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3.13.162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87)
2023(18654)
2022(16199)
2021(15159)
2020(12899)
2019(30189)
2018(29688)
2017(56783)
2016(30983)
2015(35172)
2014(35177)
2013(34929)
2012(32317)
2011(29118)
2010(28895)
2009(26729)
2008(26267)
2007(23080)
2006(19840)
2005(17522)
作者
(91524)
(76670)
(75894)
(72533)
(48542)
(36822)
(34673)
(30088)
(29118)
(27148)
(26093)
(25879)
(24252)
(24247)
(23810)
(23796)
(23308)
(22788)
(21990)
(21941)
(19092)
(18754)
(18629)
(17451)
(17208)
(16961)
(16946)
(16893)
(15568)
(15242)
学科
(126747)
经济(126606)
管理(85964)
(82037)
(66774)
企业(66774)
方法(60999)
数学(53747)
数学方法(53087)
中国(34224)
(33797)
(32101)
(29019)
业经(26593)
(24562)
贸易(24552)
(23888)
地方(23723)
(22965)
农业(22627)
(20017)
财务(19937)
财务管理(19891)
理论(19632)
(19330)
环境(18848)
企业财务(18805)
(18771)
银行(18693)
技术(18336)
机构
大学(447197)
学院(442981)
(179954)
经济(176178)
管理(171681)
研究(153804)
理学(149129)
理学院(147436)
管理学(144595)
管理学院(143828)
中国(114052)
科学(97609)
(95954)
(80080)
(78824)
(78630)
研究所(72332)
业大(70010)
中心(69559)
财经(64880)
(63794)
农业(62206)
北京(60747)
(59123)
(57639)
师范(56967)
(55759)
经济学(55088)
(51320)
经济学院(49820)
基金
项目(306093)
科学(239002)
基金(222647)
研究(217459)
(196647)
国家(195090)
科学基金(165658)
社会(136115)
社会科(128961)
社会科学(128925)
(118334)
基金项目(117407)
自然(110075)
自然科(107527)
自然科学(107491)
自然科学基金(105551)
(100760)
教育(100232)
资助(93496)
编号(87362)
成果(70786)
重点(69232)
(67703)
(64905)
(62748)
课题(60441)
科研(59610)
创新(58718)
教育部(57409)
大学(56938)
期刊
(190585)
经济(190585)
研究(127473)
中国(82791)
学报(77299)
(70092)
科学(68914)
(61157)
管理(60667)
大学(57514)
学学(54147)
农业(48653)
教育(45794)
技术(37924)
(34871)
金融(34871)
经济研究(31712)
财经(31326)
业经(29804)
(26886)
(26251)
问题(24748)
图书(23077)
(21814)
技术经济(21561)
统计(21088)
科技(20853)
(20684)
理论(20440)
业大(19457)
共检索到64105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魏翔  庞世明  
本文综合利用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闲暇的经济含义进行了扩展,认为闲暇对生产具有积极的互补效应,并通过将该类效应引入到带人力资本的卢卡斯内生增长模型,利用中国和瑞典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本文的计量分析显示,瑞典的闲暇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正作用,但中国与此相反,因而瑞典的技术进步、人口状态等因素对增长的作用优于中国。最后,本文建议推动休闲经济发展、适时推进弹性工作制,实现"工作—闲暇平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魏翔  惠普科  
新古典现点认为闲暇时间的增长会"挤出"产出,进而不利于宏观消费的增长,二者存在负向关系。针对于此,本文首先构造了包含闲暇时间的闲暇时间——消费函数,从静态角度分析了闲暇时间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而在动态的预算约束下通过最优化模型证明了闲暇时间与消费增长间不但存在负向关系而且存在正向关系,取决于参数环境影响。之后。本文引用中国的实际数据检验了理论模型的命题,并发现中国的闲暇消费对宏观消费具有正向拉动作用,这说明中国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正在得到改善,也说明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展现出一定后工业化倾向,本文对此进行了解释。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葛翔宇  叶提芳  胡超斌  
笔者通过构建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基于1994年~2012年中国和丹麦的经济数据探讨了收入税、闲暇时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收入税和闲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该国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对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的中国,收入税和闲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的增长,而对处于后工业发展阶段的丹麦,较高的收入税水平和闲暇时间对经济增长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余长林  
本文把消费者时间分为工作时间、教育时间、闲暇时间,重点扩展了闲暇时间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和技术进步的外部性,将闲暇时间和教育时间同时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中,分析了两种时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后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时间 (即人力资本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同时,积极健康的闲暇活动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由于我国处于工业化阶段,对闲暇的偏好还很低,总体上闲暇时间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因此,合理安排闲暇活动和正规教育活动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瑜  王岳龙  
本文分析FDI企业在东道国直接生产经营活动和由FDI企业引致的进口增加所带来的国际知识的溢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对1994~2008年的29个省份的经验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特别是通过FDI企业在当地从事生产活动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明显;FDI渠道传递的外国R&D对一个地区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必须与该地区的吸收能力相结合,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魏翔  
