法(8728)
- 学(7023)
- 地方(6303)
- 农(6277)
- 业经(5635)
- 中国(5618)
- 财(5339)
- 农业(4389)
- 理论(4113)
- 和(3889)
- 环境(3736)
- 务(3719)
- 财务(3690)
- 财务管理(3681)
- 制(3625)
- 企业财务(3522)
- 生态(3373)
- 森(3137)
- 森林(3137)
- 林(3127)
- 划(2948)
- 发(2862)
- 机构
- 学院(80561)
- 大学(80539)
- 研究(31194)
- 管理(29981)
- 济(28506)
- 经济(27749)
- 理学(25466)
- 理学院(25140)
- 管理学(24545)
- 管理学院(24404)
- 科学(23001)
- 中国(22764)
- 京(18486)
- 农(18134)
- 所(17480)
- 业大(16694)
- 研究所(16237)
- 农业(13699)
- 中心(13673)
- 省(12746)
- 财(12706)
- 院(12659)
- 北京(12368)
- 江(11958)
- 南(11096)
- 范(10971)
- 师范(10849)
- 州(9953)
- 研究院(9874)
- 林业(9872)
- 基金
- 项目(58387)
- 科学(43989)
- 基金(39957)
- 研究(38880)
- 家(37277)
- 国家(37018)
- 科学基金(29998)
- 省(25254)
- 社会(22175)
- 基金项目(21365)
- 自然(21193)
- 社会科(20934)
- 社会科学(20920)
- 自然科(20599)
- 自然科学(20592)
- 划(20492)
- 自然科学基金(20187)
- 教育(17505)
- 资助(16897)
- 编号(14931)
- 重点(13853)
- 计划(12852)
- 科技(12734)
- 发(12354)
- 课题(11649)
- 科研(11570)
- 成果(11497)
- 部(11405)
- 创(11234)
- 创新(10593)
共检索到122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武星 黄雍容 洪长福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闽南丘陵区保留密度分别为600、900、1 200、1 415株·hm-2的15年生桉树人工林综合效益进行评价。以林分蓄积量、出材量、持水量、生物多样性指数、土壤密度、总孔隙度、有机质及速效养分等因子为指标,分别分析了桉树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地力维持状况,通过综合评判得到长周期桉树林综合效益最高的为保留密度1 200株·hm-2的林分,从而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悦 苏福聪 梁燕芳 李书玲 朱原立 许宇星 唐健 曹继钊 吴立潮
【目的】桉树作为一种短轮伐期速生树种在我国广西等南方地区被广泛种植,单一树种连栽经营模式对林地土壤肥力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为探究当前短周期高强度连栽桉树人工林炼山经营模式是否可持续,拟对多代连栽桉树人工林的养分输入、输出特征进行研究。【方法】在4种不同代次的桉树人工林设置36个标准地,以胸径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估算桉树人工林生物量;通过林地分等定级观测土壤肥力质量变化状况,运用冗余分析研究桉树养分含量和土壤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基于施肥量研究各代桉树人工林养分平衡状况。【结果】1)不同代次之间的桉树人工林生物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一代林至四代林的生物量分别为:125.10、151.11、107.71、116.22 t·hm-2。2)桉树人工林各器官养分含量随代次增长呈先升后降趋势,表明林地土壤肥力质量下降。3)忽略大气氮沉降和土壤微生物自身固氮等相关因素的前提下,基于全树利用和施肥量研究发现各代桉树人工林的养分输入和输出不平衡,特别是氮和磷处于养分亏缺状态。4)林地土壤肥力质量等级随代次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表明土壤肥力质量下降、地力衰退。【结论】随着连栽代次的增加,桉树人工林生物量总体呈现降低的趋势,当前经营模式下桉树人工林的养分处于不平衡状态。同时,多代连栽造成林地土壤肥力质量下降,表明当前短周期高强度多代连栽经营方式存在不合理之处,经营可持续性较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宝福 俞元春 卢健 吴清金 林志鹏 梁国清
对桉树人工林开展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施肥试验。采用最适浓度分析法研究叶片的N、P、K、Ca、Mg、B、Zn等主要营养元素间的相关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得出叶片养分浓度适宜范围。结果表明:N、P、K、Ca、Mg的适宜浓度分别为19.097~24.984g/kg、0.803~1.132g/kg、20.514~30.566g/kg、0.951~2.843g/kg和0.929~1.663g/kg,微量元素Cu、Zn、B分别为5.313~7.043mg/kg、19.102~27.898mg/kg和9.979~12.899mg/kg。结果可为桉树缺素矫正和配方施肥提供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永富
选取正态分布、β分布、Γ分布、Weibull分布、对数正态分布、逻辑斯特分布、泊松分布、奈曼A型分布、负二项分布、二项分布、几何分布和对数分布分别拟合雷州林业局U6桉树无性系林分的直径分布,结果表明:β分布函数的适合率为88%,Weibull分布函数的适合率为83%,正态分布函数的适合率为81%,其它分布函数的适合率均低于50%,β分布函数是最佳的拟合函数。根据β分布函数,建立了基于林分年龄、立地指数、林分密度的直径分布动态预测模型,利用40块未参与模型建立的样地对直径分布动态预测模型精度进行检验,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且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
