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22)
2023(6708)
2022(5471)
2021(4687)
2020(3760)
2019(8173)
2018(7409)
2017(13264)
2016(7536)
2015(7826)
2014(7505)
2013(7128)
2012(6377)
2011(5592)
2010(5275)
2009(4770)
2008(4604)
2007(3815)
2006(3119)
2005(2519)
作者
(24466)
(20476)
(20451)
(19070)
(12793)
(10007)
(8893)
(8107)
(7774)
(7132)
(6946)
(6615)
(6581)
(6562)
(6312)
(6279)
(6258)
(6143)
(6027)
(5881)
(5459)
(4932)
(4785)
(4674)
(4528)
(4494)
(4466)
(4464)
(4261)
(4083)
学科
(26818)
经济(26788)
管理(22935)
(21580)
(16729)
企业(16729)
方法(13273)
数学(12113)
数学方法(12023)
(8478)
(8146)
(7454)
中国(7387)
(7187)
贸易(7181)
(7026)
业经(6510)
农业(5890)
(5533)
财务(5529)
财务管理(5524)
企业财务(5307)
环境(5291)
技术(5238)
地方(4528)
产业(4469)
(4454)
(4399)
(4018)
(3835)
机构
大学(106515)
学院(105774)
(42141)
经济(41512)
管理(40475)
研究(37763)
理学(36558)
理学院(36150)
管理学(35489)
管理学院(35332)
(28456)
科学(26931)
中国(26586)
业大(23531)
农业(23038)
(21724)
(20206)
研究所(19177)
(17293)
中心(16584)
农业大学(15825)
财经(14713)
(14516)
(14358)
(13601)
经济学(13022)
北京(12927)
(12716)
(12705)
科学院(12117)
基金
项目(83915)
科学(65414)
基金(62526)
(59146)
国家(58701)
研究(52214)
科学基金(48891)
社会(34718)
自然(34645)
自然科(33893)
自然科学(33879)
基金项目(33847)
自然科学基金(33320)
社会科(33116)
社会科学(33107)
(32728)
(28683)
资助(24155)
教育(23354)
重点(19614)
计划(18727)
编号(17998)
(17951)
(17797)
(17721)
科研(17217)
创新(16878)
科技(16855)
(16365)
国家社会(15322)
期刊
(37320)
经济(37320)
学报(27198)
研究(24893)
(24044)
科学(21719)
大学(19191)
学学(18773)
中国(17442)
农业(16332)
(12526)
管理(12459)
(9263)
业大(8325)
经济研究(7289)
业经(6978)
农业大学(6957)
财经(6794)
(6720)
教育(6602)
(6523)
金融(6523)
科技(6519)
技术(6480)
林业(6220)
(5778)
商业(5337)
问题(5318)
资源(5025)
中国农业(4833)
共检索到138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青青  周再知  黄桂华  杨光  刘高峰  梁坤南  
[目的]探究不同间伐强度对柚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林木生长的影响,为柚木大径材高效培育和林地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年生柚木纯林为研究对象,设置轻度、中度、重度间伐和对照4个处理。间伐3.5 a后,测定柚木生长量、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等指标,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处理下各指标的差异。采用冗余分析法(RDA)分析柚木生长指标及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间伐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20 cm土层,间伐提高了土壤含水率,降低了表层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碱解氮的含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加,中度、重度间伐林分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了18.2%和19.0%,碱解氮含量显著增加了15.7%和16.6%;间伐后土壤全氮和交换性钙含量也均增加。间伐显著增强了0~20 cm土层的蔗糖酶活性,而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无显著差异。柚木林分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加,林分断面积和蓄积也均高于对照;重度间伐处理的林分各生长指标年均增量最大,并显著高于对照,平均单株材积和蓄积增量分别提高了80.0%和90.2%。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与柚木各生长指标呈正相关,田间持水量、土壤密度及总孔隙度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间伐改善了土壤养分和水分状况,促进了柚木生长,林地生产力得到明显提高。间伐提高了与N、P循环相关酶的活性,显著增强了与C循环相关的蔗糖酶活性。对15年生柚木人工林进行间伐,适宜的间伐强度为40%~45%。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朝辉  方晰  田大伦  项文化  
利用定位观测数据,研究了间伐对湖南省会同杉木人工林林下地被物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按50%强度间伐5 a后,林下植物种类和生物量比对照区分别增加了6种和3 280.16 kg.hm-2,生物量的变化率达224.77%,林下死地被物增加了4 380 kg.hm-2,提高了92.80%;与对照区相比,林地各层土壤温度提高了3.16%以上,土壤层(40~100 cm)除容重下降了2.44%外,土壤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贮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分别提高了4.22%、6.77%、9.95%、4.20%、2.40%、6.38%、1.63%,土壤层(0~45 c...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木易  梁燕芳  苏福聪  朱原立  李志辉  刘立玲  赵苏亚  龚映匀  
【目的】研究桉树不同间伐强度处理下各套种树种的生长状况、蓄积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探索适于桉树间伐后套种混交的最佳改培方式。【方法】在广西国有七坡林场,选择不同栽植密度的尾巨桉(DH32-29)与红椎、米老排、火力楠混交,建立4种不同间伐强度的桉树近熟林改培处理(CK、LT、MT、HT),分析不同改培处理中各树种生长状况、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随着桉树配置比例的减小,可促进桉树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生长,表现为HT> MT> LT> CK;4个处理中HT和MT桉树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的生长与LT、CK存在显著差异。2)在CK和LT处理中各套种树种的平均单株材积表现为米老排>火力楠>红椎,在MT和HT处理中则表现为米老排>红椎>火力楠;米老排在各处理中平均单株材积均大于红椎和火力楠,红椎在不同改培林分中生长变化最明显。3)各处理0~20 cm土层的土壤通气度、总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均大于20~40 cm土层;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在相同土层中,土壤通气度、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均表现为HT> CK> LT> MT;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表现为HT> CK>LT> MT,田间持水量则表现为CK> HT> LT> MT,且差异显著。4)各处理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在0~20 cm土层中pH值、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随林分中桉树比例的减小而增大,全钾相反;在20~40 cm土层中pH值和速效氮随林分中桉树比例的减小而增大。【结论】不同改培处理对混交林各树种林分生长、土壤物理性状及养分的影响显著。从林分质量、土壤改良效果和改造后混交林产量的几个角度考虑,HT处理在促进林分生长、改善林分结构和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上更具有优势。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炎根   胡艳静   黄莎   刘波   吴继来   王懿祥  
