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67)
2023(8310)
2022(7009)
2021(6334)
2020(5312)
2019(11714)
2018(11235)
2017(20639)
2016(11807)
2015(12977)
2014(12480)
2013(12234)
2012(11583)
2011(10470)
2010(10440)
2009(9586)
2008(9706)
2007(8755)
2006(7800)
2005(6850)
作者
(40437)
(33788)
(33593)
(31509)
(21356)
(16594)
(15055)
(13311)
(12821)
(11892)
(11483)
(11386)
(11087)
(10811)
(10632)
(10570)
(10329)
(10115)
(9841)
(9800)
(8786)
(8384)
(8185)
(7669)
(7642)
(7575)
(7504)
(7249)
(7023)
(7005)
学科
(43993)
经济(43930)
管理(32382)
(30770)
(24479)
企业(24479)
方法(20934)
数学(18319)
数学方法(18054)
(13679)
(13039)
(11582)
中国(11541)
(10376)
贸易(10372)
(10117)
业经(9910)
农业(8645)
(8417)
技术(7323)
环境(7074)
(7029)
财务(7019)
财务管理(6999)
理论(6905)
(6896)
地方(6852)
银行(6835)
企业财务(6645)
(6613)
机构
大学(175795)
学院(172565)
研究(65856)
(65092)
经济(63778)
管理(59744)
理学(52316)
理学院(51620)
管理学(50313)
管理学院(50057)
(47839)
科学(47319)
中国(47183)
农业(38903)
(38361)
业大(37158)
(37105)
研究所(34480)
中心(29069)
(27680)
(26372)
农业大学(25925)
北京(23544)
(23493)
(23012)
财经(22474)
(21618)
(21471)
科学院(21197)
师范(21111)
基金
项目(123526)
科学(94582)
基金(90132)
(85023)
国家(84317)
研究(76680)
科学基金(69165)
自然(49640)
(48667)
自然科(48561)
自然科学(48542)
社会(48176)
自然科学基金(47730)
基金项目(47622)
社会科(45590)
社会科学(45574)
(42453)
资助(37043)
教育(35208)
重点(28808)
计划(27831)
编号(27531)
(26111)
(25797)
(25591)
科技(25531)
科研(25140)
创新(24075)
(23571)
大学(21667)
期刊
(67390)
经济(67390)
学报(46248)
研究(45250)
(42903)
科学(36549)
中国(35551)
大学(32747)
学学(31488)
农业(29126)
管理(21579)
(20960)
教育(16053)
(15914)
业大(14629)
(13191)
金融(13191)
农业大学(12425)
技术(12216)
(11925)
经济研究(11711)
财经(11365)
业经(10612)
(9836)
科技(9790)
林业(9045)
问题(8976)
中国农业(8701)
(8148)
技术经济(8076)
共检索到252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钟国华  胡美英  林进添  徐伟松  马安勤  
采用比色法测定闹羊花素 Ⅲ (简称R Ⅲ )对菜粉蝶 5龄幼虫血淋巴和中肠酯酶的活性 ,并分析了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图谱。活体试验结果表明 ,R Ⅲ以每虫 5 μg定量饲喂或以 2 0mg/L浸渍叶碟后饲喂试虫 ,能显著降低血淋巴和中肠酯酶比活力 ,以每虫 1~ 3μg处理或 5mg/L浸叶饲喂处理时 ,对酶活性的影响取决于处理剂量和时间。PAGE表明 ,R Ⅲ以每虫 5 μg处理 ,酯酶酶谱发生明显变化 ,主酶带明显抑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容  
对取食过无色杆菌毒蛋白的菜粉蝶幼虫血淋巴进行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与对照相比,酯酶酶谱发生变化,对照吸光度为处理组的2 ~10 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美英  钟国华  林进添  孙之潭  