文章放宽了国外对闲暇研究的假设条件,突出考虑闲暇时间对人力资本形成的作用和对技术进步的外部性,将闲暇时间引入增长模型研究了闲暇与增长的动态关系,并对中国1981~2003年的经济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健康的闲暇活动能促进经济增长,但工业化阶段居民较低的闲暇偏好会拉低经济增长率,因此总体上闲暇时间对我国经济增长展现出微小的负作用。为此文章提出,应在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的同时,合理安排契合本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公休假制度。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琪延  马琳  
本文针对经济学研究中的产出效率问题,利用1995—2013年瑞士洛桑IMD以及世界银行开放数据库WDI和Barro-Lee的数据,对卢卡斯生产函数增加闲暇变量,通过控制闲暇来源,构建半参数多元回归模型,对多个国家结构差异带来的闲暇效应对产出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闲暇效应确实对我国经济产出效率具有积极作用,而带薪休假产生的闲暇效应对经济增长同样具有正向效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闲暇效应对产出效率的促进水平仍相对较低,无论是闲暇时间还是闲暇结构均有待调整,而加强闲暇时间的人力资本积累、促进休闲消费、发展家庭性生产对闲暇效应的经济产出释放十分重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翔  王鹏飞  
在服务业比重显著提高的现代经济体中,人力资本的积累不仅依赖教育、医疗等传统投入,对闲暇时间中非正规教育的依赖亦日益增长。通过引入有效闲暇及其“玩中学效应”(Learning by Playing),本文对上述现象进行了模型化构建,进而对传统人力资本理论进行扩展,更新了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1995—2019年全球138个主要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显示,有效闲暇所引致的新人力资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可对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高质量发展和闲暇增加后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积极的关联路径:技术进步和生活质量提高带来的居民闲暇增加经过优化配置,能塑造新人力资本、提升劳动生产率,进而有效助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魏翔  陈倩  
该文以闲暇促进效用(幸福感)的提升为线索、以闲暇对经济效率的积极作用为基础,建立内生增长模型。模型分析显示,长期经济增长率可以由闲暇的跨期替代弹性和边际效率增长率决定,如果闲暇能强化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经济体就可能保持稳定持续增长。因此,我国在制定和指导国民休息、休闲和休假等政策时,一是要努力促使国民的闲暇活动具有积极健康的内涵,发挥出闲暇对生产的积极互补效应,二是要保证这些政策具有连续有效性、政策效果被不断强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余长林  
本文通过把消费者时间分为工作时间、教育时间、闲暇时间,重点扩展了闲暇时间对人力资本积累作用和技术进步的外部性,将闲暇时间和教育时间同时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中分析了两种时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最优平衡增长路径。随后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时间(即人力资本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同时,积极健康的闲暇活动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由于我国处于工业化阶段,对闲暇的偏好还很低,总体上闲暇时间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因此,合理安排闲暇活动和正规教育活动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斌  
本文试图运用古典的内生经济发展思想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做一个简单考察。文章考察了投资、消费与经济内生演进机制在中国的运行状况,分析了这一机制的总体特征,并依时序发展考察了其演进与变化的过程。我们发现,中国经济增长明显地表现为两个阶段。90年代中期后,经济演进机制的运行变化的紊乱,供给创造需求的能力不足。解决好上述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任力  
本文根据Roberts与Setterfield对内生增长的定义,将古典内生增长(旧内生增长)理论分成四种类型。SMY的特征是从内生劳动分工演变促进内生增长,RMS强调内生创新增长,KKT是一种凯恩斯主义内生增长思想,而HDAF则是距离新内生增长理论最近的AK模型。此外,李嘉图、凡勃伦等人对收益递增机制、资本的内涵等作出了贡献。古典内生增长理论中关于增长的路径依赖性、非均衡性、不确定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性等思想对新内生增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浩   康玉洁   曾小梅  
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996工作制”和“2.5天小长假”的激烈讨论。为了避免价值判断,文章在文献梳理和理论演绎的基础上,利用41个较大规模国家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闲暇数量和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按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地理特征分别对样本国家分组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闲暇时间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非线性特征,闲暇时间比例在0.6608至0.6855区间下经济增长率明显较高;整体而言,人力资本对闲暇时间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数量闲暇一旦与人力资本相结合(即质量闲暇)很可能促进经济增长。研究结果对我国的政策含义是:既不“996”也不“2.5”,保持闲暇时间比例不变,减少工作时间比例而增加教育时间比例,既能提升人力资本直接推动经济增长,又能通过人力资本改善闲暇质量从而间接推动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唐国华  
从企业家产品创新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性,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企业家人数、企业家研发的生产力系数、中间产品的数量、中间产品的产出弹性等呈正向变动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996~2010年间,企业家精神和产品创新的内生动力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显著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志鹏  李子奈  
本文构建了考虑外商直接投资 (FDI)外溢效应的准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结果表明东道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取决于FDI与国内资本的比例 ;而且我国 1982 - 2 0 0 1年2 9个省份的经验数据很好地支持了这一论断。同时本文经验研究发现 ,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鲜明的人力资本特征 ,各地区必须跨越一定的人力资本门槛才能从FDI中获益 ;另外 ,我国各地区增长实践呈现条件收敛态势。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