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78)
- 2023(5746)
- 2022(4936)
- 2021(4470)
- 2020(3910)
- 2019(8216)
- 2018(8232)
- 2017(15206)
- 2016(8480)
- 2015(9498)
- 2014(9581)
- 2013(9311)
- 2012(8628)
- 2011(7801)
- 2010(7906)
- 2009(7606)
- 2008(7689)
- 2007(6950)
- 2006(6285)
- 2005(6013)
- 学科
- 管理(31570)
- 济(29885)
- 经济(29815)
- 业(26552)
- 企(23387)
- 企业(23387)
- 制(12872)
- 财(12067)
- 方法(10186)
- 体(8662)
- 中国(8607)
- 业经(8484)
- 数学(8360)
- 农(8320)
- 数学方法(8250)
- 学(7535)
- 体制(7373)
- 务(7215)
- 财务(7197)
- 财务管理(7169)
- 银(7043)
- 银行(7025)
- 企业财务(6774)
- 行(6687)
- 融(6355)
- 金融(6353)
- 地方(5957)
- 环境(5924)
- 划(5776)
- 度(5745)
- 机构
- 大学(124142)
- 学院(123538)
- 济(48806)
- 经济(47598)
- 管理(44721)
- 研究(44191)
- 理学(37842)
- 理学院(37350)
- 管理学(36658)
- 管理学院(36423)
- 中国(33997)
- 科学(27239)
- 财(26836)
- 京(26713)
- 农(23630)
- 所(23165)
- 江(20909)
- 研究所(20658)
- 财经(19938)
- 中心(19805)
- 业大(19550)
- 农业(18348)
- 经(17958)
- 北京(16517)
- 省(16174)
- 院(16043)
- 州(15719)
- 经济学(15103)
- 财经大学(14712)
- 范(14579)
- 基金
- 项目(81909)
- 科学(64152)
- 基金(59831)
- 研究(57591)
- 家(52859)
- 国家(52451)
- 科学基金(44720)
- 社会(37374)
- 社会科(35318)
- 社会科学(35312)
- 省(32233)
- 基金项目(31422)
- 自然(29336)
- 自然科(28635)
- 自然科学(28620)
- 自然科学基金(28137)
- 划(26926)
- 教育(26585)
- 资助(24042)
- 编号(21928)
- 制(20839)
- 重点(19109)
- 成果(18672)
- 部(18236)
- 创(17331)
- 发(16930)
- 课题(16439)
- 创新(16378)
- 科研(15672)
- 国家社会(15621)
共检索到196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传清 周明国
研究了三环唑防治黄瓜炭疽病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三环唑对黄瓜炭疽病菌菌丝和附着胞黑色素的生物合成有抑制作用,而对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都没有抑制作用;且黑色素生物合成对三环唑的敏感性在菌株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NJ-0菌株菌丝黑色素化的最小抑制浓度(MIC-H)≤1μg/mL,而对NJ-0菌株的MIC-H为50μg/mL。当处理浓度≥MIC-H时三环唑对黄瓜炭疽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也有影响。但是,三环唑对黄瓜植株的超氧阴离子产生和黄瓜炭疽病菌分生孢子的抗氧化性能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荣明 周明国 叶钟音
网室盆栽水稻苗接种稻瘟病菌24h后,病菌附着胞中黑色素已完全形成,此时施用三环唑仍有60%左右的防效。三环唑可抑制病斑扩展及产孢,还可诱发水稻叶片内POX酶活性的提高。放线酮对三环唑防效具有拮抗作用,表明三环唑不仅为抑制黑色素合成的抗侵入剂,而且能诱导寄主提高抗病性。
关键词:
稻瘟病 三环唑 作用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云帆 王刚 杨生玉 程希 杨之为
测定了大蒜提取物对黄瓜黑星病菌(C lad osp orium cucum erinum)的抑制作用和对苗期黄瓜黑星病的防治效果,并对黑星病菌在经大蒜提取物处理后的黄瓜叶片上的侵染过程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0.3 g/mL的大蒜提取物可以完全抑制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该浓度大蒜提取物能有效预防病菌的侵染,作用效果优于多菌灵,但其治疗作用较差。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大蒜提取物可以有效阻止病菌在叶片上的萌发和附着孢的形成,从而阻断病菌的侵入过程。
关键词:
