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43)
- 2023(4091)
- 2022(3326)
- 2021(3296)
- 2020(2934)
- 2019(7059)
- 2018(7313)
- 2017(13860)
- 2016(7930)
- 2015(9203)
- 2014(9177)
- 2013(8703)
- 2012(7665)
- 2011(6929)
- 2010(7265)
- 2009(6405)
- 2008(6292)
- 2007(5541)
- 2006(4721)
- 2005(4103)
- 学科
- 济(29744)
- 经济(29712)
- 管理(19558)
- 业(18895)
- 方法(17901)
- 数学(16457)
- 企(16194)
- 企业(16194)
- 数学方法(15959)
- 理论(7964)
- 农(7752)
- 中国(6854)
- 教学(6578)
- 学(6338)
- 业经(5732)
- 财(5595)
- 教育(5182)
- 农业(4837)
- 技术(4503)
- 贸(4503)
- 贸易(4500)
- 学法(4384)
- 教学法(4384)
- 易(4369)
- 制(4235)
- 地方(4175)
- 和(4060)
- 学理(3800)
- 学理论(3800)
- 务(3739)
- 机构
- 学院(107823)
- 大学(105362)
- 管理(40494)
- 济(37149)
- 经济(36185)
- 理学(35244)
- 理学院(34899)
- 管理学(33763)
- 研究(33721)
- 管理学院(33603)
- 中国(23993)
- 科学(23125)
- 京(22409)
- 农(20893)
- 业大(18945)
- 所(17796)
- 农业(16415)
- 江(16415)
- 研究所(16406)
- 财(16126)
- 中心(15147)
- 技术(15103)
- 北京(14180)
- 范(13930)
- 师范(13732)
- 州(13335)
- 财经(13047)
- 院(12471)
- 经(11858)
- 省(11576)
- 基金
- 项目(74811)
- 科学(57023)
- 研究(51853)
- 基金(51323)
- 家(46234)
- 国家(45900)
- 科学基金(38619)
- 省(31806)
- 社会(29628)
- 社会科(28038)
- 社会科学(28024)
- 自然(27288)
- 教育(26930)
- 自然科(26721)
- 自然科学(26714)
- 划(26654)
- 基金项目(26576)
- 自然科学基金(26198)
- 资助(23198)
- 编号(22044)
- 重点(17453)
- 成果(17080)
- 课题(16445)
- 创(15799)
- 部(15653)
- 计划(15248)
- 发(15220)
- 创新(14705)
- 科研(14458)
- 大学(13974)
共检索到153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永柳 罗义航
通过中高海拔地区不同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比较,因地制宜,科学安排高优农业的栽培模式,推广农业新技术,发展高优农业途径,提高稻田综合效益。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玉刚 张启飞 周晶 李阳 谭长龙 黄璜
为实现中国水稻种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及一季主产区的粮食增产渠道。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再生稻、早稻和晚稻的稻米品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早稻和晚稻相比,再生稻实现农药零输入,减少肥料和灌溉水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保持经济效益稳定;提高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稻米粒形、垩白率和垩白面积,增加稻米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总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稻米品质。再生稻符合水稻轻简栽培和农业资源较少投入的要求,实现"种植一季,收获两季",拓宽粮食生产渠道,对中国粮食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经济效益 稻米品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浩之 吴梦琴 罗喜秀 陈淯琨 刘天奇 李成芳
通过大田试验,在湖北省武穴市花桥镇设置不同再生稻栽培模式:常规人工插秧模式CK与2个机插秧优化栽培模式OM1、OM2,探究不同栽培模式下稻田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碳足迹以及净生态系统经济效益,为再生稻低碳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栽培模式显著影响CH4排放,但对N2O排放影响不显著;OM2模式CH4周年累积排放量相比CK和OM1模式分别降低43.5%和26.3%;栽培模式显著影响水稻产量与碳足迹;与CK、OM1模式相比,OM2模式头季产量显著增加15.2%与5.8%;再生季产量显著提高44.2%和34.7%;优化模式OM2相对于CK与OM1显著降低了碳足迹,降幅分别为40.0%和24.0%;OM2模式净生态系统经济效益最高为20 768 CNY/hm~2,分别是CK与OM1模式的1.38与1.28倍。研究结果表明,OM2相比其他模式降低了CH4排放和碳足迹,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净生态系统经济效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丁黎明 张圣旺 刘裕岭 孙爱萍
姜堰市位于长江下游苏中平原,系典型的人多地少,后备资源制约型地区,且养殖业发达,粮经饲菜(肥)供求矛盾日趋突出。90年代以来,该市针对稻麦长期连作,有机肥锐减,农田生态恶化以及口粮基本满足,饲料大量引进,麦稻出路不畅的实际,改革耕作制度,优化种植结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卢昌钰
恩施市地处鄂西南山区,海拔800米以下低山土地面积占30%:800—1200米土地面积占36.8%;1200米以上土地面积占33.2%。自70年代中期引进白肋烟种子试验、示范、推广,现在已发展成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1992年,白肋烟栽植面积12.1万亩,产量达27.59万担,产值4100多万元,实现产品税1350多万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卢碧林 洪秀明 张毅 史方春
三杂配套连作是在油—稻—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近年来,通过江汉平原四湖地区涝渍地稻田三杂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总结了三杂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并在生产上应用,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邹慧 刘桂华 吴平
