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39)
- 2023(7335)
- 2022(6230)
- 2021(5994)
- 2020(4969)
- 2019(11385)
- 2018(11642)
- 2017(22539)
- 2016(12498)
- 2015(13660)
- 2014(14037)
- 2013(13428)
- 2012(12460)
- 2011(11193)
- 2010(11698)
- 2009(11555)
- 2008(11880)
- 2007(10625)
- 2006(9887)
- 2005(9736)
- 学科
- 济(42545)
- 经济(42440)
- 管理(38056)
- 业(33537)
- 企(29359)
- 企业(29359)
- 制(24936)
- 银(20849)
- 银行(20704)
- 行(19342)
- 财(16599)
- 融(14261)
- 金融(14259)
- 中国(14180)
- 度(13813)
- 制度(13811)
- 体(13777)
- 方法(13224)
- 农(12331)
- 体制(11707)
- 业经(11603)
- 数学(10704)
- 业务(10542)
- 数学方法(10494)
- 务(9355)
- 财务(9322)
- 财务管理(9292)
- 银行制(9095)
- 企业财务(8812)
- 税(8506)
- 机构
- 大学(169266)
- 学院(166866)
- 济(71836)
- 经济(70073)
- 管理(60404)
- 研究(60103)
- 中国(55345)
- 理学(48977)
- 理学院(48424)
- 管理学(47762)
- 管理学院(47405)
- 财(42313)
- 京(36837)
- 科学(31118)
- 财经(30736)
- 所(30291)
- 江(28691)
- 中心(28484)
- 经(27638)
- 研究所(26188)
- 银(26172)
- 银行(25123)
- 农(24686)
- 北京(24293)
- 行(23449)
- 经济学(22878)
- 州(22816)
- 财经大学(22694)
- 范(22389)
- 师范(22237)
- 基金
- 项目(96053)
- 研究(76286)
- 科学(75911)
- 基金(69231)
- 家(58407)
- 国家(57859)
- 科学基金(49635)
- 社会(48796)
- 社会科(46159)
- 社会科学(46148)
- 教育(36165)
- 省(36113)
- 基金项目(35129)
- 编号(31366)
- 划(30628)
- 自然(29143)
- 成果(29102)
- 资助(28669)
- 自然科(28420)
- 自然科学(28415)
- 自然科学基金(27918)
- 制(25286)
- 课题(22915)
- 部(22828)
- 重点(21877)
- 性(21772)
- 教育部(20419)
- 国家社会(20233)
- 发(20213)
- 创(20015)
共检索到294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忠阳 李珊珊
文章首次系统分析了问题银行救助、处置机制的理论基础和近年来的全球改革方向,并将该框架划分为自救、外部救助和处置三种机制。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问题银行的救助、处置机制从微观视角转为更侧重宏观视角,而产权理论则是相关改革的理论基础。外部救助和处置须建立在自救基础上,且面临更强约束。但自救的实施仍面临挑战,且可能对实体经济和金融稳定产生负面影响。从近年的全球实践看,外部救助仍居主导地位,自救工具的应用并不充分,凸显出平衡系统性风险与降低社会成本、道德风险之艰难。处置改革的重点是赋予监管层更集中的处置权力和完善破产机制,旨在提升处置效率,降低系统性影响。基于理论基础和国际经验,文章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问题银行自救 外部救助 处置 系统性风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孔丹凤 秦大忠
近年日本通过强化金融监管、加大政府的资金救援、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改变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积极推进产业(企业)再生等方式基本解决了困扰日本多年的银行不良债权问题,这为日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健基础。2005财年日本六大金融控股集团所创利润为3.3万亿日元,达到了历史新高,全国银行的不良债权率也由2002年3月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宋帮俊
银行金融机构有效处置机制是金融机构有效处置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为符合FSB制定的金融机构有效处置的国际准则,正在修订法例并改革现行安排,可为内地银行金融机构有效处置机制的建构,带来前瞻性和实用性启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焦少飞
目前,国内文献对问题银行处置框架及内在逻辑尚缺乏清晰地梳理,普遍存在处置程序和处置方法不分的问题。从实践角度看,我国问题银行处置机制有待完善,相关规定散见于《商业银行法》、《金融机构撤销条例》等法律法规。本文将问题银行处置框架分为处置程序和处置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问题银行处置程序的三分法,即接管程序、清算程序、救助程序,并结合美国问题银行处置实践,研究了相关处置程序的内核,分析了其对我国问题银行处置的启示。
关键词:
问题银行 处置程序 存款保险 启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焦少飞
目前,国内文献对问题银行处置框架及内在逻辑尚缺乏清晰地梳理,普遍存在处置程序和处置方法不分的问题。从实践角度看,我国问题银行处置机制有待完善,相关规定散见于《商业银行法》、《金融机构撤销条例》等法律法规。本文将问题银行处置框架分为处置程序和处置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问题银行处置程序的三分法,即接管程序、清算程序、救助程序,并结合美国问题银行处置实践,研究了相关处置程序的内核,分析了其对我国问题银行处置的启示。
