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7)
2023(1857)
2022(1716)
2021(1599)
2020(1456)
2019(3413)
2018(3227)
2017(5996)
2016(3367)
2015(3734)
2014(3831)
2013(3995)
2012(3809)
2011(3397)
2010(3502)
2009(3115)
2008(3193)
2007(2792)
2006(2501)
2005(2079)
作者
(11664)
(10241)
(9951)
(9753)
(6617)
(5089)
(4459)
(4106)
(3867)
(3690)
(3604)
(3480)
(3342)
(3328)
(3309)
(3182)
(3028)
(2972)
(2963)
(2889)
(2679)
(2661)
(2534)
(2407)
(2404)
(2329)
(2297)
(2172)
(2162)
(2156)
学科
(16036)
经济(16029)
方法(6604)
管理(6575)
地方(6280)
(6208)
数学(6108)
数学方法(6035)
(4768)
(4269)
企业(4269)
地方经济(3988)
中国(3880)
(3693)
(3127)
贸易(3124)
(2984)
(2966)
业经(2812)
农业(2715)
(2150)
金融(2147)
(2132)
(2043)
银行(2022)
环境(1945)
(1927)
产业(1643)
水产(1636)
及其(1623)
机构
学院(47234)
大学(47155)
研究(20090)
(17958)
经济(17566)
科学(15021)
中国(14083)
(13672)
管理(13418)
(11934)
农业(11098)
研究所(11079)
理学(10999)
理学院(10813)
管理学(10469)
管理学院(10382)
业大(10011)
(9741)
(9410)
中心(8999)
(8886)
(8168)
(8067)
(7625)
(7191)
农业大学(6964)
(6748)
技术(6737)
实验(6553)
(6258)
基金
项目(32978)
科学(23501)
基金(22108)
(21598)
国家(21443)
研究(19838)
科学基金(16385)
(14935)
(11855)
自然(11761)
基金项目(11568)
自然科(11481)
自然科学(11472)
社会(11363)
自然科学基金(11254)
社会科(10725)
社会科学(10716)
资助(9901)
教育(8770)
重点(8437)
科技(8421)
计划(8344)
(7671)
科研(6825)
编号(6630)
(6583)
(6331)
创新(6256)
专项(6220)
(6085)
期刊
(22464)
经济(22464)
学报(14339)
研究(13354)
(12045)
中国(10447)
科学(10255)
大学(9917)
学学(9612)
农业(8068)
(6943)
管理(5948)
技术(4509)
(4466)
(4259)
金融(4259)
业大(3992)
(3746)
林业(3729)
教育(3715)
经济研究(3508)
财经(3364)
农业大学(3268)
问题(3172)
科技(3042)
业经(3018)
(2940)
技术经济(2432)
自然(2422)
(2262)
共检索到77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叶孙忠  
根据1998年7月至2000年6月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二长棘鲷的生物学资料,研究其年龄组成和生长特性。二长棘鲷捕捞群体由0~Ⅵ龄组7个世代组成,以0龄组为主,I龄组次之,平均年龄为0.71龄。应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的生长参数L∞=244.56mm,K=0.2313,t0=-1.1817,体重的生长拐点为3.71龄。与上世纪80年代初相比,二长棘鲷群体结构已发生很大的变化,个体早熟化,生长速度加快,捕捞群体小型化、低龄化,二长棘鲷幼鱼损害情况严重,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根据渔获组成、资源现状及生长特性,建议加强对二长棘鲷幼鱼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利用其资源。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卢振彬  陈骁  杜建国  
