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82)
2023(16937)
2022(14658)
2021(13782)
2020(11514)
2019(26639)
2018(26034)
2017(50398)
2016(27262)
2015(30892)
2014(30948)
2013(30413)
2012(28124)
2011(25101)
2010(25672)
2009(24364)
2008(23536)
2007(21268)
2006(19041)
2005(17492)
作者
(78776)
(65286)
(64885)
(61808)
(41753)
(31465)
(29564)
(25309)
(24937)
(23640)
(22460)
(22144)
(20733)
(20707)
(20461)
(20096)
(19382)
(19290)
(18745)
(18703)
(16331)
(15955)
(15745)
(14947)
(14631)
(14542)
(14527)
(14502)
(13238)
(12782)
学科
(105178)
经济(105011)
管理(83735)
(79242)
(67534)
企业(67534)
方法(45744)
数学(39097)
数学方法(38536)
中国(34470)
(33768)
(30549)
金融(30546)
(29298)
银行(29255)
(29095)
(28345)
(28144)
业经(24699)
(23888)
贸易(23868)
(23327)
(22767)
地方(21367)
(21111)
财务(21026)
财务管理(20974)
企业财务(19890)
理论(18924)
农业(18731)
机构
大学(390074)
学院(385945)
(156130)
经济(152488)
管理(150295)
研究(130573)
理学(127958)
理学院(126524)
管理学(124310)
管理学院(123613)
中国(106477)
(84000)
(78752)
科学(77620)
(65856)
中心(61378)
财经(61331)
(59812)
研究所(58856)
(58387)
(55531)
业大(54352)
北京(53986)
(50163)
师范(49712)
经济学(47760)
(47669)
(47135)
农业(46325)
财经大学(45532)
基金
项目(252257)
科学(197903)
研究(186777)
基金(183448)
(159240)
国家(157666)
科学基金(135029)
社会(117742)
社会科(111547)
社会科学(111516)
(96810)
基金项目(96545)
自然(86719)
教育(85385)
自然科(84673)
自然科学(84655)
自然科学基金(83151)
(81417)
资助(76503)
编号(76263)
成果(63851)
(56258)
重点(56006)
(52775)
课题(52531)
(52041)
(49118)
教育部(48726)
创新(48623)
国家社会(48265)
期刊
(178043)
经济(178043)
研究(121927)
中国(81319)
(62634)
学报(60220)
管理(57735)
(55390)
科学(54879)
(51115)
金融(51115)
大学(46488)
教育(44009)
学学(43458)
农业(36849)
技术(32211)
财经(31462)
业经(27420)
经济研究(27122)
(26840)
问题(23165)
理论(20847)
图书(20411)
(20319)
实践(18799)
(18799)
(18780)
技术经济(18055)
国际(18022)
(17884)
共检索到601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巫文勇  
当金融机构陷入流动或支付性危机时,对其实施国家救助已作为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的首选方案。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已动用数以万亿的公共资金救助银行和证券等金融机构。但是,由于相关立法的缺失,使得中国的国家救助:一是缺乏明确的标准,随意性强;二是救助工具单一,缺乏相配套的机制;三是缺乏被救助对象的后继管理,法律责任不明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规范国家救助行为,笔者认为,中国应尽快制定《问题金融机构国家救助法》和其他相配套的法律制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宝刚  张立先  荆伟  陈晨  马运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金融机构因经营失败退出市场,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经济发达国家已形成妥善有效的退出机制,我国现已建立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制度缺乏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目标定位、处理方式和相应的制度安排。本文通过分析和借鉴相关国家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问题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立法现状,针对我国的制度缺陷,提出完善我国问题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海英  
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应遵循保护金融体系安全、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保证人民银行监督管理的原则。在接管过程中 ,司法权的随时介入导致人民银行和人民法院对金融机构作出不同的处理决定 ,被接管金融机构股东的权利和义务有待法律明确。对金融机构关闭应以资产质量差、资本金严重不足、高风险领域业务比例高、违规经营、亏损为条件 ,接管时会出现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冲突。我国托管行政干预严重 ,应遵重市场规律 ,取消托管。我国法律关于破产的规定不能保护投资人、存款人的利益 ,借鉴德国作法 ,破产须由金融监管机构提出。避免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风险由国家承担 ,成立存款保险和资产管理机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车克君  
