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38)
- 2023(3537)
- 2022(3073)
- 2021(3036)
- 2020(2685)
- 2019(6483)
- 2018(6523)
- 2017(12661)
- 2016(7018)
- 2015(8079)
- 2014(7981)
- 2013(7618)
- 2012(6696)
- 2011(5993)
- 2010(6353)
- 2009(5866)
- 2008(5554)
- 2007(4909)
- 2006(4233)
- 2005(3601)
- 学科
- 济(28521)
- 经济(28503)
- 管理(17391)
- 业(16824)
- 方法(16696)
- 数学(15525)
- 数学方法(15044)
- 企(14122)
- 企业(14122)
- 农(6940)
- 学(6786)
- 中国(6013)
- 理论(5946)
- 业经(5487)
- 地方(5375)
- 财(4568)
- 教学(4512)
- 农业(4479)
- 贸(4357)
- 贸易(4353)
- 易(4219)
- 技术(4146)
- 和(3831)
- 环境(3717)
- 制(3542)
- 划(3462)
- 策(3212)
- 森(3196)
- 森林(3196)
- 林(3166)
- 机构
- 学院(96121)
- 大学(94289)
- 管理(38286)
- 济(35117)
- 经济(34358)
- 理学(33411)
- 理学院(33097)
- 管理学(31995)
- 管理学院(31851)
- 研究(30924)
- 中国(22529)
- 科学(21939)
- 京(20629)
- 业大(18323)
- 农(17778)
- 所(16360)
- 研究所(15215)
- 江(14204)
- 中心(14081)
- 财(14047)
- 农业(13456)
- 北京(13404)
- 院(12235)
- 技术(12217)
- 范(11785)
- 师范(11639)
- 财经(11274)
- 州(11251)
- 省(11126)
- 经济管理(10514)
- 基金
- 项目(69572)
- 科学(53778)
- 基金(48759)
- 研究(47506)
- 家(44102)
- 国家(43798)
- 科学基金(37097)
- 省(29486)
- 社会(27487)
- 自然(26424)
- 社会科(26068)
- 社会科学(26058)
- 自然科(25854)
- 自然科学(25850)
- 自然科学基金(25359)
- 基金项目(25250)
- 划(24062)
- 教育(23117)
- 资助(21951)
- 编号(19376)
- 重点(16200)
- 发(14650)
- 成果(14404)
- 创(14318)
- 课题(14277)
- 计划(14258)
- 部(13945)
- 科研(13755)
- 创新(13325)
- 科技(13082)
共检索到134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宪宇 张弘
根据福建省32块杉木人工林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资料,采用生长量修正法和Richards生长方程建立了单木潜在直径生长函数和单木直径生长修正函数。选择相对直径(RD。)和相对植距(RS)分别作为竞争指标和密度指标,建立直径生长模型。依据树高和直径的关系,引入反映立地质量的优势高为自变量,建立了树高生长模型,为了提高树高拟合效果,对树高残差值分布进行了分析,树高残差遵从正态分布。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洪伟 吴承祯
应用闽北地区杉木人工林样地资料,探讨了密度效应新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生产弹性分析和边际产量分析,测定了杉木人工林林分密度的生产弹性值和边际产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洪刚 张建国 段爱国 何彩云 童书振
应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杉木人工林单木断面积生长规律进行模拟,在模拟过程中,将胸径(DBH)和活冠比例(LCR)作为自变量,又分别加入密度因子和不同类型的竞争指数,同时引入立地条件和林龄效应来解释单木断面积生长过程中的异质性。结果表明:虽然密度因子与竞争指数有较强的相关性,但是在单木断面积生长中都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立地条件与林龄对单木断面积的拟合偏差在不同的林分密度下略有不同,随立地指数或者林龄增加,其对平均单木断面积拟合偏差的影响也增大。
关键词:
固定效应模型 单木断面积 杉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佟金权 盛炜彤
在 Brink修正式基础上建立了杉木人工林广义干曲线模型。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不同立地、不同密度、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林木干形的变化。广义干曲线方程参数 i与胸径相关 ,随胸径的增大而增加 ;参数 q与树高相关 ,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小 ,验证了 Gadow等人的研究结论 ;参数 p与树高、胸径均无关 ,证实了 Steingass的研究结果。另外 ,参数 p与密度呈负弱相关 ,随密度的增加而略为减小 ;参数 q则相反 ,与密度呈正向弱相关 ,随密度的增加而略为增大 ;参数 q还与立地有关 ,立地指数高时 ,参数 q也大。在模拟干形时 ,带皮与去皮广义干曲线模型需要分别模拟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干形 林分干曲线 广义干曲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耿丹 夏朝宗 张国斌 刘晓东 康峰峰
