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49)
- 2023(7414)
- 2022(6675)
- 2021(6345)
- 2020(5406)
- 2019(13047)
- 2018(12616)
- 2017(23268)
- 2016(13129)
- 2015(15082)
- 2014(15249)
- 2013(15582)
- 2012(14866)
- 2011(13763)
- 2010(13964)
- 2009(13233)
- 2008(13455)
- 2007(11953)
- 2006(10327)
- 2005(9375)
- 学科
- 济(58727)
- 经济(58679)
- 管理(34700)
- 业(32817)
- 方法(27198)
- 企(24912)
- 企业(24912)
- 数学(24428)
- 数学方法(24219)
- 农(16695)
- 中国(14966)
- 学(14797)
- 地方(14262)
- 财(14051)
- 农业(11310)
- 贸(10815)
- 贸易(10812)
- 业经(10514)
- 易(10441)
- 和(10096)
- 制(9924)
- 环境(9311)
- 资源(8454)
- 务(8417)
- 财务(8399)
- 财务管理(8374)
- 企业财务(7910)
- 融(7808)
- 金融(7805)
- 银(7703)
- 机构
- 大学(197932)
- 学院(195471)
- 济(79439)
- 经济(77678)
- 研究(73498)
- 管理(72081)
- 理学(61673)
- 理学院(60828)
- 管理学(59629)
- 管理学院(59256)
- 中国(55566)
- 科学(48569)
- 京(43459)
- 农(40162)
- 所(39706)
- 研究所(36494)
- 财(35702)
- 中心(34020)
- 业大(32399)
- 农业(32024)
- 江(30277)
- 财经(28339)
- 范(27870)
- 师范(27589)
- 北京(27544)
- 院(26007)
- 经(25685)
- 经济学(24223)
- 州(24139)
- 科学院(23247)
- 基金
- 项目(131591)
- 科学(101800)
- 基金(94829)
- 研究(91525)
- 家(85255)
- 国家(84597)
- 科学基金(69936)
- 社会(56344)
- 社会科(53288)
- 社会科学(53266)
- 基金项目(51036)
- 省(50611)
- 自然(46832)
- 自然科(45535)
- 自然科学(45517)
- 自然科学基金(44710)
- 划(44124)
- 教育(41504)
- 资助(38682)
- 编号(37482)
- 成果(30820)
- 重点(30807)
- 部(29340)
- 发(29292)
- 创(26193)
- 科研(26000)
- 计划(25879)
- 课题(25559)
- 创新(24674)
- 教育部(23960)
共检索到2959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阮翠冰 林忠 林兆华
文章利用闽东地区9县市区1969~2014年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资料,应用桑斯维特法计算年蒸散量,从而求出年可利用降水量。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年降水量和年蒸散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46年来闽东地区年降水量呈不显著的增多趋势,西北部山区降水多于东南部沿海;而年蒸散量呈显著的增大趋势,东南部沿海蒸散能力大于西北部山区。对近46年闽东9县市区年可利用降水量场进行经验正交分解(EOF),通过显著性检验的3个主要特征向量和所对应的时间系数代表了闽东地区年可利用降水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第一模态(占总方差贡献的97.61%)显示闽东地区年可利用降水资源最主要的分布特征,呈现西北部山区向东南部沿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晓冉 李国平 范广洲 程炳岩 李洪权
利用我国西南地区96个测站近40a的月降水量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旋转主成分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西南地区年降水资源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0a西南地区的西部高原地区降水资源呈增加趋势,而东部除重庆地区外,大部分地区降水资源减少。西南地区年降水资源空间特征复杂,存在南北和东西相反变化的差异,空间异常可分为8个异常区,即滇南区、川西高原区、滇黔交界区、四川盆地东部、四川盆地西部、滇西区、黔渝交界区和凉山区。西部高原地区年降水量都经历了多雨-少雨-多雨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四川盆地东部经历了少雨-多雨-少雨的过程,四川盆地西部和整个西南地区东南部的降水量整体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翀 李晶 任志远
利用1962年-2000年中国西北地区46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量数据,以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以及Mann-Kendall法为基础,对中国西北地区降水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近40年来年均降水量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主要存在25年左右的年代振荡周期以及4年和9年左右的年际振荡周期;②降水空间分布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的趋势,基本上呈连续分布。而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中部和东部以及吐鲁番盆地东部降水分布最少,并以此为中心向外扩展,平均降水量逐渐增加。降水增加区域主要分布于降水量较小区,降水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降水量较高区,降水变化不明显区域则处于前两者之间的过渡区;③降水量少的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杰 许杨 陈正洪 王凯
根据河南、湖北和湖南等3省55个气象站1961~2005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周期分析和突变检验等方法,揭示华中地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华中区域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增速为18.6mm/10a,但大部分站点增加趋势不显著;(2)华中区域平均年降水日数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57d/10a,其中大部地区为增多趋势(占65.5%的站点);(3)全区平均年中雨、大雨和暴雨以上日数上升速率分别为0.39、0.22和0.093d/10a,通过显著性检验的面积也随着日雨量条件的升高而不断缩小;(4)从季节上来看,区域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在春、秋季为减少趋势,冬、夏季为增...