市场退出的制度缺陷近年来,我国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逐步走向规范化,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立法还是十分滞后。市场退出法律制度存在缺陷。目前,我国对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缺乏统一、详细、可操作性强的法律规定,法律条文过于简单、粗糙和分散,相互抵触和法律真空的情形并存。缺乏专门的存款保险制度。我国的存款保险法律制度至今仍未出台,存款保险的职责实际上是政府承担的。商业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斌  
金融机构因经营失败退出市场 ,这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 ,在经济发达国家较为常见 ,亦已形成妥善有效的退出机制。而我国目前尚无一套系统的、操作性强的处理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程序及法律制度 ,无法对一些问题严重、濒临破产倒闭的金融机构实施有效的市场退出。因此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仅着重对其主要法律形式进行研究 ,以期为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制度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传华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是金融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金融稳定和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问题尚处在探索实践阶段,现行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法律制度尚存在诸多的空白和缺陷,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运行性法律机制。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白云  易小林  
运用规范的市场退出机制,及时关闭、取缔那些资不抵债和严重违规经营的金融机构,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市场退出立法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立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若干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瑶  
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制度型开放对ESG法律制度完善不断提出要求。现有法律规范呈现分段发展趋势,全国性规范以金融监管为主导,地方化路径上地方立法与央行试点齐头并行,上市金融机构受到证监会与交易所的共同规制。法律效力层级整体较低、相关规范政出多门、金融分业部门法少有作为,其根源在于法制框架未经类型化。将法律关系结构分解为金融规制关系、金融交易关系。在法律责任层次上,三分为强制披露、半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在吸取政策智慧、协调制度资源的同时,宜对五大披露内容指标作出强制性要求,根据“知情权-信息披露义务-法律责任”三方构造对ESG强制披露予以改进,在情景辨析下精细引入半强制信息披露,对于自愿披露既加强激励又防止滥用,将整套制度设计嵌入三层法律责任框架之中进行类型化完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巫文勇  
各金融大国对于金融机构破产时,以存款人为代表的金融债权人是否享有优先受偿权,所持理论观点并不一致,立法实践也各不相同。美国除倾向于坚持破产债权平等之外,还认为应考虑社会整体的直接或间接、长远或眼前的利益,对公平受偿权进行修正,以维持经济的整体繁荣、社会的稳定和信用的良性循环;基于公平原理、社会原理和经济发展、公民权利的保护,应允许存款人等特殊债权人优先于其他债权人获得清偿。同时,支持存款等债权的优先受偿权目的在于通过降低金融机构倒闭及存款人等债权人权益损失的危险性,来促进存款人等债权人接受采取破产清算方式处理问题的金融机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李升高  曾涛  林平  陈建国  杨代平  谢永平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李升高  曾涛  李升高  曾涛  林平  陈建国  杨代平  谢永平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霞  
要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加快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不仅是一项重大理论问题,而且是一项越来越紧迫的实践问题。本文回顾了存款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功能以及在各国的职能定位,提出了构建存款保险制度几点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安启雷  陈超  
本文比较分析了国外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对法律框架、处置主体、处置手段、救助资金来源、不良资产管理五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制度缺陷,并提出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制度选择是完善法律框架,实现处置主体的外部化、处置方式的规范化、救助资金的多样化和建立集中统一的不良债权管理体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唐宏飞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市场主体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因"不能清偿"和"资不抵债"退出市场,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本文结合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立法现状、破产实践及其立法制度的缺陷,通过银行破产国际实践比较研究与借鉴,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的有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