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95)
2023(7212)
2022(6457)
2021(5940)
2020(5395)
2019(12298)
2018(12100)
2017(23588)
2016(13362)
2015(14974)
2014(15245)
2013(15426)
2012(14711)
2011(13402)
2010(13559)
2009(12584)
2008(12775)
2007(11801)
2006(9878)
2005(8940)
作者
(42994)
(36259)
(36213)
(34489)
(23274)
(17859)
(16599)
(14218)
(13531)
(13071)
(12323)
(12216)
(11783)
(11727)
(11703)
(11583)
(11269)
(10731)
(10535)
(10497)
(9353)
(9052)
(9034)
(8235)
(8216)
(8189)
(8173)
(8147)
(7660)
(7508)
学科
(56661)
经济(56608)
(34937)
管理(33644)
方法(28601)
(26686)
企业(26686)
数学(25721)
数学方法(25485)
(16086)
(14727)
(14718)
地方(13088)
中国(13065)
农业(10819)
(10610)
贸易(10609)
(10259)
业经(10232)
(10229)
(9256)
财务(9239)
财务管理(9214)
企业财务(8765)
(8499)
银行(8465)
(8429)
金融(8424)
(8178)
(8019)
机构
大学(200872)
学院(199124)
(78811)
经济(77060)
研究(72172)
管理(70703)
理学(61301)
理学院(60453)
管理学(59214)
管理学院(58847)
中国(51940)
科学(49162)
(46120)
(42857)
(39884)
农业(36959)
研究所(36737)
业大(36499)
(35678)
中心(33032)
(30324)
财经(28809)
北京(26306)
(26086)
(25887)
师范(25508)
(25031)
经济学(24891)
农业大学(24261)
(24261)
基金
项目(136275)
科学(104361)
基金(98095)
研究(91672)
(88693)
国家(88015)
科学基金(72533)
社会(56289)
(53730)
社会科(53270)
社会科学(53251)
基金项目(52459)
自然(49518)
自然科(48339)
自然科学(48308)
自然科学基金(47480)
(46054)
教育(42409)
资助(40930)
编号(36020)
重点(31724)
(30013)
成果(29730)
(29612)
计划(27996)
(27700)
科研(27094)
创新(26081)
科技(25385)
课题(25364)
期刊
(82714)
经济(82714)
研究(53496)
学报(42946)
(41822)
中国(36386)
科学(35301)
大学(30687)
学学(29448)
(28646)
农业(27996)
管理(22692)
教育(17308)
(16654)
金融(16654)
技术(15309)
(14850)
财经(14537)
经济研究(13357)
业经(13114)
(12446)
(12315)
业大(11978)
问题(11660)
农业大学(10272)
技术经济(9808)
科技(9696)
统计(9513)
(9219)
资源(9093)
共检索到285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忠宝  
为了解福建闽北地区鸡源肠炎沙门菌(SE)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从该地区肉鸡规模化养殖场鸡群采集疑似病例,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特征检测和PCR鉴定进行SE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耐药表型检测和动物感染致病性研究。分离菌耐药表型检测结果显示,经分离鉴定得到的11株鸡源SE,对氨基糖胺类和β-内酰胺类耐药比较普遍,且多重耐药菌株占比高达81.81%;致病性检测结果显示,攻毒组鸡只在感染后24 h开始出现死亡现象,3~6 d为死亡高峰期;剖检结果显示,攻毒组鸡只肝脏淤血肿大,肠道组织充血、出血,肠壁变薄;病理切片观察显示,攻毒组鸡只肝脏和肠道组织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坏死的情况;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SE感染诱导鸡只肝脏和肠道组织促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IFN-γ、TNF-α的表达水平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升高,而盲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下降。表明本地区鸡群感染的沙门菌血清型以SE为主,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分离株对氨基糖胺类和β-内酰胺类耐药比较普遍,且多重耐药菌株占比高。本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肠炎沙门菌病的防控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昆明  郭爱民  马江霞  段成任  谢志胜  岳城  
