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53)
2023(10648)
2022(9523)
2021(9018)
2020(7551)
2019(17408)
2018(17357)
2017(33405)
2016(18546)
2015(20486)
2014(20517)
2013(20360)
2012(18531)
2011(16623)
2010(16333)
2009(14710)
2008(14115)
2007(12135)
2006(10284)
2005(8755)
作者
(55499)
(46082)
(45612)
(43402)
(29258)
(22320)
(20690)
(18133)
(17398)
(16413)
(15796)
(15503)
(14517)
(14404)
(14266)
(14237)
(14141)
(13711)
(13193)
(13096)
(11730)
(11235)
(11206)
(10353)
(10317)
(10270)
(10242)
(10071)
(9362)
(9256)
学科
(66983)
经济(66907)
管理(50404)
(48542)
(40870)
企业(40870)
方法(33744)
数学(29204)
数学方法(28860)
(18778)
(17268)
(17104)
中国(16570)
业经(14784)
地方(13406)
理论(12030)
农业(11623)
(11551)
(11526)
(11521)
技术(11518)
贸易(11517)
财务(11467)
财务管理(11449)
(11426)
(11184)
企业财务(10926)
环境(10795)
(9816)
银行(9768)
机构
大学(258968)
学院(256748)
管理(101486)
(93250)
经济(91046)
理学(89126)
理学院(88033)
研究(87382)
管理学(86333)
管理学院(85893)
中国(61086)
科学(59976)
(55270)
(49150)
(45506)
业大(45093)
研究所(42351)
(41745)
农业(38957)
中心(38540)
(35724)
财经(34508)
北京(34462)
(33473)
师范(33086)
(31984)
(31523)
(29541)
技术(28596)
经济学(27058)
基金
项目(187935)
科学(145600)
基金(135670)
研究(130757)
(121080)
国家(120142)
科学基金(101556)
社会(79265)
社会科(74987)
社会科学(74967)
(74371)
基金项目(73174)
自然(70003)
自然科(68337)
自然科学(68311)
自然科学基金(67067)
(63367)
教育(59508)
资助(55984)
编号(52154)
重点(42318)
成果(41796)
(40223)
(39381)
(39133)
计划(37060)
科研(36942)
创新(36543)
课题(36118)
大学(34286)
期刊
(96078)
经济(96078)
研究(70332)
学报(51206)
(44275)
科学(44141)
中国(44071)
大学(37206)
管理(35472)
学学(35424)
农业(31206)
(30206)
教育(27160)
技术(20354)
(18052)
金融(18052)
财经(16043)
(15973)
业经(15970)
经济研究(15184)
科技(14501)
业大(14329)
图书(13837)
(13537)
林业(13495)
(13493)
理论(12795)
问题(12515)
实践(12014)
(12014)
共检索到353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银丽  韦福翠  张德刚  杨伟  胡先奇  
【目的】间作套种对病害控制的研究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探明间作桃树对石榴枯萎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ITS5-1737F和ITS2-2043R为引物,对云南蒙自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MZD)、健康石榴根际土壤(MZ)以及间作桃树修复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MZP)样品的真菌ITS区进行扩增,采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的方法系统分析三种土壤样品的根际微生物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结果】MZD,MZ,MZP在门水平上的平均序列数目分别为32865、34698、28714,在属水平上的平均序列数目分别为30901,30514,27002,多年生石榴树根际土壤真菌的平均序列数多于间作桃树修复枯萎病石榴树。MZD、MZ、MZP得到的OTU数分别为1174、1076、1007,韦恩图分析表明,MZD特有OTUs数为152个,MZ特有OTUs数为47个,MZP特有OTUs数为94个。PCA分析结果表明,真菌群落组成间作桃树修复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与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差异较大,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真菌的群落组成通过间作桃树得到了较大程度改变。在属的分类水平上,共鉴定到481属真菌,间作桃树修复石榴枯萎病土壤与健康石榴土壤差异显著的真菌属有Un--s-Hypocreales sp.,Un--s-Cordycipitaceae sp.,Un--s-Microascales sp.,腐质霉属(Humicola),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透孢黑团壳属(Massarina),Stagonosporopsis等21个;间作桃树修复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与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差异显著的真菌属有被孢霉属(Mortierella),壳针孢属(Septoria),腐质霉属(Humicola),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透孢黑团壳属(Massarina)等47个。【结论】多年生石榴树根际真菌的平均序列数多于间作桃树枯萎病石榴树,多年生石榴树单一种植的土壤根际真菌趋向于增多。通过间作桃树可以改变石榴枯萎病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改善土壤微生态平衡,促进石榴健康生长,对保护石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菊  赵奎华  刘长远  苗则彦  梁春浩  林凤  
从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到4个对甜瓜枯萎病菌具有稳定拮抗作用的细菌,经初步鉴定,Y1、Y2、X1、X11均为芽孢杆菌(Bacillussp.)。室内防治试验测定表明,它们对甜瓜枯萎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最好的Y1防治效果可达75.32%。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徐永杰   吴强盛   汪芳玲   徐雅雯   韩梦壮   肖之炎  