双季稻改植再生稻后 ,再生稻的头季优于早稻 ,再生季优于二晚 ,增效显著 ,2 0 0 1年调查显示 :增效 2 3 0元 亩 ,增幅达 1 0 0 % ;调优水稻结构 ,发展再生稻 ,在种植技术上抓好品种选择、温光资源利用、栽培模式等增效环节 ;并在种植规模、科技推广、购销等方面做大再生稻产业。
关键词:
双季稻 再生稻 栽培模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邵砾群 霍学喜
本文运用要素需求模型及我国7个苹果主产省份612个苹果种植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对比分析矮化和乔化两种苹果栽培模式对投入品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乔化栽培模式相比,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在提升苹果品质的前提下会诱导苹果种植户增加使用农业机械、农家肥、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并有效节约劳动力投入。因此,政府应在苹果适生区逐步推行矮化密植栽培模式,加快果园适用性作业机械及技术装备研发,支持完善苹果矮化栽培科学管理制度,有助于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展。
关键词:
栽培模式 要素需求模型 影响 苹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英 赵伟 杨旭 秦佳梅 张连学
为了加强辽藁本资源的保护和扩大资源量、探讨辽藁本最佳栽培模式,在异地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辽藁本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仿生栽培模式下,辽藁本株高、叶面积指数、分枝数和花序数等生育性状的变化规律相似,其中以模式1发育较迅速,其他模式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发育迟缓,发育量值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仿生栽培模式中光照强度有利于辽藁本植株生长和产量提高,以及挥发油的积累。综合分析认为,仿生栽培辽藁本方法可行,不仅可以利用闲置土地发展林下经济和立体开发资源,而且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长远的经济效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寿波 范兴海 傅懋毅 傅金和
在安徽省黄山市,于夏季对杉木一茶、板栗一茶间作园和纯茶园同步进行小气候测定,结果表明:相对光强、气温和土温、温度日较差、风速均随茶园内的植被覆盖度增大而减少,空气湿度则随植被覆盖度增加而增大。杉木一茶、板栗一茶间作园和纯茶园的相对光强分别是41%,63%和100%,日平均气温分别是25.0、26.4和27.2℃,0cm地温日较差分别是6.4、10.5和19.7℃,200cm高处平均风速分别是0.3、0.4和0.6m·s-1。空气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杉大一茶间作园比纯茶园分别增加6%和4hpa,板栗一茶间作园比纯茶园分别增加4%和2hpa。
关键词:
林一茶栽培模式、小气候、茶园、杉木、板栗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蔚 王晶晶 何官榕 刘爽 兰思仁
以金线莲植株为材料,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不同种源、栽培模式、栽培时间及不同组织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金线莲多糖含量的大小为:阔叶林林下栽培苗>繁殖瓶苗>大棚栽培苗,以林下栽培3个月的多糖含量最高;不同栽培时间金线莲各组织的多糖含量不同,处于蕾期、花期的金线莲,其根部的多糖含量最高,其他时期则以茎、叶的多糖含量高;栽培3个月时,多倍体金线莲的多糖含量为6.12%,水培金线莲的多糖含量达13.26%.多倍体和水培金线莲可用于多糖的提取与开发应用.
关键词:
金线莲 多糖 多倍体 水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波 鲁剑巍 李小坤 丛日环 吴礼树 叶川 郑伟 徐维明 姚忠清 任涛
【目的】在油菜种植主产区,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方式对油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油菜高产高效生产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0—2011年度在湖北省和江西省开展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氮肥施用田间试验,比较氮肥表施(表面撒施)、翻施(撒施后旋耕)和集中施用(移栽油菜穴施和直播油菜条施覆土)3种不同施氮方式对两种栽培模式(移栽和直播)油菜产量、干物质动态、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相同条件下,移栽油菜产量水平显著高于直播油菜,两者的产量差达到299.1—544.2 kg·hm~(-2),从干物质动态结果可以看出,各个生育期移栽油菜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显著高于直播油菜,此外,移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蒙岭 蒋豪 顾勇 谢强 张永辉 徐传涛 陈凡
【目的】本文研究了烟田冬闲期种植绿肥对土壤的影响。【方法】以冬闲期植烟土壤为研究对象,布置单种紫云英(Z)、单种黑麦草(H),混播紫云英和黑麦草(HZ)3种处理,在植烟前测定土壤特性,分析绿肥不同种植模式对植烟土壤的影响。【结果】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不同:与H和Z处理相比,HZ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达到29.88和0.96g/kg;与H处理相比,HZ处理的土壤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分别提高了9.5%和38.03%,达到209.19和45.20 mg/kg。HZ处理下,土壤中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显著高于H和Z处理(P0.8,P0.78,P0.78,P0.78,P<0.01)。【结论】综上所述,冬闲期混合种植豆科-禾本科绿肥可以更好的提高植烟土壤的养分,改善土壤微环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玲玲 苏印泉 何德飞
以人工栽培的杜仲Eucommia ulmoides为试材,探讨了两种栽培模式杜仲林的负氧离子含量及光合生理指标的日变化。通过分析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水分生理指标关系并拟合得:P=71.87 Cond-2.28 Tr-0.07 Ci+8.86 T-154.572。结合其日变化趋势,分析杜仲的光合、水分生理变化对负氧离子的影响,得出,湿度对负离子含量的影响最大,其关系为I=0.053 H-0.319。通过深入研究杜仲的环境效应以及光合、水分生理特性。近一步探讨不同模式杜仲的适应性、环境效用以及其负氧离子含量变化的生理机制。
关键词:
杜仲 负氧离子 光合生理 日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