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17)
2023(5914)
2022(4934)
2021(4440)
2020(3744)
2019(8168)
2018(7804)
2017(14208)
2016(8129)
2015(8610)
2014(8087)
2013(7716)
2012(6992)
2011(6098)
2010(5704)
2009(5305)
2008(5089)
2007(4353)
2006(3712)
2005(2964)
作者
(26862)
(22636)
(22555)
(21100)
(14192)
(11116)
(9864)
(9018)
(8680)
(7980)
(7698)
(7441)
(7400)
(7225)
(7145)
(6970)
(6912)
(6822)
(6697)
(6514)
(6108)
(5439)
(5427)
(5175)
(5025)
(4963)
(4893)
(4877)
(4630)
(4624)
学科
(25955)
经济(25924)
(21576)
管理(20561)
(16580)
企业(16580)
方法(12816)
数学(11664)
数学方法(11575)
(9943)
(8483)
(7631)
(6927)
贸易(6926)
(6777)
中国(6706)
业经(6246)
农业(6008)
技术(5252)
环境(5075)
(4656)
财务(4655)
财务管理(4649)
企业财务(4441)
产业(4380)
(4346)
地方(4174)
(3986)
(3929)
(3916)
机构
大学(112569)
学院(111846)
(42281)
研究(42220)
经济(41611)
管理(40497)
理学(36359)
理学院(35919)
管理学(35157)
管理学院(34990)
(33555)
科学(32019)
中国(29672)
业大(27235)
农业(26747)
(23874)
(23786)
研究所(22773)
中心(18234)
农业大学(18056)
(16721)
(16318)
(15999)
(15534)
(15459)
实验(14795)
北京(14615)
财经(14182)
实验室(14074)
(13873)
基金
项目(88869)
科学(67968)
基金(65255)
(62853)
国家(62388)
研究(53605)
科学基金(50822)
自然(36954)
自然科(36088)
自然科学(36065)
自然科学基金(35475)
基金项目(35411)
(35159)
社会(34192)
社会科(32472)
社会科学(32461)
(30768)
资助(25852)
教育(23472)
重点(20976)
计划(20908)
科技(19720)
(18817)
(18753)
科研(18692)
编号(18380)
(18140)
创新(17659)
(17581)
专项(16198)
期刊
(38929)
经济(38929)
学报(32866)
(28127)
科学(25747)
研究(24940)
大学(23210)
学学(22764)
农业(18853)
中国(18236)
管理(12162)
(11956)
林业(10481)
业大(10477)
(10439)
农业大学(8203)
业经(8137)
(8031)
科技(7840)
(7113)
金融(7113)
经济研究(7101)
财经(6602)
技术(6543)
教育(6204)
问题(5945)
自然(5905)
(5625)
资源(5590)
中国农业(5449)
共检索到148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先初  董鹏飞  党坤良  段学鑫  李杰茹  强浪浪  
【目的】以秦岭南坡锐齿栎林为研究对象,探讨间伐对锐齿栎林地土壤腐殖质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秦岭林区锐齿栎林抚育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年3月,在秦岭南坡陕西省宁东林业局沙沟林场林地阳坡的中下部选择生长状况接近、林分密度基本一致的锐齿栎天然次生林,设置锐齿栎天然次生林样地12块,间伐强度分别为林分蓄积量的0(CK)、5%(T1)、10%(T2)、15%(T3)、20%(T4)和25%(T5),2018年7月采集0~30 cm土层土样,测定土壤腐殖质及其组分(胡敏酸、富啡酸和胡敏素)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并分析土壤胡敏酸、富啡酸和胡敏素含量与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的相关性。【结果】(1)间伐6年后,在0~30 cm土层,各间伐强度处理土壤腐殖质含量平均值均大于CK,且T1处理的土壤腐殖质含量最高,为(60.78±10.53) g/kg。各间伐强度下土壤胡敏酸含量平均值较CK均有明显减少,不同处理土壤胡敏酸含量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CK>T4>T3>T5>T2>T1。除T3处理外,其余间伐强度处理土壤富啡酸含量平均值均高于CK,富啡酸含量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T2>T1>T5>T4>CK>T3。与CK相比,除T1处理外,其余各间伐强度处理土壤胡敏素含量平均值均增加,各间伐强度处理土壤胡敏素含量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T2>T3>T4>T5>CK>T1。(2)不同间伐强度下土壤胡敏酸/腐殖酸含量比值(PQ)由大到小依次为CK>15%>20%>25%>10%>5%。(3)间伐6年后,在0~3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总量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微生物总量在间伐强度为10%时达到最高;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在间伐强度为5%~10%时较高,真菌数量在间伐强度为15%~20%时较高。(4)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与土壤胡敏酸、胡敏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真菌数量与富啡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土壤微生物各种群数量可以显著影响土壤腐殖质的积累,合理的抚育间伐可以显著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及微生物数量,选择10%~15%的间伐强度作为提高林地土壤腐殖质的参考指标较为合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来航线  程丽娟  王中科  
将不同C/N比的植物秸秆加入灭菌后的土壤中,接种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纯菌株,探讨其对土壤腐殖质形成的作用。试验表明,木霉形成的HA含量最高,H/F最大,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均达极显著水平;链霉菌中灰褐类群形成的FA量最高,球孢类群形成HA的分子量最大,芳构化程度最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翔  朱洪勋  孙春河  曹友节  
