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67)
- 2023(3791)
- 2022(3125)
- 2021(3079)
- 2020(2558)
- 2019(6055)
- 2018(5762)
- 2017(10439)
- 2016(5624)
- 2015(6597)
- 2014(6244)
- 2013(6516)
- 2012(6220)
- 2011(5901)
- 2010(5621)
- 2009(5193)
- 2008(5138)
- 2007(4220)
- 2006(3724)
- 2005(3453)
- 学科
- 济(26992)
- 经济(26969)
- 方法(12487)
- 数学(11897)
- 数学方法(11849)
- 管理(11103)
- 中国(10849)
- 业(10076)
- 贸(8419)
- 贸易(8414)
- 易(8333)
- 企(6644)
- 企业(6644)
- 农(6096)
- 学(5788)
- 关系(5076)
- 出(4931)
- 制(4715)
- 财(4511)
- 银(4476)
- 银行(4457)
- 行(4403)
- 环境(4238)
- 融(4197)
- 金融(4195)
- 口(4115)
- 出口(4110)
- 出口贸易(4110)
- 发(4066)
- 业经(3854)
- 机构
- 大学(87607)
- 学院(83411)
- 济(44329)
- 经济(43924)
- 研究(39603)
- 中国(30661)
- 管理(27082)
- 科学(23399)
- 理学(23264)
- 理学院(22966)
- 管理学(22712)
- 管理学院(22561)
- 所(21146)
- 研究所(19793)
- 京(19413)
- 农(17478)
- 财(17406)
- 经济学(15964)
- 中心(15810)
- 院(14655)
- 财经(14483)
- 经济学院(14409)
- 农业(14143)
- 经(13638)
- 北京(12973)
- 业大(12742)
- 科学院(12655)
- 研究院(11815)
- 研究中心(11088)
- 财经大学(11075)
- 基金
- 项目(58650)
- 科学(45416)
- 基金(45087)
- 家(42373)
- 国家(42137)
- 研究(39337)
- 科学基金(33540)
- 社会(27131)
- 社会科(25883)
- 社会科学(25878)
- 基金项目(22563)
- 自然(21099)
- 自然科(20640)
- 自然科学(20630)
- 自然科学基金(20306)
- 资助(19897)
- 省(18635)
- 划(18092)
- 教育(17066)
- 中国(15946)
- 部(14819)
- 重点(14367)
- 发(13379)
- 国家社会(13266)
- 编号(12359)
- 教育部(12256)
- 科研(11967)
- 创(11863)
- 重大(11648)
- 计划(11548)
共检索到127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澄茂
研究了闽东海区中国对虾放流虾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 ,同渤海的中国对虾一样 ,放流虾也表现出雌雄生长差异。雄性虾体生长较快 ,而雌性虾体可达到更大的个体 ;在相同体长条件下 ,放流虾体重比渤海野生虾大 ;体重生长拐点在 10 2日龄左右。据此 ,笔者认为在 7月中旬开始捕捞较为合理。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放流虾 生长特性 闽东海区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肖广侠 宋文平 郭彪 高燕
对渤海湾放流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收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3 232尾中国对虾,对其体长、体重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1)渤海湾中对虾体长体重成幂指数关系:♂:W=6.8×10-6L3.076 2;♀:W=5.8×10-6L3.115 3;(2)同大多数其它对虾种类一样,中国明对虾也表现雌雄生长的差异。养殖前期,雌雄虾的体长、体重生长差异不明显,雄虾略高于雌虾,在49.1 d之后,雌虾生长速度高于雄虾;雄虾生长拐点出现在120.0 d左右,雌虾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55.3 d左右;(3)采用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
关键词:
渤海湾 中国明对虾 生长特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邓景耀 任胜民 朱金声
中国对虾苗种放流规格试验邓景耀,任胜民,朱金声(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关键词中国对虾,放流规格,捕食死亡率EXPERIMENTONRELEASINGSIZEOFCHINESESHRIMP¥DengJingyao,RenShengminan...
