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6)
- 2023(11758)
- 2022(9828)
- 2021(8551)
- 2020(7149)
- 2019(15702)
- 2018(15028)
- 2017(28302)
- 2016(15017)
- 2015(16498)
- 2014(15861)
- 2013(15875)
- 2012(14913)
- 2011(13743)
- 2010(13749)
- 2009(12614)
- 2008(11882)
- 2007(10619)
- 2006(9652)
- 2005(8784)
- 学科
- 济(86936)
- 经济(86860)
- 管理(46296)
- 业(43352)
- 企(34523)
- 企业(34523)
- 方法(33039)
- 数学(29877)
- 数学方法(29704)
- 中国(18787)
- 地方(18629)
- 贸(17945)
- 贸易(17941)
- 农(17602)
- 财(17594)
- 易(17515)
- 学(16840)
- 技术(15575)
- 业经(15560)
- 地方经济(12950)
- 出(12858)
- 环境(12459)
- 农业(12388)
- 制(11911)
- 融(10597)
- 金融(10597)
- 产业(10053)
- 银(9952)
- 银行(9903)
- 行(9519)
- 机构
- 大学(229677)
- 学院(227951)
- 济(111142)
- 经济(109427)
- 管理(85195)
- 研究(85159)
- 理学(74352)
- 理学院(73545)
- 管理学(72396)
- 管理学院(72014)
- 中国(62083)
- 科学(52041)
- 京(47451)
- 财(45418)
- 农(45252)
- 所(44215)
- 研究所(40555)
- 业大(37918)
- 中心(37189)
- 财经(37049)
- 经济学(36914)
- 农业(36117)
- 经(33955)
- 江(33359)
- 经济学院(33317)
- 院(30419)
- 北京(29414)
- 财经大学(27707)
- 科学院(26524)
- 范(26142)
- 基金
- 项目(157897)
- 科学(124795)
- 基金(118463)
- 家(107090)
- 研究(106551)
- 国家(106295)
- 科学基金(89965)
- 社会(73384)
- 社会科(70010)
- 社会科学(69990)
- 基金项目(62377)
- 省(60372)
- 自然(58849)
- 自然科(57577)
- 自然科学(57558)
- 自然科学基金(56591)
- 划(51152)
- 资助(47973)
- 教育(46996)
- 编号(37501)
- 重点(36234)
- 部(35187)
- 发(35062)
- 创(33693)
- 国家社会(32565)
- 创新(31806)
- 科研(30686)
- 计划(30502)
- 教育部(29909)
- 人文(28843)
- 期刊
- 济(119617)
- 经济(119617)
- 研究(68166)
- 学报(42981)
- 中国(42429)
- 农(39369)
- 科学(37997)
- 财(33869)
- 管理(32189)
- 大学(31803)
- 学学(30784)
- 农业(26792)
- 经济研究(22259)
- 财经(19822)
- 技术(19777)
- 融(19430)
- 金融(19430)
- 经(17261)
- 业经(16555)
- 问题(15836)
- 贸(15131)
- 业(14700)
- 技术经济(14420)
- 教育(13898)
- 国际(13224)
- 世界(12252)
- 科技(11830)
- 统计(11760)
- 业大(11253)
- 策(10913)
共检索到339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魏翔 虞义华
本文认为闲暇不仅仅对生产具有替代作用,在现代社会,还需要注意到闲暇对生产的互补效应。具体表现为闲暇对人力资本积累、物质资本积累和技术效率提升分别具有"闲而优效应"、"等势效应"和"闲中学效应"。利用OECD经济体30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随机前沿分析,结果表明:闲暇效应对经济产出和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如果忽略该效应,人力资本和技术效率都会被低估;经济体中闲暇效应的发挥程度部分体现了经济体在产出方面的效率程度。本文建议,为了赶超OECD这样的发达经济体,需要关注到闲暇对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未来,需要进一步发挥个体和经济体的闲暇效应,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技术推动型向效率推动型的转变。
关键词:
闲暇效应 效率 随机前沿分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琪延 马琳
本文针对经济学研究中的产出效率问题,利用1995—2013年瑞士洛桑IMD以及世界银行开放数据库WDI和Barro-Lee的数据,对卢卡斯生产函数增加闲暇变量,通过控制闲暇来源,构建半参数多元回归模型,对多个国家结构差异带来的闲暇效应对产出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闲暇效应确实对我国经济产出效率具有积极作用,而带薪休假产生的闲暇效应对经济增长同样具有正向效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闲暇效应对产出效率的促进水平仍相对较低,无论是闲暇时间还是闲暇结构均有待调整,而加强闲暇时间的人力资本积累、促进休闲消费、发展家庭性生产对闲暇效应的经济产出释放十分重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葛翔宇 叶提芳 胡超斌
