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14)
- 2023(10181)
- 2022(8495)
- 2021(7561)
- 2020(5986)
- 2019(13433)
- 2018(12919)
- 2017(23698)
- 2016(13163)
- 2015(14115)
- 2014(13847)
- 2013(13563)
- 2012(12816)
- 2011(11836)
- 2010(11765)
- 2009(10666)
- 2008(10413)
- 2007(9208)
- 2006(8248)
- 2005(7543)
- 学科
- 济(56586)
- 经济(56530)
- 业(33934)
- 管理(32434)
- 企(24000)
- 企业(24000)
- 中国(18941)
- 地方(18695)
- 农(18596)
- 方法(17895)
- 数学(15568)
- 数学方法(15440)
- 业经(13994)
- 农业(13030)
- 学(12434)
- 贸(11784)
- 贸易(11774)
- 易(11366)
- 财(11034)
- 地方经济(10537)
- 发(10349)
- 环境(10225)
- 融(9928)
- 金融(9928)
- 银(9925)
- 银行(9871)
- 技术(9726)
- 行(9592)
- 制(9391)
- 产业(7971)
- 机构
- 学院(187979)
- 大学(184589)
- 济(75569)
- 研究(74255)
- 经济(74114)
- 管理(65790)
- 理学(56500)
- 理学院(55729)
- 管理学(54647)
- 管理学院(54333)
- 中国(54191)
- 科学(50125)
- 农(48365)
- 所(40792)
- 京(40338)
- 农业(38628)
- 研究所(37559)
- 业大(36467)
- 中心(32454)
- 财(31844)
- 江(29303)
- 院(26733)
- 省(26604)
- 北京(25606)
- 范(25124)
- 财经(25016)
- 师范(24644)
- 农业大学(24465)
- 科学院(24392)
- 州(23573)
- 基金
- 项目(130553)
- 科学(100504)
- 基金(92312)
- 研究(87531)
- 家(85624)
- 国家(84864)
- 科学基金(69531)
- 社会(55409)
- 省(53877)
- 社会科(52538)
- 社会科学(52525)
- 基金项目(49283)
- 自然(46734)
- 划(45719)
- 自然科(45660)
- 自然科学(45646)
- 自然科学基金(44819)
- 教育(38390)
- 资助(36432)
- 发(34916)
- 编号(33224)
- 重点(30551)
- 创(27874)
- 计划(27812)
- 部(26794)
- 发展(26420)
- 创新(26141)
- 展(25990)
- 科技(25961)
- 科研(25551)
共检索到287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洋 董奇琦 贾佩岩 史晓龙 蒋春姬 王晓光 张正 万书波 于海秋 赵新华
为明确玉米花生宽幅带状间作下不同肥料处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设置玉米花生间作不施肥(K0)、间作玉米花生施常规肥(K1)、间作玉米施缓控肥花生减施肥料(K2)、单作玉米施常规肥(SM)、单作花生施常规肥(SP)5个处理,测定形态性状、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量、氮含量及相关酶活、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处理下,间作玉米氮代谢酶活性、净光合速率、各器官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均表现为K2>K1>K0,且间作玉米边行显著高于中间行。K2和K1处理间作玉米产量比K0和单作分别显著增加21.95%、17.34%(p<0.05)和14.10%、9.78%(pK2>K0,中间行>边行,且单作>间作。K2和K1处理花生中间行净光合速率比K0显著增加67.75%和64.82%(p<0.05),产量比K0处理显著增加30.65%和21.26%(p<0.05),但比单作显著降低6.81%和13.49%(p<0.05)。可见,间作玉米施用缓控肥提高了玉米叶片氮代谢酶活性、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净光合速率,生长速率加快,进而增加产量。施肥增加花生生长前期氮素吸收量,促进氮代谢酶活性和净光合速率增加、加快干物质积累,增加产量。K1和K2处理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研究结果对创新优化适宜东北地区种植的玉米花生宽幅带状间作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间作 肥料 光合速率 氮代谢酶活性 产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占祥 孙文涛
在人工模拟条件下,采用“311-B”D饱和最优设计,探讨了水肥交互作用对玉米株高、茎基宽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植株的株高与氮肥、灌水量、磷肥用量都呈正相关,其中氮肥用量影响最大,灌水量次之,磷肥用量影响最小;但氮肥用量与灌水量的交互、氮肥和磷肥的交互与株高呈负相关。与氮肥用量和灌水量的平方项呈负相关,说明过量的氮肥或灌水量都对植株的株高呈负效应。同样,玉米的茎基宽与氮肥用量、灌水量、磷肥用量呈正相关,其中氮肥对茎基宽的影响最为明显,灌水量次之,磷肥用量的影响最小。在本试验中,氮肥用量与灌水量的交互、磷肥和灌水量的交互与茎基宽呈正相关。氮肥、磷肥和灌水量对玉米产量均具有正效应,且符合报酬递...