【目的】比较不同间伐强度下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解释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因子,为森林经营及碳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对照(间伐0%)、中度间伐(间伐45%)、重度间伐(间伐70%) 3种间伐处理,采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法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进行短期原位监测。【结果】间伐显著增加了杉木林土壤呼吸速率(P<0.05),与对照相比,中度和重度间伐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增加了23.30%和44.94%。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土壤温度呈显著指数相关,而与土壤含水量无关。不同间伐处理下,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系数(Q_(10))为1.77~2.16,对照处理下Q_(10)最高,间伐降低了杉木林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间伐初期,间伐对杉木林土壤呼吸速率有促进作用,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温度是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活性有机碳是重要因子。图3表5参44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雪蕾  孙玉军  周华  张鹏  胡杨  王新杰  
【目的】从发展林下植被、改善群落结构的角度,探讨适合杉木人工林的间伐强度,为提高人工林的稳定性和维护地力、维持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对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的杉木人工林采取3种强度间伐:弱度间伐(LT,10%~25%)、中度间伐(MT,25%~35%)和强度间伐(HT,40%~50%),并设置对照样地(CK,未间伐)。于2016年对样地内林木进行每木检尺,调查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盖度、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对测定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Tukey法多重比较进行两两差异显著性检验,并对林下植被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间伐3年后,未间伐、弱度和中度间伐的盖度分别为25.52%、52.81%和58.98%,林下植被均未能形成群落,强度间伐的盖度为100%,林下形成灌木蕨类群落;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盖度和生物量均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加,均匀度指数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盖度和生物量均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加;间伐3年后,弱度、中度、强度间伐林比未间伐林的表层土(0~10 cm)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71.41%、39.31%和98.10%,全氮含量分别增加82.76%、51.27%和115.87%,碱解氮含量分别增加49.47%、25.59%和42.22%,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138.29%、112.23%和174.29%,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6.25%、-24.25%和16.27%,对表层土pH值、全磷含量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均不显著;灌木的盖度和生物量与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P<0.05)正相关,此外灌木的盖度还与速效钾含量显著(P<0.05)正相关,草本盖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不强,草本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以及有效磷含量显著(P<0.05)正相关,林下植被的盖度和生物量均与土壤pH值和物理性质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未间伐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盖度和生物量均低,林下植被未能形成群落,缺乏稳定性;间伐能够促进林下植被的发育,增加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盖度和生物量,林下植被能形成群落,可提高维护地力的能力,尤其是强度间伐;建议杉木人工幼龄林进行40%~50%强度的抚育间伐,将郁闭度调整到0.6~0.7较为合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蓓  刘勇  李国雷  甘敬  徐扬  
In 2000, the effect of thinning intensities with five different treatments of 0%(CK), 30%(slight thinning), 48.75%(middle thinning),53.75%(intense thinning) and 65.6%(super intense thinning) on the soil enzyme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9-year-old aerial seeding Pinus tabulaeformis stands with initial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齐梦娟  石朔蓉  姜春前  王书韧  王辉  王景弟  