关键词:
中国对虾,放流规格,捕食死亡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左涛 黄经献 张传涛 王俊 孙坚强
为探究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增殖放流对水域内鱼类的影响及其表现形式,采用原位实验生态学方法,在对虾放流河道构建围隔,设置3种虾苗放流量(模拟莱州湾近岸放流5亿尾、7.5亿尾和10亿尾)和无放流处理,经过一个对虾生长季后,比较不同处理围隔中鱼类组成和生态位特征差异。结果表明,4种处理围隔中,回捕对虾数量随放流量增加而增加,但其生物量、平均个体大小和回捕率未随放流量增加而增加;回捕率在放流围隔间差异显著,以5亿尾模拟围隔的值最高;鱼的种类组成相似,可归于杂食性、浮游动物食性和鱼/虾食性。总鱼类和鱼/虾食性的鱼类产出量在围隔间差异不显著,杂食性鱼的产出量以放流围隔较高,浮游动物食性鱼的产出量随对虾放流量增加而减少。鱼种间高生态位重叠(>0.75)配对数随对虾生物量增多而减少。相似性分析显示,放流最多的和无放流围隔的鱼类生态位相异程度最高。综上认为,在实验水体中,放流对虾并不降低鱼类总量产出,但可能会影响不同食性鱼类的相对组成和生态位重叠度,且影响效应随放流量增加更为明显。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放流 鱼类 生态位特征 围隔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邓景耀
中国对虾是我国开展种苗放流试验的首选对象,一方面日本1964年开始在濑户内海进行了日本对虾种苗放流试验,70年代初开始规模性放流,并取得了成功;另一方面对虾生命周期短、经济价值高。我国从50年代末开始就对其渔业生物学、种群动态和资源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70年代末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日臻完善,为开展种苗放流试验奠定了基础。 1981年7月中旬黄海水产研究所和下营增殖站首先在莱州湾潍河口进行了对虾种苗放流试验,共放流体长30mm种苗370万尾。1982~1984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象山港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苏振明 王克行 张存义 王启华 刘永昌 邢向东 信敬福 宋元涛
对黄海增殖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Bate)群体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并初步确定了该群体的合理开捕期。结果表明,(1)同大多数对虾种类一样,日本对虾也表现出雌雄生长的差异。雄虾生长较快,而雌虾能达到更大的个体。(2)在同体长条件下,该增殖虾体重比南海同种野生虾小。(3)体重生长据点在3个月左右。据此,我们认为在9月中旬开始捕捞较为合理。
关键词:
日本对虾,资源增殖,生长,黄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程家骅
近年来,中国对虾的人工放流已在东海区见到显著成效,各种形式的对虾养殖方式也在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对虾的养殖种类除中国对虾外,还有长毛对虾、斑节对虾、墨吉对虾、新对虾等。笔者近两年在浙江沿海的三门湾从事潜堤网拦养殖中国对虾试验期间发现,从三门湾湾口的张网渔业及一些河口的扳缯网渔业的渔获物看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在东海有一定数量。但其人工繁殖方面的工作至今仍未开展,只见到纪成林等(1986)对同属的中型新对虾(M.intermedius)作过实验性的人工繁殖试
关键词:
刀额新对虾 人工繁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澄茂 叶泉土
根据 198 6~ 1995年在东吾洋放流的 97948万尾中国对虾种苗资料 ,研究了仔虾种苗放流技术和增殖效果。结果表明 ,只要掌握好种苗放流技术 ,加强海区管理 ,直接放流未经中间暂养培育 ,平均体长在 10mm以上的仔虾种苗 ,年平均回捕率可达 5 .2 6 % ,增殖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放流技术 增殖效果 东吾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君卓 溎彦 沈云章 吴祖杰 孙瑞林 汪忠强 楼丹
浙江沿海没有中国对虾的自然分布。七十年代初引种南移至池塘获得成功。把中国对虾的南移从人工控制下的有限水体中向自然海域扩大,即进行人工放流与移植,是提高近海生产力的一个好途径。这对改变生态结构也有积极意义。了解、掌握放流移植虾群在港内的移动、分布、集群与出港规律是本项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表明,移植虾群的移动和分布规律既显示出与它的发源地黄渤海相似的共性,又由于港域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显示出自身的地理群特性。