黄瓜黑星病菌 大蒜提取液 防治效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敬华 孟庆芳 石琳琪 刘大群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与细胞学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Men-myco-93-63发酵液对黄瓜白粉病菌的作用位点,揭示了白粉菌以及寄主细胞在超微结构上发生的变化。利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处理前后黄瓜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率、菌丝的生长、产孢时间。结果表明: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表明,寄主细胞对病原菌的侵入产生了防卫反应结构,表现为寄主细胞壁加厚,染色加深,在寄主细胞壁下产生结构致密的乳突,在寄主细胞壁与质膜之间有黑色沉积物质。黄瓜白粉菌产生吸器的数目明显减少,吸器畸形,吸器壁增厚,细胞器泡囊化解体,最终吸器坏死,不能从寄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建华 齐军山 冯欣 路福平 杜连祥
利用生防菌株Sr18研制的生物杀线虫剂,于2003~2004年在山东省济南的日光节能温室内进行了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发酵工程及生化分离手段制得的生物杀线剂1,2,3号均有显著的抗线虫活性,其中以2号浓缩水剂效果最为显著,可明显降低土壤内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数量,虫口减退率94.68%,收获期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效高达80.27%,显著高于对照化学药剂益舒丰(65.84%)和生物药剂灭虫灵(52.44%)。另外,该制剂还具有促进植株生长和提高产量的效果,杀线剂2号处理区的平均株高和单株鲜重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分别增长16.32%和20.43%;杀线剂2号的黄瓜增产率为28.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敏 李庆萌 周陈平 邝瑞彬 杨护 黄炳雄 魏岳荣
【目的】明确广东省番木瓜果实疑似炭疽病病害的致病菌,并筛选防控该病害的适宜化学药剂,为番木瓜炭疽病的诊断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东省广州市番木瓜果园采集番木瓜果实水渍状炭疽病疑似病果,对番木瓜病果进行组织分离及致病性测定,利用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从病果样品中分离出5个形态特征相似的菌株(C1~C5),随机选取C1作为代表性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和鉴定。致病性分析发现,番木瓜果实接种C1病原菌2 d即可表现出明显的水渍状病斑,从表现症状的部位可以重新分离到该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发现,C1初生菌丝为白色辐射状,随后变灰白色,菌丝体上覆盖着一些橘红色分生孢子盘;孢子梗透明,有分隔;分生孢子透明,单细胞,细胞壁光滑,两端圆,形状规则呈圆柱形,壁薄,内含物呈颗粒状;分生孢子大小为13.2μm×5.1μm。这些形态学特征与短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revisporum)一致。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供试菌株C1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β微管蛋白(β-tubulin,TUB2)和肌动蛋白(actin,ACT)基因序列与短孢炭疽菌(C. brevisporum)模式菌株BCC 38876对应基因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100%,93%,98%和100%。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C1与短孢炭疽菌单独聚为一支。结合形态学、分子生物学、致病性及发病特征明确了导致广东省番木瓜炭疽病的病原菌为短孢炭疽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在8种杀菌剂中,45%咪鲜胺水乳剂对C1菌株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抑制中浓度(EC_(50))为0.082 0 mg/L,其次为250 g/L丙环唑乳油和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EC_(50)分别为0.263 5和9.714 3 mg/L。【结论】在中国大陆首次鉴定了番木瓜果实炭疽病的致病菌短孢炭疽菌。45%咪鲜胺水乳剂、250 g/L丙环唑乳油和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番木瓜短孢炭疽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子骞 李敏 高兆银 王义 洪小雨 李春霞 胡美姣
【目的】为了明确番木瓜炭疽病主要病原菌种类及适宜的防治药剂。【方法】从海南采集番木瓜炭疽病病果,采用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结合其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17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生长的抑菌活性。【结果】从分离的炭疽菌中,得到2种强致病菌(代表菌株分别为C1和G1),其中C1菌株与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形态特征相似,G1菌株和胶孢炭疽菌(C.gloeospcrides)形态特征相似。