以2001~2003年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底拖网渔获物采集的多鳞鱚样品,进行渔获群体结构和生长与死亡的研究,并从生态学参数的变化探讨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多鳞鱚渔获群体叉长范围65~237mm,优势组131~150mm,平均134.5mm,体重范围5~110g,优势组11~30g,平均26.1g。年龄范围0~3龄,优势组1龄,平均0.91龄。生长参数L∞为260.89mm、W∞为153.81g、k为0.6614、t0为-0.6158、tr为0.8474龄。Z为2.7728,M为1.3004,F为1.4724,开发比率为0.5310。与1992~1993年比较,种群趋向个体小型化、低龄化,开发程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壮丽  
福建闽南地区的单船网板拖网作业,经过70年代的试捕、革新,80年代迅速崛起,90年代初成为闽南、台湾浅滩渔场首屈一指的渔业。1994年有单拖渔船1520艘(功率均在88kW以上),渔获量218681t,占该两渔场捕捞总产量的50.5%。其发展速度之快,在福建渔业史上绝无仅有。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叶孙忠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单拖作业渔获的红星梭子蟹群体,其甲宽优势组为110~150mm;体重优势组为40~140g。雌雄个体差异不大。周年雌雄性比接近于1:1。雌性初届性成熟的甲宽为80mm,体重为32g,大量性成熟甲宽100~110mm,体重为60~80g。周年几乎都有生殖活动,盛期2~6月。摄食强度中等,以索饵前期的7、8月间和生殖前期的11月至1月间,平均摄食强度略大。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杨渡远  
台湾浅滩位于南海东北部,台湾海峡南端喇叭口处,地理位置为北纬22°24′30″~23°44′、东经117°17′~119°07′30″,东北面与澎湖列岛毗邻,面积约为2.3万平方公里。地处亚热带,常年季风不断,海底地形复杂,多种水团在此交汇形成上升流,具有低温、高盐、富营养盐、高浮游生物量及高初级生产力等特征。因此,在台湾浅滩及附近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汪伟洋  张壮丽  叶孙忠  黄培民  
本文根据闽南、台浅渔场1987~1995年间灯围渔业逐年各月生产统计资料,以及渔获物组成、生殖群体结构和幼鱼发生量对中上层鱼类进行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80年代末期以来,福建闽南地区灯围作业船组不断减少,但平均单产逐年上升,从而保持了渔业质量在下降中相对稳定。中上层鱼类种群结构非常稳定,蓝圆鲹和金色小沙丁鱼一直是最重要的渔获对象,占灯围产量约2/3。其生殖群体几乎是一成不变,该两个鱼种叉长优势组均为180~200mm,各占60~80%,1龄鱼补充群体数量雄厚,且其幼鱼发生量连年增长,闽中、闽东沿海小型灯围和夏缯等作业夏汛产量逐年迅速上升,由此认为,90年代以来,闽南、台浅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利用...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叶泉土  
1994年7月至1996年6月间,逐月从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单拖作业的渔获物中随机采集善泳(虫寻)样品,根据对其生物学样品的分析,本文初步研究了该渔场善泳(虫寻)的群体结构、繁殖和摄食强度等特性。并对善泳(虫寻)资源及其特点进行了探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志强  丘书院  杨圣云  陈明茹  王瑁  
研究了蓝圆鱼参、金色小沙丁鱼、颌圆鱼参、鲐鱼、竹鱼、羽鳃鲐肌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 :鱼油中都含有C12 C2 2 系列脂肪酸。饱和脂肪酸 (SFA)占总脂肪酸 (TFA)的 35 .2 4%~ 38.6 0 % ,单不饱和脂肪酸 (MUFA)占 2 3.5 9%~ 30 .0 7% ,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占 33.0 6 %~ 40 .33% ,EPA占2 .35 %~ 3.6 2 % ,DHA占 1 7.95 %~ 2 4.49%。 3FA/ 6FA均大于 2。SFA中 ,C16∶0 、C18∶0 占主要成分 ;MUFA中C18∶1占主要成分 ;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卢振彬  戴泉水  肖方森  朱进福  
