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63)
2023(7750)
2022(6440)
2021(5861)
2020(4941)
2019(10734)
2018(10288)
2017(19476)
2016(10851)
2015(11397)
2014(11004)
2013(10784)
2012(10009)
2011(8922)
2010(8552)
2009(7714)
2008(7610)
2007(6580)
2006(5471)
2005(4624)
作者
(36005)
(30406)
(30192)
(28419)
(19107)
(14907)
(13326)
(11952)
(11517)
(10647)
(10640)
(9996)
(9977)
(9797)
(9720)
(9496)
(9220)
(9048)
(8723)
(8716)
(8067)
(7440)
(7254)
(6856)
(6745)
(6710)
(6506)
(6501)
(6253)
(6196)
学科
(37624)
经济(37578)
(29134)
管理(28365)
(22633)
企业(22633)
方法(19599)
数学(17740)
数学方法(17568)
(12900)
(11290)
(10885)
中国(9105)
(8654)
贸易(8654)
(8464)
业经(7982)
农业(7619)
技术(7417)
(7360)
财务(7351)
财务管理(7340)
企业财务(7106)
(7013)
环境(6468)
(6248)
银行(6174)
(5973)
金融(5972)
(5820)
机构
大学(154638)
学院(153313)
(58654)
研究(57811)
经济(57660)
管理(55034)
理学(49185)
理学院(48571)
管理学(47446)
管理学院(47204)
(43268)
科学(42815)
中国(40252)
业大(35705)
农业(34556)
(32857)
(32246)
研究所(30492)
中心(25163)
(25069)
农业大学(23297)
(21787)
(21659)
财经(21102)
(20706)
北京(20118)
(19891)
(19539)
实验(18830)
科学院(18725)
基金
项目(119153)
科学(91338)
基金(88202)
(84249)
国家(83642)
研究(71924)
科学基金(68363)
自然(49617)
自然科(48495)
自然科学(48471)
自然科学基金(47669)
基金项目(47473)
(46518)
社会(46195)
社会科(43940)
社会科学(43924)
(40408)
资助(35796)
教育(32068)
重点(27864)
计划(27172)
科技(25421)
(24954)
科研(24831)
(24773)
(24507)
编号(24108)
创新(23374)
(22550)
专项(21060)
期刊
(54284)
经济(54284)
学报(43401)
(37149)
研究(35955)
科学(34532)
大学(30831)
学学(30285)
农业(24812)
中国(24485)
(18674)
管理(17291)
林业(14177)
(13775)
业大(13724)
(11233)
金融(11233)
(10725)
农业大学(10597)
业经(10258)
财经(10251)
科技(10142)
经济研究(9923)
技术(8919)
(8726)
问题(8119)
教育(8036)
自然(7675)
中国农业(7243)
资源(7176)
共检索到2052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温晶  张秋良  李嘉悦  魏玉龙  
研究了间伐强度对兴安落叶松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为确定兴安落叶松林分的最佳采伐强度提供理论依据。以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间伐强度(10%、20%、30%、40%)和对照的试验固定样地,对间伐5 a后各样地林下灌草多样性和生物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抚育间伐可以明显提高林下植物种类、Menhin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各层均以40%间伐强度最大,而生态优势度指数则呈递减趋势(P <0.05);3)综上所述,在30%~40%的间伐强度下,兴安落叶松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生物量最高,林分质量最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汤景明  孙拥康  冯骏  林孝培  
以湖北省建始县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中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对不同强度间伐后4年的林分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随间伐强度的增大,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等显著增加,而林分蓄积量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表现出在较小间伐强度(50%)下降的趋势。抚育间伐可以增加林下植物的多样性和生物量,且强度间伐的效果最好。间伐对林下植被的影响受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林下植物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必将发生变化。营林实践中,通过对间伐后的林分人工补植相对耐荫的阔叶树种,能增加林下木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飞  张秋良  马秀枝  郭旭  
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对大兴安岭不同发育阶段兴安落叶松3种林型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随兴安落叶松林的发育年龄而改变。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灌草层多样性从幼龄林开始,增加到中龄林(或近熟林)达到最大值(中龄林灌木层D、H为0.34和0.55,草本层H为1.07;近熟林草本层D为0.54),然后随郁闭度的增加在成熟林(灌草层D、H分别为0.20,0.38和0.32,0.63)降到最低,到过熟林由于林冠疏开和自然整枝增强了林地光照强度,多样性又升高。杜香-兴安落叶松林灌草层多样性从幼龄林开始,增加到近熟林达到最高(灌草层D和H分别为0.39,0.76和0.57,1.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象君  王庆成  郝龙飞  王石磊  
2009年7月中旬,以佳木斯孟家岗林场间伐8年后的34年生长白落叶松人工纯林为对象,分析均匀间伐、大林隙和小林隙的林下更新和植物多样性。结果表明:与均匀间伐相比,林隙内出现了树高超过1.5m的胡桃楸、山杨和春榆等喜光阔叶树种,大林隙中出现树高超过2m的胡桃楸幼树;林隙内更新树种的个体密度、平均高和平均地径明显增加,大林隙尤为显著(P<0.05);林隙内木本植物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盖度均显著高于均匀间伐(P<0.05);与小林隙相比,大林隙内木本和草本植物盖度均显著增加(P小林隙>均匀间伐,耐胁迫种的重要值相反(P<0.05);大林隙内1...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丁磊   潘丕克   李淳   徐庆祥   姚博   徐阳   刘晴   丁琳琳   张妍  
