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177)
2022(1084)
2021(991)
2019(2100)
2018(2155)
2017(4068)
2016(2480)
2015(2741)
2014(2930)
2013(2906)
2012(2724)
2011(2431)
2010(2602)
2009(2589)
2008(2974)
2007(2930)
2006(2612)
2005(2449)
2004(2460)
2003(2389)
作者
(7628)
(6230)
(6124)
(5866)
(4141)
(3086)
(2820)
(2482)
(2392)
(2269)
(2265)
(2207)
(2126)
(2088)
(2075)
(1907)
(1836)
(1808)
(1757)
(1734)
(1668)
(1553)
(1515)
(1505)
(1457)
(1455)
(1378)
(1314)
(1265)
(1241)
学科
管理(11300)
(10100)
企业(10100)
(10078)
经济(10069)
(10051)
(6285)
(5212)
财务(5203)
财务管理(5193)
企业财务(4967)
(4047)
方法(3847)
(3262)
银行(3261)
理论(3198)
(3007)
(2948)
数学(2647)
数学方法(2589)
(2578)
金融(2577)
中国(2560)
(2494)
业经(2369)
教育(2192)
体制(2163)
(2068)
(1794)
(1740)
机构
大学(41321)
学院(39541)
(14090)
经济(13698)
管理(12623)
研究(12518)
中国(11244)
(10418)
理学(9846)
理学院(9717)
管理学(9532)
管理学院(9451)
(9099)
财经(7731)
科学(7167)
(6926)
(6827)
(6812)
(6176)
师范(6128)
(5941)
北京(5912)
研究所(5807)
中心(5767)
财经大学(5648)
(5000)
师范大学(4856)
(4750)
经济学(4507)
(4296)
基金
项目(18870)
研究(14593)
科学(14570)
基金(13581)
(11489)
国家(11361)
科学基金(9568)
社会(8965)
社会科(8457)
社会科学(8453)
教育(7288)
(7195)
基金项目(6879)
成果(6446)
(6117)
自然(5978)
编号(5925)
资助(5893)
自然科(5836)
自然科学(5836)
自然科学基金(5726)
(4639)
(4511)
重点(4496)
课题(4461)
教育部(4123)
(4073)
项目编号(3917)
人文(3884)
(3864)
期刊
(19658)
经济(19658)
研究(15636)
(11295)
中国(8391)
学报(7205)
(6059)
金融(6059)
教育(5739)
管理(5639)
大学(5562)
科学(5482)
财经(5434)
学学(5080)
(4640)
(4254)
会计(3343)
财会(3245)
技术(2995)
图书(2775)
问题(2739)
经济研究(2718)
(2584)
农业(2497)
书馆(2297)
图书馆(2297)
通讯(2265)
会通(2248)
理论(2245)
业经(2132)
共检索到688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包明华  
间接利率调控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包明华一、经济转型与市场化──间接利率调控势在必行利率调控是金融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利率调控是计划经济和直接金融调控的产物,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和间接金融调控要求,原因是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利率成为市场变量,能够及时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芮颖  
论转向间接调控中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人民银行常州分行芮颖所谓间接调控,是指中央银行放弃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直接的行政性的控制,改为通过对信贷量、货币量、利率等进行间接地控制。在我国,这意味着放弃信贷限额控制,转而用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及法定准...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曾绍熙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建立和健全间接控制体系已成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央“七五”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国家对企业的管理逐步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制度。”而对企业的间接控制又主要是通过价格、税收、信贷、利率等经济杠杆对市场机制施加影响,用利益信号的刺激来引导企业的行为方向,改变企业的行为条件,调节企业的行为后果,把企业的微观经济行为约束在国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玉举  
论现代银行的利率运作机制与调控作用李玉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商业银行的运作机制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利率运作机制,改善调控手段,促进金融业和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一、现代利率制度的基本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海鸥  贾德奎  
