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15)
- 2023(8479)
- 2022(7156)
- 2021(6506)
- 2020(5600)
- 2019(12181)
- 2018(11688)
- 2017(22086)
- 2016(12518)
- 2015(13240)
- 2014(12947)
- 2013(12688)
- 2012(11893)
- 2011(10645)
- 2010(10352)
- 2009(9240)
- 2008(9223)
- 2007(8161)
- 2006(6875)
- 2005(6002)
- 学科
- 济(41833)
- 经济(41786)
- 业(32749)
- 管理(31639)
- 企(25225)
- 企业(25225)
- 方法(20315)
- 数学(18115)
- 数学方法(17913)
- 学(14515)
- 农(12836)
- 财(12704)
- 中国(10813)
- 贸(10179)
- 贸易(10179)
- 易(9923)
- 业经(9580)
- 农业(8868)
- 制(8597)
- 务(8266)
- 财务(8259)
- 财务管理(8247)
- 技术(8035)
- 企业财务(7966)
- 银(7201)
- 银行(7124)
- 环境(7002)
- 地方(6824)
- 融(6767)
- 金融(6765)
- 机构
- 大学(178415)
- 学院(176673)
- 研究(68521)
- 济(66501)
- 经济(65213)
- 管理(61986)
- 理学(54668)
- 理学院(53941)
- 管理学(52674)
- 管理学院(52378)
- 科学(49681)
- 农(49147)
- 中国(47856)
- 业大(39500)
- 农业(39161)
- 所(38971)
- 京(38572)
- 研究所(36664)
- 中心(29430)
- 财(28753)
- 农业大学(25864)
- 江(25790)
- 院(25626)
- 省(24373)
- 北京(24051)
- 财经(23810)
- 室(22480)
- 科学院(22070)
- 经(21996)
- 范(21365)
- 基金
- 项目(133277)
- 科学(101584)
- 基金(96843)
- 家(92412)
- 国家(91676)
- 研究(82700)
- 科学基金(74224)
- 自然(53455)
- 自然科(52239)
- 自然科学(52214)
- 省(52193)
- 基金项目(51658)
- 社会(51524)
- 自然科学基金(51330)
- 社会科(48874)
- 社会科学(48859)
- 划(45682)
- 资助(39670)
- 教育(37144)
- 重点(31477)
- 计划(30207)
- 编号(28772)
- 科技(28401)
- 部(28074)
- 发(28012)
- 科研(27559)
- 创(27548)
- 创新(25960)
- 业(25136)
- 专项(23364)
共检索到246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丁磊 潘丕克 李淳 徐庆祥 姚博 徐阳 刘晴 丁琳琳 张妍
【目的】探讨间伐方式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状况、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土壤性质的影响,寻找适合构建日本落叶松人工复层林的间伐方式。【方法】对辽东山区34年生日本落叶松人工单层纯林进行均匀间伐(蓄积采伐强度31%)和带状间伐(蓄积采伐强度50%)。以人工更新的红松、水曲柳复层林为研究对象,以日本落叶松人工单层纯林为对照(CK),以均匀间伐为T1处理,以带状间伐为T6处理,比较不同间伐方式对日本落叶松及其更新树种人工林生长状况、林下植物多样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长率均随间伐强度的提高而提高;不同处理的林分蓄积量表现为CK>T1>T6;T6处理的地径、树高、冠幅均大于T1处理。(2)T1处理的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的物种丰富度(R0)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提高;T6处理的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与CK的差异不显著,但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有所降低。(3)T1和T6处理均降低了土壤容质量,提高了土壤持水量,T1处理的效果优于T6处理;T1、T6处理均改善了土壤化学性质,提高了土壤酶活性;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含量表现为T1>T6>CK;T1、T6处理土壤的pH值,全磷、有效磷含量,脲酶活性均高于CK,但T1、T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T1>CK>T6;T1处理土壤的全钾含量,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大于CK;采用熵权法对经营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经营效果的得分排序为T1>T6>CK。【结论】均匀间伐是构建日本落叶松人工复层林较适宜的间伐方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汤景明 孙拥康 冯骏 林孝培
以湖北省建始县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中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对不同强度间伐后4年的林分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随间伐强度的增大,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等显著增加,而林分蓄积量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表现出在较小间伐强度(50%)下降的趋势。抚育间伐可以增加林下植物的多样性和生物量,且强度间伐的效果最好。间伐对林下植被的影响受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林下植物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必将发生变化。营林实践中,通过对间伐后的林分人工补植相对耐荫的阔叶树种,能增加林下木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人工林 间伐 植物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象君 王庆成 郝龙飞 王石磊
2009年7月中旬,以佳木斯孟家岗林场间伐8年后的34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纯林为对象,分析均匀间伐、大林隙和小林隙的林下更新和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与均匀间伐相比,林隙内出现了树高超过1.5m的胡桃楸、山杨和春榆等喜光阔叶树种,大林隙中出现树高超过2m的胡桃楸幼树;林隙内更新树种的个体密度、平均高和平均地径明显增加,大林隙尤为显著(P<0.05);林隙内木本植物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盖度均显著高于均匀间伐(P<0.05);与小林隙相比,大林隙内木本和草本植物盖度均显著增加(P小林隙>均匀间伐,耐胁迫种的重要值相反(P<0.05);大林隙内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宏星 孙晓梅 陈东升 吴春燕 张守攻
