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39)
- 2023(10474)
- 2022(9309)
- 2021(8879)
- 2020(7450)
- 2019(17265)
- 2018(17303)
- 2017(33174)
- 2016(18233)
- 2015(20673)
- 2014(20616)
- 2013(20198)
- 2012(18543)
- 2011(16520)
- 2010(16387)
- 2009(14815)
- 2008(14221)
- 2007(12281)
- 2006(10668)
- 2005(9113)
- 学科
- 济(67253)
- 经济(67165)
- 管理(49975)
- 业(48291)
- 企(40328)
- 企业(40328)
- 方法(32104)
- 数学(27520)
- 数学方法(27169)
- 农(18899)
- 中国(17789)
- 学(16876)
- 财(16389)
- 业经(15034)
- 地方(14441)
- 农业(12514)
- 理论(12464)
- 和(11946)
- 贸(11675)
- 贸易(11670)
- 易(11320)
- 制(11287)
- 技术(11203)
- 环境(10918)
- 务(10345)
- 财务(10280)
- 财务管理(10260)
- 教育(10172)
- 银(9981)
- 银行(9931)
- 机构
- 大学(253271)
- 学院(250963)
- 管理(101769)
- 济(93183)
- 经济(90959)
- 理学(88546)
- 理学院(87565)
- 管理学(85953)
- 管理学院(85524)
- 研究(84736)
- 中国(60472)
- 科学(55523)
- 京(54675)
- 农(43167)
- 所(43135)
- 财(41870)
- 业大(41282)
- 研究所(39805)
- 中心(37938)
- 江(35445)
- 北京(34740)
- 财经(33923)
- 农业(33909)
- 范(33759)
- 师范(33447)
- 院(31242)
- 经(30830)
- 州(29176)
- 技术(28152)
- 师范大学(27164)
- 基金
- 项目(179889)
- 科学(139415)
- 研究(130573)
- 基金(128259)
- 家(113233)
- 国家(111965)
- 科学基金(94907)
- 社会(79032)
- 社会科(74639)
- 社会科学(74617)
- 省(71207)
- 基金项目(68982)
- 自然(63210)
- 自然科(61684)
- 自然科学(61668)
- 自然科学基金(60549)
- 划(59754)
- 教育(59565)
- 编号(53917)
- 资助(53029)
- 成果(43865)
- 重点(39877)
- 部(38748)
- 发(37724)
- 课题(37256)
- 创(37140)
- 科研(34679)
- 创新(34541)
- 项目编号(33299)
- 计划(33039)
共检索到358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丘进清
对建立在闽北地区4年生澳大利亚较耐寒的柳桉种源/家系试验林进行了全面调查评估.结果表明:这些种源在2004年底~2005年初的寒流袭击中仅受到轻度冻害,平均冻害指数为2级,表现出较好的抗寒性和速生性;种源间的生长量和冻害指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主干通直度和分枝度等性状存在差异或极显著差异;家系间生长量和通直度存在极显著差异,冻害指数差异呈现不规律性.综合评选出了优良种源和家系,为闽西北地区推广柳桉造林提供依据.
关键词:
柳桉 种源/家系试验 生长量 耐寒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薛华正 吴之扬 陈霞 林康銮 卢国桓 邝炳朝
以9个桉属树种,其中8个种源来自原产地,7个家系和7个杂种后代来自国内次生资源进行混合比较,5年生评价结果表明:树种、种源、家系呈极显著差异;尾叶桉及其两个种源、尾巨桉杂交种和细叶桉的13544种源适合本试验区工业用材短轮伐期经营,可获得适应性和生长指标平均值超过平均水平35%的选择效应。其中最优为14534号尾叶桉种源,5年生单株材积0.05061m3/株(89.03m3/hm2)。种子采自雷州的大花序桉、刚果12号桉和2个尾叶桉家系,适应性极显著低于平均水平;生长性状远比种子来自东门的差。其主要原因是在雷州更缺乏对上述树种的花粉隔离和种子遗传品质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
桉属树种,种源选择,家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坤南 周文龙
对细叶桉3个种源50个自由授粉家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进行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分析和家系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细叶桉主要性状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都极显著,种源间的差异大于家系间的差异,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Laura种源优于其它种源。细叶桉家系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呈中度至强度遗传;枝下高、干形和冠幅与生长性状遗传相关极显著。运用指数选择法对50个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初步选出5个优良家系,可望获得22.23%的综合遗传增益。
关键词:
细叶桉,种源—家系,指数选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少伟 钟伟华 黄华喜 黄凯 陈青度 李小梅
Eight provenances and 190 open pollinated families of Eucalyptus urophylla were studied at ages of 1,1.5,2 and 3.5 year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provenances in volume and among families in height, DBH and volume.The variations of growth cha...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建民 白嘉雨 吴坤明 吴菊英 傅精钢
通过对14个种源100个家系的细叶桉家系试验的结果表明:主要性状在家系和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昆士兰州的13659,16558,15826,13544号种源的家系最好,其次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13398种源的家系,最差的是新南威尔士13308和13319种源的家系。材积生长最大的家系是51号(1kmNorthofLauraQLD)和60号(MtMolloyQLD),分别为28.645、27.607m3/hm2,是最差家系33号(SirinumuSogeriPNG6.166m3/hm2)的4.6倍和4.5倍,其干形通直圆满,分枝匀称且较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干形、分枝和保存率与经度、纬度呈...