[目的 ]探索不同间伐强度对青冈栎次生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响应。[方法 ]以湖南省天心阁林场青冈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设置4种间伐强度(对照:0%;弱度间伐:15%;中度间伐:30%;强度间伐:50%),探讨不同间伐强度下4种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变化及其在总有机碳中的分配比例。[结果 ](1)与对照样地相比,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弱度间伐降低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2)间伐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降低了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土壤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不同间伐处理下的变化趋势与总有机碳一致;(3)不同间伐强度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分别为:0.23%~0.54%、0.40%~0.78%、16.54%~47.30%和6.46%~14.29%,强度间伐显著提高了微生物量碳、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降低了可溶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表明间伐提高了不稳定碳的比例,且颗粒有机碳对间伐处理更敏感;(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总有机碳与各活性有机碳组分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活性有机碳与土壤含水量和总氮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活性组分碳间转化依赖于总有机碳量的变化,且在一定的水分和氮素条件下易发生分解转变。[结论 ]不同间伐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含量有显著影响,强度间伐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含量,加快土壤中的碳素循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齐梦娟  石朔蓉  姜春前  王书韧  王辉  王景弟  
[目的 ]探索不同间伐强度对青冈栎次生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响应。[方法 ]以湖南省天心阁林场青冈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设置4种间伐强度(对照:0%;弱度间伐:15%;中度间伐:30%;强度间伐:50%),探讨不同间伐强度下4种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变化及其在总有机碳中的分配比例。[结果 ](1)与对照样地相比,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弱度间伐降低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2)间伐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降低了可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土壤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不同间伐处理下的变化趋势与总有机碳一致;(3)不同间伐强度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分别为:0.23%~0.54%、0.40%~0.78%、16.54%~47.30%和6.46%~14.29%,强度间伐显著提高了微生物量碳、颗粒有机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降低了可溶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表明间伐提高了不稳定碳的比例,且颗粒有机碳对间伐处理更敏感;(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总有机碳与各活性有机碳组分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活性有机碳与土壤含水量和总氮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活性组分碳间转化依赖于总有机碳量的变化,且在一定的水分和氮素条件下易发生分解转变。[结论 ]不同间伐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含量有显著影响,强度间伐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含量,加快土壤中的碳素循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叶钰倩  赵家豪  刘畅  关庆伟  
【目的】探讨不同间伐强度下马尾松人工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性糖为含量、组成和来源,以更好了解间伐后林地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稳定性变化,为马尾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3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法,设置4种处理,各处理重复3次,共12块20 m×20 m固定样地,包括对照(0%)、轻度间伐(25%)、中度间伐(45%)和强度间伐(65%),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枯落物和土壤中性糖的含量及组成。【结果】根际土壤中性糖含量(4.55~7.89 mg·g~(-1))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2.67~4.18 mg·g~(-1));间伐可显著降低根际土壤中性糖含量,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分别低于对照15.34%、27.25%和42.33%;非根际土壤中性糖含量仅在强度间伐下显著降低(P<0.05);非根际土壤中8种中性单糖含量在不同间伐强度间差异不显著,均以葡萄糖含量最高,占中性糖总量的33.21%~41.39%,其次为甘露糖(占中性糖总量的18.34%~25.09%)、半乳糖(占中性糖总量的13.87%~16.99%)、阿拉伯糖(占中性糖总量的8.45%~11.34%)、木糖(占中性糖总量的6.22%~7.91%)、鼠李糖(占中性糖总量的4.37%~6.06%)、岩藻糖(占中性糖总量的2.71%~3.26%)和核糖(含量最少,占中性糖总量的比例不到1%);根际土壤中8种中性单糖分布规律与非根际土壤一致,且随间伐强度增加各中性单糖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各处理间差异除葡萄糖外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间伐可增加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六碳糖(半乳糖+甘露糖)和五碳糖(木糖+阿拉伯糖)含量的比值,且间伐后该比值均大于2;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性糖在总有机碳中的比例分别为16.65%~17.36%和16.75%~23.21%,且该比值均随间伐强度增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中度间伐时达到最低值。【结论】间伐可降低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性糖总量,但对土壤中8种中性单糖含量影响不显著;间伐后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从而可增加土壤中性糖的微生物来源;中度间伐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性糖和总有机碳的比值最低,表明中度间伐有利于土壤碳库的稳定,对马尾松近熟林实施45%的间伐强度较为适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管惠文  董希斌  曲杭峰  陈蕾  张期奇  