关键词:
短周期 桉树 直径分布 函数 模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涂洁 刘琪璟
用标准样方法对19年生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碳素含量及碳贮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湿地松各器官的碳素含量在50.92±0.46%~54.38±0.26%之间波动,按碳含量高低排列为树叶>树枝>树干>树根>树皮,且各器官的碳素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不同林冠层枝、叶碳素含量存在差异,上层叶与下层叶的碳素含量较低,下层枝条碳素含量明显比上、中层枝条高。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的碳素含量依次为45.16±0.4%、42.28±0.41%、40.88±0.31%,土壤层碳素含量平均为0.43±0.04%,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明显递减。湿地松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为121.94 t·h...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蔡玉林 李飞 李家永 陈永瑞 李海涛 张宏志
对比研究了亚热带丘陵区几种人工林在对大气降水再分配后发生的水质变化。对P、K、Ca、Mg、Na、S元素的测定分析表明,不同林分具有不同的交换特性,3种人工林中Mg和K、Ca均较容易淋失,而对于P和Na则呈现明显的吸收或吸附作用。
关键词:
亚热带 树干径流 穿透雨 化学元素 淋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少雄 李志辉 李天会 周国福 吴志华 周群英
通过分析1993年设立于广西东门林场的桉树人工林5种造林密度(1)2222株.hm-2、(2)1667株.hm-2、(3)1250株.hm-2、(4)883株.hm-2和(5)667株.hm-212年的生长数据,计算了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材种出材量、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结果显示,6.3 a前5种密度蓄积生长量的差距达到极显著水平,8.3 a以后差异就不再显著;密度2222株.hm-2、1667株.hm-2和1250株.hm-2的数量成熟均为6 a,密度883株.hm-2为6.5a,密度667株.hm-2为7 a;造林密度越大,纸浆材的出材比例越高,而大、中径材出材比例越小,造林密度小,锯材...
关键词:
桉树 人工林 密度 蓄积生长量 经济效益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汝荣 蒋世逵 陈永瑞
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大面积建果园,必然要占用一定面积的粮田,这对本来就负担过重的耕地又增加了负担。而新建果园前期又无效益,多数幼龄果园处于半荒芜状态。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站进行了幼龄果园套种优良牧草试验,目的是充分利用耕地,发展养殖业,解决果农的收入问题。经3a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果园种草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君玉 程金花 张洪江 周泽福 张友焱 陆晓宇 马西军 李国会
【目的】研究晋西黄土丘陵区油松、杨树和刺槐3种典型人工林枯落物的持水特性。【方法】采集研究区油松、杨树和刺槐人工林不同层次枯落物,测定其蓄积量、最大持水量、吸水速率、最大吸湿比、有效拦蓄量等持水特性参数。【结果】3个树种人工林地中枯落物的蓄积量依次为油松林(13.72t/hm2)>杨树林(13.42t/hm2)>刺槐林(6.88t/hm2),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依次为杨树林(18.83t/hm2)>油松林(14.24t/hm2)>刺槐林(11.44t/hm2),枯落物的最大吸湿比依次为刺槐林(2.85)>杨树林(2.75)>油松林(2.17),枯落物的有效拦蓄量依次为杨树林(27.23t/hm2...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枯落物 持水特性 晋西地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书蓉 李淑仪 廖观荣 蓝佩玲 廖新荣
经多年对桉树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树龄林分人工控制施肥量的肥料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桉树基肥施用效果明显,其肥效可持续5a以上,但其肥效随树龄增长而下降。基肥每株施有机肥2.5kg,配施N15g、P30g、K15~30g和适量B、Cu、Zn微量元素为宜;(2)追肥效应因树龄而异,2年生大于3年生大于1年生,施肥以每株N30~90g、P和K各15~30g为宜;(3)植桉后土壤有机质大部分有不同程度下降,全N、全P、速效N变化不大,全K、速效P、速效K、B、Zn、Cu含量明显下降。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提出短轮伐期桉树人工林科学施肥的建议。
关键词:
桉树 施肥效应 土壤养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霞 刘允芬 徐小锋 于贵瑞 温学发
用涡度相关法对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人工针叶林的二氧化碳、水、热通量进行了观测,重点分析了23m、39m两层高度的观测结果,同时把观测期分为春季和冬季两个不同时间段作了对比。结果表明,不管冬季还是春季,39m高度所测的总通量值和夜间通量值都要小于23m的观测值,这种通量差别表明:23m高度的观测结果更接近当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的通量交换值,在此种生态类型条件下用涡度相关法测碳通量时,在23m、39m两层高度之间仍然存在大气平流现象;该试验区植被在冬季仍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且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大于呼吸作用所排放的CO2,因此该种生态系统在冬季仍表现为碳汇;春季的碳通量值为冬季的2倍以上。对不同季...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璟 杨宁