关键词:
华中区域 降水量 降水日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袁文德 郑江坤 董奎
基于西南地区90站1962-2012年逐日降水数据,采用百分位阈值法定义极端降水事件,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对西南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日最大降水量从东部的103~118mm减少到西部的25.4~46.7mm,极端降水比率从东部的39%~43%减少到西部的23%~25%。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强度和5日最大降水量则分别从东南的508~610mm、55~64mm/d和158~190mm递减到西北的118~220mm、17~28mm/d和53~85mm。该区1日最大降水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达39%,其次为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强度、5日最大降水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吕锦心 刘昌明 梁康 田巍 白鹏 张仪辉
探究和预估气候变化下黄河流域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是科学认知黄河水情以及支撑流域防洪减灾工作的基础。本文基于全国水资源二级分区,综合采用“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和跨部门影响模型相互比较项目(ISIMIP)的降水数据,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Sen’s斜率估计等方法分析了黄河流域及其8个二级水资源分区的6个极端降水指标在历史期(1979—2018年)和未来期(2021—2100年)的时空变化特性。研究表明:(1)空间上,历史期与未来不同情景下黄河流域极端降水指标值在整体上均呈现由西北至东南逐渐增大的变化特征,在河口镇至龙门(Ⅳ)、龙门至三门峡(Ⅴ)等分区内部还出现了极端降水高值中心,这些区域高值中心与历史洪水爆发区具有较好的空间对应关系;(2)时间上(历史期),多数水资源分区的极端降水指标主要呈上升趋势,且小时尺度极端降水增强是所有分区的统一特征;作为黄河干流洪水主要来源区的兰州以上(Ⅰ和Ⅱ)、河口镇至龙门(Ⅳ)、花园口以下(Ⅶ)分区的所有极端降水指标呈上升趋势;(3)时间上(未来期),在不同辐射强迫情景下,未来各水资源分区的极端降水指标值都呈增加趋势,且增加幅度和空间覆盖范围会随着辐射强迫的增大而增大,这将加剧黄河分区防洪形势,其中河口镇以上3个分区(Ⅰ、Ⅱ、Ⅲ)和龙门至三门峡(Ⅴ)分区的极端降水增强幅度最为明显,是未来防洪重点区。本文结果可为黄河流域未来极端降水灾害风险评估、区域防洪风险分析及应对、雨洪水资源管理等提供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才志 马奇飞 赵良仕
本文基于SBM模型,通过构建共同前沿和群组前沿函数,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时空差异及空间重心转移规律,并对群组前沿下水资源绿色效率TFP进行了收敛性检验。研究结论为:(1)东部地区技术落差比率高达1,而中西部地区仅为0.404和0.551,表明了中国东部地区水资源利用技术更接近共同前沿,而中西部地区水资源利用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也证实了对水资源绿色效率进行划区研究的必要性;(2)群组前沿下水资源绿色效率更具合理性,更能真实地反应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变化情况;(3)从水资源绿色效率的空间重心转移路径可以看出,研究前期东部地区水资源绿色效率不断提升,而中西部地区则有所下降,研究后期在东西和南北2个方向上逐渐趋于失衡;(4)全国整体及中、西部地区水资源绿色效率TFP存在着σ收敛,且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说明各地区水资源绿色效率的TFP差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收敛到各自的稳定状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东 郭素荣 李俊芬
基于湖北省恩施州的4个气象站点(巴东、绿葱坡、恩施、来凤)以及周边的3个站点(万州、奉节、五峰)近54a逐年的降水量数据,利用气候倾向率法、ARCGIS空间分析法、小波周期分析法(Wavelet Analysis)和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分别对研究区的降水量的时空变化、周期变化、突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湖北恩施地区近54a降水量呈现出波动式的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尤为明显。从时间变化来看,70年代和90年代的降水量的下降量要比其它年代降水增加量要大;四季变化中除了冬季降水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外,其它3个季节降水量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从空间变化来看,降水量最多的区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蔡福 明惠青 陈鹏狮 米娜 纪瑞鹏 赵先丽 张淑杰
利用Anusplin插值软件对东北地区146站1961年~2004年四季降水量进行空间化处理,各季区域平均MRE分别为春季14.3%、夏季14.1%;秋季18.1%;冬季25.1%。对栅格数据采用空间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四季降水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春季,整个时段呈弱增多趋势,但不显著,1980年代前增加,之后减少;夏季呈减少趋势,1985以后呈显著减少趋势;秋季整个时段呈弱的减少趋势,1990年代开始显著减少,2000年以后略有增加;冬季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呈波动增多趋势,近10年增幅较大。从空间分布上看,春季,黑龙江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吉林东部降水显著增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邹立尧 丁一汇 王冀
利用东北地区近45 a(1961—2005年)4—9月逐日降水量资料计算了强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分析了强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时空变化特征,讨论了影响强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环流特征变化。结果发现,东北强降水集中度与强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对于强降水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从空间分布上看东北雨季强降水集中度由东向西趋于集中。从时间变化方面来看,196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初,强降水集中度处于低值区,而在1991年之后东北地区强降水集中度大多处于高值区。强降水集中期仅在1970年代处于低值偏多的时期。对于东北不同区域大部分地区(除东北西北部外)在1990年代之后集中度都有所增加,集中度大值年出现的频率增加...
