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57)
2023(3420)
2022(3017)
2021(2966)
2020(2453)
2019(5649)
2018(5830)
2017(10299)
2016(6296)
2015(7342)
2014(7808)
2013(7439)
2012(7158)
2011(6358)
2010(6665)
2009(6186)
2008(6640)
2007(6420)
2006(5653)
2005(5215)
作者
(19128)
(15900)
(15635)
(15131)
(10438)
(7832)
(7333)
(6181)
(6134)
(5999)
(5634)
(5373)
(5335)
(5100)
(5041)
(4958)
(4768)
(4752)
(4689)
(4663)
(4332)
(3950)
(3942)
(3877)
(3718)
(3705)
(3538)
(3452)
(3414)
(3287)
学科
(20522)
经济(20472)
管理(19584)
(16952)
(15285)
企业(15285)
方法(7955)
(7701)
(7215)
(6314)
中国(6280)
理论(6259)
(6082)
数学(5829)
数学方法(5639)
(5613)
财务(5595)
财务管理(5567)
企业财务(5226)
业经(5113)
教育(4949)
教学(4931)
(4098)
银行(4078)
(4021)
(4008)
(3995)
贸易(3989)
地方(3945)
农业(3894)
机构
学院(89757)
大学(88411)
研究(29221)
管理(29071)
(27881)
经济(26852)
中国(24094)
理学(23436)
理学院(23128)
管理学(22428)
管理学院(22266)
科学(19791)
(19500)
(17175)
(16398)
(16374)
(15850)
研究所(14254)
中心(14135)
(13698)
(13072)
技术(12888)
师范(12853)
北京(12647)
业大(12549)
(12351)
农业(12336)
财经(11978)
(10795)
(10588)
基金
项目(49273)
研究(37109)
科学(36089)
基金(31976)
(28048)
国家(27708)
科学基金(22511)
(20405)
社会(19794)
教育(18494)
社会科(18360)
社会科学(18352)
编号(17116)
(16941)
基金项目(16133)
成果(15456)
自然(14965)
资助(14615)
自然科(14590)
自然科学(14586)
自然科学基金(14315)
课题(12517)
重点(11344)
(10779)
(10332)
项目编号(10231)
(10230)
(10046)
大学(9874)
科研(9532)
期刊
(40814)
经济(40814)
研究(27963)
中国(24197)
教育(17147)
学报(16282)
(15946)
(14463)
科学(13116)
管理(12469)
大学(12047)
学学(10962)
技术(9798)
农业(9403)
(9068)
金融(9068)
图书(7100)
业经(6909)
财经(6275)
财会(5680)
(5583)
(5428)
书馆(5372)
图书馆(5372)
经济研究(5127)
职业(5096)
(4948)
问题(4816)
会计(4745)
(4715)
共检索到152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游克仁  
福建省闽中渔场指挥部于1992年4月份组织5条平潭县渔船,在闽中、闽东渔场进行鲨鱼延绳钓探捕试验。从4月5日投产,至4月30日探捕出海6个航次,实际作业11天时间,探捕渔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戴小杰  许柳雄  宋利明  刘一淳  
2003年7月-11月份期间,对东太平洋公海海域(03°S~17°S,96°W~146°W)的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兼捕鲨鱼进行调查。发现共兼捕到9种鲨鱼,分别是尖吻鲭鲨、长鳍鲭鲨、鳄鲨、人眼长尾鲨、路氏双鲨、长鳍真鲨、镰状真鲨、大青鲨和黑异鳞鲨,隶属于3目6科。共钓获鲨鱼24 711 kg,其中大青鲨是优势种类,占鲨鱼渔获尾数的50.4%,占鲨鱼渔获总重量的76.5%,平均个体重量达到64.9 kg。调查获得9种大洋性鲨鱼的渔获率,其中以大青鲨的最高,达到0.964尾数/千钩,鳄鲨次之为0.497尾数/千钩,其它鲨鱼的CPUE均在0.200尾数/千钩以下,此外估计了东太平洋海域金枪鱼延绳钓兼捕鲨...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姜润林  戴小杰  许柳雄  
根据2007年12月~2008年3月采集的热带大西洋(05°37′~12°01′N、29°00′~36°51′W)金枪鱼延绳钓渔获物数据,分析了金枪鱼延绳钓兼捕鲨鱼的种类组成、渔获量、渔获率及其与表温的关系。本次调查共捕获鲨鱼8种,隶属3目7科7属,总渔获尾数为633 ind,总渔获量达26 837.4 kg,其中大青鲨为主要兼捕种类。各种鲨鱼渔获率平均值在0.003~1.524 ind/1 000 hooks之间,其中大青鲨最高,其值为1.524 ind/1 000 hooks,大眼砂锥齿鲨最低,其值为0.003 ind/1 000 hooks。各种鲨鱼渔获率月变化不明显(ANOVA,P=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必哲  黄富川  
