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23)
- 2023(2426)
- 2022(2041)
- 2021(1968)
- 2020(1722)
- 2019(3951)
- 2018(3836)
- 2017(6685)
- 2016(3950)
- 2015(4421)
- 2014(4370)
- 2013(4358)
- 2012(4363)
- 2011(4171)
- 2010(4282)
- 2009(4069)
- 2008(4254)
- 2007(3783)
- 2006(3521)
- 2005(3208)
- 学科
- 济(15571)
- 经济(15553)
- 学(10959)
- 管理(6921)
- 业(6661)
- 方法(5494)
- 企(5027)
- 企业(5027)
- 数学(4280)
- 数学方法(4155)
- 农(3882)
- 理论(3780)
- 中国(3753)
- 经济学(3124)
- 地方(2968)
- 教育(2836)
- 业经(2763)
- 和(2722)
- 农业(2701)
- 财(2427)
- 融(2276)
- 金融(2275)
- 制(2145)
- 贸(2115)
- 贸易(2113)
- 环境(2034)
- 银(2004)
- 银行(1980)
- 易(1976)
- 行(1926)
- 机构
- 大学(67647)
- 学院(63493)
- 研究(28689)
- 济(21401)
- 科学(21331)
- 经济(20929)
- 中国(18880)
- 管理(18602)
- 农(16681)
- 所(16610)
- 理学(15768)
- 研究所(15624)
- 京(15461)
- 理学院(15412)
- 管理学(14767)
- 管理学院(14650)
- 农业(13481)
- 业大(12538)
- 范(11642)
- 中心(11490)
- 师范(11447)
- 江(10448)
- 院(10057)
- 北京(9797)
- 师范大学(9586)
- 财(9500)
- 科学院(9055)
- 室(9018)
- 省(8702)
- 农业大学(8590)
- 基金
- 项目(43245)
- 科学(32698)
- 基金(30878)
- 家(29606)
- 国家(29407)
- 研究(27289)
- 科学基金(22926)
- 自然(16587)
- 省(16476)
- 自然科(16174)
- 自然科学(16163)
- 基金项目(15998)
- 自然科学基金(15893)
- 社会(15733)
- 划(15237)
- 社会科(14721)
- 社会科学(14715)
- 教育(13012)
- 资助(12850)
- 重点(10873)
- 编号(10158)
- 计划(9922)
- 成果(9673)
- 发(9262)
- 部(9259)
- 科技(9244)
- 科研(8645)
- 创(8394)
- 创新(7997)
- 课题(7885)
共检索到97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叶孙忠 刘勇 张壮丽
根据2008年5月、8月、11月和2009年2月在闽东北外海海域(26°00′~28°00′N、120°00′~125°30′E)开展的蟹类资源调查资料,结合1998~1999年各季度月调查资料,研究分析该海区光掌蟳数量分布变化及其渔业生物学特点。结果表明:光掌蟳在本调查海区分布范围较广,出现频率为39.7%,其渔获量占蟹类总渔获量的19.6%,渔获量平均密度指数为5.91 kg/km2,低于1998~1999年调查的渔获量平均密度指数。春、夏季分布范围相对广泛,其渔获量占年总渔获量的80%,秋、冬季数量很少。两次调查时空分布略有不同,1998~1999年渔获量、出现频率、平均资源密度指数最高...
关键词:
光掌蟳 数量分布 生物学 闽东北外海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俞存根 宋海棠 姚光展
根据1998-1999年东海区虾蟹类资源调查所获的日本资料,以渔获密度表示调查海域日本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定量描述了日本在东海调查海域的数量分布。并根据同年逐月生物学测定资料进行了日本生物学特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日本主要分布在31°00′N以北的大沙、长江口渔场,在31°30′N以南很少有分布,底质为沙或泥沙质。高密集区出现在20~30m水深海区,年间最高渔获密度达363.06kg/km2,常年可以进行生产作业,但以秋冬季数量最多,渔获优势甲宽组为45~75mm,雄蟹略大于雌蟹,雌雄蟹周年性比为1∶0.82,繁殖盛期为5-8月,最小抱卵个体甲长为35mm,甲宽为50mm,体重为2...
