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14)
- 2023(5605)
- 2022(4734)
- 2021(4469)
- 2020(3679)
- 2019(8325)
- 2018(8172)
- 2017(15905)
- 2016(8483)
- 2015(9748)
- 2014(9255)
- 2013(9093)
- 2012(8694)
- 2011(7657)
- 2010(7928)
- 2009(7573)
- 2008(7872)
- 2007(7362)
- 2006(6799)
- 2005(6536)
- 学科
- 济(31648)
- 经济(31608)
- 管理(27591)
- 业(26867)
- 企(23527)
- 企业(23527)
- 银(17885)
- 银行(17740)
- 行(16471)
- 制(15716)
- 方法(12870)
- 贸(12750)
- 贸易(12738)
- 易(12565)
- 技术(11799)
- 出(11348)
- 财(11045)
- 数学(11026)
- 中国(11000)
- 数学方法(10839)
- 度(10472)
- 制度(10471)
- 融(10463)
- 金融(10463)
- 业务(9913)
- 技术管理(9230)
- 农(8658)
- 银行制(8551)
- 口(7889)
- 出口(7882)
- 机构
- 大学(116542)
- 学院(115664)
- 济(53268)
- 经济(52183)
- 管理(44693)
- 中国(39601)
- 研究(39043)
- 理学(36645)
- 理学院(36277)
- 管理学(35773)
- 管理学院(35540)
- 财(28449)
- 京(24923)
- 银(21836)
- 财经(21323)
- 银行(20946)
- 科学(20504)
- 江(19761)
- 行(19558)
- 中心(19435)
- 所(19304)
- 经(19299)
- 经济学(17746)
- 农(17055)
- 研究所(16781)
- 北京(16253)
- 州(16189)
- 经济学院(16079)
- 财经大学(15799)
- 融(14028)
- 基金
- 项目(68737)
- 科学(55207)
- 研究(52680)
- 基金(50842)
- 家(43124)
- 国家(42773)
- 科学基金(37331)
- 社会(35072)
- 社会科(33409)
- 社会科学(33400)
- 省(26405)
- 基金项目(25840)
- 教育(23806)
- 自然(22328)
- 自然科(21875)
- 自然科学(21873)
- 划(21613)
- 自然科学基金(21486)
- 资助(21411)
- 编号(20096)
- 成果(17326)
- 创(17187)
- 创新(16348)
- 部(15619)
- 重点(15373)
- 国家社会(15053)
- 发(14828)
- 课题(14489)
- 制(14122)
- 教育部(14036)
共检索到202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阙方平
有问题银行市场退出的特征 :一是法人地位的消灭 ,二是风险的转移、分散和补偿 ,三是体现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效率原则 ,四是它属于完全性淘汰机制而不是优化机制。有问题银行市场退出制度的架构包括有问题银行市场退出的制度边界、退出的目的、退出的原则、退出的类型、退出的主持机构、退出的程序等七个方面的内容。有问题银行退出市场对整个银行体系而言起到了“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关键词:
有问题银行 市场退出 制度安排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华 刘志威
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是一个成熟、高效金融市场应具备的特征之一。市场竞争的结果有好有坏,市场应该有进有退,劣汰才能优胜,银行业建立平稳、有序的退出通道、纠错机制是完善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问题银行市场退出的实践不多,经验不足。本文首先对问题银行市场退出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针对我国问题银行市场退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问题银行的市场退出路径。
关键词:
问题银行 退出路径 纠错机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康松 毛炳盛 程昆
美国基于存款保险制度以市场化方式对问题银行的处置获得较高的效率,日本则仍以行政手段为主并逐渐向市场化的方式转变。中国存款保险制度仍需完善法制建设、监管制度的设计和处置流程设计。为此,设计了中国问题银行退出路径,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康松 毛炳盛 程昆
美国基于存款保险制度以市场化方式对问题银行的处置获得较高的效率,日本则仍以行政手段为主并逐渐向市场化的方式转变。中国存款保险制度仍需完善法制建设、监管制度的设计和处置流程设计。为此,设计了中国问题银行退出路径,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于萍 封红雨
抵押贷款仅考虑借款人信用风险,存货质押贷款还应考虑质物价格风险。当银行对借款人事前违约概率具有不对称信息时,在Danny Ben-shahar抵押贷款模型基础上,综合考虑借款人信用风险和质物价格风险,证明存在高风险借款人选择(高利率、高贷款价值比)合同,低风险借款人选择(低利率、低贷款价值比合同)的唯一分离均衡。
关键词:
存货质押贷款 甄别 抵押物 不对称信息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艾东 赵国平