【目的】探讨间伐方式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状况、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土壤性质的影响,寻找适合构建日本落叶松人工复层林的间伐方式。【方法】对辽东山区34年生日本落叶松人工单层纯林进行均匀间伐(蓄积采伐强度31%)和带状间伐(蓄积采伐强度50%)。以人工更新的红松、水曲柳复层林为研究对象,以日本落叶松人工单层纯林为对照(CK),以均匀间伐为T1处理,以带状间伐为T6处理,比较不同间伐方式对日本落叶松及其更新树种人工林生长状况、林下植物多样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长率均随间伐强度的提高而提高;不同处理的林分蓄积量表现为CK>T1>T6;T6处理的地径、树高、冠幅均大于T1处理。(2)T1处理的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的物种丰富度(R0)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提高;T6处理的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与CK的差异不显著,但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有所降低。(3)T1和T6处理均降低了土壤容质量,提高了土壤持水量,T1处理的效果优于T6处理;T1、T6处理均改善了土壤化学性质,提高了土壤酶活性;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含量表现为T1>T6>CK;T1、T6处理土壤的pH值,全磷、有效磷含量,脲酶活性均高于CK,但T1、T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T1>CK>T6;T1处理土壤的全钾含量,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大于CK;采用熵权法对经营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经营效果的得分排序为T1>T6>CK。【结论】均匀间伐是构建日本落叶松人工复层林较适宜的间伐方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象君  王庆成  王石磊  孙强  
对18年生落叶松人工纯林采用不同大小的林隙间伐,辅以不同的整地措施进行近自然化改造,同时以相同强度的常规均匀间伐处理为对照,分析改造后第1年和第2年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改造后第1年和第2年林下草本植物种数、密度、盖度、平均高和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有较大幅度增加,改造后第2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均匀度指数除外)(P0.0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宏星  孙晓梅  陈东升  吴春燕  张守攻  
【目的】探讨间伐强度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为其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辽宁省东部山区16年生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4月设置对照组(2 000株·hm~(-2),郁闭度0.89)、间伐强度30%(保留1 404株·hm~(-2),郁闭度0.78)、间伐强度45%(保留1 106株·hm~(-2),郁闭度0.69)3种间伐强度,2020年7月生长旺季调查林下植被特征,并在春、夏和秋季进行土壤取样,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土壤真菌和细菌多样性与群落组成,以及基于15个与碳、氮、磷循环相关的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指标计算土壤多功能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5%间伐强度可显著提高林下植物被多样性、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酶活性、真菌多样性,增加土壤多功能性,且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在夏季表现尤为明显;30%间伐强度显著降低春、夏、季的土壤多功能性,对林下植被生物量和多样性影响不显著;2)间伐显著影响土壤真菌优势门和纲的相对丰度,对细菌优势门和纲的相对丰度影响不显著;45%间伐强度显著增加夏季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夏、秋季担子菌门的相对丰度;3)相关分析显示,林下植被生物量和多样性、真菌丰富度与土壤多功能性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45%间伐强度对土壤多功能性具有显著而直接的正效应,并通过改变真菌群落组成产生间接的正效应。【结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群落更易受间伐影响,细菌群落主要受季节影响;45%间伐强度(郁闭度0.69)较30%间伐强度(郁闭度0.78)更有利于维持16年生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生长发育、真菌多样性和土壤多功能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董利虎  李凤日  
【目的】探讨林分乔木层生物量的估算方法,为大区域、大尺度森林生物量的估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990—2010年5期大兴安岭东部天然落叶松林固定样地数据,选择基于林分变量的林分生物量模型和基于林分蓄积量的林分生物量模型作为林分乔木层生物量估算的方法,利用似然分析法去判断2种模型的误差结构(相加型和相乘型),并采用聚合型可加性生物量模型建立其林分生物量模型,模型参数估计采用非线性似乎不相关回归模型方法。采用"刀切法"评价所建立的林分生物量模型。【结果】经似然分析法判断,2种模型的误差结构是相乘型的,对数转换的线性回归更适合用来拟合林分生物量数据;2种模型的调整后确定系数R2a>0.94,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亚娟  徐化成  于汝元  
在兴安落叶松原始老龄林的四个林型中,通过不同程度的地面干扰和对小哺乳动物的排除(靠铁丝网),研究了兴安落叶松天然幼苗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强度地表干扰对幼苗发生最有利,而仅去除下层植被但不去除枯枝落叶层的中度地面干扰仅在赤杨落叶松林中有利,而在其他三个林型中则效果不显著,甚至有害.动物啃食在除丛桦落叶松林以外的其他三个林型中对幼苗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曹芹  邱新彩  刘欣  彭道黎  程顺  