为改善大兴安岭落叶松天然次生林的生态环境,观测间伐后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探讨最有利于林地土壤改良的间伐强度。在大兴安岭设置间伐强度分别为9.43%、16.75%、29.00%、40.01%、53.09%、67.25%的实验样地和未间伐的对照样地,样地分别栽植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兴安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促进林分更新。选取能够反映土壤肥力的化学性质指标和物理性质指标共13项,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同时运用灰色关联法,对各间伐样地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0.222)、有机质(0.145)在所有评价指标中所占权重偏高,灰色关联度(间伐强度)由大到小排序为0.73(40.01%)> 0.70(29%)> 0.65(16.75%)> 0.64(9.43%)> 0.63(53.09%)> 0.60(0)> 0.55(67.25%)。说明土壤有效磷、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影响因素,间伐强度40.01%的改造样地土壤肥力最佳,间伐强度9.43%~53.09%的落叶松次生林土壤肥力优于对照样地。适当的间伐强度能够改善林地内的土壤肥力,为大兴安岭落叶松次生林的改造提供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姜雨希   申方圆   周思雨   刘月   陈晨   周冠军   强铁艳   杨立学  
【目的】研究不同间伐强度下红松阔叶林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化学计量比的变化,探讨间伐强度对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有利于红松阔叶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生态功能的稳定。【方法】以吉林省长白山林区内的天然红松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选择4个间伐强度(CK,0%;LT,14%;MT,27%;HT,41%),测定并分析土壤养分、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通过胞外酶矢量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揭示间伐强度对红松阔叶林土壤胞外酶活性及养分限制的影响。【结果】间伐显著降低了磷(P)获取酶活性(ACP),显著提高了碳(C)、氮(N)获取酶活性(CBH、BG、NAG、LAP),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C、N获取酶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中度间伐达到最大。土壤E_(C∶P)(0.99)和矢量长度(0.92)在重度间伐处较高,E_(C∶N)(1.15)和矢量角度(57.21°)在未间伐处较高,表明土壤微生物在重度间伐和未间伐下分别具有较强的碳和磷限制。土壤铵态氮与C获取酶(CBH、BG)活性、E_(C∶N)、E_(C∶P)、矢量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与P获取酶(ACP)活性显著负相关(P<0.01)。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有机质是调控土壤胞外酶活性随间伐强度变化的重要因子。【结论】适宜的间伐强度可以提高土壤胞外酶活性,改善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促进土壤生物化学循环过程,研究结果可以为深入探讨间伐对天然次生林的养分循环和资源限制等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为红松阔叶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洪玲霞  
初植密度、间伐对杉木林分优势高生长过程的影响*洪玲霞关键词杉木优势高初植密度间伐立地质量是决定林分生长和收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用材林经营与管理中,立地质量定义为“生长在某一地位上既定树种或林分类型林木的生产潜力”。以往的研究表明:许多树种的材积生产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乐  王新杰  王廷蓉  武文昊  
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国有林场内的杉木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对皆伐与不同迹地清理方式下杉木林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研究,旨在为杉木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层中,皆伐后1、3月的土壤容重均高于皆伐前;随着皆伐后时间的推移,同一土层中的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含水率和总孔隙度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同一土层中(除0~5 cm),不同迹地清理方式下样地的土壤容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采用炼山清理后的迹地土壤容重明显高于采用带状整地清理的迹地;不同深度土层中,对于土壤的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含水率等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炼山处理后的结果均低于带状整地方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秦国宣  项文化  
研究湖南会同连栽第2代杉木人工纯林和撂荒对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30cm和30~60cm土层中,撂荒地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普遍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且腐殖质碳、有效磷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磷含量在0~30cm土层中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0~30cm土层中,撂荒地过氧化氢酶活性极显著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P<0.01),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P<0.05),30~60cm土层中,撂荒地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也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地(P<0.05),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也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但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再知  梁坤南  徐大平  马华明  黄桂华  张玉臣  
采用311-A混合最优回归设计,以强酸性赤红壤为培养基质,开展柚木苗期Ca,B,N营养元素配比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处理对柚木无性系幼苗高和地径生长,叶、茎、根生物量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Ca是促进酸性赤红壤柚木苗木高、地径生长和叶、茎、根部器官生物量积累的营养因子,也是柚木苗木生长的限制因子。B对苗木生长影响不显著,Ca与B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苗木对N反应敏感,在低Ca量和不施Ca的情况下,随追施N量的增加,苗高、地径生长和总生物量积累受到抑制。贫瘠强酸性赤红壤上培育柚木,应适当增加Ca(氧化钙)和减少N(尿素)的用量。柚木苗期最适Ca,B,N配比为:Ca∶B∶N=1.2g·kg-1∶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