通过采用引物ITS1/ITS4对2个病原菌序列扩增并测序,将2个菌株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相关菌株的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C1菌株与辣椒炭疽菌(C.capsici)同源性达到了99%,G1菌株与胶孢炭疽菌(C.gloeospcrides)的同源性同样达到99%。【结论】500 mg/mL咪鲜胺水分散粒剂对2菌株的抑菌效果最好,平均EC_(50)值仅为0.03μg/mL,其次为300 mg/mL咯菌腈悬浮剂和250 mg/mL丙环唑乳油,平均EC_(50)值分别为0.04和0.11μg/mL,确定番木瓜炭疽病主要由辣椒炭疽菌(C.capsici)和胶孢炭疽菌(C.gloeospcrides)引起,500 mg/mL咪鲜胺水分散粒剂、300 mg/mL咯菌腈悬浮剂和250 mg/mL丙环唑乳油对番木瓜炭疽菌抑菌效果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鹏 刘琳 刘昀鑫 魏江铭 李瑶 赵祥
禾谷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ereale)引致的炭疽病是山西晋北地区燕麦(Avena sativa)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但目前尚未开展化学杀菌剂防治燕麦炭疽病的研究。为明确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燕麦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本研究选取6类10种杀菌剂,使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液滴法对其抑菌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丙环唑25%乳油、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对禾谷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092 1、0.877 4、0.118 0和0.002 9 mg·L~(-1);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对禾谷炭疽菌孢子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浓度≥0.80 mg·L~(-1)时,孢子萌发抑制率均为100%,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的EC50分别为0.112 4、0.118 4和0.005 9 mg·L~(-1)。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建议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在炭疽病发生前作为保护性杀菌剂使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作为保护和治疗性杀菌剂使用。此外,生产者应及时轮换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化学杀菌剂防控病害,同时改善种植条件,引进和选育抗病品种,保证燕麦的可持续生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石延霞 徐玉芳 谢学文 柴阿丽 王微微 李宝聚
【目的】诱导抗病剂可以诱导寄主植物的系统抗病性作用,具有持效性和广谱性的特点,研究旨在明确新型诱导抗病剂氟唑活化酯(fluoro-substituted benzothiadiazole derivatives,FBT)对黄瓜抗枯萎病的诱导作用,为该化合物的诱导抗病性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50 mg·L-1 FBT在黄瓜苗期移栽前3—4片真叶时喷雾诱导1次,3 d后移栽定植于含有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 Owen)的土壤中,缓苗后以叶面喷雾的方式进行第2次诱导,之后每隔7 d喷雾诱导1次,共诱导3次,对照诱导抗病剂苯并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鸿生 马青 王晨芳 张双玺 周明洁
研究了磷酸盐(K2HPO4)诱导黄瓜对黄瓜炭疽病(Colletotrichumlagenarium)的抗病性表现。结果表明,50mmol/L的K2HPO4有较好的诱导效果,诱导效果可达57.81%,并于诱导处理后第3天表现出最佳诱导抗性;K2HPO4诱导黄瓜对炭疽病的抗性具有系统性;1~100mmol/L的K2HPO4对炭疽菌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但50mmol/L以上浓度可抑制孢子萌发。
关键词:
K2HPO4 诱导抗性 黄瓜炭疽病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惠哲 管炜 李淑菊
为建立黄瓜抗炭疽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体系,以黄瓜抗病亲本66和感病亲本A18以及它们的F1、F2、BC1群体为试材,对黄瓜抗炭疽病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抗性是由一对单隐性基因控制的,感病相对抗病为不完全显性。将炭疽病抗性相关基因的一个共显性AFLP标记进行了测序,根据序列特点设计了特异的SCAR引物SCEM178/172,并成功地转换成了简单实用的共显性SCAR标记,结果显示,该标记可以作为黄瓜抗炭疽病辅助选择的标记,且具有迅速、简便、成本低、不受环境条件限制,扩增条带清晰,无杂带和拖尾现象的特点,适合用于大量样本分析。最后,利用引物SCEM178/172对288份材料进行抗病性...