笔者通过构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基于1994年~2012年中国和丹麦的经济数据探讨了收入税、闲暇时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收入税和闲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该国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对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的中国,收入税和闲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的增长,而对处于后工业发展阶段的丹麦,较高的收入税水平和闲暇时间对经济增长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内生经济增长 闲暇时间 收入税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魏翔 邓洲
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在考察增长时主要关注其规模与速度,本文认为随着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日益重视,经济效率问题同样需要关注。本文注意到,传统增长模型主要涉及工作时间内的生产,但闲暇时间不但对工作时间形成替代,其中的活动还对个体素质及其工作效率有互补作用。为此,本文将闲暇时间引入内生增长模型,并用“时人均GDP”来衡量经济效率,建立经济效率模型,模型显示:受教育时间和闲暇时间是影响经济效率的重要因素,但这种作用是非线性的。随后,通过引用跨国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经济效率的最主要决定因素是技术因素,其次是受教育时间,闲暇时间最初对经济效率有负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有利于经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魏翔
效率是经济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尽管有很多变量(如工资率、技术等)影响着效率,但大部分文献忽略了闲暇时间对效率的影响。0ECD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伴随着其闲暇时间的增长[1],这样的范式促使我们关注闲暇时间对经济增长和效率的影响。本文通过计算得出三个国家(美国、日本和中国)的产出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的产出效率仅为日本的1/32,美国的1/34)。本文的实证检验显示,相较于美国和日本,中国的有效闲暇时间不足,即闲暇时间的规模和质量较低,使中国的产出效率、创新水平和国民福利受到影响。中国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重视消费多样性,将能实现高闲暇水平下的高产出。
关键词:
产出效率 闲暇时间 经济增长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良贵 王立勇 孙久文
通过构建包含数字经济部门的DSGE模型,数值模拟数字经济结构(包含数字设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变化对高质量发展效应的作用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结构变化对研发效率的影响大于对闲暇时间的影响,对“闲暇时间-研发效率”动态关系变化下高质量发展效应的影响显著;数字设施的快速发展可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之间的动态均衡关系决定了高质量发展效应变化,产业规划政策上需要关注数字设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间的“逐级扩张效应”;数字产业化存在“破冰期”,在初始阶段高质量发展效应会被抑制,但随着规模增加会快速得到提升;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会呈现倒“U”型走势,政策上需要防控数字经济盲目扩张,合理优化数字经济结构,可以更好地提升高质量发展效应。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魏翔 陈倩
文章以闲暇促进效用(幸福感)的提升为线索,以闲暇对经济效率的积极作用为基础,构建内生增长模型展开分析。结果显示,长期增长率由闲暇的跨期替代弹性和边际效率增长率决定。前者表征闲暇对生产是替代的还是互补的,后者代表闲暇对效率的动态作用。文章还对此结论做了数值仿真,结果显示,当闲暇对效率的作用为负时,如果其他条件不变,经济最终收敛或出现衰退。文章最后在对不同情形下闲暇对内生增长的作用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努力推动国民的闲暇活动具有积极健康的内涵,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和幸福感,进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关键词:
内生增长 闲暇效应 幸福感 经济效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诚
中国在未来15年必须解决的关系到经济全局的重大问题之一,是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国有企业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是企业冗员严重所引起的劳动力管理失灵和劳动绩效低下。在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中决定劳动者的劳动供给和企业的劳动需求的力量是什么?如何通过改革劳动管理体制来克服企业冗员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英满 李青 张峰岩 张洁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利用河北省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分析得出河北省60~69岁老人体质健康状况与闲暇体育锻炼状况,并进行男女性别、年龄组别、城乡地域三个方面的对比,发现女性合格率略好于男性,高龄组合格率好于低龄组,城市体质水平好于乡村,并提出60~69岁这一年龄段合理的体育锻炼方式,尽量减少过多的重家务劳作和大强度体育锻炼,增加中小强度的体育锻炼更有利于老年人的体质健康,研究结果为促进健康老龄化社会提供参考依据,为推动河北省全民健身运动更好的开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国家医疗系统的压力服务。