关键词:
玉米 水肥交互作用 产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龙继锐 马国辉 宋春芳 万宜珍 周静 沈洪昌
研究了2种施氮水平下5种肥料对超级杂交中稻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产量与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其次序为:成熟期>齐穗期>孕穗期>分蘖中期;低氮(节氮30%)处理比高氮(等氮)处理分蘖发生总量减少,无效分蘖也减少,但其后期干物质积累量没有明显减少,茎鞘物质转运率高于高氮处理;节氮栽培能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肥料SCU、CCF、LPK和低N适PK的氮素利用率均显明高于普通尿素,SCU优势最为显著。SCU的物质生产优势表现在生育中后期,其生育中后期群体生长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同等氮水平下,SCU处理的氮肥利用率较其它肥料高。因此,SCU较其它肥料有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晨 赵仁杰 刘晓龙 边少锋 赵洪祥 闫伟平 孙宁 李前 王洪君 张治安 张丽华
为探讨玉米应对不同滴灌定额的生理响应机制,在控制条件下开展2 a池栽试验,以2个具有耐旱性差异的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CK1(耐旱型品种、500 mm)、T1(耐旱型品种、350 mm)、T2(耐旱型品种、200 mm)、CK2(干旱敏感型品种、500 mm)、T3(干旱敏感型品种、350 mm)和T4(干旱敏感型品种、200 mm)6个处理,分析玉米叶片光合、叶绿素荧光、光合响应特性及籽粒灌浆特性、籽粒中激素含量、淀粉合成酶活性、产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随滴灌定额减少玉米R3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等4项光合参数、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等4项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呈下降趋势,气孔限制百分率(Ls)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呈增加趋势。玉米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E)等10项光合响应相关参数均随滴灌定额减少而下降,CK1、T1与CK2处理光补偿点(LCP)与光饱和点(LSP)、CO_2补偿点(CCP)与CO_2饱和点(CSP)间差值范围较其他处理大。籽粒灌浆速率在开花后25 d达到峰值,T2和T4处理较CK1和CK2处理显著下降。随滴灌定额减少籽粒中细胞分裂素(CTK)、生长素(IAA)含量下降,脱落酸(ABA)含量增加。T2和T4处理籽粒中酸性蔗糖转化酶、蔗糖合酶、淀粉合成酶与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均较CK1和CK2处理显著下降。玉米产量随滴灌定额减少而显著下降,T1处理较CK1处理仅下降3.45%~4.51%。T1处理与CK1和CK2处理在上述指标间均无显著差异。采用T1处理的玉米叶片仍能维持光合性能和光系统Ⅱ结构,增强叶片对光与CO_2适应能力,玉米籽粒相关激素含量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增加,有效调控了籽粒生长发育及灌浆进程,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表现较佳。
关键词:
玉米 滴灌定额 光合特性 籽粒灌浆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兆娜 田树飞 郭润泽 张晓军 司彤 王月福 邹晓霞
为了确定花生生长所需的适宜追肥量,提供花生高产高效施肥理论依据。以高产花生品种青花7号为材料,于2017-2018年连续2 a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田间试验,以不灌水不追肥处理(CK1)和只灌水不追肥处理(CK2)为对照在花针期设置4个追肥量处理,研究了膜下滴灌追肥量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花生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叶片和茎秆干质量在各期均表现为随追肥量增加而显著提高,于每公顷施尿素261 kg、硼砂30 kg、硝酸钙221 kg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不追肥处理,而花生总果针和入土果针数、荚果数和干质量、荚果产量、单株结果数、百果质量和百仁质量、出仁率则随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于每公顷施尿素131 kg、硼砂15 kg、硝酸钙132 kg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追肥量的增加反而呈下降趋势,2017年T2(追施纯氮硼砂氧化钙各60,15,45 kg/hm~2)产量较CK1和CK2分别提高48. 53%,46. 00%,2018年T2产量较CK1和CK2分别提高38. 20%,34. 76%。各追肥处理下花生茎叶生长显著高于不追肥处理,促进地上部生长效果明显,但果针和荚果的生长随追肥量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因此适量追肥既可以促进花生营养生长又可促进生殖生长,从而提高花生产量,但追肥量过多易引起花生营养生长过度,抑制生殖生长,造成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协调,从而降低产量。综上,适宜的追施量为公顷施纯氮60 kg、硼砂15 kg、氧化钙45 kg。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正雄 张福琐 赵明 毛达如
同期播种条件下 ,前期地膜覆盖直播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明显地早于育苗移栽玉米。植株的干物质累积直播玉米在前期高于育苗移栽玉米 ,后期以方式 1和方式 2育苗移栽的玉米赶上、甚至超过直播玉米 ,而以方式 3育苗移栽的玉米则仍低于直播玉米 ;从根系来看 ,育苗移栽玉米的次生根系的发育明显优于直播玉米。籽粒产量以方式 1、方式 2育苗移栽的玉米为最高 ,其次是前期覆膜的直播玉米 ,而以方式 3育苗移栽种植的玉米显著最低
关键词:
种植方式 玉米 生长发育 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韵翔 吴裕如 王承 杨友才