关键词:
黄瓜 炭疽病 分子标记 SCAR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燕嗣皇 陆德清 杨雨环
三唑酮对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num)防治辣椒白绢病有协同作用。盆栽试验每盆用3.6g木霉菌剂(鲜重)拌土和用浓度为4×10-3倍三唑酮药液180ml灌根的防效分别为82.56%和100%;菌加药处理的防效为95.56%,较单独用菌进一步压低土壤残留菌核量、降低菌核萌发率,并抑制土表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小区试验每穴施用0.6%的菌土50g并用4×10-3三唑酮药液350ml灌根的防效分别为97.14%;菌和药剂处理的防效为68.57%和51.43%。此外,讨论了不同土壤带菌量及木霉菌剂用量下,不同三唑酮浓度对木霉防治辣椒白绢病效果和土壤残留菌核数的影响。
关键词:
哈茨木霉,整齐小菌核菌,三唑酮,协同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白如霞 曾汇文 范倩 殷洁 隋宗明 袁玲
【目的】明确撕裂蜡孔菌(Ceriporia lacerata)对黄瓜的防病、促生作用,为农药、肥料减施增效提供依据。【方法】以自主分离的撕裂蜡孔菌HG2011新菌株为供试菌,采用Bonnet液体培养基制备撕裂蜡孔菌发酵液(C. lacerata fermentation broth,CLB),另利用蛭石、玉米粉和谷壳等制备撕裂蜡孔菌固体菌剂(C. lacerata solid agent,CLA),通过拮抗、对峙培养、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撕裂蜡孔菌对甜瓜球腔菌(Mycosphaerella melonis)引起的黄瓜蔓枯病的防治作用,以及对黄瓜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土壤酶活性、黄瓜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在拮抗试验中,培养第6天50%CLB对甜瓜球腔菌的抑制率为32.39%,与甲基托布津(thiophanate methyl,TM)作用相当。在对峙培养试验中,甜瓜球腔菌生长受到撕裂蜡孔菌抑制,撕裂蜡孔菌则继续生长至完全覆盖甜瓜球腔菌,使之变形、萎缩和消失。在盆栽试验中,喷病菌孢子液(pathogen inoculation,PI)处理的发病率为36.67%,病情指数为38.40。与PI相比,CLB可显著降低蔓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其相对防治效果为79.69%,同样与甲基托布津(75.57%)相当。与常规施化肥(CF)相比,施用CLB可促进黄瓜植株生长,提高生物量、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5.87%—21.45%、36.50%—38.83%和10.54%—19.80%;黄瓜植株养分吸收量分别增加45.24%—69.05%(氮)、20.51%—43.59%(磷)和19.88%—38.51%(钾);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脱氢酶和蛋白酶活性增强,增加幅度分别为8.73%—35.84%、7.55%—10.74%、25.32%—26.49%、186.21%—279.23%、47.99%—76.51%和49.00%—100.00%,施用高量(150 mL)CLB处理的效果优于低量(75 mL)CLB处理的效果。在田间试验中,与常规施肥相比,常规施肥与固体菌剂配施(CF+CLA10)与减肥处理与固体菌剂配施(75%CF+CLA10)均显著提高了黄瓜单株结果数、产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幅分别为13.61%、13.87%、71.54%(CF+CLA10)和11.51%、11.71%、54.37%(75%CF+CLA10),此外,75%CF+CLA10处理显著降低了硝酸盐含量,降幅为14.93%。【结论】撕裂蜡孔菌HG2011可抑制甜瓜球腔菌生长。喷施CLB能防治黄瓜蔓枯病,降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提高防治效果;盆栽施加CLB可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黄瓜幼苗吸收养分,使黄瓜健康生长。田间施用CLA可增加黄瓜产量,提高黄瓜果实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改善品质,益于实现减肥增效。撕裂蜡孔菌HG2011能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在作物秸秆中生长迅速,利用该生物菌剂制作堆肥可兼具防病、促生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军 景河铭 黄定芳
杉木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王军,景河铭,黄定芳关键词杉木炭疽病,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杉木炭疽病(GlomeyellacinguIata(Stonem)S.etS.]是杉木针叶和嫩梢上的主要病害。受害林分生长停滞,枝枯叶黄,状似火烧,严重时全株枯死,...
关键词:
杉木炭疽病,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贾克锋 陈雁 王利忠
近年来在浙江衢县林场日本甜柿苗木和大树上发生了严重的炭疽病。该病使苗木和柿树枝条大量枯死,落花落果严重,影响了苗木和柿果的产量和质量。该病于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发生,一直到果实采收期。病害的发生与气温、湿度、降水量和雨日有关。降水量大,雨日长,发病严重,高温干旱天气不利于病害发生。在病害发生期使用等量式波尔多液100倍液、75%百菌清1000倍液及50%代森锰锌600倍液,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分别达89.3%,83.4%和85.7%。
关键词:
柿 炭疽病 发病率 病情指数 药剂防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