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是新疆额尔齐斯河特有的土著鱼类,已开展人工养殖,但其病害相关研究较少。2016年,五家渠某水产推广站河鲈突然大批死亡,作者从发病的河鲈肝脏和肠道分离病原菌,对分离菌进行了传代纯化培养。结果显示,在20℃培养24h后,ZL1能形成边缘整齐、中间微隆起、表面光滑、浅黄色、有特殊芳香气味、大小为1.5~2 mm的菌落,在血琼脂平板上能形成明显的β-溶血圈;ZL3和ZL5可形成圆形、微隆起、表面湿润光滑、灰白色、半透明、菌落大小为0.5~1 mm的菌落,但在血琼脂平板上不能形成溶血圈。经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16SrRNA序列比对和基因序列进化树分析,鉴定ZL1株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ZL3和ZL5株为迟缓爱德华菌(Edwardisella tarda)。药敏实验结果显示,ZL1株对庆大霉素、米诺环素、头孢他啶等药物高度敏感,对链霉素、青霉素、克拉霉素等耐药;ZL3和ZL5株对左氧氟沙星、链霉素和恩诺沙星敏感,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耐药。人工感染结果显示,分离菌均具有明显致病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贡嘎  王刚  罗润波  陈明勇  索朗斯珠  
为研究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及其遗传进化情况,了解其与其他动物源大肠杆菌的亲缘关系,采集西藏牦牛腹泻粪便240份,采用微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血清型鉴定和致病性研究,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16SrRNA鉴定、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16株牦牛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中:3株与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亲缘关系较近;5株与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亲缘关系较近;2株与犊牛源大肠杆菌亲缘关系较近;4株与牛源大肠杆菌亲缘关系较近;1株牦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单独形成一个较远的分支;1株与痢疾杆菌和人源出血性大肠杆菌亲缘关系较近,可能成为对人类造成潜在危险的病原菌。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与牛源、禽源、猪源、人源大肠杆菌的之间亲缘性很近,存在跨种间传播风险。该种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动物致病试验表明,致死率高达95%,应引起高度重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玉杰  刘东  刘红祥  宫晓  李陆梅  赵子曈  邹敏  范根成  杜元钊  
【目的】从临床发病的疑似感染鸡呼肠孤病毒的白羽肉鸡病料中分离鉴定获得1株鸡源呼肠孤病毒SD18,对SD18株进行致病性及传播特性研究,为该病毒的深入研究和综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无菌采集疑似感染鸡呼肠孤病毒发病鸡跗关节处的肌腱和渗出物,分离病原物,在LMH细胞上培养,并连续盲传3代,经无菌生理盐水倍比稀释,采用Reed-Muench法测定病毒鸡胚半数致死量(ELD_(50))和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TCID_(50));对分离毒株进行理化特性和血凝特性测定;利用设计的鸡呼肠孤病毒L1和S1基因特异性引物,对提取的病毒总RNA进行RT-PCR扩增,经PCR鉴定为阳性的菌落进行基因测序以及核苷酸同源性比对和系统遗传进化分析;用该分离株病毒对SPF鸡和白羽肉鸡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攻毒后的SPF鸡血清中呼肠孤病毒抗体滴度。【结果】从疑似感染鸡呼肠孤病毒发病鸡跗关节处的肌腱和渗出物中分离获得1株鸡源呼肠孤病毒SD18,其ELD_(50)为10~(-6.5)/0.1 mL,TCID_(50)为10~(-7.36)/0.1 mL。RT-PCR结果显示,目的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1 100,750,265 bp,依次为鸡呼肠孤病毒的S1、σC和L1基因片段。核苷酸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该分离株SD18与Ⅴ群鸡源呼肠孤病毒TW-918(台湾株)的S1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2.7%,与Ⅰ群鸡病毒性关节炎疫苗S1133株的同源性仅为59.0%。核酸序列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株SD18与Ⅴ群鸡源呼肠孤病毒TW-918(台湾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与Ⅰ群鸡源呼肠孤病毒S1133株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上,说明新分离的肉鸡呼肠孤病毒SD18株属于基因Ⅴ群,可能是Ⅰ群经典鸡源呼肠孤病毒S1133株的变异毒株。SPF鸡和白羽肉鸡回归试验表明,SD18株病毒能够引起鸡病毒性关节炎,与临床发病一致,并能水平传播。接种试验表明,病毒SD18能致死鸡胚,打开死亡鸡胚可见其绒毛尿囊膜增厚、尿酸盐沉积、胚体出血等症状,符合呼肠孤病毒的致病特点。【结论】该分离株SD18为新型肉鸡呼肠孤病毒,能够引起鸡发生病毒性关节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秉乾  刁有祥  于相龙  张欣  窦砚国  
【目的】从疑似感染鹅呼肠孤病毒的病料中分离鉴定一株鹅源呼肠孤病毒JS-01,并对病毒分离株的致病性进行初步研究,为开展该病毒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取病死鹅的肝、脾组织冻融3次后充分匀浆,8 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接种10日龄鹅胚的卵黄囊,收集24144h死亡的鹅胚尿囊液,并提取病毒RNA。根据鹅呼肠孤病毒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该引物对所提取的病毒RNA进行RT-PCR,回收后与pMD18-T载体连接,将重组载体转化到DH5α大肠杆菌并在AMP+/LB培养基中培养,对阳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引弟  宋念华  胡智斌  马力  张厚芝  李德学  