关键词:
细叶桉,家系,早期选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韦如萍 胡得活 郑永光 赖植添 邹寿明 何汉波 林福新
对21个南洋楹种源/家系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种源/家系4.5年生的保存率、生长性状以及形质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通过多性状综合评价,选择出具有较高生长量、较优形质性状和较强适应性的优良种源/家系7个,分别是C9、M15、P10、P6、P2、C1和C6,其中C9、M15表现最佳,4.5年生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13.03 m、13.05 cm和0.090 79 m3,分别比对照高出13.90%、9.02%和12.80%,比对照树种马占相思高出26.63%、10.41%和74.92%.
关键词:
森林培育 南洋楹 种源 家系 综合评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蔡晓明 卢宇蓝 施季森
为了加速引种的北美一球悬铃木优良种源、家系的选育,对1999年引进的北美一球悬铃木12个种源的47个半同胞家系进行种源—家系试验,结果表明,12个种源材料的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性状在不同试验地点间表现出极显著(P<0.01)差异,表明种源的生长表现不仅受种源内家系本身遗传特性影响,而且与所在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特异的气候因子等有很大的关系,从中可以遴选到较速生的育种材料。对47个家系材料进行树高、胸径、材积等性状筛选,获得9个速生家系,其遗传增益在5.3%~16.62%之间。获得21个亚优家系,其遗传增益在1%~4.68%之间。
关键词:
北美一球悬铃木 种源 家系 生长性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坤南 白嘉雨
对尾叶桉11个种源174个家系2 3年生试验林的生长与抗风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尾叶桉种源间、家系间、区组间的差异以及种源与区组、家系与区组的交互作用均极显著。台风对尾叶桉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造成风折,占整个试验林木的22 5%。尾叶桉种源 家系的生长性状与其抗风性能呈显著的负相关;通过对174个家系的生长和抗风性的综合指数选择,初步选出了32个适合粤西生长的既抗风、生长又快的家系。
关键词:
尾叶桉 种源 家系 生长 抗风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荣生 尹光天 杨锦昌 邹文涛 刘晓东 邓智曦 谢根明 程林林
对广东省乐昌市山地营造的5 a生闽楠福建种源、家系联合选择实验林进行生长调查,结果表明该林分胸径、树高和单位面积蓄积分别为2.21 cm、2.60 m和2.06 m3/hm2,该指标符合我国林业行业标准"楠木培育技术规程"中一般栽培区的闽楠生长指标,支持该标准将广东省北部划为闽楠的一般栽培区的栽培区划。种源水平上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和区组间的胸径、树高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说明种源和坡位对闽楠生长均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多重比较,以与最低值有显著差异的作为入选条件和项目考核指标,选出的
关键词:
闽楠 种源 家系 广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建民 陆钊华 李光友 白嘉雨
对细叶桉14个种源的100个家系生长性状、形质性状进行种源间和家系间的差异分析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性状间差异极显著,家系遗传力大于单株遗传力,除分枝性状外,生长性状与形质性状相关极显著。7年生生长最好的13659种源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是最差种源13308的1 27、1 32和2 14倍;7年生最优家系是No 17号家系,其单株材积达0 06134m3,是最差家系No 33号的3 6倍,是家系群体均值的1 74倍。运用指数选择法对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初步选出22个优良家系,其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干形和分枝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7 31%、6 39%、18 01%、13 77%、...