用闹羊花素 -Ⅲ处理菜粉蝶 5龄幼虫后 ,观察试虫血淋巴总量及其蛋白质、总糖、甘油酯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以每虫 1~ 5 μg处理后 6 0h ,血淋巴总量和蛋白质含量均降低 4 0 %~ 5 0 % ,总糖含量降低 14 %~30 % ,甘油酯含量可降低 77%。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问学  廖飞勇  莫建初  
菜粉蝶 (Pierisrapae)幼虫取食芫花粗提物 2 4h后 ,中肠淀粉酶、蛋白酶、酯酶、转化酶的活力增强 ,其中肠组织中淀粉酶及肠腔中蛋白酶活力增强的程度达显著水平 ;粗提物使海藻糖酶活力下降 ,差异达显著水平。石蜡切片表明 ,芫花引起细胞核向肠腔内侧移动 ,围食膜逐渐消失 ,肠壁细胞中的空泡显著增多、增大 ,肠组织结构变得没有层次性。电镜观察表明 ,芫花粗提物处理 2 4h后 ,引起细胞内粗糙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数量明显增多 ,线粒体内嵴开始模糊、肿胀。因而认为 ,粗提物刺激肠组织超量分泌消化酶 ,加之抑食作用使取食量减少 ,导致体重减轻 ,体能逐渐衰竭而死亡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鹏飞  王荫长  尤子平  
在马尾松毛虫越冬后活动期和第一代五龄幼虫血淋巴中,酯酶活性日变化动态均呈“∽”形曲线,与血糖、血酯含量的日变化之间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用溴氰菊酯处理以后,敏感品系中酯酶活性在击倒期下降,至兴奋期回升,痉挛期又大幅度下降,恢复或濒死时又进一步回升,低剂量(LD_5)处理的变幅很大,高剂量(LD_(95))的变幅较小。耐药品系的酯酶活性在击倒期明显下降,以后逐步回升,变幅小于敏感品系。低剂量处理后,敏感品系酯酶与血酯之间出现正相关的变化,而耐药品系的酯酶不仅与血酯之间出现正相关,而且与血糖之间出现负相关,说明两品系中毒以后的代谢及其调控机制是不同的。另外,两品系在低剂量处理后恢复期及高剂量处理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海滨  朱西儒  田世尧  曾杨  潘建平  王晓容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同工酶电泳法 ,测定了无色杆菌毒蛋白 (PLPT)对棉铃虫和菜粉蝶血淋巴中酚氧化酶和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无色杆菌毒蛋白感染的棉铃虫和菜粉蝶 ,3h后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比活力和酯酶活力有明显的变化。各处理中 ,酚氧化酶比活力变化与对照相比 ,均有下降 ,其中以 6h后的活力下降最显著 ;酯酶活力则有所增强 ,其中以 2 4h后的活力增强最明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明  徐福元  吴小芹  
【目的】通过测定Bt、灭幼脲及其混剂对美国白蛾4龄幼虫体内中肠有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用混剂防治幼虫的增效机制。【方法】分别将Bt、灭幼脲及其混剂设置为5个浓度;采用生化测定法分别测定药剂对美国白蛾4龄幼虫血淋巴蛋白和中肠蛋白酶活力的影响。【结果】5个浓度的Bt、灭幼脲及其混剂处理4龄幼虫后,混剂对幼虫中肠蛋白酶、血淋巴蛋白的抑制效果均优于单剂。混剂处理6 h后,幼虫体内中肠蛋白酶活力低于对照,各浓度处理间差异显著;24 h后各浓度处理的幼虫中肠蛋白酶的活性较对照明显降低,且与处理浓度呈负相关关系,说明Bt+灭幼脲混剂处理明显抑制白蛾4龄幼虫的中肠蛋白酶活力,进而直接影响到幼虫的取食。混剂处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东美  张志祥  胡美英  
测定了闹羊花素-Ⅲ对斜纹夜蛾4龄幼虫的拒食、触杀和胃毒作用。结果表明:闹羊花素-Ⅲ的杀虫方式主要以拒食和胃毒作用为主,触杀作用较弱;闹羊花素-Ⅲ处理斜纹夜蛾4龄幼虫24 h后,叶碟法测得的AFC50为16.63μg/mL,以叶片夹毒法测得的LC50为66.56μg/mL,以点滴法测得LD50为每头30.72μg,Potter喷雾法测得的LC50为590.35μg/mL。观察结果还表明,闹羊花素-Ⅲ能显著降低斜纹夜蛾幼虫的取食量、幼虫总糖量和血淋巴总糖含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钟国华  胡美英  林进添  周利娟  
