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68)
2023(5789)
2022(4764)
2021(4302)
2020(3581)
2019(7766)
2018(7275)
2017(13259)
2016(7418)
2015(7831)
2014(7414)
2013(7185)
2012(6479)
2011(5765)
2010(5462)
2009(4914)
2008(4800)
2007(4062)
2006(3408)
2005(2705)
作者
(25317)
(21323)
(21212)
(19833)
(13333)
(10374)
(9262)
(8415)
(8103)
(7531)
(7319)
(6994)
(6958)
(6855)
(6770)
(6588)
(6478)
(6327)
(6196)
(6034)
(5674)
(5142)
(5107)
(4873)
(4691)
(4609)
(4601)
(4596)
(4394)
(4301)
学科
(25605)
经济(25574)
管理(19878)
(19709)
(14821)
企业(14821)
方法(12723)
数学(11610)
数学方法(11512)
(9530)
(8197)
(7183)
(6954)
贸易(6954)
(6787)
业经(6304)
中国(6234)
农业(5860)
环境(5209)
技术(5071)
(4378)
财务(4376)
财务管理(4372)
产业(4312)
企业财务(4162)
(4103)
地方(4025)
(3986)
(3750)
(3583)
机构
大学(106127)
学院(105276)
(40540)
经济(39928)
研究(39521)
管理(39170)
理学(35182)
理学院(34762)
管理学(34056)
管理学院(33897)
(31453)
科学(30083)
中国(27582)
业大(26286)
农业(24913)
(22693)
(22085)
研究所(21075)
农业大学(17151)
中心(17096)
(15677)
(15449)
(14742)
(14424)
(14381)
北京(14044)
实验(13897)
财经(13398)
实验室(13213)
研究院(12937)
基金
项目(84719)
科学(64616)
基金(62197)
(60121)
国家(59674)
研究(50401)
科学基金(48558)
自然(35519)
自然科(34674)
自然科学(34658)
自然科学基金(34078)
基金项目(33832)
(33134)
社会(32397)
社会科(30806)
社会科学(30796)
(29059)
资助(24626)
教育(21778)
计划(19977)
重点(19744)
科技(18906)
科研(17901)
(17756)
(17711)
(17205)
编号(16863)
创新(16696)
(16251)
专项(15361)
期刊
(36944)
经济(36944)
学报(31032)
(26178)
科学(24534)
研究(22792)
大学(22144)
学学(21810)
农业(17343)
中国(15816)
管理(11416)
林业(11153)
(10897)
业大(9952)
(9687)
业经(8014)
科技(7782)
农业大学(7490)
(7478)
经济研究(6688)
技术(6132)
财经(6118)
(6096)
金融(6096)
问题(5810)
资源(5566)
自然(5546)
(5202)
商业(5156)
中国农业(5084)
共检索到137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龚固堂  牛牧  慕长龙  陈俊华  黎燕琼  朱志芳  郑绍伟  
【目的】针对川中丘陵区普遍存在的柏木人工林密度过大、木材生产力低、林下灌草盖度低和天然更新不良等问题,开展生态疏伐试验,探讨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和林下植物的影响,为开展柏木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营林活动提供参考。【方法】以25年生柏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方法,设置4种间伐强度(20%~25%,15%~20%,10%~15%和对照)的处理,观察林分胸径、树高、蓄积量、生物多样性和天然更新幼苗数量,探讨间伐强度对其影响。【结果】不同强度间伐5年后林分平均胸径和胸径连年生长量在各处理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胸径生长量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增加;平均树高以20%~25%间伐强度最大,达10.7 m,但2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汤景明  孙拥康  冯骏  林孝培  
以湖北省建始县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中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对不同强度间伐后4年的林分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随间伐强度的增大,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等显著增加,而林分蓄积量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表现出在较小间伐强度(50%)下降的趋势。抚育间伐可以增加林下植物的多样性和生物量,且强度间伐的效果最好。间伐对林下植被的影响受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林下植物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必将发生变化。营林实践中,通过对间伐后的林分人工补植相对耐荫的阔叶树种,能增加林下木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义  马履一  王希群  徐昕  
侧柏人工林是北京山区主要生态公益林,由于林分密度普遍偏大,树木长势弱,林下植被稀疏,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分质量普遍较差,难以全面发挥生态功能.抚育间伐作为森林经营中一项基础性措施,对于提高侧柏人工林质量,恢复林下植物多样性,加速退化生态系统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抚育后侧柏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为合理的抚育技术提供依据,2004年在北京山区分别选择低山阳坡薄土、阳坡厚土、半阳坡厚土3种立地类型的侧柏人工林进行弱度、中度、强度间伐(修枝、割灌试验),共设置样地41块.2005和2006年夏季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抚育后第1年和第2年的林下植物种类、数量、Simpso...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丁磊   潘丕克   李淳   徐庆祥   姚博   徐阳   刘晴   丁琳琳   张妍  
