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33)
2023(9428)
2022(8470)
2021(8031)
2020(6797)
2019(15760)
2018(15804)
2017(30242)
2016(16942)
2015(19111)
2014(18973)
2013(18908)
2012(17211)
2011(15305)
2010(15077)
2009(13527)
2008(13060)
2007(11090)
2006(9374)
2005(7853)
作者
(51190)
(42268)
(42124)
(39896)
(27037)
(20430)
(19088)
(16884)
(16065)
(15010)
(14515)
(14031)
(13390)
(13223)
(13213)
(13045)
(13038)
(12602)
(12098)
(11957)
(10903)
(10280)
(10238)
(9558)
(9526)
(9515)
(9486)
(9294)
(8619)
(8617)
学科
(60789)
经济(60720)
管理(46374)
(43133)
(36689)
企业(36689)
方法(31024)
数学(26748)
数学方法(26395)
(17136)
(15398)
(15146)
中国(14538)
业经(13539)
地方(12313)
理论(10961)
(10653)
(10380)
贸易(10374)
农业(10367)
(10281)
财务(10223)
财务管理(10207)
环境(10154)
(10055)
技术(10031)
企业财务(9607)
(9430)
(8829)
教育(8822)
机构
大学(236797)
学院(234281)
管理(92689)
(82232)
理学(81430)
理学院(80435)
经济(80237)
管理学(78793)
管理学院(78411)
研究(77748)
科学(54981)
中国(54435)
(50613)
(45698)
业大(42095)
(40579)
研究所(37649)
(36471)
农业(36336)
中心(34597)
(32621)
北京(31411)
(30440)
财经(30072)
师范(30013)
(28292)
技术(27488)
(27339)
(26844)
农业大学(24507)
基金
项目(171295)
科学(132307)
基金(123200)
研究(118835)
(109447)
国家(108572)
科学基金(92073)
社会(70658)
(68487)
社会科(66793)
社会科学(66773)
基金项目(66680)
自然(64195)
自然科(62662)
自然科学(62642)
自然科学基金(61471)
(58028)
教育(54217)
资助(50700)
编号(48154)
成果(38571)
重点(38322)
(36039)
(35737)
(35720)
计划(34121)
科研(33884)
创新(33353)
课题(33196)
大学(31384)
期刊
(85108)
经济(85108)
研究(62851)
学报(47793)
(41469)
中国(40734)
科学(40386)
大学(34527)
学学(32829)
管理(32556)
农业(29261)
(26739)
教育(24817)
技术(19210)
(15011)
金融(15011)
(14404)
业经(14317)
图书(13941)
业大(13763)
财经(13574)
科技(13377)
经济研究(12917)
(12795)
理论(12098)
实践(11473)
(11473)
林业(11351)
(11295)
问题(11039)
共检索到323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林桂芳  鄢庆枇  陈文博  苏永全  覃映雪  
采用间接ELISA法研究菌浓度、孵育时间、温度、pH、阳离子及碳源等因子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黏附鳗鲡(Anguilla anguilla)表皮黏液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后的间接ELISA法的检测灵敏度约为9.92×104CFU,细菌的黏附量随菌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并符合饱和黏附动力学方程:y=0.135ln(x)0.936(R2=0.986);嗜水气单胞菌黏附鳗鲡表皮黏液的最佳条件为:温度20~28℃,pH 6.2~6.6,NaCl、MgCl2质量浓度分别为15~25 g/L和3 g/L,孵育时间为150 min。碳源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黏附作用有不同程度的影...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孔维光  吴志新  李思思  赵慧  李锡阁  陈孝煊  
为探讨益生性枯草芽孢杆菌对肠上皮细胞黏附及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以草鱼肠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检测了枯草芽孢杆菌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率、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黏附抑制率和对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对草鱼肠上皮细胞形态、细胞中四甲基偶氮唑盐(MTT)OD值、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等各种生理指标无显著影响,但在孵育3h和6h后分别显著降低了Na+,K+-ATP酶和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与嗜水气单胞菌孵育3h后,肠上皮细胞由椭圆变成不规则形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晓露  邹文政  鄢庆枇  郭国军  陈强  