【目的】探讨间伐强度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为其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辽宁省东部山区16年生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4月设置对照组(2 000株·hm~(-2),郁闭度0.89)、间伐强度30%(保留1 404株·hm~(-2),郁闭度0.78)、间伐强度45%(保留1 106株·hm~(-2),郁闭度0.69)3种间伐强度,2020年7月生长旺季调查林下植被特征,并在春、夏和秋季进行土壤取样,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土壤真菌和细菌多样性与群落组成,以及基于15个与碳、氮、磷循环相关的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指标计算土壤多功能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5%间伐强度可显著提高林下植物被多样性、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酶活性、真菌多样性,增加土壤多功能性,且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在夏季表现尤为明显;30%间伐强度显著降低春、夏、季的土壤多功能性,对林下植被生物量和多样性影响不显著;2)间伐显著影响土壤真菌优势门和纲的相对丰度,对细菌优势门和纲的相对丰度影响不显著;45%间伐强度显著增加夏季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夏、秋季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3)相关分析显示,林下植被生物量和多样性、真菌丰富度与土壤多功能性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45%间伐强度对土壤多功能性具有显著而直接的正效应,并通过改变真菌群落组成产生间接的正效应。【结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更易受间伐影响,细菌群落主要受季节影响;45%间伐强度(郁闭度0.69)较30%间伐强度(郁闭度0.78)更有利于维持16年生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生长发育、真菌多样性和土壤多功能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象君 王庆成 王石磊 孙强
对18年生落叶松人工纯林采用不同大小的林隙间伐,辅以不同的整地措施进行近自然化改造,同时以相同强度的常规均匀间伐处理为对照,分析改造后第1年和第2年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改造后第1年和第2年林下草本植物种数、密度、盖度、平均高和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有较大幅度增加,改造后第2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均匀度指数除外)(P0.05...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启越 张卫强 赵连清 迟明峰 罗桂生 郑晓敏 贾忠奎 王清春
【目的】探讨油松人工林皆伐前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及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为在油松林皆伐后植被恢复和发育阶段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林分结构稳定、发挥更高生态效益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经营措施建议。【方法】采用时序研究法,在河北平泉地区选择立地一致的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32年中龄林、40年近熟林、53年成熟林)和皆伐后不同时间(5、10、24 a)的天然更新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松人工林下植物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与土壤水分间的相关性。【结果】1)皆伐前后6种林分样地共出现灌木植物21种,草本植物65种,不同样地林下植物组成存在差异。胡枝子在各林分样地均有出现,且重要值均> 20%,在灌木层优势地位明显;草本层中菊科植物种类最多,有18种,其次是蔷薇科和禾本科,分别为6种和4种。2)不同林分样地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皆伐前随着林龄增加林下植物多样性逐渐增加;皆伐后灌木层植物多样性表现为先下降后增加再下降,且变化幅度明显,伐后10 a灌木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分别为1.40、0.61、1.24和0.74,与53年样地差异不显著。皆伐后不同时间的天然更新林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均与伐前53年样地的差异不显著,皆伐对灌木层植物的影响较大。3)不同林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较一致,表现为伐前随林龄增加而逐渐增加,伐后5~10 a仍保持较高水平,伐后24 a出现下降,经相关分析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水分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草本层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伐前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主要与林分密度降低、光照条件改善有关,伐后主要与油松天然更新及种间竞争有关。依靠油松天然更新恢复的林地保持了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但在皆伐10 a后出现下降的趋势,建议在此时对油松更新苗进行人工抚育、降低密度以维持植物多样性。土壤水分是影响植物多样性的关键生态因子,良好的土壤水分条件和林下植被的恢复和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皆伐 植物多样性 土壤水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龚固堂 牛牧 慕长龙 陈俊华 黎燕琼 朱志芳 郑绍伟
【目的】针对川中丘陵区普遍存在的柏木人工林密度过大、木材生产力低、林下灌草盖度低和天然更新不良等问题,开展生态疏伐试验,探讨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林下植物的影响,为开展柏木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营林活动提供参考。【方法】以25年生柏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方法,设置4种间伐强度(20%~25%,15%~20%,10%~15%和对照)的处理,观察林分胸径、树高、蓄积量、生物多样性和天然更新幼苗数量,探讨间伐强度对其影响。【结果】不同强度间伐5年后林分平均胸径和胸径连年生长量在各处理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胸径生长量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增加;平均树高以20%~25%间伐强度最大,达10.7 m,但2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尔查 王铮 李梓豪 李卓凡 董大伟 宝虎 高润红