【目的】探讨间伐方式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状况、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土壤性质的影响,寻找适合构建日本落叶松人工复层林的间伐方式。【方法】对辽东山区34年生日本落叶松人工单层纯林进行均匀间伐(蓄积采伐强度31%)和带状间伐(蓄积采伐强度50%)。以人工更新的红松、水曲柳复层林为研究对象,以日本落叶松人工单层纯林为对照(CK),以均匀间伐为T1处理,以带状间伐为T6处理,比较不同间伐方式对日本落叶松及其更新树种人工林生长状况、林下植物多样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长率均随间伐强度的提高而提高;不同处理的林分蓄积量表现为CK>T1>T6;T6处理的地径、树高、冠幅均大于T1处理。(2)T1处理的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的物种丰富度(R0)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提高;T6处理的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与CK的差异不显著,但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有所降低。(3)T1和T6处理均降低了土壤容质量,提高了土壤持水量,T1处理的效果优于T6处理;T1、T6处理均改善了土壤化学性质,提高了土壤酶活性;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含量表现为T1>T6>CK;T1、T6处理土壤的pH值,全磷、有效磷含量,脲酶活性均高于CK,但T1、T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T1>CK>T6;T1处理土壤的全钾含量,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大于CK;采用熵权法对经营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经营效果的得分排序为T1>T6>CK。【结论】均匀间伐是构建日本落叶松人工复层林较适宜的间伐方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开敏  俞新妥  洪伟  黄宝龙  
在 2 9a不同密度杉木林分内 ,对不同林下植物覆盖度和生物量梯度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林下植物的平均高、总覆盖度和生物量均随杉木林分密度的增加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 ;林下植物对土壤水分和孔隙状况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但 0~ 2 0cm和 2 0~ 40cm土层的有机质、全N、全P、水解N和速效P的含量基本上呈现出随林下植物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并且以 0~ 2 0cm尤为明显 ,这说明林下植物具有促进营养元素在地表富集的作用。因此 ,保护和恢复林下植物对杉木林地力的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雪蕾  孙玉军  周华  张鹏  胡杨  王新杰  
【目的】从发展林下植被、改善群落结构的角度,探讨适合杉木人工林的间伐强度,为提高人工林的稳定性和维护地力、维持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对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的杉木人工林采取3种强度间伐:弱度间伐(LT,10%~25%)、中度间伐(MT,25%~35%)和强度间伐(HT,40%~50%),并设置对照样地(CK,未间伐)。于2016年对样地内林木进行每木检尺,调查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盖度、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对测定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Tukey法多重比较进行两两差异显著性检验,并对林下植被与土壤理化性质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间伐3年后,未间伐、弱度和中度间伐的盖度分别为25.52%、52.81%和58.98%,林下植被均未能形成群落,强度间伐的盖度为100%,林下形成灌木蕨类群落;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盖度和生物量均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加,均匀度指数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盖度和生物量均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加;间伐3年后,弱度、中度、强度间伐林比未间伐林的表层土(0~10 cm)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71.41%、39.31%和98.10%,全氮含量分别增加82.76%、51.27%和115.87%,碱解氮含量分别增加49.47%、25.59%和42.22%,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138.29%、112.23%和174.29%,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6.25%、-24.25%和16.27%,对表层土pH值、全磷含量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均不显著;灌木的盖度和生物量与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P<0.05)正相关,此外灌木的盖度还与速效钾含量显著(P<0.05)正相关,草本盖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不强,草本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以及有效磷含量显著(P<0.05)正相关,林下植被的盖度和生物量均与土壤pH值和物理性质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未间伐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盖度和生物量均低,林下植被未能形成群落,缺乏稳定性;间伐能够促进林下植被的发育,增加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盖度和生物量,林下植被能形成群落,可提高维护地力的能力,尤其是强度间伐;建议杉木人工幼龄林进行40%~50%强度的抚育间伐,将郁闭度调整到0.6~0.7较为合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履一  李春义  王希群  徐昕  