从湖北某猪场发生典型黄痢的新生仔猪无菌采集粪便 ,上清接种小白鼠 ,取粪便和死亡小白鼠的心血接种麦康凯琼脂培养基 ,挑红色菌落 ,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用法国BioMerieuxATB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仪ID 32E肠杆菌鉴定条鉴定 ,得到大肠埃希菌的极好鉴定结果。不同剂量接种小白鼠 ,证明其毒力。用 16 3种O抗原标准血清玻板凝集试验定型为O1 0 1 型。用ATBVET药敏试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 7种抗生素敏感。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段世宇  杨阳  令狐远凤  杨琦  周碧君  
为探究沙门菌外膜蛋白基因fadL、ompN、ybfM以及sRNA RybB和伴侣蛋白Hfq缺失对该菌致病性的影响,构建了鼠伤寒沙门菌基因缺失菌株,并测定了基因缺失菌株的生长曲线,同时通过小鼠腹腔注射测定了基因缺失菌株的毒力及其在小鼠脾脏和肝脏上的定殖能力.结果显示,与鼠伤寒沙门菌亲本野生型菌株LT2相比,基因缺失菌株的生长能力变化不大.LT2对小鼠的LD_(50)为3.97×10~7 CFU;外膜蛋白基因缺失菌株ΔompN、ΔfadL和ΔybfM的LD_(50)分别为1.58×10~5、6.29×10~5、9.97×10~5 CFU,毒性明显增强;sRNA敲除菌株(ΔrybB)的LD_(50)为9.97×10~7 CFU,毒性有所下降;伴侣蛋白Hfq敲除组(Δhfq)及rybB&hfq双敲除组的小鼠死亡数未超过50%,毒性明显下降.感染48 h后,与对照组(LT2)相比,所有基因缺失菌株处理组的脾脏指数均极显著性升高;ΔrybB&Δhfq、Δhfq处理组的脾脏载菌量显著降低,其余菌株处理组的载菌量与LT2差异不显著;ΔrybB、ΔrybB&Δhfq、ΔfadL、ΔybfM处理组的肝脏指数均显著下降,而Δhfq、ΔompN处理组的肝脏指数变化不显著;ΔrybB、ΔfadL处理组肝脏载菌量变化不显著,Δhfq、ΔrybB&Δhfq处理组的肝脏载菌量显著下降,而ΔompN、ΔybfM处理组的载菌量显著上升.总的来说,hfq、rybB缺失降低了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病力,而fadL、ompN、ybfM的缺失提高了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病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振宇  戴荣四  刘东友  邓治邦  李润成  尹崇  
无菌采集流行性腹泻耐过仔猪的肝脏样本,经无氧及有氧培养获得一株疑似蜡样芽孢杆菌的纯培养物,命名为HN1203。16S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X294967)分析表明,HN1203为蜡样芽孢杆菌群第7基因型菌株。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该菌的生化特性符合蜡样芽孢杆菌群成员的特征。药敏试验和伴孢晶体蛋白检测结果表明,该菌对链霉素和四环素敏感,对青霉素不敏感,其芽孢不形成伴孢晶体。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检测结果表明,该菌带有蜡样芽孢杆菌看家基因pta新的等位基因pta153,序列基因型为ST611。毒素基因的PCR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携带肠毒素基因(hbl、nhe和entFM)和细胞毒素K...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泽荣  孔繁瑶  荒川皓  马场荣一郎  
本试验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感染对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感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肠炎沙门氏菌和柔嫩艾美耳球虫的相互作用显著;在球虫感染后第4,10,14d 时,柔嫩艾美耳虫球虫感染可显著地(P<0.01)增加盲肠内容物中肠炎沙门氏菌数量。肠炎沙门氏菌和柔嫩艾美耳球虫之间协同作用与肠炎沙门氏菌的感染量大小和感染后的时间显著相关(P<0.01)。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并没有显著地提高肝脏、脾脏中肠炎沙门氏菌的阳性率。不同感染量的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对鸡盲肠的球虫病变记分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泽荣  孔繁瑶  荒川皓  马场荣一郎  
本研究揭示了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可以引起鸡肠炎沙门氏菌感染的复发。复发的主要表现为盲肠内容物的肠炎沙门氏菌阳性率和数量再次显著地升高;肠炎沙门氏菌在盲肠中的滞留时间显著延长。这种复发与肠炎沙门氏菌的初始感染量及球虫感染时间有关。肝脏和脾脏阳性率无显著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龙现  宁长申  蒋金书  