借助15年的定位观测资料,系统地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含量、腐殖质组分、作物产量和土壤供肥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或两者配施,耕层土壤微生物和胡敏酸、富里酸、胡敏素含量增加,HA/FA比值增大;与腐殖质组成成分最为密切的农化性状是全氮和碱解氮,其次是速效磷;长期不施肥、单施氮肥或有机肥,因养分单一,供肥不足,作物产量逐年下降,抗逆力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益  冯秀秀  赵发珠  郭垚鑫  王俊  任成杰  
【目的】研究秦岭太白山锐齿栎林4种不同海拔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特征,以期阐明同一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不同海拔的变化规律及驱动因素。【方法】在秦岭太白山4个海拔梯度(1 361.6、1 524.2、1 630.5和1 769.3 m),选取排水较好、坡度较缓、长势适中的3个锐齿栎林标准样地(20 m×20 m),于2016年8月,用“S”型方法于每块样地进行0~10 cm土层的混合取样,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组成。【结果】1)不同海拔梯度的锐齿栎林土壤细菌多样性(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变化显著,但真菌多样性无显著变化。2)在细菌群落组成中,随海拔升高,放线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而变形菌和疣微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绿弯菌、芽单胞菌和硝化螺旋菌的相对丰度呈先增后降的变化;其他细菌类群如酸杆菌和浮霉菌的相对丰度呈不显著降低。在真菌群落组成中,作为2个优势菌门的担子菌和子囊菌的相对丰度随海拔增加的变化不显著。3)细菌多样性与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全氮(TN)含量、 C∶P和N∶P显著正相关,其群落组成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差异主要取决于土壤密度、温度、SOC、C∶P和TN;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组成受土壤养分差异的影响较小。在植被相同但海拔不同的条件下,受气候及土壤养分的差异影响,细菌群落特征较真菌群落的变化明显。【结论】秦岭太白山锐齿栎林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海拔对细菌群落的影响大于真菌群落。研究结果揭示了秦岭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深入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微生物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武朋辉  党坤良  常伟  李明雨  
【目的】探索森林抚育间伐强度对秦岭南坡锐齿栎天然次生林不同碳库的影响,为秦岭林区锐齿栎林合理抚育间伐提供参考。【方法】在陕西省宁东林业局沙沟林场,按照不同坡向(阴坡和阳坡)和抚育间伐强度设置锐齿栎天然次生林标准地24块,间伐强度分别为林分蓄积量的5%,15%和25%,并设置不间伐的对照样地。通过样地调查,研究不同强度间伐3年后锐齿栎天然次生林植被层、枯落物层以及土壤层有机碳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5%间伐对阳坡和阴坡乔木层碳密度均无显著影响,而阳坡15%,25%间伐的林分乔木层碳密度分别比对照低10.53%和21.00%,阴坡分别低14.91%和23.39%;阳坡5%,15%间伐的林分乔木层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飞翔  党坤良  李明雨  
【目的】研究不同抚育强度对锐齿栎林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秦岭南坡锐齿栎林的森林抚育间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秦岭南坡火地塘林区锐齿栎林内设置13块样地进行间伐,其中抚育强度5%,10%,15%,20%的样地各3块,对照样地1块,测定不同间伐强度样地内的环境因子及锐齿栎的光合生理生态因子,并进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抚育后的林内环境因子和光合生理生态因子都发生了变化,抚育强度15%,20%的林内光强(PAR)、大气温度(Ta)、大气CO2浓度(Ca)、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水分利用效率(WUE)有极显著或显著提高,而相对湿度(RH)极显著或显著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史吉平  张夫道  林葆  
以潮土、旱地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长期施肥对土壤腐殖质含量与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施肥不仅影响土壤腐殖质的含量与组成 ,还影响腐殖质的理化性质。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降低潮土和旱地红壤胡敏酸的E4和E6值 ,提高红壤性水稻土胡敏酸的E4和E6值。单施化肥也能提高红壤性水稻土胡敏酸的E4和E6值 ,但对潮土和旱地红壤胡敏酸E4和E6值影响不大。长期施肥对土壤耕层富里酸可见光谱的影响与胡敏酸不同 ,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均能提高 3种土壤富里酸的E4和E6值 ,单施化肥对 3种土壤富里酸的E4和E6值基本上没有影响。长期施肥也影响腐殖质的紫外吸收光谱 ,长期施用有机肥或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铭章  辛励  刘树堂  南镇武  刘锦涛  陈晶培  
为了给提高耕层肥力、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秸秆提供良好的依据,采用腐殖质组成修改法与红外光谱法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条件下各施肥处理对非石灰性潮土腐殖质含量及结构的变化。以青岛农业大学长期定位秸秆还田试验为基础,设5个试验处理,施氮肥条件下设小麦、玉米秸秆还田(WCN)、一季小麦秸秆还田(WN)2个处理,同时设小麦玉米两季秸秆还田(WC)、对照(CK)、单施有机肥(M)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续,秸秆还田条件下,2015年各处理土壤中胡敏酸(HA)、富里酸(FA)含量分别平均较2009年提高了117.68%,102.5%。与CK相比,秸秆还田模式各处理土壤腐殖酸总含量(HE)平均增幅21.8%~47...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军  景峰  李同花  黄金花  谈建鑫  曹晶晶  刘建国  
