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0)
- 2023(8358)
- 2022(6978)
- 2021(6309)
- 2020(4991)
- 2019(11239)
- 2018(10829)
- 2017(20254)
- 2016(11264)
- 2015(12645)
- 2014(12884)
- 2013(12754)
- 2012(12313)
- 2011(11635)
- 2010(11796)
- 2009(10759)
- 2008(10580)
- 2007(9635)
- 2006(9081)
- 2005(8653)
- 学科
- 济(53413)
- 经济(53377)
- 管理(24289)
- 业(23859)
- 地方(21249)
- 银(20362)
- 银行(20217)
- 行(18998)
- 中国(18938)
- 企(16662)
- 企业(16662)
- 制(15620)
- 方法(14808)
- 农(14704)
- 融(14447)
- 金融(14446)
- 数学(12809)
- 数学方法(12689)
- 地方经济(12578)
- 业经(12018)
- 学(11148)
- 度(10552)
- 制度(10545)
- 农业(10401)
- 业务(10219)
- 发(10023)
- 环境(8906)
- 银行制(8770)
- 贸(8140)
- 贸易(8128)
- 机构
- 学院(161887)
- 大学(159694)
- 研究(66345)
- 济(66085)
- 经济(64490)
- 中国(56319)
- 管理(53806)
- 理学(43942)
- 理学院(43259)
- 管理学(42390)
- 科学(42102)
- 管理学院(42074)
- 京(36098)
- 所(35921)
- 农(33939)
- 研究所(32545)
- 财(30710)
- 中心(30307)
- 江(28244)
- 农业(26808)
- 范(24255)
- 院(24159)
- 业大(23923)
- 师范(23922)
- 银(23920)
- 北京(23445)
- 州(23251)
- 财经(23072)
- 银行(22905)
- 省(22868)
- 基金
- 项目(102164)
- 科学(79267)
- 研究(74205)
- 基金(70821)
- 家(63005)
- 国家(62441)
- 科学基金(51600)
- 社会(45636)
- 社会科(43276)
- 社会科学(43270)
- 省(42208)
- 基金项目(36425)
- 划(35760)
- 教育(33068)
- 自然(32425)
- 自然科(31595)
- 自然科学(31586)
- 自然科学基金(30976)
- 编号(29663)
- 资助(29508)
- 发(29397)
- 成果(24659)
- 重点(24514)
- 发展(23361)
- 展(22954)
- 课题(22717)
- 部(21450)
- 创(21019)
- 创新(19819)
- 计划(19568)
共检索到278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旭雄 温文 危立坤 冯隆峰 吕为群
脂肪和脂肪酸是海水鱼类早期生长发育的重要结构物质和能量来源。亲鱼的脂肪和脂肪酸储备影响其繁殖性能和早期仔鱼的发育。为了获知银鲳亲鱼性腺发育后期脂类及脂肪酸蓄积特点,本研究采用氯仿甲醇法及气相色谱法定量检测了繁殖季节闽东海域野生银鲳亲鱼不同组织的总脂肪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亲鱼卵巢、精巢、肝脏和肌肉的总脂肪含量差异显著。卵巢、精巢、肝脏和肌肉的总脂含量分别为:35.76%,15.11%,22.07%和22.14%(占组织干重)。极性脂肪占总脂肪的比例在精巢中最高,其次为肝脏和卵巢,在肌肉中最低。性腺从Ⅳ期发育到Ⅴ期,雌鱼卵巢总脂肪和中性脂肪含量显著增加,雄鱼肌肉极性脂肪含量显著降低。中性脂肪中...