关键词:
中国对虾 象山港 移动 分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叶泉土
本文根据1986~1995年在东吾洋水域放流的97948万尾中国对虾种苗材料,研究了移植放流虾在放流海区及福宁湾海区的分布和移动规律,阐明了中国对虾已在东海南部福宁湾海区繁衍生息并形成了自然的生殖群体。此外,还分析了不同规格苗种的放流效益比较,得出在东吾洋放流平均体长在10mm的虾苗,其年均回捕率可达5.26%的增殖效果。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移植放流 效果 东吾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波 金显仕 吴强 谢周全
为了解增殖放流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生长、分布、摄食和食物竞争等状况,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在莱州湾进行了9次底拖网调查,其中仅4个航次的调查捕获了中国明对虾。体重瞬时增长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7月份是莱州湾放流中国明对虾的快速生长期,7月底至8月初达到生长拐点,以后生长减慢。其活动和分布规律表明,中国明对虾放流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适应后才开始溯河,8月初移出河道向深水扩展,集中分布在莱州湾西部,8月中旬主要集中在莱州湾的西部和湾口,9月初至10月中旬主要分布在莱州湾湾口和湾外。中国明对虾成虾的摄食范围较广,是偏重摄食底栖动物饵料的杂食性种类,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忠义 金显仕 吴强 栾青杉 陈瑞盛 王俊
为优选青岛市沿海中国明对虾的港湾增殖放流点,本实验于2010年6月至9月采用拖网调查,对鳌山湾渔业资源生物背景、放流中国明对虾的资源量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5个航次拖网调查的渔获物组成中与中国明对虾食性类似的口虾蛄捕获量最大,占总捕获量的46.66%,中国明对虾的天敌虎鱼和鲬的捕获量很少,占总捕获量的1.28%。浮游植物生物水平评价等级为Ⅴ级;(2)中国明对虾的资源调查回捕率约为0.10%,偏低,港口码头走访调查回捕率为1.20%,属正常值,但相对偏低;(3)中国明对虾生长速度较快,具有雌雄差异,最大体质量日增长量分别为0.88和0.47 g。生长初期雄虾生长较快,但后期雌虾生...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袁伟 林群 王俊 孙坚强 陈瑞盛
为了评价崂山湾中国对虾的增殖效果,2012年5月在崂山湾分两批次放流中国对虾15673万尾。2012年7–9月开展了中国对虾跟踪与回捕调查,进行了中国对虾放流苗种存活生长状况、洄游分布及回捕情况的研究,并应用"Bhattacharya"法区分了中国对虾的自然群体与放流群体。结果显示,8月中旬中国对虾放流苗种主要生活在崂山湾中部海域,第1、2批放流苗种的平均体长分别达到144.9、130.5 mm,随着水温的降低,作季节性短距离的由浅水向深水区移动,放流种群和自然种群分别占总群体的92%和8%;由于受到竞争生物及栖息地环境因素的影响,中国对虾放流群体的回捕率仅为0.58%。虽然相比其他海域中国对...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基 王陈 王皓 刘莉莉 臧迎亮 董书闯 尤鑫星 胡夫祥
采用单锚毛虾张网和单锚桁杆毛虾张网模型试验,研究了该两种张网的流体阻力及扩张装置对网具的影响。结果发现:(1)毛虾张网网口上下或两侧采用悬链线式剪裁装配,与平面装配对比,在网具形状上前者优于后者。(2)单锚毛虾张网网口上下采用悬链线式剪裁装配,在拖速0.13~0.78 m/s范围内,拖速逐渐增加时,水平扩张由15%~30%递增,网口高度也随之增加;同一拖速下,采用悬链线式剪裁装配的网口高度均高于平面剪裁装配。单锚桁杆张网两侧采用悬链线式剪裁装配,其网口高度随拖速的增加而下降缓慢;在同一拖速下,与平面装配对比,悬链线式剪裁装配的网口高度增幅为-5.6%~43.4%。(3)同样主尺度、相同拖速、结...
关键词:
毛虾张网 模型试验 扩张装置 优化设计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修涛 李健 李兆新 刘萍 刘德月 王清印
研究了中国对虾卵水的采集、保存方法、紫外吸收特性和有效期等方面的内容 ,并应用卵水研究了交尾期雄虾、雌虾及产卵期雌虾精荚或纳精囊中精子对卵水的应答开始时间、必要的反应时间等响应卵水的时间特性以及精子的存活期等。结果表明 ,卵水经液氮保存或先经液氮后转入普通冰柜保持冻结状态 7个月后诱导精子激活效力无显著差异。精子在自然温度 (10℃ )普通海水中可在 10h内保持对卵水的响应能力。交尾期精子最初响应卵水有 5~ 10min的迟延 ,而产卵期精子延迟很短。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卵水 精子 应答 激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