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69)
2023(8361)
2022(7003)
2021(6376)
2020(5338)
2019(12456)
2018(12318)
2017(24364)
2016(12981)
2015(14646)
2014(14815)
2013(14590)
2012(13538)
2011(12371)
2010(13004)
2009(12266)
2008(11857)
2007(10572)
2006(9701)
2005(8993)
作者
(37559)
(31641)
(31523)
(30043)
(20368)
(14894)
(14271)
(12292)
(11992)
(11373)
(10967)
(10544)
(10278)
(10228)
(9870)
(9833)
(9317)
(9081)
(9034)
(8545)
(8094)
(7770)
(7547)
(7364)
(7136)
(7111)
(6903)
(6627)
(6492)
(6060)
学科
(81276)
经济(81220)
管理(34826)
(31741)
方法(31475)
数学(27663)
数学方法(27113)
(26408)
企业(26408)
地方(18333)
中国(15963)
(14798)
业经(14326)
(14028)
地方经济(13023)
理论(12250)
(12222)
(11131)
贸易(11124)
(10720)
(10083)
农业(9835)
(9679)
(9673)
金融(9673)
环境(9062)
经济学(8597)
(8571)
银行(8561)
(8247)
机构
大学(196506)
学院(196309)
(93435)
经济(91763)
管理(74105)
研究(68310)
理学(63827)
理学院(63127)
管理学(61762)
管理学院(61400)
中国(50591)
(40795)
(40082)
科学(38840)
(34363)
财经(32002)
研究所(31024)
经济学(30629)
中心(29686)
(28941)
(28859)
经济学院(27167)
(26704)
北京(26137)
业大(25120)
(25035)
师范(24813)
(24039)
财经大学(23615)
(22900)
基金
项目(124325)
科学(98619)
研究(90893)
基金(90874)
(78698)
国家(78126)
科学基金(67342)
社会(59651)
社会科(56713)
社会科学(56697)
(48090)
基金项目(46231)
教育(42619)
自然(42345)
自然科(41443)
自然科学(41437)
自然科学基金(40663)
(40048)
资助(39386)
编号(35822)
成果(29218)
重点(28332)
(27740)
(27736)
(25569)
课题(25457)
国家社会(25136)
教育部(24381)
创新(23894)
人文(23599)
期刊
(108358)
经济(108358)
研究(63116)
中国(36133)
(30246)
管理(30214)
学报(26331)
科学(25492)
(24002)
大学(20702)
教育(20220)
学学(19604)
经济研究(19510)
技术(19496)
财经(16826)
(16682)
金融(16682)
农业(16403)
(14735)
业经(14589)
问题(13745)
统计(13572)
技术经济(12286)
(11786)
(11093)
决策(10812)
世界(10613)
国际(10054)
商业(9665)
(9123)
共检索到298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翔  
随着后工业化进程加深,闲暇活动对经济体的影响愈加显著,本文将闲暇引入基于创新的增长模型并利用近20年的OECD国家跨国面板数据,指出闲暇时间和不平等状况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健康而积极的闲暇可经由闲暇的积极效应直接促进经济增长。所以,在建设后工业化社会或和谐社会过程中,在不损害效率(保持一定程度不平等)的情况下,通过积极健康的闲暇安排即可以弥补维持高效率所引致的个体效用损失,还可以保证经济长期增长。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浩   康玉洁   曾小梅  
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996工作制”和“2.5天小长假”的激烈讨论。为了避免价值判断,文章在文献梳理和理论演绎的基础上,利用41个较大规模国家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闲暇数量和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按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地理特征分别对样本国家分组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闲暇时间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非线性特征,闲暇时间比例在0.6608至0.6855区间下经济增长率明显较高;整体而言,人力资本对闲暇时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数量闲暇一旦与人力资本相结合(即质量闲暇)很可能促进经济增长。研究结果对我国的政策含义是:既不“996”也不“2.5”,保持闲暇时间比例不变,减少工作时间比例而增加教育时间比例,既能提升人力资本直接推动经济增长,又能通过人力资本改善闲暇质量从而间接推动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葛翔宇  叶提芳  胡超斌  
笔者通过构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基于1994年~2012年中国和丹麦的经济数据探讨了收入税、闲暇时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收入税和闲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该国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对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的中国,收入税和闲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的增长,而对处于后工业发展阶段的丹麦,较高的收入税水平和闲暇时间对经济增长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旭昆  徐俊  
本文将闲暇视为一种重要的消费资源 ,通过建立一个闲暇时间约束模型 ,以此来分析闲暇时间的变化对消费的影响 ,并说明“假日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余长林  
本文把消费者时间分为工作时间、教育时间、闲暇时间,重点扩展了闲暇时间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和技术进步的外部性,将闲暇时间和教育时间同时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中,分析了两种时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后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时间 (即人力资本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同时,积极健康的闲暇活动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由于我国处于工业化阶段,对闲暇的偏好还很低,总体上闲暇时间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因此,合理安排闲暇活动和正规教育活动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余长林  
本文通过把消费者时间分为工作时间、教育时间、闲暇时间,重点扩展了闲暇时间对人力资本积累作用和技术进步的外部性,将闲暇时间和教育时间同时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中分析了两种时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最优平衡增长路径。随后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时间(即人力资本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同时,积极健康的闲暇活动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由于我国处于工业化阶段,对闲暇的偏好还很低,总体上闲暇时间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因此,合理安排闲暇活动和正规教育活动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魏翔  