关键词:
银鲳 亲鱼 总脂肪 脂肪类别 脂肪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旭雄 施兆鸿 李伟微 周洪琪 罗海忠 傅荣兵
测定了海捕银鲳亲鱼肌肉,肝脏和性腺组织的氨基酸,并分析了不同性腺发育阶段的氨基酸变化。结果表明,雄性V期亲鱼精巢中的牛磺酸含量最高(27.8 mg/g),显著高于肌肉和肝脏组织,而雄性V期亲鱼氨基酸总量在肌肉中最高(631.4 mg/g),其次是精巢(544.8 mg/g)和肝脏(468.0 mg/g)组织。雌性亲鱼肝脏中的牛磺酸含量(13.7 mg/g)显著高于卵巢和肌肉组织。在卵巢从III期发育到V期过程中,雌性亲鱼肌肉和肝脏中的氨基酸总量在V期下降显著,而卵巢氨基酸总量维持稳定。在总氨基酸的组成上,肌肉中含量高的氨基酸为G lu,Lys,A sp,Leu和A rg;肝脏中含量高的为G l...
关键词:
银鲳 亲鱼 氨基酸 肌肉 肝脏 性腺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施兆鸿 黄旭雄 李伟微 彭士明 胡盼 赵峰
分析了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在不同生长阶段(2006年6-9月)的体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人工养殖银鲳在进入幼鱼阶段初期,其体脂含量相对较低,随幼鱼的生长体脂含量逐渐升高,自7月底至9月银鲳幼鱼体脂含量一直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且显著高于6月至7月中旬期间的体脂含量(P<0.05)。在进入幼鱼阶段的初期(6月),鱼体饱和脂肪酸(SFA)含量相对较低,显著低于7至9月间的SFA含量(P<0.05)。幼鱼初期时的多不饱和脂肪(PUFA)含量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含量处于较高的水平,但随着幼鱼的生长,鱼体PUFA与HUFA含量呈现降低...
关键词:
银鲳 幼鱼 人工养殖 脂肪 脂肪酸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东明 孙程婕 宣思鹏 韩飞 陈新军
阿根廷滑柔鱼是典型的头足类,资源生物量与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积累及生殖投入密切相关。为了获知雌性阿根廷滑柔鱼性腺发育各阶段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变化特点,研究采用氯仿甲醇法和气相色谱法检测分析胴体、消化腺和卵巢的脂肪酸种类及其含量。结果表明,雌性阿根廷滑柔鱼胴体、消化腺和卵巢3个组织的脂肪酸均以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为主,饱和脂肪酸(SFA)次之,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总含量最低。胴体组织的脂肪酸种类最全面,共检测出28种脂肪酸,消化腺和卵巢分别检测出21种和17种脂肪酸。检测发现3个组织中SFA均以C16∶0脂肪酸最为丰富,MUFA以C18∶1n9c和C20∶1脂肪酸为主,PUFA的DHA(C22∶6n3)最丰富,EPA(C20∶5n3)次之。胴体的SFA和MUFA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在产卵期显著降低;消化腺的PUFA保持相对稳定水平,但是其含量显著低于胴体和卵巢;卵巢持续积累脂肪酸,在产卵期时MUFA和PUFA显著降低。研究表明,雌性阿根廷滑柔鱼胴体、消化腺和性腺3个组织的脂肪酸种类具有组织特殊性,而主要脂肪酸具有一致性。性腺发育过程中,胴体的SFA和MUFA可能转化为能量供给卵巢发育,消化腺的PUFA则向胴体和卵巢转移,卵巢则持续积累脂肪酸供给卵子发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玉玲 罗坤 孔杰 梁萌青 栾生 陈琼 曹宝祥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施兆鸿 黄旭雄 李伟微 胡盼 罗海忠 傅荣兵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lipid contents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of ovary, liver and muscle of the wild-caught broodstocks of Pampus cinereus in IV stage of ovary development with body weight from 408 g to 614 g from the East China Se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
关键词:
灰鲳 亲鱼 脂肪 脂肪酸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全书月 李忠 梁宏伟 罗相忠 王丹 邹桂伟