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河流弧菌对不同处理后的青石斑鱼表皮黏液的黏附作用。结果显示:青石斑鱼表皮黏液经40、60和80℃热处理10min后河流弧菌的黏附率出现显著性升高,而100℃处理10min则能极显著降低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蛋白酶K和胰蛋白酶处理黏液对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没有显著影响,高碘酸处理则能极显著提高河流弧菌的黏附率;8种碳水化合物中的葡萄糖、甘露糖、甘露醇、麦芽糖能极显著促进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乳糖、果糖及蔗糖能显著性促进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半乳糖则没有显著性影响;高浓度的细胞表面提取物能显著抑制河流弧菌的黏附作用,但较低浓度的细胞表面提取物反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青石斑鱼...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罗霞  潘厚军  巩华  刘瑞明  石存斌  吴淑勤  
应用间接ELISA方法,研究经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疫苗浸泡免疫后鳜(Siniperca chuatsi)皮肤黏液中抗体消长规律,以揭示鳜局部黏膜免疫在免疫保护中的作用及浸泡免疫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鳜皮肤黏液中抗体滴度在免疫后第7天达到峰值211,抗体从开始形成到消失持续21 d;添加佐剂(IMS1312、葡聚糖、莨菪碱、食盐)可以提高鳜皮肤黏液及血清中抗体滴度和相对免疫保护率,其中添加IMS1312组免疫保护率最高,达77.8%,免疫保护与抗体滴度成正相关(R2=0.79,P<0.05);以溶菌酶为代表的非特异性免疫在免疫后1周内即抗体未形成时,对鱼体起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曾东  王益平  倪学勤  汪开毓  吴梦  
采用体外固定鲤前肠黏液,结合细菌同位素示踪的方法,对来源于鲤肠道的2株肠球菌和1株柠檬酸杆菌以及养殖水体的2株芽孢杆菌的细菌表面凝集素和黏液蛋白受体的化学组成、对病原菌附着鲤前肠黏液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株菌经高碘酸钠和蛋白水解酶修饰后,高碘酸钠能极显著降低芽孢杆菌、肠球菌和柠檬酸杆菌的黏附率(P0.05),推测细菌表面的凝集素主要为具糖蛋白性质的物质。黏液蛋白经蛋白水解酶处理后,部分菌株的附着数量显著降低(P<0.05),但经高碘酸钠处理后,5株菌的黏附率均显著上升(P<0.05),提示黏液蛋白上存在的5株细菌的特异性受体物质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敏慧  邹文政  鄢庆枇  陈强  庄峙厦  王小如  
采用3H-TdR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河流弧菌(Vibrio fluvialis)TS-1对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表皮黏液的黏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经TSB培养的河流弧菌对青石斑鱼表皮黏液的黏附作用极显著高于经TSA培养的河流弧菌(P<0.01);河流弧菌经TSB培养后能很好地黏附于青石斑鱼表皮黏液,其黏附量随菌浓度升高而增大并符合饱和黏附动力学特征;不同生长阶段河流弧菌的黏附能力不同,在培养初期阶段细菌的黏附量先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在培养24h后黏附量达到最大,而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其黏附量急剧下降。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河流弧菌对青石斑鱼表皮黏液有较强的黏附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正  李健  刘淇  王群  
为获得对大菱鲆肠道具有较强黏附能力的益生菌株,了解其黏附机制,采用体外黏液黏附模型及Western-blot技术,对黏红酵母等4株益生菌的大菱鲆肠黏液黏附性能及黏红酵母表面粘附蛋白和肠黏液受体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株益生菌均可黏附于大菱鲆肠黏液;但各菌株的黏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黏红酵母黏附能力最强,鼠李糖乳杆菌次之,假丝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相对较低。黏红酵母表面蛋白预先与肠黏液孵育2h后,显著抑制了黏红酵母与肠黏液的结合,其黏附百分率下降了83.6%;但上述处理对其他3株益生菌的黏附没有明显影响。Western-blot显示黏红酵母表面蛋白中分子量为38.5ku和28.6ku的两个蛋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宗福  龚晖  陈红燕  杨金先  刘晓东  林天龙  
应用嗜水气单胞菌β-hemA重组菌表达产物作为抗原,制备成免疫刺激复合物(β-hemA-ISCOMs),通过浸泡途径免疫鳗鲡,测定免疫鱼细胞和抗体应答水平和免疫效力。试验结果表明:(1)β-hemA-ISCOMs在电镜下呈笼格状颗粒,直径约40nm;(2)一免后第44天,β-hemA-ISCOMs免疫组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高于非β-hemA-ISCOMs免疫组(P<0.05);(3)免疫浓度在30~120mg.L-1时,β-hemA-ISCOMs免疫组血清抗体效价与浓度正相关,且显著高于ISM1312佐剂组与无佐剂组(P<0.05);(4)免疫浓度在30~120mg.L-1时,β-hemA-IS...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伟妮  林旋  王寿昆  陈威力  
为了解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受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后血清酶活力的变化规律,将日本鳗鲡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30尾,腹腔分别注射0.1 mL浓度为3×106CFU/mL的菌液和等量灭菌生理盐水。在注射后0、1、5、9、13、17、21、25、29、33 d从两组各取3尾日本鳗鲡,尾静脉取血,测定其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注射嗜水气单胞菌一段时间后,实验组鳗鲡的ACP和SOD的活力都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都在21 d时达到最高值,随后逐渐下降。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邰光富  鄢庆枇  徐晓津  李芊  覃映雪  