本文通过对出口退税改革在中短时期内对企业经营的风险分析,提出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出口退税改革的相关政策,同时建议商业银行应注意区分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在出口退税帐户托管贷款、信贷评审和信贷政策中加强风险防范。
关键词:
出口退税 影响 信贷管理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逸凡
《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实施,为新常态下银行机构市场化退出打开了空间。本文借鉴Wilson(1997)、Boss(2003)和Virolainen(2004)研究中关于宏观经济因素和贷款违约率之非线性关系的假定,将经典的市场退出模型平移到银行机构,构建小微型银行机构市场退出模型。在模拟样本小微型银行机构盈余率分布的基础上,预测小微银行机构未来10年之内市场退出概率,并在GDP增长率、利差水平、杠杆率、流动性风险指标、业务管理费用及税金率等指标变化的情况下,动态研究小微银行机构市场退出概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关键词:
新常态 小微银行机构 市场退出概率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逸凡
《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实施,为新常态下银行机构市场化退出打开了空间。本文借鉴Wilson(1997)、Boss(2003)和Virolainen(2004)研究中关于宏观经济因素和贷款违约率之非线性关系的假定,将经典的市场退出模型平移到银行机构,构建小微型银行机构市场退出模型。在模拟样本小微型银行机构盈余率分布的基础上,预测小微银行机构未来10年之内市场退出概率,并在GDP增长率、利差水平、杠杆率、流动性风险指标、业务管理费用及税金率等指标变化的情况下,动态研究小微银行机构市场退出概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GDP和利差水平的快速下降、业务管理费用及税金率的变化对小微型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概率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新常态 小微银行机构 市场退出概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任建军 杨林
信贷退出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风险—收益对称原则,二是成本—收益均衡原则。退出成本最低、收益最大、能够较好地掌控风险的时期是信贷退出的最佳时机。判断何时为最佳退出时机必须准确把握行业经济周期、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企业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以及企业信用等级和财务等相关指标的变化。商业银行应该根据信贷进入的行业、区域、企业以及信贷产品制定相应的退出策略。信贷退出路径包括直接退出和间接退出,商业银行应首先考虑间接退出。商业银行信贷退出机制的构建主要包括转换观念,建立行业信贷分析预警退出机制、区域信贷退出机制、客户退出机制、信贷退出激励约束机制等内容。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敬涛
商业银行的信贷经营原则及目标要求信贷资金的流动与企业生命周期波动相吻合,即在企业成长阶段大力支持从而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利润,而在衰退阶段降低信贷数量甚至撤资从而降低信贷风险。本文就商业银行为何要从处于衰退期的企业退出信贷资金展开讨论,设计了一套信贷退出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
信贷退出 风险 策略 责任机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涛
在银行业日趋开放和竞争激烈的形势下,传统意义上以信贷合约优化为目的的信贷退出,正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扩展为全部缔约人和整个金融体系的选择与效率问题。本文综合了国外有关信贷退出的理论成果,并结合了我国正在进行的信贷退出实践,建立了有关信贷退出分析的一般框架,并指出由技术变化和金融体系多样化导致的信贷退出,正在改变传统信贷合约的性质,而赋予更多市场化的管理与交易手段。
关键词:
信贷退出 资产管理 “锁定”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阎俊生 李树生
本文针对国内国外实际情况,就小银行的公司治理和退出机制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就新形势下如何把我国小银行的效益和风险控制在合理水平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小银行 公司治理 退出机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英姿
所谓“进而有为”,就是要做到大中有重,好中选优,客户布局合理,营销措施有力,实现贷款在客户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期限结构等方面的优化组合、所谓“退而有序”就是落实好信贷退出计划、退出标准,并做到责任明确、激励约束机制健全。“退出”既包括已产生不良贷款的退出,也包括对信誉不佳、贡献不大、发展前景不好、行业风险明显的存量贷款的退出。从工作实践看,要做到“进而有为”,须整合力量,科学决策,趋利避害,防范风险,是有相当难度的,进之与否,主动权在我。而要做到“退而有序”,同于与客户发生关系前的主动选择,它是对已发生贷款的战术撤退,客户实际上占有相当多的主动权,常有“请客容易送客难”的重重坎坷。下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