关键词:
问题银行 处置程序 存款保险 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志强
充裕的存款保险基金是存款保险机构处置问题银行的前提与基础。从国际经验看,各国在针对问题银行运用直接偿付、收购与承接、成立过桥银行、经营中救助等不同处置方式时,均有存款保险基金的介入;特别在危机期间,各国扩大了存款保险基金使用方式与权限,为平抑危机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比较国际上主要国家在处置问题银行时,存款保险基金的不同使用方式,以期为丰富我国存款保险基金使用工具提供有益的经验。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严红波
近10年来银行经营风险和不良贷款问题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所关注。日本银行的巨额坏账问题具有典型性。本文试对日本银行坏账生成机理、坏账处置的政策和市场、处置效应、以及处置新动向进行分析,以加深对现代金融企业风险运行和风险化解的认识,并对我国银行业发展和不良资产处置进行思考。
关键词:
日本银行 不良贷款 处置 启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谢群良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曾被严重的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所困扰。目前,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问题也较为严重,已成为我国金融深化改革的障碍。论文在考察国际上解决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做法的基础上,借鉴其有益经验,为解决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陈静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大量中小金融机构倒闭,但并未严重冲击美国经济,也未引发社会恐慌,这主要归功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灵活高效的处置手段,也再次彰显了有效存款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危机中,FDIC创新其问题银行的处置方式和手段。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立法进一步强化了FDIC的监管职能,这些对于中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部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存款保险 问题银行 破产清算授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康书生 周懋
恢复和处置计划又称为"生前遗嘱",是由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的在危机时期如何应对相关问题的实施计划。恢复和处置计划是保证系统重要性银行在面对危机时能够持续性提供关键金融服务;或在终止这些服务时,确保不对系统造成负外部性影响,从而实现系统稳定的一系列措施。我国应关注外资银行RRP实施方案对在华子行的影响;探索中资银行RRP,为其海外发展创造条件;建立健全破产处置机制。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德卿 李江涛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为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指明了发展方向。历次金融危机是世界各国加强金融监管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而历次国际金融危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风险处置经验与启示。金融危机不仅对发生国本身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全球金融体系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提出了重要挑战。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李铎
<正>2019年以来银行理财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目前理财产品资产配置偏重于固定收益资产并且风险偏好更加保守。文章针对这些趋势,运用风险平价模型对一个基钦周期内的全球主要资产组合表现进行了回测。从结果上看,风险平价模型可以在传统的20/80股债配置基础上,利用大类资产的市场波动提升组合收益率,并保持波动率和最大回撤在合理水平,这对于优化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或许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万玲 刘道云
国际上的投资银行经营失败处置制度,如最后贷款人制度、金融市场稳定基金担保融资、注资和国有化等救助制度,阻却了经营失败的国际投资银行进入破产程序;又由于投资银行总体上具有"太大而不能倒"属性,使其经营失败成为破产之例外。国际上对经营失败的投资银行的特殊处置制度安排,也导致其破产原因具有特殊性,突破了一般破产原因制度的适用。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消费者选择投资银行业务以实现资产保值与增值,投资银行经营失败处置制度的建立健全关乎金融稳定和金融消费者财产安全,我国应完善金融机构破产立法并健全相关配套制度,充分考虑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失败处置和破产原因的特殊性,为金融机构失败处置和金融消费者保护提供法律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