【目的】探究间伐强度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间伐强度(对照、轻度间伐、中度间伐和重度间伐)标准地,采集0~10、10~20和20~3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含量和胞外酶活性,分析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胞外酶化学计量比。【结果】1)随间伐强度增大,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先增后降,在中度间伐中观测到最大值;间伐降低了土壤C∶N、C∶P和N∶P。2)间伐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磷(MBC,MBN和MBP)含量,尤其是中度间伐;间伐提高了土壤MBC∶MBN而降低了MBN∶MBP,土壤MBC∶MBP在不同间伐强度间无显著差异(P> 0.05)。3)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BG)活性在不同间伐强度间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 0.05),土壤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亮氨酸氨肽酶(NAG+LAP)活性、酸性磷酸酶(AP)活性和(NAG+LAP)∶AP在中度间伐和重度间伐中显著高于对照和轻度间伐(P <0.05)。【结论】间伐能够促进养分循环,尤其是中度间伐。研究结果可为不同间伐强度人工林中养分循环、资源限制和生态过程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为该区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立宾  隋心  朱道光  崔福星  李金博  宋瑞清  倪红伟  
为了研究不同林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细菌微生物量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探讨微生物量和群落组成变化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子,选择了4个典型兴安落叶松林:藓类兴安落叶松林、杜香兴安落叶松林、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和杜鹃兴安落叶松林,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和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了4个林型土壤细菌的微生物量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PLFA法检测出4个林型中C12~C20 8种类型共44种不完全分布的PLFAs生物标记,4个林型中的兴安落叶松林细菌生物量最高,草类兴安落叶松林最低;高通量共检测出19门35纲55目87科92属细菌,其中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丰度较高。通过冗余分析分析发现,有效磷对土壤细菌生物量的影响较大,土壤pH值、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养分对土壤细菌的群落组成影响比较明显。本研究表明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中不同土壤环境的土壤细菌微生物量和群落组成存在差异,且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具有相关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彬  孙龙  胡海清  孙志虎  
以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火后不同强度(重度、中度、轻度)及未火烧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于火烧结束3年后(2009年)的秋季,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不同强度火烧后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Nmic),并研究其与土壤养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林重度火烧区的Cmic显著高于中度、轻度和未火烧区,Nmic在不同强度火烧样地间差异不显著,但在重度火烧区出现最高值。其中重度、中度、轻度和对照的Cmic平均为692.8、499.94、28.8和498.7 mg.kg-1,而Nmic分别为70.65、5.25、0.9和54.1 mg.kg-1。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土壤有机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运红  李建亮  王利东  邹金龙  刘彦清  陆景星  赵婉凝  贾忠奎  
【目的】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凋落物的分解及其伴随的养分释放和土壤有机物结构的变化是森林生态系统运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采取措施加快凋落物分解,对于加快养分归还、促进林木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中4种间伐强度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布设凋落物,分别测定0(CK)、15%、20%、30%4种间伐强度下(以下分别简称为CK、15%、20%、30%)凋落物、有机质、全碳(C)、全氮(N)、全磷(P)、全钾(K)的残留率等8项物理和化学养分指标,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及Duncan多重比较等方法研究华北落叶松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及养分动态变化。【结果】(1)间伐显著降低了华北落叶松凋落物的残留率,到2015年9月,残留率大小分别为:CK> 30%> 20%> 15%;(2)不同间伐强度下,华北落叶松凋落物分解速率大小依次为:15%> 30%> 20%> CK,其中,30%和20%间伐强度下分解速率差异不大。(3)间伐强度和时间发生对有机质、C、N、P残留率有交互作用,且影响极显著,而K残留率几乎不受间伐强度影响。华北落叶松凋落物中的N、P残留率与分解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楚旭  邸雪颖  杨光  
以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时间火烧迹地进行调查,采用挖掘法获取土壤根系样品,研究火后落叶松根生物量,C、N养分浓度及C/N值变化。结果表明:1)火烧后1周,受低强度和中等强度火烧树木的活根生物量仅是对照树木的80%和36%,<1mm细根生物量则分别是对照的60%和19%。2)火烧后3个月,受低强度火烧树木细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受中等强度火烧树木根恢复程度明显低于受低强度火烧树木;火后2年,前者根生物量与对照树木无明显差异,而后者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肖生苓  杨嘉龙  
基于大兴安岭北部林区19块样地内104株天然兴安落叶松实测生物量数据,建立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地上总量和分量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分别采用权函数和联立线性方程组消除方程的异方差和度量误差。结果表明:1)含度量误差的单木生物量相容性模型能解决总量生物量模型和分量生物量模型不兼容的问题,而且模型的预估精度高于经验模型;2)所建模型参数的决定系数R2和模型偏差统计量,估计值的标准差SEE、平均估计误差MPE、平均相对偏差ME、平均相对偏差绝对值MAE分别为0.907~0.947,1.887~17.368,1.011%~2.703%,-4.937%~6.998%,5.408%~10.886%;3)对大兴安岭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