关键词:
日本蟳 数量分布 生物学特性 东海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必哲 黄富川
为了减轻福建近海的捕捞压力,打破灯光围网作业生产的被动局面,解决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在春夏汛灯围淡季作业问题,于1989~1991年5~9月,对该渔场的中上层鱼类进行生产性探捕。在专业生产调查中,从统计的渔获量和其它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期间表明:闽东北外海渔场中上层鱼类有开发利用价值,不仅为福建灯光围网作业开创一条新路,而且为今后重点开发该渔场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戴汉兴 陈世爱
福建省委、省政府已明确提出“发展蓝色产业,建设海洋大省”的战略目标,并把水产业列为跨世纪支柱产业加以培植。依此,海洋捕捞作为福建水产业的重头戏,在培植水产支柱产业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台柱作用,大幅度提高海洋的贡献率。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海捕业呢?其关键是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闽东北外海鲐鲹鱼资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壮丽
本文根据1992~1995年期间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开展单拖渔业调查和蟹类资源调查中所收集的资料,阐述了该渔场拥剑梭子蟹主要分布海区、生产汛期、繁殖盛期以及群体组成特点,为今后合理利用和管理该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闽南、台湾浅滩 拥剑梭子蟹 渔业 生物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叶泉土
1994年7月至1996年6月间,逐月从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单拖作业的渔获物中随机采集善泳(虫寻)样品,根据对其生物学样品的分析,本文初步研究了该渔场善泳(虫寻)的群体结构、繁殖和摄食强度等特性。并对善泳(虫寻)资源及其特点进行了探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宫时玉 蒋曹德 邓昌彦
DNA甲基化是真核细胞基因组重要修饰方式之一。机体有建立和维持DNA甲基化的机制。DNA甲基化通过与反式因子相互作用或通过改变染色体结构而影响基因的表达,在胚胎发育、X染色体失活、基因组印记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DNA甲基化为哺乳动物的发育、遗传性疾病和肿瘤的发生、生物进化、性状的遗传控制等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飞 马钦彦 刘兴良 王金锡 何大洪
木兰科植物在植物系统分类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北半球亚热带森林的重要组成树种,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和南部。该文系统地研究了四川省野生木兰科植物的形态特性、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四川省野生木兰科植物资源丰富,有5属24种1变种,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山狭谷的东南部,以及盆周山地和川西南,处于现代木兰科的分布、分化和起源中心的边缘;四川野生木兰科中,乔木树种23种,灌木2种;常绿成分13种,落叶成分12种;花色包括红色、淡红色、紫红色、紫色、黄色、淡黄色、黄绿色、白色和乳白色等,有些种类的花具有极浓烈香味;叶形奇异、果实独特、树形优美,乔木的干形好、材质优良、较速生。这些珍贵树种,将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光藻 曾录书 倪健英 李国权
调查研究了大足鼠的区域分布, 生物学特性, 种群动态及危害特征。结果表明, 该鼠分布于四川盆地的川西平原, 盆底丘陵区和盆周及盆西南区, 尤以川西平原区的优势度较高。该鼠一年发生两个数量高峰: 6 月、11 月, 后者高于前者。该鼠有明显的季节性迁移和趋食性迁移特性。大足鼠有在同一食源点上反复取食的特性, 从而使作物形成被害株团。
关键词:
大足鼠 生物学 种群动态 危害特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邱炳文
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制约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影响因子及其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因此区域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应优先考虑制约空间分布的影响因子识别及其影响程度的尺度依赖性的研究。本文以闽东沿海的罗源县为研究区域,采样统计方法与GIS技术,选取20个候选影响因子,研究了该县主要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因子及其空间尺度相关性。研究表明模型的解释能力、影响因子及其影响系数均会随研究尺度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回归模型的解释能力以及主要影响因子的制约程度总体上均随研究尺度增大呈增强趋势。除受坡度、海拔高程等地形条件的严格制约外,罗源县主要地类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口因素以及若干可达性因素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奕君 丛苑 李平兰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从玉米中分离纯化的优势霉菌进行鉴定,并在一定梯度的温度和湿度中进行培养,测量每日菌落和芽管生长速度,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玉米中的优势霉菌为草酸青霉、串珠镰刀菌和黑曲霉。草酸青霉及串珠镰刀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黑曲霉为35℃;草酸青霉、串珠镰刀菌和黑曲霉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25和35℃;草酸青霉及串珠镰刀菌最适生长湿度为70%,黑曲霉为80%;在自由水情况下,草酸青霉、串珠镰刀菌和黑曲霉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为72.5%、79.2%和85.1%。
关键词:
玉米 霉菌 分离 鉴定 生物学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任国兰 时向阳 郑铁民 孔黎黎 董西良 黄文秀
1987~1989年连续3年观察了雪松叶枯病的症状特点,分离培养出致病的病原菌,根据其分生孢子形态,鉴定为柳杉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Cryptomeriae(Cooke)Sun.]该菌分生孢子萌发适温为25~30℃,相对湿度为98%~100%。pH值为4~6。在10%雪松汁液中萌发率最高。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查彼氏、麦芽糖上生长较好,在甘露糖、黄豆培养基上生长一般,在乳糖上生长差。
关键词:
雪松叶枯病,柳杉拟盘多毛孢菌,生物学特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建青 贾鹏 刘文枝 周勇 江南 范玉顶 易梅生 曾令兵
采用组织块移植法,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肾脏组织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建立了罗非鱼肾脏细胞系,已稳定传代培养50代以上,命名为TiK。罗非鱼肾脏细胞系为纤维样细胞,其最佳培养基为DMEM,最适培养温度为28℃,最适血清浓度为15%。在最适培养条件下,罗非鱼肾脏细胞系的群体倍增时间为45.8 h。细胞经液氮冷冻保存6个月后进行复苏,经台盼蓝染色,约(89.84±3.48)%的细胞具有活性,复苏后细胞生长旺盛。染色体分析显示,第32代罗非鱼肾脏细胞系染色体数目分布在20~66之间,众数为48。使用本实验室分离鉴定的罗非鱼病毒感染罗非鱼肾脏细胞,可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表明罗非鱼肾脏细胞对该病毒敏感。该细胞系的建立为罗非鱼病毒病防控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勇 王万立 刘春艳 郝永娟 杨秀荣
对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的生防木霉菌进行分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生防木霉菌属于半知菌类、丛梗孢目、木霉菌属,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该菌以小麦粉和豆粉浸出液培养基生长最适,在小麦粉和PDA培养基上孢子生成最快、产生孢子量多,分生孢子在1%葡萄糖溶液中萌发效果最好;20~30℃为其菌落生长和分生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木霉菌菌落生长和孢子可以耐受45℃的高温,致死温度为55℃持续15 min;适宜pH为5~8;短时间紫外线照射不会对生防木霉菌的生长和孢子着生产生影响。
关键词:
生物防治 绿色木霉 种属鉴定 生物学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