【目的】探讨油茶和薄壳山核桃间作对土壤养分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油茶单作模式(Cam)、油茶+薄壳山核桃间作模式(Cam&Car)和薄壳山核桃单作模式(Car)3种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分析0~30 cm林地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以及真菌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间作模式林地土壤pH值和水解性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均居于Car单作模式和Cam单作模式之间。间作模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薄壳山核桃土壤酶活性,降低了土壤有效钾(AK)、有效硫(AS)、交换性钙(ECa)含量。3种模式土壤真菌测序共获得1 084个OTUs,共有OTUs数量为111个,特有OTUs的数量表现为Car> Cam&Car> Cam。3种模式共鉴定出8门11纲56目131科201属257种真菌,其中Saccharomycetes、Sordariomycetes、Agaricomycetes是3种模式共有优势菌纲,Wickerhamomyces是共有优势菌属。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3种模式土壤真菌ACE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即Car> Cam&Car> Cam,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没有显著差异。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Cam&Car间作模式与Car单作模式和Cam单作模式均有交集,其中与Car单作模式交集较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属水平主要真菌与土壤环境因子存在相关关系,其中与交换性钙含量、有效钾含量、有效硫含量存在显著性负相关。【结论】油茶与薄壳山核桃间作增大了林地养分消耗,但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薄壳山核桃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建议油茶和薄壳山核桃间作时,加大肥力管理,特别是含钙、钾和硫元素肥料的投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岑贞陆  欧阳秋飞  谢玲  陈保善  朱方容  林强  覃丽萍  蒙姣荣  史国英  张雯龙  
近年在广西的桑园中发现一种新细菌病害—桑树细菌性枯萎病,从病桑根部和茎部组织经组织分离法获得3个细菌菌株,选择1个典型菌株GXE001进行接种桑树,接种后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并从接种病株上又重新分离到了此病原细菌,柯赫法则证明GXE001菌株为该病的致病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常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S r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鉴定GXE001菌株为Enterobacter cloacae。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琬玥  刘正坪  何祥凤  王文和  
百合枯萎病是危害百合生长的重要病害。从3种不同杂种系的4个百合品种(亚洲百合Avelino,东方百合limpopo和TopsTAn,oT系列百合BonBini)的病变鳞茎中分离纯化真菌,经柯赫氏法则证病后,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双重鉴定,在4种不同品种的百合病变鳞茎中鉴定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4种真菌均为病原菌。对亚洲百合red yunjing和东方百合jumpy做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病原菌的致病程度强弱依次是尖孢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刚  谭志琼  胡振阳  张荣意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漆艳香  张欣  彭军  谢艺贤  
【目的】探讨2种菊科植物全株水提液和2株拮抗菌对香蕉枯萎病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法测定了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油麦菜(Lactuca sativa var.longifoliaf Lam.)根茎叶水提液及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TY)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DF)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及土壤中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番华彩  魏薇  曾莉  徐胜涛  李舒  郭志祥  郑泗军  
【目的】研究云南香蕉枯萎病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差异,探索香蕉枯萎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优化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为其后续生态防控提供新策略。【方法】在云南香蕉枯萎病发生的蕉园,分别采集发病和健康植株的根际土壤,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构和组成的差异。【结果】香蕉植株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存在显著性差异,香蕉枯萎病植株的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高于健康植株。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等4个菌门是香蕉植株根际土壤中的优势门菌群。2种类型香蕉植株根际土壤中有厚壁菌门(Firmicutes)、棒状杆菌门(Rokubacteria)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等5个门菌群差异显著。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健康植株较发病植株高,棒状杆菌门(Rokubacteria)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丰度发病植株较健康植株高。属水平上,健康植株的优势属依次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朱氏杆菌属(Chujaibacter)、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daceae)和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发病植株的优势属依次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daceae)、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朱氏杆菌(Chujaibacter);芽胞杆菌属(Bacillus)、朱氏杆菌属(Chujaibacter)和土壤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等5个菌属在2种类型香蕉植株根际土壤中差异显著,其中,芽胞杆菌属、朱氏杆菌属和土壤链霉菌属的丰度健康植株明显高于枯萎病植株。【结论】香蕉枯萎病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同源性,但部分菌群在2种类型植株根际土壤中的组成丰度有显著差异;差异菌群的功能多样性及与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互作关系尚待明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柳红娟  黄洁  刘子凡  阮云泽  杨金明  