2018年在湖南省桃源县木塘垸乡,以临奥1号、湘农玉27号和郑单958为材料,设置5个播期处理,T1(5月8日)、T2(5月16日)、T3(5月24日)、T4(6月4日)、T5(6月14日),研究不同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延后,玉米的生育期缩短,湘农玉27号、郑单958和临奥1号全生育期分别缩短5、5、4d;从吐丝期至成熟期,早播处理(T1、T2)的干物质积累量大于晚播处理(T3、T4、T5)的,各品种均以T1处理的最大;至成熟期,湘农玉27号、临奥1号、郑单958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24576.2、25087.7、26367kg/hm~2;3个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在吐丝期最大,播期推迟,叶面积指数逐渐下降;3个品种T3、T4、T5处理的倒伏倒折率均高于T1、T2处理的,倒伏倒折率从高至低依次为湘农玉27号、临奥1号、郑单958;空秆率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品种间差异也较小,空秆率从高至低依次为临奥1号、郑单958、湘农玉27号;3个品种的产量均以T1处理的最高,播期推迟,3个品种的产量均下降,且播种日期越晚,产量降低幅度越大;在本试验区域宜在5月上旬或中旬播种玉米。
关键词:
夏玉米 播期 生长发育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晓明 张亚如 张娜 张晓军 赵长星 王铭伦 王月福
为明确花生生长过程中是否存在生长冗余,探讨花生高产的适宜生长度,以高产花生品种青花7号为试材,设长×宽×深分别为40 cm×20 cm×20 cm、40 cm×20 cm×40 cm、40 cm×20 cm×60 cm、40 cm×20 cm×80 cm4种规格不等的根土空间,采用网袋法,研究了根系生长空间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根土空间增大,株高逐渐增高,分枝数逐渐增多,根系干质量和茎叶干质量逐渐增大,其生育进程的推进差异越来越大。根土空间过小显著影响各时间段花生开花数、下针和结果;根土空间过大则中前期开花数、下针和结果少,中后期开花数、下针和结果多;适当的根土空间(如限根...
关键词:
花生 根土空间 生长发育 产量 冗余生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长星 徐亮 王月福 王铭伦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施磷量对花生生长发育动态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花生高产高效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花生主茎高度、侧枝长度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升高,但当施磷量高于225 kg/hm2时,再增加施磷量对主茎高度、侧枝长度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增施磷肥增加了花生主茎和侧枝的节数,促进了花生分枝的发生,提高了花生叶面积系数。适当增施磷肥可以提高花生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荚果产量,但当磷肥施用量超过225 kg/hm2时,增产效果不显著。
关键词:
花生 磷肥 生长发育 分枝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春彦 熊顺贵
以夏黄切菊花为材料,研究了氮、磷、钾三元素不同施肥水平对夏黄切菊花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砂质壤土盆栽条件下,每公斤土壤基施 N0.17g,P_2O_50.12g,K_2O 0.17g 和追施 N,K 50mg营养液,夏黄切菊花生长发育良好。定植后菊花的地上部分氮素累积速率以营养生长和蕾期最高,花蕾透色后累积速率明显下降;磷的累积速率高峰在现蕾至开花期,供磷不足时,磷有从茎叶向花序转移的趋势;钾在地上部分各器官中累积始终较高,尤以花蕾透色后更为明显。
关键词:
生长发育 菊花 需肥规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伟 孙占祥 郑家明 郝卫平 刘勤 冯良山 蔡倩 冯晨
为了探明不同耕层构造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和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了虚实并存耕层、全实耕层、全虚耕层、上虚下实耕层(CK)4种耕层结构,利用2011-2014年数据研究了不同耕层构造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4年平均产量虚实并存耕层与上虚下实耕层和全实耕层差异显著,分别增产17.64%,6.79%。无论在枯水年还是丰水年,虚实并存耕层构造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百粒质量的提高。在干旱年份,特别是2014年遭遇严重伏旱的情况下,全实耕层表现出了一定的增产效果;枯水年(2011年)和丰水年(2012年)单株干物质虚实并存耕层比上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金城 陶洪斌 高英波 明博 王璞
利用郑单958为材料,探讨播种时底墒差异对夏玉米生长发育、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灌水量。试验设置4个处理,播种后不灌水(CK)、播种后立即灌水30mm(GS-30)、45mm(GS-45)、60mm(GS-60)。结果表明:1)6月中旬播种灌溉底墒水有其必要性;2)土壤储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在不同处理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GS-60的土壤储水量最多,WUE的差异不显著;3)播种后不灌水(CK)处理下的出苗率显著低于3个灌溉处理,即CK比灌溉处理低27.8%~30.3%;3叶展时CK处理下单株干物重比GS-60显著降低了16%,但与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6叶展时单株干物重以GS-60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小丽 薛少平 朱瑞祥 党小选 刘永利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冬小麦秸秆、秸秆覆盖量和覆盖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在陕西关中一年两熟典型地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用小偃22和小偃216 2个冬小麦品种秸秆,设秸秆混入耕层、秸秆带状覆盖、秸秆全面覆盖3种秸秆还田方式,以及4 500,7 500和10 500kg/hm2 3个秸秆还田量,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于夏玉米幼苗期和发育中期测定株高、茎粗、次生根数、叶片颜色、单株干质量,并于成熟期测定株高、穗位高及产量构成因素,研究各处理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2012年夏玉米播种后由于较长时期干旱少雨,冬小麦秸秆覆盖的保墒作用大于其化感作用,各秸秆还田...