2005年和2006年夏季,对北京密云水漳村和昌平小宫门低山阴坡厚土油松人工林林分的生长及其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情况进行抚育间伐后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后第1、2年,油松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单株材积和蓄积量显著高于对照,但各强度间伐林分之间生长差异不显著;而间伐后第6年,油松林的各项生长指标均表现为强度间伐>中度间伐>弱度间伐>对照,且中度、强度间伐显著大于对照和弱度间伐,强度间伐后林分生长效果最好;林下植物种类、数量、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林下植物总生物量在间伐后第1、2年都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升高,间伐后第6年,不同强度间伐下油松林的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比间伐后第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曹现富   王晓丽   邹广权   李艳   付朴艳   李华   李妹   唐君培   曹子林  
【目的】探讨坡向对尾巨桉人工林林木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忙安林场8 a生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坡向(阳坡、半阳坡、阴坡、半阴坡),每个坡向3个样地,采用样地调查对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树高、单位面积林分蓄积量和单株立木材积及植物多样性指数(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进行研究。【结果】坡向对尾巨桉人工林的林分平均胸径(P=0.000)、林分平均树高(P=0.000)、单位面积林分蓄积量(P=0.001)和单株立木材积(P=0.005)均具有极显著影响,且阳坡的各生长指标均极显著大于阴坡,半阳坡和半阴坡为过渡组。4个坡向尾巨桉人工林林下灌木植物共有40种,隶属于23科36属;同时草本植物共有30种,隶属于16科28属;4个坡向中,半阴坡的林下物种数最多。尾巨桉人工林林下灌木层植物的Margalef指数(P=0.013)、Simpson指数(P=0.047)和Pielou指数(P=0.029)在坡向间均有显著差异,但Shannon-wiener指数(P=0.127)在坡向间无显著差异;阳坡灌木层植物的Margalef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大于阴坡,阴坡灌木层植物的Pielou指数显著大于阳坡。尾巨桉人工林林下草本层植物的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最大值均出现在阴坡,最小值均在阳坡;草本层植物的Margalef指数(P=0.013)、Simpson指数(P=0.036)和Shannon-wiener指数(P=0.035)在坡向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阴坡均显著大于阳坡;草本层植物的Pielou指数在坡向间无显著差异(P=0.114)。【结论】4个坡向中,半阴坡的林下物种数最多,阳坡更利于林木生长和灌木层植物的生存,阴坡更利于草本层植物的生存,综合考虑林木生长和林下植物多样性,阳坡为尾巨桉的适宜造林坡向。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茜  傅红  郝建锋  齐锦秋  
【目的】路域森林已成为现代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仍存在脆弱性和敏感性等问题,研究不同营林措施对成都绕城高速路域加杨Populus canadensis人工林林下植物种间关联及群落稳定性的影响,可为高速路域人工林提出适当林分抚育措施,以提高其整体生态效益。【方法】以成都第一绕城高速路域加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取典型抽样法设置20个样地,以造林开始后未发生任何经营活动的样地为对照,通过方差比率法、χ~2检验、联结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M. Godron稳定性等测度,比较不同营林措施(种植、翻耕、割灌、弃耕、对照)对高速路域加杨人工林林下植物种间关联和群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不同营林措施样地中草本层联结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种植、割灌、翻耕、对照、弃耕,其中种植、割灌样地的联结系数大于1,总体关联性为正关联;灌木层联结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种植、割灌、对照、种植、弃耕,仅弃耕样地的联结系数小于1,总体关联性为负关联。种间关联分析表明:种植、割灌的灌草层优势种正、负相关种对数呈相反变化趋势,种植、对照主要是对草本优势群落产生影响。M. Godron稳定性分析表明:5种营林措施样地群落整体均不稳定,为演替的初级阶段,其中种植、割灌群落整体稳定性相对较好。【结论】营林措施中,种植、割灌的灌草优势种种间关联强度更好,可促进群落演替更新及高速路域加杨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整体稳定性。图5表5参29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吕康婷  张二山  李思颖  靳姗姗  周梦丽  闫东锋  
[目的]探究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的主导因子,旨在为营造健康稳定的黄山松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河南省大别山区黄柏山林场40年生黄山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计算林分角尺度、混交度、空间密度指数、林层指数、开敞度和Hegyi竞争指数等6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和林下草本、灌木以及更新树种植物多样性测度指标,分别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中,与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灰色关联度最大的为角尺度,而与灌木和更新植物多样性灰色关联度最大的为混交度。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角尺度与林下草本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以及灌木Simpson优势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混交度与草本Pielou均匀度指数、灌木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空间密度指数与林下更新树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崔飞  邓湘雯  邓东华  李艳琼  项文化  方晰  赵丽娟  闫文德  