为鉴定在河南地区鸭群中广泛存在的隐孢子虫种类及其致病性 ,我们将河南省鸭源隐孢子虫分离株传代增殖 ,1 0只鸡和 1 0只鸭分别逐只接种上述分离株 640万个卵囊 ,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样品进行观察。根据卵囊形态测定数据 ,排卵囊规律 ,寄生部位及其寄生特点鉴定该分离株为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aileyi)。该分离株接种鸡、鸭后主要引起呼吸道和法氏囊的炎症。病理形态学变化表现为气管纤毛脱落 ,杯状细胞排空 ,上皮细胞肥大或增生。除虫体寄生处之外 ,其他区域微绒毛尚保持完整。对虫体寄生密度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综合比较的结果表明鸡对贝氏隐孢子虫易感性比鸭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文悦  左志晗  张晶晶  尚碧娇  孙金生  
采用2216E和TCBS培养基分别从患溃疡病半滑舌鳎的肠道和体表病灶分离获得菌株40株,经血平板检验分离菌株的溶血活性,体外筛选并鉴定出3株潜在致病性菌株,即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以及副溶血性弧菌。通过将3株潜在致病菌与健康半滑舌鳎的肠道上皮细胞共培养,检测病原菌刺激后半滑舌鳎肠道上皮细胞相关免疫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及共培养后肠道上皮细胞的凋亡率,对病原菌的致病性进行细胞水平的筛选。结果显示,经哈维氏弧菌刺激后肠道上皮细胞白介素10基因(IL-10)表达量极显著上调,说明哈维氏弧菌引起的共培养上皮细胞免疫反应最为剧烈,且哈维氏弧菌与肠道上皮细胞共培养后导致细胞的凋亡率高达48.3%,其次为溶藻弧菌(36%)和副溶血性弧菌(34.5%),推测哈维氏弧菌为半滑舌鳎溃疡病高致病性弧菌。通过对半滑舌鳎进行浸浴回感实验,结果发现,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人工回感后第6天半滑舌鳎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100%、95%和75%,与细胞水平检测结果相吻合。实验表明,所筛选到的3株弧菌均具有较强的毒性和致病性,尤其以哈维氏弧菌致病性最强,并由此推测半滑舌鳎溃疡病可能由多种致病菌共同感染所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橙  郭长明  张步彩  左伟勇  唐晨晨  蔺辉星  
从江苏省某水禽场的疑似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病鸭中分离获得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野毒株;通过玻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确定其血清型,采用PCR进行分群分析和毒力基因检测;扩增φX_(174)噬菌体裂解蛋白E的基因序列,构建温控型表达质粒pBV221–E,并将其电击转化入分离毒株,升温诱导E蛋白表达制备菌蜕;通过测量菌液A600 nm值和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菌形态,评估菌蜕构建效果;用该菌蜕进行灭活处理和无菌检测后,对雏鸭进行免疫,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IgG水平。结果表明:该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为O24,属于B1群,具有毒力基因fimC、csgA和iroN;获得的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菌蜕裂解率为99.96%;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制备获得的菌蜕表面有明显孔道,细胞质从孔道溢出,细胞膜皱缩变形;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二免后菌蜕免疫组雏鸭血清IgG水平显著提高。可见,通过将pBV221–E重组质粒转化至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调节细菌培养温度诱导E蛋白表达,能制备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B1群O24型野毒株菌蜕。该菌蜕可诱发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新艳  樊海平  钟全福  卓玉琛  林煜  曾占壮  
从患暴发性流行病罗非鱼的肝脏中分离获得一株细菌TL60829NA,将TL60829NA对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致病性试验,试验感染罗非鱼表现出自然发病症状,确认分离菌株为罗非鱼暴发性流行病的致病菌。分离株菌经形态学观察、Bio Merieux 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GPI测定卡分析和16S rRNA特异性基因序列与NCBI中收录的其它引起罗非鱼病害的链球菌的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分离细菌与其它无乳链球菌的16S rDNA序列构成一个进化分支,而海豚链球菌则构成另一分支,确定分离菌株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iate)。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余贤美  侯长明  王洁  王海荣  安淼  艾呈祥  
【目的】对侵染牛心柿引起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其致病性,初步构建其侵染谱,为柿树病害的病原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从感病牛心柿的果实、叶片和嫩梢中分离病原菌,根据菌落和孢子形态特征及其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种类鉴定,采用以菌饼进行伤口和非伤口接种、孢子悬浮液进行喷雾接种的离体接种试验分析其致病性。【结果】从感病牛心柿果实、叶片和嫩梢中分离获得9个病原菌分离物,菌落及孢子形态特征显示均为炭疽菌。以真菌转录间隔区通用引物ITS6和ITS4为引物,以菌丝总DNA为模板,扩增获得病原菌rDNA-ITS基因片段,经rDNA-ITS序列分析和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