【目的】本研究选择湖南、安徽、江西3省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构建乔灌层调查因子与其生物量之间的估算模型。试图获取更为可靠、精准的灌木层生物量估算模型,为提高估算杉木人工林灌木层生物量模型精度提供参考。【方法】在研究区域进行典型抽样调查,测定不同林龄杉木林上层乔木郁闭度Cs、林分密度Ds(株/hm2)、平均胸径Dm(cm),下层灌木平均高度H(m)、平均地径D(cm)、盖度C、灌木层枝、干、叶、根干鲜质量(kg),通过计算获得乔木层杉木蓄积量V(m3/hm2)、灌木层生物量数据(t/hm2)。通过Pears
关键词:
杉木 灌木层 生物量 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勇
By using the modified method of growth increment, in this article the competitive increment models of individual tree for Chinese fir have been developed, the estimate models of diameter growth percentage for Chinese fir have been obtained in Huitong, Human. On the ba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
关键词:
杉木 生长率 竞争生长 模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罗天祥 温远光
以1979~1992年研究资料为基础,根据限制因子作用律建立广西杉木林生产力水热优化模型。模型表明,杉木生长最佳水热系数为2,3~2.6,广西杉木林生产力的宏观分布格局主要由温暖指数(即温度条件)所决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技术把广西杉木人工林生产力按不同水热组合环境划分为五大类型区,据此提出杉木速生高产林区的水热指标,并根据水热优化模型绘制了一系列广西不同海拔地带杉木林产量分布图,全面而定量地揭示了广西杉木林生产力三向地带性宏观格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惠刚盈 盛纬彤 罗云伍 张校林 黄冬青
利用优势木高生长与密度关系相对较小,并且是立地和年龄的函数这一特性以及直径生长的多因子效应等生物学规律,将优势高作为独立变量引入其它相关模型构建了杉木人工林收获模型系统。解决了杉木人工林自然生长和伐后生长模拟,建立了标准树高曲线和直径与断面积相容性预估模型以及间伐模拟系统,推导出了由于间伐而引起的非生长性增长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
杉木,收获模型系统,结构设计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罗福裕 方延福 励龙昌
本文在分析生长方程的性质和种类的基础上,用遂昌县227块标准地上测得的资料进行拟合。结果选择Richards方程,建立了杉木人工林平均胸径、林分平均高、林分断面积和林分蓄积量生长模型,并分析了遂昌县杉木人工林的生长特点、生长量和生长率。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生长曲线 建立模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施文涛 谢昕云 刘西军 张驰 柯立 徐小牛
根据杉木人工林年龄(10、22、45、48和50年生)梯度,在安徽大别山海拔较高山地调查了23块20m×20m的样地,采集18株不同径阶和树高的标准木,进行了生物量测定。利用7种常用的分别以D、D2、DH和D2 H为自变量的生物量模型对其进行拟合,得到35个生物量估算模型。结果显示,幂函数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多项式模型效果较差,从中优选出5个最优模型,枝、干、根和全株的最优模型是W=aDb形式的幂函数模型,叶的最优模型是W=a+bD2+cD4形式的多项式模型。杉木不同器官的碳含量变化范围在46.64%~53.13%,过熟林(45~50年生)杉木不同器官的碳含量按高低排列均为树皮>树根>树叶>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牛思圆 刘鹏举 雷相东 任怡 高影
[目的]基于我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连清”)样地数据,分省区研建全国杉木人工林平均木树高-胸径的最优基础模型,以期为全国各省区杉木人工林的树高预测提供基础模型。[方法]研究范围为杉木人工林分布的15个省份,数据来自第六次、第七次连清样地数据的树高调查表,总样本数为23 239个。选取18种基础生长方程作为候选模型,分别拟合各省区杉木平均木树高与胸径的关系,根据模型的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相对误差(MRE)、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预估误差(MPE),并结合模型残差分布图,确定各省区最优模型,同时采用5折法验证各省区最优模型的预测能力,最终决定各省区最优树高-胸径模型。