为建立鳗鲡外周血白细胞体外吞噬嗜水气单胞菌的数量模型,研究了感染时间一定、感染复数变化的情况下鳗鲡外周血白细胞吞噬的细菌数量和白细胞的存活率,同时还研究了感染复数一定、感染时间变化的情况下鳗鲡外周血白细胞吞噬的细菌数量和白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发现,鳗鲡外周血白细胞对嗜水气单胞菌有较强的吞噬作用,在感染复数为100∶1、感染时间为30min时细胞吞噬的细菌量达到饱和,而细胞本身仍可维持较高活性。表明100∶1的感染复数及30min的感染时间,是研究鳗鲡外周血白细体外吞噬嗜水气单胞菌数量模型的最佳参数。本研究还通过检测吞噬速率和杀菌速率评估建立起来的数量模型发现,鳗鲡外周血白细胞吞噬嗜水气单胞菌的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松林  关瑞章  
为研究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对美洲鳗鲡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将60尾美洲鳗鲡平均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浸泡组和注射组,每组20尾。对照组注射PBS,浸泡组以1.0×107cfu/mL的菌液浸泡1 h,注射组注射1.0×108cfu/mL的菌液。各组鳗鲡均于处理后6 h和30 h断尾采血,肝素钠抗凝,分别取全血、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进行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法(MTT法)测定美洲鳗鲡全血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的免疫水平。结果表明,浸泡组细菌感染后30 h的红细胞免疫水平显著高于细菌注射组,而细菌注射组的淋巴细胞免疫水平显著高于浸泡组和对照组,3组鳗鲡的全血细胞免疫水平无显著差异;与30 h相比,处理后6 ...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曾东  王益平  倪学勤  汪开毓  吴梦  
从养殖池、水族箱和健康鲤肠道等分离20株细菌,通过耐热和体外拮抗试验筛选出5株细菌,经生化试验和细菌16S rDNA测序鉴定为2株芽孢杆菌(Bacillus)、2株肠球菌(Enterococci)和1株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进一步采用体外固定鲤前肠黏液蛋白,结合同位素32P标记细菌并示踪的方法,研究来源于鲤肠道的肠球菌和柠檬酸杆菌以及鲤养殖水体中的芽孢杆菌对鲤前肠黏液的体外黏附活性,建立筛选鲤(Cyprinus carpio)益生菌的方法。结果表明,5株细菌均能黏附到黏液体外模型,肠球菌的相对黏附率极显著高于芽孢杆菌与柠檬酸杆菌(P<0.01),柠檬酸杆菌与芽孢杆菌的相对黏附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松林  冯建军  陆盼盼  曹伟棋  赵金平  
采用鳗鲡源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外膜蛋白基因二联表达产物免疫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检测其对日本鳗鲡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攻毒免疫保护力。将150尾日本鳗鲡平均分为PBS、细菌免疫和外膜蛋白免疫3个组,3组鳗鲡分别以PBS(0.01 mol/L,p H7.4)、嗜水气单胞菌与迟缓爱德华氏菌二联灭活苗(5.0×108 CFU/m L)、嗜水气单胞菌与迟缓爱德华氏菌外膜蛋白二联表达产物(500μg/m L)腹腔注射0.2 m L。于免疫后14、21和28 d麻醉鳗鲡采血并分离抗凝血。测定3...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东宁  齐雪峰  赵献军  段连茂  靳亚平  李义  王大会  王芳  
【目的】优化嗜酸乳杆菌对永生化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黏附的条件。【方法】通过革兰氏染色法,研究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生长状态,嗜酸乳杆菌菌液浓度、菌体生长状态和pH值以及孵育时间对菌体黏附性能的影响。【结果】当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培养48 h,嗜酸乳杆菌菌液浓度为1.0×109mL-1,pH值为4.0,孵育时间120 min,嗜酸乳杆菌培养24 h时,嗜酸乳杆菌对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黏附性最好。【结论】永生化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作为细菌黏附性能研究的体外模型是有效可行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松林  冯建军  熊静  关瑞章  
采用从鳗鲡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以探讨感染后不同时期嗜水气单胞菌在欧洲鳗鲡肝脏、肾脏和肠道内的定位和由此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将细菌分2次对鳗鲡进行肌肉注射。第1次采用每克体质量103~107cfu的不同剂量注射以确定该菌的半数致死量,结果表明其半数致死量为5×104cfu/g。第2次以每尾鱼1×107cfu的剂量注射欧洲鳗鲡,此后分别在注射后6、24、48 h采集鳗鲡的肝脏、肾脏、肠道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研究。结果表明:3个时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别,鳗鲡早期无明显病理变化,而后期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症状;鳗鲡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较其他脏器明显,主要表现为肾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