以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历次海洋科学调查所获得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并于2000-2001年对该渔场的鱼类资源组成结构、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生态效率、52种主要经济鱼类的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等的调查、分析和检测,获得相关的生态参数后,应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的生态容量(潜在生产量),同时也应用Steele模型分别估算中上层鱼类、底层鱼类的资源生产量,进而从鱼类资源生产量中分离出近底层鱼类的资源生产量。然后采用Cadima模式和MSY简单模式估算鱼类及其各生态类群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并从捕捞现状和主要种群生态学参数的变化,讨论鱼类及其不同生态类群的开发利用水平。旨在为渔业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志强  丘书院  杨圣云  
检测了闽南 -台湾浅滩渔场六种主要中上层鱼类 (蓝圆、金色小沙丁鱼、鲐鱼、颌圆、竹鱼、羽鳃鲐 )鱼肌的生化组成 ,蛋白质含量为 16 .94%~ 18.77% ,脂肪含量为 2 0 .12 %~ 2 5 .15 %。随鱼体体长的增加 ,脂肪含量增长。鱼肌脂肪含量与繁殖活动存在密切相关的季节变动。鱼肌中均含 17种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 45 .2 5 %~ 49.39% ,极性氨基酸占 42 .82 %~ 45 .16 % ,非极性氨基酸占 39.2 4%~ 41.5 9% ,鲜味氨基酸占 42 .5 6 %~ 46 .0 2 %。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壮丽  
本文根据1992~1995年期间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开展单拖渔业调查和蟹类资源调查中所收集的资料,阐述了该渔场拥剑梭子蟹主要分布海区、生产汛期、繁殖盛期以及群体组成特点,为今后合理利用和管理该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石谦  张君元  蔡爱智  
台湾浅滩的沉积物由分选优、磨圆度很好的中细砂组成,其中含有数量较丰的贝壳碎片、海滩岩和玄武岩砾等。以水深30 m计算,浅滩的总面积为1.5×104km2。浅滩砂一直在巨大暴风浪和合成海流的作用下处于改造和运动状态,浅滩上几乎没有或极少底栖生物,可称为海底"沙漠"。由于浅滩砂数量巨大而浅滩区水浅,它将是一项潜力很大的建材砂矿资源,也是海峡两岸共同的天然财富。下一步的勘研工作必须两岸海洋科技界和产业界联合进行,这片浅滩砂必将造福于两岸人民。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笃彬  苏黎明  
缘于各种特定因素的交互作用,闽南与台湾历史上教育方面的联系一直非常密切。这种联系在各个时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特点不同,但总体上是一种双向交流。闽南与台湾教育的历史交融对台湾教育兴起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作志  邱永松  
根据上世纪90年代及60年代的生物学资料,运用体长频率分析法估算二长棘鲷的生长和死亡参数。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主要参数L∞=27.3cm,K=0.45,t0=-0.34;体重的生长拐点为2.12龄;瞬时总死亡率(Z)、瞬时自然死亡率(M)和瞬时捕捞死亡率(F)分别为2.825,1.045和1.78。当前开发率为0.63,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根据等渔量曲线图分析,当前的捕捞强度过高,而开捕年龄和开捕体长过低,资源出现衰竭现象。综合考虑当前的捕捞强度和社会经济效益,建议北部湾二长棘鲷的最适开捕年龄大于1龄,开捕体长大于120mm。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陈作志  邱永松  
根据1997年12月~1999年6月在北部湾17°53′~21°15′N,106°58′~109°34′E水域进行的4个季节5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北部湾二长棘鲷种群数量分季节、平面和纵深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二长棘鲷的渔获率呈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冬、春季渔获率密度指数高于夏、秋季,以3~5月的渔获率最高;秋末冬初,亲体向湾北部进行产卵洄游,春季产卵后鱼群分布在湾内,幼鱼在沿岸海区成长;二长棘鲷的水深分布也有明显特征,高渔获率主要出现在30~60m水深,尤以30~40m水深海域最高,生物量渔获率和个体数渔获率分别达10·27kg/h和700·9尾/h。此外,本文对二长棘鲷的洄游、数量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