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68)
2023(12188)
2022(10459)
2021(9785)
2020(7872)
2019(18303)
2018(17919)
2017(34543)
2016(18705)
2015(20781)
2014(20808)
2013(20459)
2012(18505)
2011(16461)
2010(16132)
2009(14548)
2008(13974)
2007(11791)
2006(10059)
2005(8352)
作者
(52388)
(43237)
(42789)
(40980)
(27620)
(20630)
(19576)
(17139)
(16468)
(15209)
(14904)
(14411)
(13494)
(13358)
(13334)
(13003)
(12893)
(12848)
(12269)
(12228)
(10594)
(10271)
(10255)
(9873)
(9619)
(9472)
(9456)
(9425)
(8540)
(8532)
学科
(72752)
经济(72661)
管理(54590)
(49809)
(41294)
企业(41294)
方法(33980)
数学(29363)
数学方法(29042)
中国(22852)
(18755)
(17826)
地方(16438)
业经(16301)
(15643)
农业(12869)
理论(12737)
环境(12364)
(12261)
贸易(12252)
(11846)
(11792)
(11750)
财务(11688)
财务管理(11670)
(11478)
技术(11444)
企业财务(11075)
(10557)
教育(10095)
机构
大学(261712)
学院(259060)
管理(107713)
(100680)
经济(98296)
理学(94603)
理学院(93542)
管理学(92060)
管理学院(91593)
研究(84337)
中国(59918)
(55616)
科学(52673)
(44238)
(40614)
业大(38228)
中心(37992)
研究所(37339)
(37099)
财经(36848)
(35540)
师范(35287)
(34967)
北京(34838)
(33677)
(31351)
经济学(30025)
(29358)
农业(29027)
师范大学(29005)
基金
项目(188042)
科学(149035)
研究(138698)
基金(137188)
(118710)
国家(117728)
科学基金(102559)
社会(88100)
社会科(83459)
社会科学(83439)
基金项目(74060)
(72422)
自然(66762)
自然科(65222)
自然科学(65212)
自然科学基金(64013)
教育(63164)
(61289)
编号(56722)
资助(55104)
成果(44954)
重点(41302)
(41215)
(39611)
(38902)
课题(38240)
创新(36185)
国家社会(36010)
教育部(35752)
科研(35487)
期刊
(103526)
经济(103526)
研究(76886)
中国(43725)
学报(38760)
科学(37281)
管理(36902)
(32857)
(31469)
教育(29688)
大学(29565)
学学(27684)
农业(23455)
技术(21348)
(17793)
金融(17793)
业经(17530)
财经(16822)
经济研究(16403)
问题(15189)
图书(14260)
(14257)
理论(12979)
科技(12772)
现代(12202)
实践(12154)
(12154)
技术经济(11898)
资源(11650)
(11575)
共检索到358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孟庆洁  乔观民  
通过对闵行区的流动人口闲暇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具有闲暇时间短、闲暇活动单一、闲暇空间以住户内为主的特点。流动人口闲暇三个特点主要是由于流动人口低收入水平造成的。同时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职业、性别等差异也影响了他们的闲暇活动的时间、内容和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劳动执法监管力度,稳步推进"加班"双倍工资制;以社区为单位,积极引导流动人口参与健康向上的闲暇活动;加大流动人口聚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为流动人口闲暇活动提供硬件条件;加强对流动人口聚住区的自发休闲活动场所的监管和扶持,促进社会和谐等公共政策措施来提高流动人口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曾艳红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全国几个特大城市流动人口的发展情况与武汉市流动人口的比较分析,找出各大城市流动人口的共同点及各自特点,充分借鉴其它城市对流动人口管理的经验,为武汉市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瑞芹  
失业群体由于缺失职业劳动时间和相应的收入来源,因而在闲暇时间和活动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特性,成为一个极富研究价值和需要予以关注的特殊研究群体。本文通过对50多名失业职工闲暇时间利用和闲暇生活质量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失业者生活时间结构的特点,考察了其闲暇生活的特殊性,对其闲暇生活质量进行了关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失业群体在闲暇领域所反映出的特殊的社会问题,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闲暇本质的认识。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谢霏雰  陈宏胜  刘于琪  李志刚  
随着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提升"人口城镇化"质量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议题,居民幸福感将成为评价城镇化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基于上海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对中国大城市流动人口幸福感进行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城市社区因素、农村因素、制度因素等维度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58.4%的流动人口幸福感较低,80.0%的流动人口表示打算长期居住,形成"幸福感低但居住意愿高"的独特现象。第二,家庭因素、社区因素与制度因素对流动人口的幸福感影响最为明显,其中,流动人口主动融入所在社区的程度、社区对流动人口的接纳程度、居住形式、住房性质、是否持有暂住证、是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晨熹  
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研究是近年来城市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上海为例,以对上海外来流动人口特征分析和类型划分为基础,阐述其管理意义,并在社区理论、人口理论和管理理论的指导下,探讨大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的内容、模式、机制和保障条件,试图建立起社区化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以促进大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研究的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树  邓睿  