通过控制央行存贷款利率 ,直接锁定和调节同业拆借利率 ,而不变动货币供给量的做法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 ,因为这种调控利率模式比我国准备采取的美国模式容易得多 ,我国也具有如此操作的基本条件。我们目前同业拆借利率并未发生在央行存贷款利率之和两分之一的地方的重要原因 ,是我们还没有将利率调控的目标和机制转移到加拿大等国的模式上来。只要我们做出这样的调整 ,实现无货币供给量变动的利率调控还是非常有可能的 ,利率市场化也将轻而易举地突破瓶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关制钧  
调控语论关制钧没有平衡的力量,便达不到力量的平衡。如果该硬的能够硬上去,那么不该软的才不会软下来.收得住则不乱,放得开则必活。解决问题的钥匙,往往掌握在制造问题者手中.弹性是为应付变化而设置的,但不恰当的弹性却只会把变化导入歧途。适应环境,控制环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人骥  
转移价格的直接调控反映了政府对转移价格制定的直接的控制作用。但无论是转移价格准则还是企业财务准则都只划定了企业“应当怎样做”。这些准则都不是法律,因此它不可能对违背这个准则的行为——滥用转移价格——作出处罚。所谓政府的间接调控则是针对由滥用转移价格所造成的经济后果,不是直接针对转移价格本身所采用的对策,而是采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以及借用市场力量手段等间接调控措施,对之进行相应的约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宏瑾  项卫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短期利率为目标进行间接货币政策调控已经成为世界各主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普遍模式。本文首先以美国为例,分析公开市场操作与中央银行利率调控的主要模式,并对我国10余年来、特别是2003年以来的公开市场操作情况进行概述,分析指出央票利率已初步具备了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特征。实证分析表明,央票利率与主要货币市场利率具有长期协整关系,并且是货币市场利率的格兰杰原因;央票利率与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还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说明我国可以通过引导利率进行间接货币政策调控。最后,分析当前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和间接货币政策调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兆星  
建立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体系,核心是改变现行的以贷款限额管理为主的行政性直接调控,实现以经济手段为主,通过控制基础货币及货币乘数,对货币供应量进行间接调控。其前提条件是:中央银行必须具有控制基础货币及其派生能力(即货币乘数)的有效手段。这些方面的现状如何呢?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易宪容  
当前,在政府三申五令、央行出台一个又一个的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国内投资继续呈现了过快增长的态势,是宏观经济政策失灵还是现实经济环境有了新变化?用传统的方式、老的思路能够了解目前国内投资过热的问题吗?仅仅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能够把这次过热的投资遏制下来吗?如果不能,新的办法与思路又在哪里?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蒋一乐  盛松成  
在经历了长期低利率以及购买大规模资产之后,美联储于2015年12月开始加息,2017年10月开始缩表,并计划在2018年持续加息并加快缩表进度。与以往利率调控背景不同,当下美国银行业持有巨量准备金,这使得美联储需要使用与危机前不一样的货币政策工具。危机后美国银行业准备金剧增,传统公开市场操作已无法达到调控利率的目的在国际金融危机前,美联储主要使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美联储设置一个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斌  
文章试图在利率市场化的大框架下,对我国利率运行状况及利率传导机制做一些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货币市场利率总体上能够对产出缺口和物价变化及时做出反应,不同利率品种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传导链条,初步形成了较为灵敏的市场化利率体系和传导机制,这些都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文章还研究了均衡利率问题,并对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建立市场化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机制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芳秀  
本文从利率作用机制的有效性这一角度出发,利用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利率软约束现象,利率对投资的作用机制传导不畅,利率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盛松成  骆玉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纪显举  
一、宏观间接控制的必要性新旧经济体制的转换要求宏观控制方式作相应的转变,即由直接控制为主逐步转变为间接控制为主。旧体制是建立在产品经济基础上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依靠行政手段推动经济运行,排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企业的人财物、供产销全部由国家直接控制,企业处于无权无利无责的地位,没有任何活力。由于企业没有自身的物质利益;经济手段的运用就缺乏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