文章放宽了国外对闲暇研究的假设条件,突出考虑闲暇时间对人力资本形成的作用和对技术进步的外部性,将闲暇时间引入增长模型研究了闲暇与增长的动态关系,并对中国1981~2003年的经济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健康的闲暇活动能促进经济增长,但工业化阶段居民较低的闲暇偏好会拉低经济增长率,因此总体上闲暇时间对我国经济增长展现出微小的负作用。为此文章提出,应在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的同时,合理安排契合本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公休假制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魏翔  惠普科  
新古典现点认为闲暇时间的增长会"挤出"产出,进而不利于宏观消费的增长,二者存在负向关系。针对于此,本文首先构造了包含闲暇时间的闲暇时间——消费函数,从静态角度分析了闲暇时间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而在动态的预算约束下通过最优化模型证明了闲暇时间与消费增长间不但存在负向关系而且存在正向关系,取决于参数环境影响。之后。本文引用中国的实际数据检验了理论模型的命题,并发现中国的闲暇消费对宏观消费具有正向拉动作用,这说明中国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正在得到改善,也说明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展现出一定后工业化倾向,本文对此进行了解释。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昭  杨澄宇  龚婧  
本文沿用经典的世代交叠一般均衡框架,将育儿成本内生化,并分析相应的育儿补贴政策与公共教育政策对经济增长和代际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政府预算平衡条件下,育儿补贴的政策强度与育儿补贴税和公共教育税均正相关,前者为直接效应,后者则为间接效应。基于理论模型得到的经济增长拉弗曲线揭示了育儿补贴税和公共教育税对经济增速的非线性影响,这隐含了最优税率的存在。本文结合中国实际数据的校准分析表明,理论模型的数值分析结果很好地刻画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的政策模拟显示,当前中国的育儿补贴和公共教育支出水平都低于相应的最优水平,还有提升空间;然而政府部门在调整育儿补贴和公共教育支出政策时,可能在经济增速与代际不平等之间面临权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翔  吕腾捷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国外发达国家相继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中国也开始逐步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传统经济学较为轻视工作之外的时间研究,由此导致对民生问题和经济问题的平衡性分析不足。在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闲暇时间经济理论,基于闲暇配置开拓了劳动经济学的新视角。在肯定闲暇替代效应的基础上,该理论开创性地分析了闲暇对工作的互补效应,从家庭经济学和时间配置研究方面揭示了闲暇的微观经济效应。在此基础上,该理论又进一步研究了闲暇内的消费、人力资本积累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内生作用,由此带来一系列基于闲暇的宏观经济研究。这类研究为探索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思路和启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哲  孟天广  顾昕  
文章采用2014年发布的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运用多层次泊松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民众腐败容忍度不仅受到个体因素(如价值观、社会身份、经济状况等)的影响,而且还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定结构性因素有关。具体而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不平等不仅提高了民众腐败容忍度的绝对水平,而且增大了个体间腐败容忍度的相对差异。这就导致民众对腐败问题的价值观呈现异质性,极有可能不利于反腐败施政。此外,文章发现,虽然公共部门从业者的腐败容忍度普遍低于其他部门从业者,但经济不平等状况使得两者之间的差异缩小了,这意味着经济不平等状况对职业间的腐败容忍度差异有均衡效应。总体而言,经济不平等的格局对于反腐败政治文化氛围的形...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师文明  余晓辉  
用金融发展规模来表示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很多局限性,所以很多学者在实证研究中选择金融效率来替代。但学者们并没有从理论上构建模型分析金融效率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导致其实证结论缺乏理论支撑。因此,在Garcia-Penalosa和Turnovsky(2006)的内生增长模型框架内加入金融部门,分析金融效率对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论显示,金融效率的提高虽然会导致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但是也会扩大收入不平等的程度。金融效率提高拉大收入不平等主要是由于金融资源配置不均造成的。政府在金融发展问题上应当兼顾效率和公平,赋予金融部门一定的社会责任,消除人为不公平的信贷配给,建立普惠性金融体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斯蒂格利茨  周建军  张晔  
无论是收入不平等、财富不平等还是机会不平等,美国的不平等问题都很严重,并呈现出不断加剧的趋势。不平等问题也正在全球众多国家蔓延。相比而言,美国已经变成全球发达经济体中最不平等的国家。为不平等辩护的边际生产率理论,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收入分配不能被标准的经济学理论所解释。不平等的代价是巨大而且多元的。不断加剧的不平等是造成富裕国家当下经济困境的重要原因。在过去35年里,最富裕国家发展演变的三个显著特征是财富与收入比例的增加、工资中位数的停滞和资本回报率下降的失灵。通过更好的公司治理、反垄断和反歧视的法律、一个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斯蒂格利茨  周建军  张晔  
无论是收入不平等、财富不平等还是机会不平等,美国的不平等问题都很严重,并呈现出不断加剧的趋势。不平等问题也正在全球众多国家蔓延。相比而言,美国已经变成全球发达经济体中最不平等的国家。为不平等辩护的边际生产率理论,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收入分配不能被标准的经济学理论所解释。不平等的代价是巨大而且多元的。不断加剧的不平等是造成富裕国家当下经济困境的重要原因。在过去35年里,最富裕国家发展演变的三个显著特征是财富与收入比例的增加、工资中位数的停滞和资本回报率下降的失灵。通过更好的公司治理、反垄断和反歧视的法律、一个被更好监管的金融体系、更健全的工人权利、更激进的税收和转移支付政策等来"重写治理市场经济的规则",一个更平等、更强健的经济增长是可能实现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生龙  
收入不平等同经济增长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但由于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学者之间的分歧很大,至今还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本文在代际交叠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政府政策变量因子,通过数理模型的推导证明收入分配不平等同经济增长负相关。然后通过66个国家跨国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证实了这一结论。此外,通过面板数据的系统GMM估计,笔者发现,在过去的25年时间里,贫富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并没有出现新古典理论所说的收敛情形,反而扩大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