关键词:
细叶桉 种源 家系 指数选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春惠 谭琼 熊冬连 张全发 陈旭辉
为选出适宜湖北省发展的桤木优良地理种源/家系,对桦木科桤木属的15个桤木种源124个家系和江南桤木3个种源2个家系总计18个种源126个家系进行了育苗、造林对比试验,并对苗期生长及造林后的幼林生长进行了年度生长测定调查,通过6 a的观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桤木各种源、家系高生长迅速,远远优于江南桤木;桤木各种源之间高生长差异不显著,仅有四川剑阁种源家系间呈现出显著差异;有金堂盐井、金堂长乐、金堂淮口、盐亭、珙县等5个种源长势较优,适宜在湖北省推广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文龙 梁坤南
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细叶桉15个种源在海南省东部进行种源试验。5年生结果表明,种源间的树高、胸径、材积、保存率、干形和抗风性能等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树高生长以来自昆士兰州的Kennedy河种源(13443)和MT.Garnet种源(13544)最好,分别为12.68m和12.66m。胸径生长以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种源(13418)为最好(9.05cm)。高纬度维多利亚州种源(13303)生长最差,树高8.48m,胸径6.23cm,材积10.10m3/hm2。最好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最差种源的149.35%、145.50%、606.24%。
关键词:
细叶桉,种源,海南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子先 彭文锋 潘锦祥 曾意纯 尹甫国 罗财仙
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Dehnh.var.camaldulensis),原产澳大利亚,自然分布15.5°~38°S,海拔30~600m,是澳洲大陆内栽培最广泛的一种桉树。树高25~50m,木材可作板材、建筑材、造纸材和薪炭材,也是蜜源植物和观赏树种,目前全世界栽培赤桉的面积50万hm~2,其中西班牙为11.4万hm~2;摩洛哥为8.7万hm~2;乌拉圭为4.4万hm~2。
关键词:
赤桉 种源试验 抗性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豁然 郑勇奇 臧道群 张荣贵 吴新盛
蓝桉、直干蓝桉和双肋蓝桉3个亚种的地理种源试验的4a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亚种之间生长速率的差异不显著,各亚种内的不同地理种源之间,在生长速率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方面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在亚种水平上,蓝桉的材积生长速率高于双肋蓝桉和直干蓝桉。蓝桉和双肋蓝桉的最佳种源及用作对照的云南早期引种的蓝桉在生长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新引种的直干蓝桉最佳种源与当地采种的直干蓝桉在材积生长上亦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蓝桉 直干蓝桉 双肋蓝桉 地理种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运兴 梁坤南 黄桂华 邝炳朝 郝建 杨保国 潘丽琴 黄日逸
[目的 ]了解国内柚木种源/家系的遗传变异特征,选育更多适应性强的优良种质。[方法 ]对采集自海南尖峰岭等地的13个种源/家系进行造林试验,在5、10、37 a时测定树高、胸径,应用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性分析和重复力估算,运用偏相关分析揭示生长因子与地理及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而筛选优良种质。[结果 ](1)不同种源/家系间37 a生时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差异显著,其变化范围分别为68.81%~94.29%、11.72~16.03 m、11.33~17.92 cm、0.084 4~0.329 1 m~3。(2)树高、胸径、材积重复力分别为0.607 7、0.513 1、0.634 4。(3)保存率、树高与地理坐标、气候因子相关不显著;胸径和单株材积与海拔(r=0.938~(**),r=0.868~(**))、年均温(r=0.914~(**),r=0.844~(**))显著正相关,与经度(r=-0.913~(**),r=-0.735~*)、距离(r=-0.923~(**),r=-0.832~(**))显著负相关。(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7 a生时,种源/家系7514的保存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表现最好,8440表现最差,其次是75129。[结论 ]不同种源/家系间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差异显著,树高、单株材积有较高的重复力。柚木引种宜选择年均气温相近且距离较近的种源/家系以获得较好的遗传表现,对于凭祥当地而言,种源/家系7514适宜广泛推广种植。
关键词:
柚木 种源/家系 生长表现 相关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