闹羊花素 Ⅲ (Rhodojaponin Ⅲ ,简称R Ⅲ )能显著降低 5龄菜青虫血淋巴和肌肉海藻糖含量。R Ⅲ以每虫 1~ 10 μg处理试虫后 6 0h ,血淋巴海藻糖酶活性明显受抑制。R Ⅲ对肌肉海藻糖酶活性的影响依剂量不同而异。处理后 6 0h内 ,10 μg处理时无明显影响 ,3~ 5 μg处理则有可逆性激活作用 ,1μg处理则在 6 0h内保持激活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平  徐冠军  
采用正交设计L27(313)的方法对大肠杆菌诱导黄粉幼虫的免疫血淋巴最佳制样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每虫105菌量诱导较小的虫体(0.7g以下)后72h取样得到的样品活性最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建新  吴文伟  宋敦伦  管致和  
对菜粉蝶Pierisrapae的产卵行为观察表明,它先用前足跗节感受植物叶片表面的特征,再用腹端检测适宜产卵的部位,最后才产卵。菜粉蝶对寄主(甘蓝)与非寄主(番茄、烟草)植物的选择和利用,差异极显著;菜粉蝶在甘蓝叶片背面所产的卵量显著多于叶正面;甘蓝附近种植番茄或烟草作为伴生植物,对菜粉蝶在甘蓝上产卵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显著;甘蓝上有同种卵,对菜粉蝶继续产卵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也不显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晓帆  林茂松  刘亮山  
用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spp.)和斯氏线虫(Steinernemaspp.)处理大蜡螟5龄幼虫。结果显示:处理后12h昆虫血细胞开始变形、崩解,且血细胞数量急剧下降,到昆虫接近死亡时(24~32h左右),血细胞数比正常水平下降85%;处理后24h血淋巴总量下降73.61%,酯酶活性不断增强,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总糖含量降低14%~70%。上述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的侵入破坏了寄主的防御系统,改变了寄主血淋巴能源物质含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虎山  王宜艳  王慧丽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淋巴中酯酶的活性,并研究底物、抑制剂、激活剂、温度、pH对酯酶活力的影响及酶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栉孔扇贝血清与血细胞中均存在酯酶,且血细胞中的酶活力高于血清。血清与血细胞中酯酶的最适作用底物有所不同,血清中为α-醋酸萘酯,而血细胞中为α-丁酸萘酯。当以α-醋酸萘酯为底物时,血清中酯酶的最适温度为45℃,最适pH值为7.5;以α-丁酸萘酯为底物时,血清中酯酶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8.0。以α-醋酸萘酯及α-丁酸萘酯为底物分别测定酶的热稳定时,酶活力变化相似,在20℃时活力最高,而后缓慢下降。栉孔扇贝血淋巴中酯酶属中温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达  苏筱雨  黄大庄  纪慧芳  马凤新  李振波  
研究球孢白僵菌侵入后桑天牛幼虫血细胞的防御反应。结果表明:对照桑天牛幼虫血细胞种类和数量基本稳定,而接种白僵菌分生孢子对桑天牛幼虫血细胞数量有显著影响。接种第1天,感染昆虫血细胞总数与对照差异不大;1天后,血细胞总数逐渐上升,显著高于对照;至2.5天达到最高值。接种2.5天后处理虫体内的血细胞总数开始下降,并逐渐降至较低水平。被感染虫体血淋巴中的浆血细胞和粒血细胞表现出类似规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世良  高翔  张金祥  高建华  张永红  杨荣贵  
微孢子虫是一种营专性寄生生活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它可以传染多种昆虫,致使昆虫死亡。在野外昆虫体内已发现许多种微孢子虫,以鳞翅目昆虫中所占比例较大;其中有多种微孢子虫对家蚕有感染性、致病性,且有部分微孢子虫能通过胚种传染而使下一代致病。本研究对云南蒙自地区桑园四周收集到的菜粉蝶进行镜检,将检测出的微孢子虫感染家蚕,并对菜粉蝶微孢子虫病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有很强的食下感染能力,虽然对家蚕的胚种传染率很低,由于它的存在,提高了家蚕母蛾微孢子虫病的检出率,增加了蚕种淘汰的风险率,对蚕种生产具有潜在的危害性,这种微孢子虫引起的垂直传播应当引起重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