关键词:
老年人 体质健康 体育锻炼 调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魏翔 陈倩
该文以闲暇促进效用(幸福感)的提升为线索、以闲暇对经济效率的积极作用为基础,建立内生增长模型。模型分析显示,长期经济增长率可以由闲暇的跨期替代弹性和边际效率增长率决定,如果闲暇能强化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经济体就可能保持稳定持续增长。因此,我国在制定和指导国民休息、休闲和休假等政策时,一是要努力促使国民的闲暇活动具有积极健康的内涵,发挥出闲暇对生产的积极互补效应,二是要保证这些政策具有连续有效性、政策效果被不断强化。
关键词:
内生增长 闲暇效应 幸福感 经济效率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正明
一、《闲暇消费论》对闲暇消费中几个重要问题的论述《闲暇消费论》于尹老八十五岁高龄时出版,该著是我国第一部研讨闲暇消费的专著。尹老作为我国消费经济学界的领军者,他不断开拓消费经济学研究领域的轨迹可作如下描述:首先是研究消费如何促进生产;然后拓展到消费如何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即进入绿色消费阶段;之后又延伸到精神消费层面,研究消费对于提高人们思想境界的积极作用。2007年出版《闲暇消费论》,可以说是一本引导人们进行高雅消费的"教科书"。该书界定了"闲暇消费"的内涵与外延,分析了影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翔 王鹏飞
在服务业比重显著提高的现代经济体中,人力资本的积累不仅依赖教育、医疗等传统投入,对闲暇时间中非正规教育的依赖亦日益增长。通过引入有效闲暇及其“玩中学效应”(Learning by Playing),本文对上述现象进行了模型化构建,进而对传统人力资本理论进行扩展,更新了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1995—2019年全球138个主要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显示,有效闲暇所引致的新人力资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可对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高质量发展和闲暇增加后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积极的关联路径:技术进步和生活质量提高带来的居民闲暇增加经过优化配置,能塑造新人力资本、提升劳动生产率,进而有效助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浩 康玉洁 曾小梅
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996工作制”和“2.5天小长假”的激烈讨论。为了避免价值判断,文章在文献梳理和理论演绎的基础上,利用41个较大规模国家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闲暇数量和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按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地理特征分别对样本国家分组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闲暇时间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非线性特征,闲暇时间比例在0.6608至0.6855区间下经济增长率明显较高;整体而言,人力资本对闲暇时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数量闲暇一旦与人力资本相结合(即质量闲暇)很可能促进经济增长。研究结果对我国的政策含义是:既不“996”也不“2.5”,保持闲暇时间比例不变,减少工作时间比例而增加教育时间比例,既能提升人力资本直接推动经济增长,又能通过人力资本改善闲暇质量从而间接推动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丁焕峰 邱梦圆
文章基于1992-2012年五张投入产出表,利用拓展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对中国三次产业中间消耗进行深入分析,解释了国民经济中间消耗水平变动的原因,分析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提高经济效率的作用。同时,利用结构分解法对最终需求进行分解,分析了技术进步对提高最终需求的贡献。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技术进步对提高整体经济效率和改善最终需求的效果均不显著,近年来中间消耗水平的降低主要由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但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在提高第二产业投入产出率方面成效明显。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经济效率 最终需求 投入产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