为探讨木薯轮作年限对香蕉枯萎病高发蕉园土壤抑病性的影响,试验选择连作12年香蕉枯萎病发病率达90.4%的蕉园,设轮作木薯年限1、2和3年共3个处理,同时在下茬种植香蕉,测定蕉园土壤抑病性的生物指标、非生物指标及下茬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结果表明:轮作木薯后土壤总真菌数量、病原菌数量和p H值均显著降低,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A/F值、B/F值和速效磷含量均增大,且轮作年限越长,效果越明显;随着轮作木薯年限的增加,下茬种植香蕉的放线菌的数量逐年增加,枯萎病的发病率由90.4%降低到40.2%;轮作木薯可有效防治香蕉枯萎病,但轮作年限需超过3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宋漳  林毓银  
The wilt disease of Bambusa ventricosa was a serious disease occured in Nanp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The symptoms of the disease, identification, inoculati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usal organism and bionomics of the wilt disease were studied. The species was identified as Nectr...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凤芝  安美君  
【目的】揭示不同枯萎病抗性西瓜品种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差异及嫁接提高抗病性的土壤微生物学基础。【方法】以抗枯萎病西瓜品种‘甜妞’和感枯萎病西瓜品种‘天使’为试材,以南瓜(博强1号)为嫁接砧木,采用平板计数及PCR-DGGE技术,研究抗感枯萎病西瓜品种自根苗、嫁接苗和砧木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抗性品种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在生育期的中后期显著高于感病品种,根际土壤真菌数量显著低于感病品种;感病品种嫁接后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高于非嫁接处理,而镰孢菌除苗期外均低于非嫁接处理;PCR-DGGE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且随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对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岑贞陆  何忠  郑露露  
为寻找与致病性有关的生化因子,在含有酶基质的培养基上测定12株木薯细菌性枯萎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manihotis Vauterin,Kerters&Swings,简称X am)5种胞外酶的活性,并结合菌株接种后的病斑平均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供试菌株的胞外淀粉酶与病斑面积呈正相关,其酶活性与病斑面积的回归方程为:y=0.0426x+4.9522,r值为0.9789,菌株的胞外酯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与病斑面积相关性不明显,没有检测到菌株胞外蛋白酶和胞外果胶酶的活性。菌株胞外淀粉酶在致病过程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永辉  陈琦光  迟远丽  杨媚  周而勋  
为探明土壤理化因素对香蕉枯萎病菌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尖镰孢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 4)菌株为对象,模拟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含水量和pH值等条件,观察和分析这些因子对Foc 4生长和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Foc 4在土壤中生长的最适条件为:土壤温度25℃,含水量达到30%和偏酸性条件(pH 4~5);在盆栽试验中,Foc 4的最佳侵染条件为:温度30℃,偏酸性(pH 3~5)的土壤环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景旭  李子钦  张辉  包玉英  
为了筛选对胡麻枯萎病有较好抗性的放线菌,试验对胡麻根围土壤进行了筛选,最终得到1株对胡麻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GS2-1。分别测定了它对不同地区分离得到的151株尖孢镰刀菌的抗性,发酵液对孢子和菌丝的抑制作用,研究了其最佳发酵条件,并对发酵液中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提取和生物活性测定,最后对其在胡麻生长中的防病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S2-1对151株尖孢镰刀菌均有较好的抗性,抑菌率最高可达到73.9%;其发酵液可导致镰刀菌孢子膨大变形,菌丝折叠断裂。其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时间6 d,温度29~32℃,初始pH 7.2,装液量100 mL/300 mL三角瓶,培养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辉  周红敏  张弓乔  王宏翔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红豆树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为红豆树人工林土壤质量动态变化和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机制的理解提供基础数据,为红豆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以红豆树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分析了土壤真菌群落的Alpha多样性、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对土壤理化性质与真菌群落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α多样性指数表明,幼龄林和中龄林、成熟林土壤真菌多样性差异显著,红豆树幼龄林土壤中真菌多样性高且分布均匀;成熟林土壤真菌的数量和丰度最大;2)3个林龄的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到真菌26个门,67个纲,101个目,127个科,145个属。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丰度占真菌总量的74.2%~90.2%。中龄林和成熟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相似度较高。3个林龄土壤中前3位优势菌纲为:银耳纲、粪壳菌纲和散囊菌纲。RDA分析表明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全钾和pH是影响真菌群落的主要因子。【结论】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林龄间有一定差异,幼龄林和中龄林、成熟林的群落结构差异显著,中龄林和成熟林的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差异较小。随着林龄的增大真菌多样性增加,本研究结果为不同林龄红豆树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