为了解繁殖期长丰鲢卵巢和肝脏营养状况,明确亲鱼的营养程度,对长丰鲢卵巢发育后期的肝脏和卵巢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卵巢中的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肝脏中的粗脂肪含量逐渐下降,粗蛋白基本稳定不变。在卵巢和肝脏中共检测到21种脂肪酸,其中含量较高的脂肪酸种类分别是C16∶0、C18∶1、C22∶6和C16∶0、C18∶0、C18∶1;在卵巢和肝脏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占总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8.5%~43.1%和33.0%~40.7%;在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在卵巢和肝脏中都是最高,含量分别为12.9%~15.5%和3.4%~5.7%。研究揭示了长丰鲢卵巢发育后期的肝脏和卵巢在营养物质组成上的特点。
关键词:
长丰鲢 肝脏 卵巢 营养成分 脂肪酸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际英 苗淑彦 李宝山 王世信 黄炳山 张利民
为探讨牙鲆亲鱼性腺发育和脂肪酸的关系,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野生褐牙鲆亲鱼在性腺发育不同阶段的肌肉,肝脏和卵的脂肪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牙鲆亲鱼肌肉、肝脏和卵中的脂肪含量差异显著,其中Ⅲ-Ⅳ期亲鱼肝脏脂肪含量显著低于Ⅴ期亲鱼;Ⅲ-Ⅳ期及Ⅴ期牙鲆亲鱼各组织中的脂肪酸组成均有差异,以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差异较为显著。Ⅴ期卵的脂肪酸组成中含有大量的n-3HUFA,EPA、DPA和DHA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发育同期的其它组织;Ⅲ-Ⅳ期亲鱼肝脏中DHA/EPA的比例显著高于Ⅴ期亲鱼,卵中EPA/ARA的比例显著低于Ⅴ期亲鱼。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PUFA与牙鲆亲鱼的性腺发育关系较为密切,为了保证牙鲆亲...
关键词:
褐牙鲆 野生亲鱼 卵巢发育 脂肪 脂肪酸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冯隆峰 黄旭雄 温文 陈庆凯 严佳琦 危立坤
定量研究了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和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特性及脂肪酸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仔鱼具有不同的脂肪组成,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与极性脂比值为0.97~1.22;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与极性脂比值为1.88~3.21。两种卵黄囊仔鱼的总脂含量均随发育而逐步下降,且都主要消耗中性脂。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中性脂内含量高的脂肪酸为:18∶1n-9,16∶0,DHA,16∶1和18∶0;极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DHA,16∶0,18∶0和18∶1n-9。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18∶1n-9,...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牟洪民 马珊 姚俊杰 安苗 王艳艳 梁正其
为了探明普安银鲫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能量来源、组成变化和利用模式,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普安银鲫的成熟卵和8个胚胎发育时期的总脂与脂肪酸组成变化。结果表明:①普安银鲫胚胎中成熟卵和胚胎不同发育时期的总脂含量随着胚胎的不断发育而降低,成熟卵与受精卵相比,总脂稍有下降,由其干重的18.25%降至17.94%,但差异不显著(P>0.05),成熟卵随受精后胚胎发育的推进,其总脂变化呈逐渐降低趋势,在成熟卵和早期胚胎中的主要脂肪酸为C16:0,C18:0,C18:1n-9和C18:2n-6;与成熟卵相比,普安银鲫受精卵的饱和脂肪酸(SFA)与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下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升高。...
