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67)
- 2023(11160)
- 2022(10012)
- 2021(9422)
- 2020(7902)
- 2019(18358)
- 2018(18267)
- 2017(35435)
- 2016(19311)
- 2015(21819)
- 2014(21717)
- 2013(21372)
- 2012(19754)
- 2011(17586)
- 2010(17348)
- 2009(15900)
- 2008(15473)
- 2007(13472)
- 2006(11731)
- 2005(10104)
- 学科
- 济(76580)
- 经济(76487)
- 管理(56791)
- 业(53200)
- 企(45131)
- 企业(45131)
- 方法(38588)
- 数学(33584)
- 数学方法(33153)
- 财(20877)
- 农(19499)
- 中国(18937)
- 贸(18696)
- 贸易(18690)
- 易(18284)
- 学(16924)
- 业经(16386)
- 地方(14866)
- 理论(13074)
- 务(13073)
- 财务(13009)
- 财务管理(12981)
- 制(12838)
- 农业(12820)
- 出(12693)
- 技术(12622)
- 和(12307)
- 企业财务(12285)
- 环境(11890)
- 划(10823)
- 机构
- 大学(274128)
- 学院(270299)
- 管理(110859)
- 济(106282)
- 经济(103962)
- 理学(96886)
- 理学院(95851)
- 管理学(94180)
- 管理学院(93717)
- 研究(87190)
- 中国(64029)
- 京(58243)
- 科学(55121)
- 财(48078)
- 所(43035)
- 农(42276)
- 业大(41409)
- 中心(39813)
- 研究所(39386)
- 财经(39330)
- 江(37825)
- 北京(36523)
- 经(35949)
- 范(35580)
- 师范(35265)
- 农业(33246)
- 院(31881)
- 经济学(31807)
- 州(31123)
- 财经大学(29515)
- 基金
- 项目(190123)
- 科学(149394)
- 基金(138921)
- 研究(138343)
- 家(120697)
- 国家(119716)
- 科学基金(103354)
- 社会(86600)
- 社会科(82109)
- 社会科学(82086)
- 基金项目(74354)
- 省(73373)
- 自然(68193)
- 自然科(66649)
- 自然科学(66635)
- 自然科学基金(65456)
- 教育(63198)
- 划(61735)
- 资助(57859)
- 编号(56154)
- 成果(45123)
- 部(42163)
- 重点(41808)
- 发(39436)
- 创(39298)
- 课题(37820)
- 创新(36629)
- 科研(36572)
- 教育部(36278)
- 大学(35974)
共检索到385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魏翔
效率是经济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尽管有很多变量(如工资率、技术等)影响着效率,但大部分文献忽略了闲暇时间对效率的影响。0ECD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伴随着其闲暇时间的增长[1],这样的范式促使我们关注闲暇时间对经济增长和效率的影响。本文通过计算得出三个国家(美国、日本和中国)的产出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的产出效率仅为日本的1/32,美国的1/34)。本文的实证检验显示,相较于美国和日本,中国的有效闲暇时间不足,即闲暇时间的规模和质量较低,使中国的产出效率、创新水平和国民福利受到影响。中国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重视消费多样性,将能实现高闲暇水平下的高产出。
关键词:
产出效率 闲暇时间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翔 吕腾捷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国外发达国家相继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中国也开始逐步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传统经济学较为轻视工作之外的时间研究,由此导致对民生问题和经济问题的平衡性分析不足。在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闲暇时间经济理论,基于闲暇配置开拓了劳动经济学的新视角。在肯定闲暇替代效应的基础上,该理论开创性地分析了闲暇对工作的互补效应,从家庭经济学和时间配置研究方面揭示了闲暇的微观经济效应。在此基础上,该理论又进一步研究了闲暇内的消费、人力资本积累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内生作用,由此带来一系列基于闲暇的宏观经济研究。这类研究为探索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思路和启示。
关键词:
闲暇时间 工作效率 创新能力 经济增长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魏翔 惠普科
新古典现点认为闲暇时间的增长会"挤出"产出,进而不利于宏观消费的增长,二者存在负向关系。针对于此,本文首先构造了包含闲暇时间的闲暇时间——消费函数,从静态角度分析了闲暇时间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而在动态的预算约束下通过最优化模型证明了闲暇时间与消费增长间不但存在负向关系而且存在正向关系,取决于参数环境影响。之后。本文引用中国的实际数据检验了理论模型的命题,并发现中国的闲暇消费对宏观消费具有正向拉动作用,这说明中国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正在得到改善,也说明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展现出一定后工业化倾向,本文对此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
闲暇时间 消费增长 产出率 动态分析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浩 康玉洁 曾小梅
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996工作制”和“2.5天小长假”的激烈讨论。为了避免价值判断,文章在文献梳理和理论演绎的基础上,利用41个较大规模国家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闲暇数量和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按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地理特征分别对样本国家分组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闲暇时间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非线性特征,闲暇时间比例在0.6608至0.6855区间下经济增长率明显较高;整体而言,人力资本对闲暇时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数量闲暇一旦与人力资本相结合(即质量闲暇)很可能促进经济增长。研究结果对我国的政策含义是:既不“996”也不“2.5”,保持闲暇时间比例不变,减少工作时间比例而增加教育时间比例,既能提升人力资本直接推动经济增长,又能通过人力资本改善闲暇质量从而间接推动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佳馨 李琳娜 王鹏飞 王宇
在考虑职业异质性的基础上,利用2017年中国时间利用调查(CTUS)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匹配数据考察了休闲时间对城镇居民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1)休闲时间对城镇居民工作绩效呈现出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促使城镇居民工作绩效最优的日均闲暇时间为4.71小时;(2)通过对比农业、传统服务业、传统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四种典型职业的实证分析发现,传统服务业和制造业员工的休闲时间对其工作绩效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促使城镇居民工作绩效最优的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员工的日均休闲时间分别为4.86和4.17小时;(3)机制检验表明,幸福感效应、健康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是休闲时间提高城镇居民工作绩效的作用通道。因此要合理配置日常时间安排,充分重视休闲时间对不同职业城镇居民的积极作用,以提高工作绩效,实现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