【目的】以棉花长期连作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分析秸秆还田条件下长期连作棉田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变化特征,为衡量和评价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质量和肥力的影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棉花长期连作定位试验田进行。设秸秆还田模式下5、10、15、20、25和30 a棉田连作小区,无秸秆还田模式下1、5、10和15 a连作小区,共计10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土壤初始背景值相近。棉花种植品种为"新陆早46号",按"30+60+30"宽窄行距配置,种植密度为每公顷19.8万株/hm2。全生育期滴灌11次,滴灌总量5 400 m3·hm-2,采用膜下滴灌。共施纯氮49...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宾  徐尚起  张海林  陈阜  
为明确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腐殖质结合形态及组成的变化规律,依托8年定位耕作试验,采用大田取样、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种耕作方式下土壤腐殖质均以紧结态腐殖质为主,其含量占重组有机碳的50%以上;传统耕作方式(CTA)松结态、稳结态腐殖质含量随试验年限延长而增加,但紧结态腐殖质含量及其在重组碳中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传统耕作方式下腐殖质趋向于分解退化;旋耕秸秆还田方式(RTS)松结态、紧结态腐殖质含量年增加速率分别达0.08和0.31 mg/g,且其稳结态腐殖质含量最高,旋耕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腐殖质的更新与积累;土壤耕作及由此引起的秸秆分布位置不同是促进对应层次松结态腐殖质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冉然  张文辉  周建云  何景峰  
【目的】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秦岭南坡栓皮栎林结实数量和品质的影响,了解间伐对栓皮栎林可持续发育的作用。【方法】2011-07,以秦岭南坡商洛地区近自然经营的栓皮栎中龄纯林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间伐强度30%,20%,10%,0(对照)处理后,分析间伐5年后栓皮栎林的平均单株结实量、林分总结实量、种子在树冠上的空间分布、种子特征以及种子萌发率等。【结果】栓皮栎林结实母树比例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30%>20%>10%>对照;林分总结实量在间伐强度达到30%时比对照组增加最多,增加了8.4%;平均单株结实量树冠上层占73.8%,下层占26.2%,树冠阳面结实最多,占62.2%;不同间伐强度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晋珉  牛灵安  魏小静  李吉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晶培  刘树堂  辛励  陈延玲  南镇武  刘锦涛  袁铭章  
通过6年的田间定位比较试验,探究了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腐殖质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秸秆还田年限的增长,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M)含量逐渐上升,与对照(CK)比较,3种秸秆还田模式土壤腐殖酸平均增幅为3.84%~62.16%,差异较明显。两季秸秆还田施氮肥(WCN)土壤腐殖质(HA、FA、HM)含量最高,比对照(CK)平均增加98.16%。一季秸秆还田施氮肥(WN)、两季秸秆还田施氮肥(WCN)以及有机肥(M)处理都可以提高土壤水溶性物质(WSS)的含量,两季秸秆还田(WC)处理土壤WSS含量稳定在(0.29±0.11)g/Kg水平,两季秸秆还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安华  张振都  吴景贵  
【目的】研究施用不同处理牛粪后大豆重茬土壤中腐殖质的组分含量及结构特征变化。【方法】以大豆"九黑1号"为供试品种,设置单施化肥处理(对照,CK)、风干牛粪处理(X)、腐解牛粪处理(F)和蛴螬牛粪处理(Q),采用室内盆栽试验,于2011年5月在施用不同处理牛粪的土壤中第1次播种大豆,09-30收获;2012年5月继续在各处理土壤中播种大豆,09-30收获后采集0~20Cm土层土壤,用元素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法(IR)及核磁共振光谱法(13 C-NmR),研究不同处理牛粪对大豆重茬土壤中胡敏酸(HA)、富里酸(FA)组分的元素组成和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牛粪对大豆重茬土壤HA和FA的元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武朋辉  白高平  党坤良  常伟  李明雨  
在陕西省宁陕县境内的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内油松典型分布地段,按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抚育间伐强度设置油松中龄林研究样地48块,对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处理的单株木和林分平均胸径的生长以及林分生产力的变化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抚育间伐后林木胸径生长量均随径级的增大而增加,较小的林木在间伐强度为25%的林分中胸径生长量最大,较大的林木在间伐强度为15%的林分中胸径生长量最大;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抚育间伐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林分平均胸径的生长量,间伐强度为15%的林分平均胸径生长量均最高;间伐强度为15%在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