【目的】探讨亚热带红壤丘陵区5种不同人工林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方法】以亚热带红壤丘陵区的纯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CL)、杉木马尾松混交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Pinus massoniana,CLPM)、杉木樟树混交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Cinnamomum camphora,CLCC)、天然次生林(Natural secondary forest,NF)与纯马尾松林(Pinus massoniana,PM)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取样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5种人工林地中不同土层(0~20、20~4...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学伍 陈云明 王铁梅 曲卫东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中龄至成熟油松人工林的水文效应动态,为当地森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陕北黄龙山林区典型油松人工林的长期水文定位观测,以采伐上层乔木后自然恢复的灌草地(以下简称"采伐地")为对照,研究油松林在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程中林冠层对降水的再分配、枯落物层对降水的截留率及其对产流与产沙量和土壤储水量等的影响。【结果】从中龄林到成熟林,油松林冠年截留率由17.0%增加到29.7%,其年平均截留率为采伐地灌草层的5倍左右;油松林树干年茎流率平均为2.8%,且与林龄、年降水量关系不明显;油松林枯落物层对降水的年截留率约为9.7%,随林龄变化保持稳定,且与采伐地差异不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潘勇军 王兵 陈步峰 陈进 史欣 李汉强
土壤温度是太阳辐射平衡、土壤热量平衡和土壤热学性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明显的时空特点,大气和土壤温差以及土壤之间的温度梯度决定热通量的大小,进而改变地表能量收支,影响大气边界层发展,对土壤中发生的物理、生物、化学过程有很大的影响。森林土壤温度是森林气候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是一种重要的热量资源,其变化特征直接影响着土壤生物的生存和功能的作用,影响植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土壤温度 轮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铭捷 陈敏 刘萍
[目的]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进行广东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以及适地适树造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7年广东省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254块桉树人工林样地数据中的地貌、海拔、坡向、坡位等11个立地因子为基础,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影响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构建立地质量评价函数并计算各样地立地质量评价得分值;其次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划分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等级,对不同等级立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总结不同等级立地质量对桉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提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广东省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的主导因子为地貌、砾石含量、腐殖质层厚度、枯枝落叶层厚度、坡位、坡向和土壤类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取阈值为4时可将254个样地立地质量划分成Ⅰ(优)、Ⅱ(良)、Ⅲ(中)、Ⅳ(差)4个立地质量等级,其中60.63%的样地立地质量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下等级;Ⅰ、Ⅱ等级样地桉树人工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位面积蓄量均优于Ⅲ、Ⅳ等级样地,坡位、坡向、枯枝落叶层厚度、腐殖层厚度、砾石含量和土壤类型的不同造成了立地质量的差异。[结论]广东适宜桉树人工林生长的立地质量特征为:下坡位、阳坡、缓坡、红壤或黄壤、砾石含量较低及土层较厚、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深厚的低山或丘陵地区,可通过适地适树造林、增加混交林比例、保护林下植被、提高土壤肥力等经营技术措施来提高桉树人工林立地质量,促进桉树人工林生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