为了减轻福建近海的捕捞压力,打破灯光围网作业生产的被动局面,解决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在春夏汛灯围淡季作业问题,于1989~1991年5~9月,对该渔场的中上层鱼类进行生产性探捕。在专业生产调查中,从统计的渔获量和其它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期间表明:闽东北外海渔场中上层鱼类有开发利用价值,不仅为福建灯光围网作业开创一条新路,而且为今后重点开发该渔场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邱开群  
一、前言福建省转浙钓业生产历史悠久,最高年投产机木钓船520艘,最高年产量3.45万吨。70年代后期起浙江渔场带鱼资源逐年下降,近几年产量均处低水平。为了稳住福建省转浙钓业生产,提高产量和产值,从1985年开始钓带打出外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此1986年省水产厅先后组织4~10艘具有较好通讯设备、大马力的钓船,对东海外海渔场进行带鱼延绳钓生产性探捕。通过三年探捕,初步摸清了东海外海带鱼资源状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军勇  吴峰  杜若谦  
大青鲨(Prionace glauca)是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主要的兼捕物种,其兼捕量的估算是当前资源评估和管理的焦点问题。根据我国金枪鱼渔业国家观察员2012—2018年调查数据,利用Tweedie-GAM模型,分析了大青鲨单钩次兼捕量与时空因素、环境因素和作业因素的关系,并利用交叉验证对基于模型的方法与分层比率估计法对兼捕量估算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累积解释率为51.6%;单筐钩数、经度和纬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单钩次兼捕量随着单筐钩数的增加波动降低,当单筐钩数大于19时,兼捕量显著降低;具有显著的纬向和经向递增的分布特征,在低纬度地区较低且分布均匀(10°S~5°N),东部水域高于西部;单钩次兼捕量季节差异不显著,受月光亮度影响,满月日作业的渔船兼捕量显著升高;在叶绿素浓度较高(≥0.15mg/m~3)或暖温海域(≥29.5℃),兼捕量相对较高。同时,本研究发现单钩次大青鲨兼捕量与下钩数量的线性关系不显著;基于模型的兼捕量估计方法优于分层比率估计法。为降低大青鲨兼捕,建议中西太平洋延绳钓渔业单筐钩数不低于20,应控制在中纬度和178°E以东水域作业的渔船数量,并对其兼捕减缓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重点监测;为提高大青鲨或类似种群兼捕总量的估算精确度,后续研究建议采用基于模型的估算方法。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卢振彬  
以历次海洋科学调查在闽东渔场获得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通过2000~2001年对该渔场的鱼类资源结构、浮游植物有机碳含量、生态效率、主要经济鱼类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等模型参数的调查和检测,采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鱼类资源的生态容量(潜在生产量),进而应用Steele模型分别估算中上层鱼类、底层鱼类的资源生产量,最后从鱼类资源生产量中分离出近底层鱼类的资源生产量。采用Gadima模式估算鱼类及其各生态类群资源的最大可持续开发量,并讨论它们的开发利用程度。估算结果:闽东渔场鱼类资源生产量为63.08×104t,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33.82×104t。其中中上层鱼类资源生产量为38.6...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胜龙  张胜茂  原作辉  戴阳  张衡  张忭忭  樊伟  
渔场捕捞强度信息可以为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提供帮助。本研究结合2017年10—11月船舶自动监控系统(AutomaticIdentificationSystem,AIS)信息和同期中国中西太平洋延绳钓渔船捕捞日志数据,通过挖掘延绳钓渔船作业航速和航向特征,建立渔场作业状态识别模型,提取渔场捕捞强度信息。以3~9节为航速阈值和0°~10°及300°~360°为航向阈值,渔船作业状态识别准确率为68.29%。阈值识别和日志记录的捕捞强度信息在空间上相关性很高(>0.96),基于AIS信息挖掘的渔船捕捞强度空间分布特征和实际非常相似。阈值识别和日志记录的捕捞强度信息在空间上与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e of effort, CPUE)、渔获尾数、渔获重量和投钩数的空间相关系数均大于0.62,基于AIS信息挖掘的渔船空间捕捞强度也可替代用于渔业资源分析。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苏新红  沈长春  颜尤明  黄培民  
单拖作业是福建省闽中地区重要的作业渔具之一。在捕捞生产过程中渔具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对渔具捕捞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同,给捕捞力量的量化计算和管理带来困难。为了了解各因子对单拖作业捕捞能力发挥的影响程度,本文选择影响单拖捕捞能力发挥的12个因子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可将影响单拖捕捞能力发挥的诸多因素归并为网具结构、渔船作业能力、船龄、渔民捕捞技能4个公共因子,它们在单拖捕捞过程中所做的贡献率依次为网具结构52.87%,渔船作业能力24.46%,船龄7.05%,捕捞技能4.73%。本文还计算和讨论了各样品船的因子得分,通过各因子的得分和综合得分,可对各样品船的捕捞能力发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永柳  罗义航  