[结果]15个省区的杉木最优树高-胸径模型并不相同,四川、云南、重庆、陕西、浙江、江西、湖南、广西的最优模型为模型18(Mitscherlich方程),江苏、安徽、河南和福建的最优模型为模型16(Hossfeld方程),广东、湖北、贵州的最优模型分别为模型10(双曲线方程)、模型11(Logistic方程)和模型13(Gompertz方程),R~2分布在0.602~0.807之间,MAE分布在0.94~1.53 m之间,MRE分布在-2.93%~-4.72%之间,RMSE分布在1.23~2.00 m之间,MPE分布在0.50%~2.77%之间。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满足精度要求,且参数具有生物学意义,可作为全国各省区杉木人工林平均木树高-胸径基础模型。[结论]本研究构建全国杉木人工林分布的15个省区的最优树高-胸径基础模型,能较好的模拟各省区的杉木平均木树高随胸径的变化规律,可以作为全国各省区基本的杉木人工林平均木树高-胸径模型,为各省区杉木人工林的树高预测提供依据。
关键词:
连清样地数据 杉木 树高-胸径模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明
以江西省杉木人工林4次调查数据为例,建立单木胸径生长量随机截距效应混合模型,分别考虑样地层次、区域层次及多层次的随机截距效应,并在考虑多层次效应时考虑了存在的异方差和自相关问题,最后利用独立的抽样验证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林分断面积、对象木胸径、林分内大于对象木的断面积之和与对象木胸径的比值以及海拔对单木胸径生长量有显著影响;与林业中常用的传统最小二乘法相比,采用混合效应模型方法后模型的模拟效果和验证精度均有提高;选择适合的异方差和自相关函数后,模拟结果比只考虑随机截距效应有更好的适应性;实际应用中考虑多层效应要比单层效应模拟效果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郭泽鑫 曹聪 刘萍
【目的】构建适宜于广东杉木人工林生物量模型,精准估测广东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碳储量,对提高广东杉木人工林森林经营成效与森林碳汇效益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基于2007、2012、2017年广东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杉木人工林固定样地数据,采用非线性度量误差联立方程组和哑变量建模方法,构建基于林分因子和材积源的杉木人工林林分生物量模型,比较检验各模型拟合效果,提出适宜于广东杉木人工林林分生物量预测模型。【结果】1)构建基于林分因子和材积源的一元、二元常规模型及含龄组哑变量模型8套,共16个地上、地下生物量模型,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4,总相对误差TRE以及平均系统误差MSE均保持在±3%范围内,平均预估精度均在97.90%以上。2)材积源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优于基于林分因子的生物量模型,引入平均树高二元模型较一元模型提升不显著,含龄组因子哑变量模型优于常规模型。3)材积源一元哑变量模型精度高,实用性强,为本研究推荐模型。【结论】杉木林分生物量受立地质量、林分密度、林龄、树种组成等多重因素影响,构建模型时需综合考虑林分生长影响因素,林分胸高断面积、蓄积量等都是重要的预测变量。生物量与蓄积量高度相关,材积源模型具有更高精度。杉木林分生物量模型受林龄影响显著,需区分建模。本研究所建模型具有较高的预估精度,适用于广东省杉木人工纯林或相对纯林,可在实践中推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德应 刘景芳 童书振
DENTROL模型是根据全国杉木造林密度试验和杉木林抚育间伐强度试验的结果,参照新编的全国杉木人工林经营数表,分别杉木分布带、区和地位指数级,编制成的优化密度控制计算机模型。它主要以内部收益率为目标函数,辅以其它指标,实行全局优化判别。优化密度控制包括初植密度、间伐开始期、间伐强度、间伐次数、保留密度、主伐年龄和培育目标的确定,使最终的内部收益率为最大或接近最大。以12块抚育间伐试验标准地的数据,对模型的材积生长预测的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材积预测标准差为±8.9%,系统误差为1.8%,符合生产实际的要求。根据计算,采用优化密度控制比非优化的对照区,按全国平均,每公顷净现值可提高321....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林分密度 优化 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雄清 张建国 段爱国
以江西杉木密度试验林为例,分别基于贝叶斯法和传统法(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模型,并在贝叶斯法中考虑无信息先验分布和有信息先验分布。结果表明:利用贝叶斯法估计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模型,预测值的可靠性比传统法好,而且基于有信息先验分布估计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模型要略好于无信息先验分布。这是因为利用生长模型预测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使得利用传统的估计方法分析杉木人工林生长模型稳定性比较低,可靠性也相对较差。贝叶斯法综合利用了先验信息和样本信息,而传统法仅利用了样本信息,而且贝叶斯法把模型参数看作是随机变量,更能反映杉木人工林树高生长的本质,预测杉木人工林树高的可靠性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