[目的]研究不同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探寻科学合理的沙地生态修复模式及近自然植被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毛乌素沙地4种典型人工林(Ⅰ:樟子松人工林;Ⅱ:杨树人工林;Ⅲ:沙柳人工林;Ⅳ:小叶锦鸡儿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人工林林下草本群落物种多样性及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并进一步探讨二者间的关系。[结果]4种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种类由多到少依次为小叶锦鸡儿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杨树人工林>沙柳人工林,其中,菊科、禾本科、豆科植物种类较多,占总植物种类的65.39%。4种人工林林下草本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不同人工林表层土壤pH值、有机质、有效磷、水解性氮和颗粒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樟子松人工林土壤pH值显著低于其他3种人工林,乔木林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含量高于灌木林,灌木林土壤有效磷含量比乔木林高,4种人工林土壤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差异。影响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土壤因子为有机质、有效磷、pH、水解性氮以及粒度成分。[结论]毛乌素沙地不同人工林林下植物组成和土壤理化性质具有差异,不同人工林对林下植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有机质、有效磷、pH、水解性氮为影响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因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义 马履一 王希群 徐昕
侧柏人工林是北京山区主要生态公益林,由于林分密度普遍偏大,树木长势弱,林下植被稀疏,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分质量普遍较差,难以全面发挥生态功能.抚育间伐作为森林经营中一项基础性措施,对于提高侧柏人工林质量,恢复林下植物多样性,加速退化生态系统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抚育后侧柏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为合理的抚育技术提供依据,2004年在北京山区分别选择低山阳坡薄土、阳坡厚土、半阳坡厚土3种立地类型的侧柏人工林进行弱度、中度、强度间伐(修枝、割灌试验),共设置样地41块.2005和2006年夏季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抚育后第1年和第2年的林下植物种类、数量、Simpso...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吕康婷 张二山 李思颖 靳姗姗 周梦丽 闫东锋
[目的]探究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的主导因子,旨在为营造健康稳定的黄山松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河南省大别山区黄柏山林场40年生黄山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计算林分角尺度、混交度、空间密度指数、林层指数、开敞度和Hegyi竞争指数等6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和林下草本、灌木以及更新树种植物多样性测度指标,分别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中,与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灰色关联度最大的为角尺度,而与灌木和更新植物多样性灰色关联度最大的为混交度。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角尺度与林下草本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以及灌木Simpson优势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混交度与草本Pielou均匀度指数、灌木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空间密度指数与林下更新树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温晶 张秋良 李嘉悦 魏玉龙
研究了间伐强度对兴安落叶松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为确定兴安落叶松林分的最佳采伐强度提供理论依据。以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间伐强度(10%、20%、30%、40%)和对照的试验固定样地,对间伐5 a后各样地林下灌草多样性和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抚育间伐可以明显提高林下植物种类、Menhin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各层均以40%间伐强度最大,而生态优势度指数则呈递减趋势(P <0.05);3)综上所述,在30%~40%的间伐强度下,兴安落叶松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生物量最高,林分质量最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履一 李春义 王希群 徐昕
2005年和2006年夏季,对北京密云水漳村和昌平小宫门低山阴坡厚土油松人工林林分的生长及其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情况进行抚育间伐后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后第1、2年,油松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单株材积和蓄积量显著高于对照,但各强度间伐林分之间生长差异不显著;而间伐后第6年,油松林的各项生长指标均表现为强度间伐>中度间伐>弱度间伐>对照,且中度、强度间伐显著大于对照和弱度间伐,强度间伐后林分生长效果最好;林下植物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林下植物总生物量在间伐后第1、2年都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升高,间伐后第6年,不同强度间伐下油松林的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比间伐后第1...