休闲时间 职业异质性 工作绩效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琪延 马琳
本文针对经济学研究中的产出效率问题,利用1995—2013年瑞士洛桑IMD以及世界银行开放数据库WDI和Barro-Lee的数据,对卢卡斯生产函数增加闲暇变量,通过控制闲暇来源,构建半参数多元回归模型,对多个国家结构差异带来的闲暇效应对产出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闲暇效应确实对我国经济产出效率具有积极作用,而带薪休假产生的闲暇效应对经济增长同样具有正向效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闲暇效应对产出效率的促进水平仍相对较低,无论是闲暇时间还是闲暇结构均有待调整,而加强闲暇时间的人力资本积累、促进休闲消费、发展家庭性生产对闲暇效应的经济产出释放十分重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岚
随着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闲暇时间的延长 ,对个人消费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正确引导 ,合理安排 ,以及消费水平的快速升级 ,将是政府及相关人员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闲暇时间 城镇居民 消费行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葛翔宇 叶提芳 胡超斌
笔者通过构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基于1994年~2012年中国和丹麦的经济数据探讨了收入税、闲暇时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收入税和闲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该国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对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的中国,收入税和闲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的增长,而对处于后工业发展阶段的丹麦,较高的收入税水平和闲暇时间对经济增长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内生经济增长 闲暇时间 收入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庞耀辉
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闲暇时间是不被生产劳动吸收而用于娱乐和休息,从而为劳动者的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广阔天地的余暇时间;闲暇时间是劳动者用于消费产品和用于从事自由活动的时间。(参见《剩余价值理论》第3分册,第281—282页)从马克思的观点中,不难发现,在闲暇时间中,劳动者要用一部分来消费生存资料,使其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体力和脑力得到恢复和补偿。这个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旭昆 徐俊
本文将闲暇视为一种重要的消费资源 ,通过建立一个闲暇时间约束模型 ,以此来分析闲暇时间的变化对消费的影响 ,并说明“假日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
关键词:
闲暇时间 耗时性消费 省时性消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曾春燕 卿前龙
闲暇时间是个人可自由支配时间,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的普遍化是闲暇时间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闲暇时间是现代社会一种新的财富形式,是一种具有正的边际效用的消费品,是由人类劳动创造的"真正的财富",它本身就是生产力。
关键词:
休闲 闲暇时间 经济性质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良贵 王立勇 孙久文
通过构建包含数字经济部门的DSGE模型,数值模拟数字经济结构(包含数字设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变化对高质量发展效应的作用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结构变化对研发效率的影响大于对闲暇时间的影响,对“闲暇时间-研发效率”动态关系变化下高质量发展效应的影响显著;数字设施的快速发展可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之间的动态均衡关系决定了高质量发展效应变化,产业规划政策上需要关注数字设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间的“逐级扩张效应”;数字产业化存在“破冰期”,在初始阶段高质量发展效应会被抑制,但随着规模增加会快速得到提升;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会呈现倒“U”型走势,政策上需要防控数字经济盲目扩张,合理优化数字经济结构,可以更好地提升高质量发展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魏翔 虞义华
本文认为闲暇不仅仅对生产具有替代作用,在现代社会,还需要注意到闲暇对生产的互补效应。具体表现为闲暇对人力资本积累、物质资本积累和技术效率提升分别具有"闲而优效应"、"等势效应"和"闲中学效应"。利用OECD经济体30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随机前沿分析,结果表明:闲暇效应对经济产出和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如果忽略该效应,人力资本和技术效率都会被低估;经济体中闲暇效应的发挥程度部分体现了经济体在产出方面的效率程度。本文建议,为了赶超OECD这样的发达经济体,需要关注到闲暇对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未来,需要进一步发挥个体和经济体的闲暇效应,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技术推动型向效率推动型的转变。
关键词:
闲暇效应 效率 随机前沿分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魏翔
本文首先将闲暇时间引入消费函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闲暇时间—效用函数模型,通过模型分析证明,由于闲暇时间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效果不同,闲暇时间对居民的总体消费同时存在正、负两个方向的作用。通过对我国的实际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后发现,与新古典的观点不同,闲暇时间的增加对我国的消费有明显拉动作用。最后,根据理论模型的命题,本文对实证结果进行了解释,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闲暇时间 消费 收入 协整 回归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弘
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程度和质量的提升,有赖于消费者接受金融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使得消费者对于金融教育的需求逐渐增加。这一过程需要消费者通过有效配置闲暇时间用于学习和掌握相关金融知识来实现。在学习金融知识的过程中,消费者实际花费的时间受到学习目标、学习途径、知识的难易程度以及消费者个体特征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消费者金融教育的选择机制在理论模型中通过"时间价格"效应得到了论证。结合家庭微观调查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进一步发现,消费者选择金融教育的群体性差异十分显著,"快餐"式学习特征明显,高校教育资源被"遗漏"。上述结论的获得将有助于金融机构在未来有针对性地规划消费者金融教育的实施路径,进一步提高消费者金融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