关键词:
集中期 集中度 环流背景 水汽通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皓 冯利平
利用华北地区(京、津、晋、冀、鲁、豫)92个气象台站近50年的逐日气象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和小网格法分析华北地区降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利用G IS工具实现空间分异表达。结果表明:华北地区降水相对较少,年均降水量为614 mm。年均降水量呈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春季降水纬向分布明显,而夏季降水经向分布更为突出,秋冬季降水与年降水分布相似。随着年降水量由多到少变化,多雨区由东部沿海向南部地区移动,少雨区呈由中西部地区向中北部地区移动的趋势。该区降水年际变异性强,年降水和夏季降水均呈明显的降低趋势,春季降水略呈升高趋势,冬季降水升高趋势更为明显。1980年为由多雨期向少雨期的转折点,降水量存...
关键词:
华北地区 降水量 趋势分析法 小网格法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蔡永祥 罗少辉 王军 祁栋林 胡馨月
利用三江源地区13个气象站1961-2019年共59年的降水量资料,基于一元线性回归、滑动平均法、气候倾向率和重标极差分析等方法,研究源区降水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和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年均降水量为470.7 mm,并以10.31 mm·10 a~(-1)的速率增加。黄河源区春季降水量最大,其余三季以澜沧江源区最高,长江源区四季均处于最低值;各源区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春季降水倾向率最大,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区分别为2.69、2.11和2.80 mm·10 a~(-1)。1961-2002年降水量累积距平大致呈下降趋势,2003-2019年呈上升趋势,2002年为降水增加突变点;不同年代际间平均年最大和最小降水量出现在2011-2019和1961-1970年,分别为512.82和452.23 mm。年、季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递增,黄河源区各站点降水量空间变化幅度最大;春、夏、秋三季的降水倾向率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减少的趋势,但冬季变化相反,且降水量少的源区降水增加趋势明显。降水量长程变化Hurst值大于0.5,预测未来降水量变化与过去趋势一致。三江源地区降水时间和空间序列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和季节差异性特征,且未来降水呈增加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永刚
利用黑龙江省73个气象站1967年-2007年的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基于极端气候事件综合强度模型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极端气温与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极端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在年代际变化上夏与秋季总体呈增强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增强更为显著。极端低温事件综合强度在年代际变化上春与冬季总体呈明显减弱趋势,其中冬季减弱趋势较显著;②极端降水事件综合强度在年代际变化上春秋两季呈减弱趋势,夏冬两季呈增强趋势,其中秋季减弱较显著,冬季增强较显著;③极端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夏秋两季影响较重区域为松嫩平原西部和三江平原地区;极端低温事件综合强度春冬两季影响较重区域为三江平原地区、牡丹江地区北部和哈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起明 林小惠 胡梅 齐述华 舒晓波
可利用土地资源是用来评价一个地区剩余或潜在的土地对未来人口集聚、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承载能力,其数量和空间分布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后劲、发展潜力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2005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人机交互判读解译江西省土地利用数据并结合江西省DEM数据,分析得出江西省可利用土地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江西省可利用土地资源总量19317.4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1.56%;(2)各县域之间可利用土地资源数量和空间分布不均衡;(3)经济发展较好并且人日较密集的地区,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高,可利用土地资源少,反之则较多。
关键词:
江西省 可利用土地 空间分析 土地资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袁启荣
闽东、台北渔场是中上层鱼越冬、产卵、索饵的重要场所。该渔场中上层鱼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是日本、中国台湾以及福建沿海拖、围网生产的主要渔场。随着马面鲀资源的急剧衰退,开发利用该渔场春汛中上层鱼资源,已被各国有海洋渔业企业所重视。1995年春汛,我公司首次组织拖网作业赴该渔场捕捞中上层鱼,获得成功。1997年4月下旬我公司又先后组织了4组围网船投入该渔场生产,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拖、围网生产中上层鱼的成功,标志着该渔场已成为我公司春汛生产的重要渔场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