关键词:
冬小麦 秸秆还田 夏玉米 生长发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群 耿婷 侯雯嘉 陈长青
【目的】探求东北三省近20年气候变暖对春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为东北地区气候变暖下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东北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三省进行区域研究,利用东北地区近20年气候观察数据和春玉米长期观测数据,通过相关和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东北三省春玉米生长季的气候因子(温度和降水量)与春玉米生育进程数据和历史产量数据之间的关系。【结果】东北地区1989—2009年春玉米生长季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以及平均温度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每年分别为0.050、0.045和0.044℃,表现为春玉米生育期间白天增温幅度较夜间增温幅度大,降水量变化不显著。近20年黑龙江省各试验站...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东尧 闫振华 陈艺博 杨琴 贾绪存 李鸿萍 董朋飞 王群
【目的】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温度升高对玉米生产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复杂,而玉米抗倒性在现在和未来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系统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研究全生育期温度增加对玉米茎秆生长发育及抗倒的力学特性的影响,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下玉米适应性栽培途径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方法】以郑单958(ZD958)和先玉335(XY335)为材料,通过智能温室控制方法,设置3个温度梯度,分别为CK、CK+2℃、CK+4℃,研究了全生育期增温对玉米茎秆生长、结构发育、抗倒力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温度增加,玉米株高、穗位高、第三节间长度、穗上节间长和穗下节间长均显著高于对照,CK+2℃处理的株高、穗位高、第三节间长度、穗上节间长度和穗下节间长度比CK平均增加10.80%、37.29%、16.87%、17.11%和17.78%,CK+4℃处理则比CK分别增加20.82%、54.17%、37.11%、28.48%和35.84%。温度增加显著增加了玉米穗位系数和茎粗系数,CK+4℃处理比CK+2℃处理和CK的茎粗系数平均增加15.92%和58.99%。增温使玉米茎秆维管束数目和面积显著减少,CK+4℃、CK+2℃处理的第三节间的茎秆中央维管束数目比CK平均减少42.39%、22.59%,维管束总面积比CK分别降低40.33%、28.68%,增温对中央维管束数目和面积的影响大于边缘维管束。随温度增加,玉米茎秆抗推力、穿刺强度和破碎强度显著降低,CK+4℃和CK+2℃处理比CK平均降低50.75%和43.75%(茎秆抗推力)、25.41%和29.59%(穿刺强度)、22.41%和23.58%(破碎强度)。茎秆抗推力与株高、穗位高和地上部第三节间长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茎粗、截面惯性矩、边缘维管束数目、面积、中心维管束数目、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2个品种对全生育期增温响应不同。随温度增加,热敏感型品种XY335的株高、穗位高、第三节间长度、穗位系数和茎粗系数增幅显著大于ZD958;ZD958的边缘和中心单个维管束面积减少,而XY335维管束面积呈增加趋势,且ZD958维管束数目和边缘维管束总面积的降幅小于XY335;XY335茎秆抗推力降幅显著大于ZD958,且XY335穿刺强度和破碎强度最大值出现在吐丝后25 d,之后下降,而ZD958在成熟期。ZD958穿刺强度和破碎强度与株高、穗位高、地上部第三节间长均呈显著负相关,与茎粗显著正相关,XY335穿刺强度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破碎强度则与其他指标相关但不显著。【结论】温度增加促进了玉米茎秆生长发育,改变了茎秆内部结构,使茎秆抗推力下降,倒伏风险显著增大,且温度越高倒伏风险越大;不同品种茎秆生长特性和倒伏能力对增温响应存在明显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