关键词:
普安银鲫 胚胎 总脂 脂肪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童圣英 陈炜 由学策 刘焕亮
本文采用了FFAP石英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对光棘球海胆、虾夷马粪海胆及海刺猬的性腺中总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几种海胆含有四十种以上的脂肪酸,分布十分相似。主要的HUFA为18∶4n-3(3.2%~7.4%)、20∶4n-6(6.4%~16.7%)及20∶5n-3(6.6%~12.1%),并含有非常罕见的n-5及n-7烯酸。n-5烯酸如18∶1n-5、20∶1n-5、20∶2n-5,11及20∶2n-5,13,总含量为7.6%~10.2%。n-7烯酸为22∶2n-7,13及22∶2n-7,15,含量甚少(0.7%~1.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旭雄 冯隆峰 温文 陈庆凯 危立坤
以野生日本鬼鲉人工催产获得的受精卵为实验材料,定量检测了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组成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的总脂肪含量为13.85%~11.66%,极性脂肪占总脂肪含量为75.39%~72.20%。总脂肪及极性脂肪含量在胚胎发育阶段无显著变化,在卵黄囊仔鱼阶段随发育而显著下降。中性脂肪含量在胚胎发育阶段有显著变化,在卵黄囊仔鱼阶段其含量相对稳定。野生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总脂肪的主要脂肪酸为DHA(22∶6n-3),16∶0,ARA(20∶4n-6),EPA(20∶5n-3),18∶0和18∶1n-9。总脂肪及极性脂肪的DHA,ARA,EPA含量(mg...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兰 彭振英 陈高 王莹莹 张斌 毕玉平
以鲁花14为材料,对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荚果和种子的发育情况以及花生种子脂肪酸的累积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果针入土的第39天,小种子(远离果针一端)的平均长度超过大种子(靠近果针一端),在接近成熟时,小种子的平均质量超过大种子。在花生种子中,可以检测到12种脂肪酸。按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山萮酸、花生酸、二十四烷酸、花生烯酸、异油酸、亚麻酸、棕榈油酸、豆蔻酸。在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含量随种子的发育逐渐增加,油酸含量不断增多,而亚油酸则呈缓慢减少的趋势。在接近成熟时,油酸和亚油酸占全部脂肪酸含量的79.4%。油酸亚油酸的比值随着种子的发育呈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花生 种子发育 脂肪酸 相对含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鸿鹏 彭彦 刘果 李慧 高丽琼 詹妮 谢耀坚
【目的】研究印加果种子中脂肪酸物质的累积规律,对印加果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脂肪酸物质进行解析,为印加果种植区域推广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选取成年印加果植株的18、36、54、72和90 DAF种子,利用液氮微量提取印加果种子的脂肪酸,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其组分和相对含量进行动态变化的测定分析。【结果】印加果种子整个发育过程主要分离鉴定出56种物质,其中包括14种脂肪酸类化合物(80.13%),7种酯类化合物(2.70%),24种烷烃类化合物(12.40%),7种苯环类化合物(3.96%)以及4种其他化合物(0.81%)。脂肪酸类化合物主要包含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及16-甲基十七烷酸等物质。随着成熟度增加,脂肪酸总含量逐渐从53.60%、76.30%、76.78%、96.43%增加至97.54%。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呈增加趋势,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及16-甲基十七烷酸等物质呈下降趋势。【结论】在印加果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物质逐渐由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物质转化为多不饱和脂肪酸物质,相比其他油料植物具有成熟期短、不饱和脂肪酸转化效率高等优点,推测可能与其高效的光合速率相关。因此,印加果作为一种强需光性的食用油料植物,适宜在纬度较低的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以及台湾等部分区域进行种植。
关键词:
印加果 发育过程 脂肪酸 油料植物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彭士明 施兆鸿 孙鹏 尹飞 王建钢
研究分析了饲料组成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特定生长率(SGR)及肌肉氨基酸与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实验共设4组不同的饲料组成,依次为饲料A(鱼肉糜)、饲料B(鱼肉糜+配合饲料)、饲料C(鱼肉糜+配合饲料+蛏子肉糜)和饲料D(鱼肉糜+配合饲料+蛏子肉糜+桡足类)。实验用银鲳幼鱼的平均体重为4.80±0.11 g,每组饲料设3重复,实验周期为9周。研究结果显示,不同饲料组成可显著影响银鲳的特定生长率,饲料A组的特定生长率最低,并显著低于其它各饲料组;饲料D组的特定生长率最高,且显著高于饲料B、C组的特定生长率(P0.0...
关键词:
银鲳 饲料组成 生长率 氨基酸 脂肪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