通过中高海拔地区不同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比较,因地制宜,科学安排高优农业的栽培模式,推广农业新技术,发展高优农业途径,提高稻田综合效益。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宋利明  李冬静  刘海阳  陈平  李杰  
根据2012年9月21日-11月15日库克群岛海域金枪鱼延绳钓海上调查数据,建立了钓钩深度计算模型,分两种起绳方式建立了作业中每一根支绳的浸泡时间计算模型。将钓钩深度以40 m为一层,共分为6个水层(40~80 m、80~120 m、120~160 m、160~200 m、200~240 m和240~280 m),统计每个水层和整个水体内的钓钩数量和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的渔获尾数。计算每个水层和整个水体内的钓具浸泡时间,并以1 h为间隔分别统计每个区间的支绳数量及渔获尾数,计算其渔获率。结果表明:(1)二次曲线可拟合浸泡时间与长鳍金枪鱼渔获率的关系,其渔获率随浸泡时间...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宋利明  杨嘉樑  胡振新  吕凯凯  
研究延绳钓钓具的有效捕捞努力量和捕捞效率,有助于提高CPUE标准化的精度、减少非目标鱼种的兼捕。2009年10月-12月,在基里巴斯吉尔伯特群岛海域进行了调查。调查中使用传统钓具和试验钓具。根据各深度段内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渔获率(CPUE)估计其栖息地偏好指数,利用"确定性栖息地模型"估计捕捞大眼金枪鱼的有效努力量,应用T检验分析该海域延绳钓试验钓具和传统钓具的捕捞效率,对钓具的改进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试验钓具的名义CPUE大于传统钓具的名义CPUE,两种钓具的有效捕捞努力量明显小于各自对应的名义捕捞努力量,且存在显著差异;(2)试验钓具大眼金枪鱼的捕捞效率高于...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袁启荣  
闽东、台北渔场是中上层鱼越冬、产卵、索饵的重要场所。该渔场中上层鱼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是日本、中国台湾以及福建沿海拖、围网生产的主要渔场。随着马面鲀资源的急剧衰退,开发利用该渔场春汛中上层鱼资源,已被各国有海洋渔业企业所重视。1995年春汛,我公司首次组织拖网作业赴该渔场捕捞中上层鱼,获得成功。1997年4月下旬我公司又先后组织了4组围网船投入该渔场生产,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拖、围网生产中上层鱼的成功,标志着该渔场已成为我公司春汛生产的重要渔场之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灵智  王磊  刘健  刘勤  黄洪亮  
使用地统计方法研究大西洋金枪鱼延绳钓渔场空间变异特征及时空分布,分析数据为1982―2010年日本大西洋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延绳钓渔捞数据。结果表明,大眼金枪鱼渔场分布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6月、10月和11月空间相关性显著(P<0.05),其他月份空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指数模型能够较好地表达渔场的空间变异特征,其相关系数介于0.6~0.9之间,模型拟合较好;预测图表明大眼金枪鱼渔场变化呈现出两种轨迹,一种是大西洋中部与美洲近岸之间的循环变化,另一种是大西洋中部与非洲近岸之间的循环变化;预测结果验证表明,地统计能较好地对渔场空间分布进行预测,但是单位捕捞努力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丁博  耿喆  朱江峰  
大青鲨(Prionace glauca)是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主要兼捕鲨鱼种类。根据2012—2019年中国金枪鱼延绳钓观察员在印度洋记录的1272次作业的778尾大青鲨数据,运用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 GLM)分析大青鲨的钩捕死亡率(即钩捕上船时死亡个体的比率)和潜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青鲨的总体钩捕死亡率为13.4%,雄性的钩捕死亡率高于雌性;潜在影响因素中,钓钩类型、钓钩大小、个体长度、捕获深度和捕获纬度对钩获时的存活状态具有显著影响,其中钓钩类型和捕获纬度的影响最大;钩型与纬度的交互项、性别与个体长度的交互项对死亡率也有显著影响。使用鹰嘴钩时,纬度越北,死亡率越小;其他3种钩型,纬度越北,死亡率越高。雌性大青鲨的个体越大,死亡率减小;但雄性大青鲨的死亡率与个体大小无明显规律。本研究可为降低大青鲨的钩捕死亡率,促进该海域的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