以湖南省会同县炼山造林后4个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炼山造林后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个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丰富,总物种数达到167种,分属于65科,127属;4个年龄阶段林下植被物种总数分别为74、85、76、68,草本的总数量在3 a时就达到最大值,平均高到7 a时,达到最大值;灌木的株数密度在7 a达到最大,随后开始降低,平均高则随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增大;林分中藤本的数量基本不变。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林下植被的物种相似性指数相对降低;菝葜Smilax china、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广东蛇葡萄Am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开敏  洪伟  俞新妥  黄宝龙  
对不同地位指数和不同林龄杉木林下植物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除中龄林林下植物生长发育较差外 ,林下植物总生物量和灌木层生物量基本上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 ,而草本层生物量的变化较为复杂 ;不同地位指数和不同林龄杉木及其林下植物的凋落物积累量也存在明显差异 ,杉木凋落物积累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 14地位指数的林下植物凋落物量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 ,而 16和 18地位指数的林下植物凋落物量除中龄林很少外 ,其他年龄段也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应用数量化模型Ⅰ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林分密度、林龄、地形和土壤条件是影响林下植物生物量、杉木凋落物量和林下植物凋落物量的重要因子 ,尤其是林分密度和林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象君  王庆成  郝龙飞  王石磊  
2009年7月中旬,以佳木斯孟家岗林场间伐8年后的34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纯林为对象,分析均匀间伐、大林隙和小林隙的林下更新和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与均匀间伐相比,林隙内出现了树高超过1.5m的胡桃楸、山杨和春榆等喜光阔叶树种,大林隙中出现树高超过2m的胡桃楸幼树;林隙内更新树种的个体密度、平均高和平均地径明显增加,大林隙尤为显著(P<0.05);林隙内木本植物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盖度均显著高于均匀间伐(P<0.05);与小林隙相比,大林隙内木本和草本植物盖度均显著增加(P小林隙>均匀间伐,耐胁迫种的重要值相反(P<0.05);大林隙内1...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重升  王有良  张利荣  崔朝伟  彭丽鸿  林开敏  游云飞  范福金  
以福建省南平市洋口国有林场16年生间伐后3 a内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强度间伐(HIT)、弱度间伐(LIT)和未间伐[对照(CK)]3个间伐梯度,探讨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干形以及材种结构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间伐能促使保留木胸径和树高增长;(2)间伐能够影响林木的胸高形数和径高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胸高形数表现为CK>LIT>HIT,径高比表现为HIT>LIT>CK;(3)林木平均单株材积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表现为HIT>LIT>CK,且间伐强度越大,增长越明显;(4)在观测年限内,林分蓄积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大呈递减趋势,而林分蓄积定期增长量和增长率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活立木规格材出材率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受间伐影响显著;(5)间伐能够影响林分的材种结构,促使小中径材更早进入下一径阶.在立地质量(SI)≥22及0≤间伐强度≤35%的条件下,间伐强度越大,越适宜大径材培育.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段文军  李达  李冲  
【目的】分析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和土壤种子库多样性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桉树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通过样带网格对1~5年生尾巨桉人工林Eucalyptus urophylla×Eucalyptus grandis的林下植物和土壤种子库以及10种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并与同地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2种乡土人工林进行了对比研究,并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1)尾巨桉人工林林下植物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土壤种子库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也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2)3年生尾巨桉人工林林下植物丰富度,3~4年生尾巨桉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高于杉木林。马尾松林则高于1~5年生尾巨桉人工林和杉木林。3)3~5年生尾巨桉人工林土壤种子库多样性高于杉木林。马尾松林的土壤种子库多样性高于杉木林和1~5 a尾巨桉人工林。4)林下透光率是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种子库多样性的主导因子,土壤容重、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毛管含水量是次要影响因子。凋落物现存量对土壤种子库有显著影响。【结论】桉树人工林的林下植物和土壤种子库多样性均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并非所有桉林人工林林下植物和种子库多样性低于乡土人工林,林下透光率是其主导因素,这与人工林的种植密度和郁闭度有密切关系。通过合理桉林间伐和间种乡土树种可提高林下透光率和生态环境异质性,从而促进桉树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和可持续经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