关键词:
间伐 油松人工林 植物多样性 指示植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商添雄 韩海荣 程小琴 蔡锰柯 李斌 张雯雯
[目的]探讨不同间伐强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并找出影响林分生长的关键土壤因子。[方法]在山西省沁源县好地方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设置12块抚育间伐试验样地,开展轻度(间伐强度15%)、中度(间伐强度35%)、重度(间伐强度50%)抚育间伐并设置对照样地,以树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枝下高、平均冠幅、乔木层生物量与生产力为林木生长指标,利用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分析不同间伐强度林分生长特征,结合土壤因子运用相关性分析研究林木生长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经中度、重度间伐2年与4年后,各树木生长指标与对照样地相比均显著增加;间伐在减少林分内乔木层生物量的同时能显著提高乔木层生产力,各时间段及间伐强度下乔木层生产力均表现为重度>中度>轻度>对照;间伐可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土壤全氮(TN)、土壤全磷(TP)含量,减缓土壤养分的流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平均胸径生长量与SOC、TN呈显著正相关,平均冠幅生长量与土壤含水率(MC)、SOC、TN、TP显著正相关。[结论]间伐可促进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单株林木胸径和冠幅生长,增大林木单株冠径比与生产力,在本研究的3个间伐强度中,50%的重度间伐是最适间伐强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内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全氮含量较为丰富,土壤全磷含量较少,土壤pH为弱酸性,SOC、TN、TP是影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重要土壤因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曹现富 王晓丽 邹广权 李艳 付朴艳 李华 李妹 唐君培 曹子林
【目的】探讨坡向对尾巨桉人工林林木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忙安林场8 a生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坡向(阳坡、半阳坡、阴坡、半阴坡),每个坡向3个样地,采用样地调查对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树高、单位面积林分蓄积量和单株立木材积及植物多样性指数(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进行研究。【结果】坡向对尾巨桉人工林的林分平均胸径(P=0.000)、林分平均树高(P=0.000)、单位面积林分蓄积量(P=0.001)和单株立木材积(P=0.005)均具有极显著影响,且阳坡的各生长指标均极显著大于阴坡,半阳坡和半阴坡为过渡组。4个坡向尾巨桉人工林林下灌木植物共有40种,隶属于23科36属;同时草本植物共有30种,隶属于16科28属;4个坡向中,半阴坡的林下物种数最多。尾巨桉人工林林下灌木层植物的Margalef指数(P=0.013)、Simpson指数(P=0.047)和Pielou指数(P=0.029)在坡向间均有显著差异,但Shannon-wiener指数(P=0.127)在坡向间无显著差异;阳坡灌木层植物的Margalef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大于阴坡,阴坡灌木层植物的Pielou指数显著大于阳坡。尾巨桉人工林林下草本层植物的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最大值均出现在阴坡,最小值均在阳坡;草本层植物的Margalef指数(P=0.013)、Simpson指数(P=0.036)和Shannon-wiener指数(P=0.035)在坡向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阴坡均显著大于阳坡;草本层植物的Pielou指数在坡向间无显著差异(P=0.114)。【结论】4个坡向中,半阴坡的林下物种数最多,阳坡更利于林木生长和灌木层植物的生存,阴坡更利于草本层植物的生存,综合考虑林木生长和林下植物多样性,阳坡为尾巨桉的适宜造林坡向。
关键词:
坡向 尾巨桉 林木生长 林下植物多样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鲁绍伟 王雄宾 余新晓 鲁少波 李金海 武军
该文以河北省木兰林管局较强封育、较弱封育和非封育等3种封育强度的人工油松林和人工华北落叶松林林下植被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相似度等4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封育强度下人工针叶林林下草本植被差距较大,较强封育区油松林和落叶松林比非封育区的物种数分别多33种和21种,高度大2.49倍和3.28倍,盖度值大52.21%和54.87%;而木本植物的密度、盖度差距等不明显。各封育强度下植被反映物种多样性的Simpson指数值差异并不显著,部分Shannon-Wiener指数差异显著。随着封育强度的变弱,相同树种各标准地间的林下物种组成差异增大。油松林和落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