乡俗惯性的延续往往被认为是农民工适应城市文化与融入城市社会的不利因素,但其对农民工城市生活体验的影响究竟如何,尚未得到充分的经验证实。文章利用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实证分析了乡俗惯性对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纠正了潜在的内生性偏误后,乡俗惯性对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精神健康、社会善意倾向等主观生活质量指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而印证了农民工乡土本色的积极作用。(2)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乡俗惯性的保留能够使农民工更积极地加入务工地的老乡会,借助于这种跨地域正式社会网络组织的资源支持和风险分担功能,可以有效提升农民工的主观生活质量。(3)乡俗惯性对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的提升效应可能会因城市居民的积极接纳态度而变得更为强烈,且这种提升效应存在一定的代际差异。上述结论说明,充分尊重文化多样性,塑造农民工的传统文化自信,提高农民工的文化适应能力,规范化发展以乡土文化为依托的农民工城市初级社会网络组织,能够帮助这一群体在记住乡愁的同时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玲,欧阳慧,陈耀森,林文生  
本文根据广州 2 0 0 0年对暂住人口和出租屋的全面登记资料 ,已发表文章中可获得的北京、上海的流动人口资料 ,比较分析三大城市流动人口的特点。广州具有流动人口增长速度快、平均滞留期短、聚集在城乡结合部和居住出租屋的比例高、女性所占比例高、以务工为主的就业人口及相当于本地劳动力的比例高等特点 ,增加了对广州流动人口管理、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管理的难度。本文认为 ,改变城市产业结构 ,可以减少低素质外来工的比例和总量 ,但无法杜绝他们进入城市。因而将对外来工聘用单位和对流动人口居住地的管理相结合 ,将对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的管理与改变城乡结合部常住人口户籍和用地的二元管理体制相结合 ,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的关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晨熹  
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研究是近年来城市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上海为例,以对上海外来流动人口特征分析和类型划分为基础,阐述其管理意义,并在社区理论、人口理论和管理理论的指导下,探讨大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的内容、模式、机制和保障条件,并试图建立起社区化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黎宁  
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及成渝城市群为代表的五大国家级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当下流动人口的主要聚集地。文章基于引力模型的社会网络分析法,运用网络密度、网络关联度等指标,从整体网络、节点网络和空间聚类3个维度剖析我国主要城市群流动人口空间关联的结构特征,研究显示:(1)流动人口空间关联网络整体上与地理位置、城市经济存在较大联系;(2)人口流动空间关联网络中的受益城市主要为广州、深圳、上海、北京、武汉、长沙,受益人口流动城市易受限流动人口,人口流出城市则不受局限;(3)流动人口空间关联网络聚类划分不以城市群为单位,板块划分影响因素由单个城市决定,板块整体上呈结构性城市分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康雯琴  丁金宏  
主要采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上海开发区———浦东新区流动人口的居住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流动人口在大城市具有明显的非居民化的居住特征,表现在居住场所集中于城市边缘,居住地更换频繁,居住质量差和居民身份认同感缺乏。为了保障流动人口在大城市的居住健康和大城市整体的健康发展,促进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居住和谐,有必要采取措施,推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调控城市人口规模,制定流动人口的居住标准,提升住房质量;增进流动人口的居民身份认同,;逐步取消户籍制度,增进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居住融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楠  
文章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年与2017年流动人口从经济整合、社会适应、文化交融和身份认同四维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构建融入评价体系,划分城市等级,分析融入情况的空间分布及变化情况,最后进行影响因素探究。结果表明:不同省份城市间融入差异较大,省内相邻城市具有相似性;京津不再是融入中心,长三角融入中心北迁明显,珠三角融合度由沿海向内地递减。政策启示是,充分发挥沿海地区地理优势,发达地区带动不发达地区,重视流动人口子女安置与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卡林·弗洛那  孙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菲  张展新  
中国在过去的10年里进行了城乡福利保障一体化的政策改革。文章基于2008年在四个城市所作的"迁移和流动劳动力与中国大城市发展"调查数据,研究这一系列的新政策对农民工和其他迁移人口的影响,尤其是对他们参加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工伤事故保险做一深入分析。研究表明:经过十多年新政策的执行,农村迁移人口或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险的概率仍然大大的低于市民迁移人口和城市本地居民。迁移人口是否参与各种社会保险项目与他们的就业状况紧密相关。本文的结论显示:中国已经开始把迁移人口的社会保障纳入了整体社会发展的范畴。在"刘易斯转折"与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相关政策应考虑由此所带来的社会保障成本的增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孙峰华,魏晓,王兴中,邵举平  
文章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对城市人口生活质量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中国的实际,创建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31个省会城市人口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排序和等级划分。通过排序和等级划分可以看出,城市人口生活质量的优劣,与城市规模成正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城市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对城市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邓睿  
流入地卫生服务可及性不仅关乎农民工健康状况,还可能对其主观福利产生潜在影响。本文利用流动人口专题调查数据评估了卫生服务可及性对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控制了潜在内生性后,卫生服务的可获得性、空间可达性、适切性对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的提升产生了强弱不一的作用。可获得性水平的提升可以使农民工拥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并对其社会反馈行为产生正向影响;空间可达性和适切性水平的提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工社会反馈行为的积极性。机制检验证实,卫生服务可及性水平的提升可以使农民工卫生习惯趋同于城市居民,帮助农民工养成健康就诊行为,提高这一群体的主观生活质量。卫生服务可及性对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代际和性别异质性。此外,卫生服务可及性对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的提升并非完全来自患病农民工样本的“正向溢出效应”,但患病经历是卫生服务可及性正向影响农民工社会反馈行为的重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