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39)
- 2023(6778)
- 2022(5387)
- 2021(4940)
- 2020(4283)
- 2019(9452)
- 2018(9186)
- 2017(18061)
- 2016(9718)
- 2015(10791)
- 2014(10675)
- 2013(10674)
- 2012(9662)
- 2011(8205)
- 2010(8636)
- 2009(8495)
- 2008(8964)
- 2007(8342)
- 2006(7602)
- 2005(7398)
- 学科
- 业(71396)
- 企(67077)
- 企业(67077)
- 管理(50265)
- 济(47520)
- 经济(47436)
- 业经(24437)
- 财(21529)
- 农(21302)
- 方法(18372)
- 务(17982)
- 财务(17967)
- 财务管理(17952)
- 企业财务(16975)
- 农业(16348)
- 技术(14474)
- 策(12522)
- 制(12305)
- 企业经济(11818)
- 划(11472)
- 数学(11072)
- 数学方法(10929)
- 经营(10806)
- 和(10434)
- 中国(10285)
- 理论(10190)
- 体(10084)
- 技术管理(9849)
- 体制(9039)
- 决策(8581)
- 机构
- 学院(148365)
- 大学(139664)
- 济(65755)
- 经济(64633)
- 管理(64027)
- 理学(53912)
- 理学院(53507)
- 管理学(53009)
- 管理学院(52741)
- 研究(41347)
- 中国(37137)
- 财(33566)
- 京(28597)
- 财经(25767)
- 江(24577)
- 农(23880)
- 经(23116)
- 科学(21893)
- 所(20563)
- 中心(19636)
- 州(19511)
- 商学(19351)
- 商学院(19193)
- 经济学(18711)
- 业大(18575)
- 财经大学(18441)
- 农业(18324)
- 北京(18088)
- 经济管理(17656)
- 研究所(17612)
- 基金
- 项目(86069)
- 科学(70233)
- 研究(68171)
- 基金(63106)
- 家(52073)
- 国家(51443)
- 科学基金(47027)
- 社会(45112)
- 社会科(42724)
- 社会科学(42712)
- 省(35728)
- 基金项目(33294)
- 教育(30085)
- 自然(28725)
- 自然科(28109)
- 自然科学(28104)
- 编号(28100)
- 自然科学基金(27687)
- 划(27324)
- 业(26879)
- 资助(25017)
- 成果(22079)
- 创(21825)
- 制(19668)
- 创新(19260)
- 发(19052)
- 部(18901)
- 课题(18633)
- 性(18536)
- 重点(18536)
共检索到234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沙涛
近几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金融、经济政策不断优化调整。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精准拆弹,要有充足资源,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化解企业的重大风险,恢复企业的再生能力,维护社会的稳定,需要市场主体和政策层面共同努力、多管齐下。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辛静
2018年10月以来,各地政府以缓解股权质押及债务风险为突破口,多措并举为民营企业纾困。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总结深市191家上市公司接受地方政府及国资纾困情况,对当前民企面临的经营、股权及融资困境进行分析,并对债权及股权两大类纾困方式进行梳理。调查结果显示,被纾困民企整体质押风险与短期资金困境已获一定程度缓解,其中获得国资大比例入股的公司融资状况改善明显,但整体来看风险的根本化解依然存忧。同时,纾困执行中存在纾困边界不明、民企政策依赖、政策堵点影响效率等问题及难点。本文从监管实践角度出发就优化交易规则、加大被纾困企业监管力度、总结经验分类施策等方面提出监管建议。
关键词:
民企纾困 高比例质押 债务风险 风险化解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石晓军 田文君
欧盟和英国为疫情下中小企业纾困而实施了一系列财政金融政策,总体上是有一定效果的。欧盟和英国的金融纾困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保生存,防止流动性危机,保障就业,防止恶意收购。第二,促复苏,随着疫情防控措施逐步取消,纾困措施也随之逐步取消,可能出现支持的“断崖”。在这个阶段政策关注的重点转向幸存企业的持续、复苏、转型和创新促进。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郭琳
2018年下半年以来,民营企业及其大股东的流动性困境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设立以化解流动性风险为目的纾困基金是民企纾困的主要方式,纾困基金通过债权型和股权型投资模式对接民营企业。已实施的项目以债权型纾困方式居多,被纾困民营企业多数是业绩表现较好但暂时出现了现金流缺口,民企纾困体现出了"救急不救穷"的特点。由于是政策主导,民企纾困中潜在的非市场化操作风险不容忽视,应注意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目前的民企纾困主要是兜底短期流动性风险,中长期的经营困境仍需通过弥补制度漏洞造成的市场失灵来解决。
关键词:
民营企业 纾困 纾困基金 地方政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颖 张婷
民营企业遭遇流动性危机,各地国资部门通过旗下子公司以股权支持方式助力民营企业融资纾困。以21家受助民营企业为样本,分析其所属行业的特点、债务结构特性、股权质押状况及股权支持方式涉及的转让价格等。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源于高比例股权质押引起的平仓风险、不合理债务结构引起的潜在资金链断裂风险,受助民营企业多为战略新兴行业的中小企业,且在接受股权支持方式后流动性风险得到缓解。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华清 杨子江
保单融资是服务实体经济、便利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是化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外贸回稳向好、发挥政策性职能的重要手段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我国出口企业面临较大困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对疫情相关工作进行统一研究部署。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多次对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大贸易融资支持""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岷峰
近年来,民营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对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和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却严重不相符。面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虽然采取了诸多措施进行纾困,但往往只是起到急诊之效,没有从根本上进行医治。构建长期有效的民营企业融资体制与机制,除了要从提升公司治理、明确市场定位、加强产品创新等多角度来增强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更要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保证金融供给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通畅。具体来说,一是要改变对民营企业片面认识的惯性思维;二是要明确中小银行服务民营企业的市场定位;三是要构建民营企业贷前辅导服务机制;四是要坚持贷款评价中性原则;五是要推行民营企业定额流动资金管理制度;六是要建设民营企业信贷资金运行跟踪管理系统;七是要创新民营企业救助信贷产品;八是要颁布信贷人员尽职免责细则。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周孝华 王诗意
帮助民企纾困是国民经济补短板、稳增长的战略举措。为纾解民企融资困境,控制股票质押爆仓风险,兼具政策性与市场性的中国特色纾困基金应运而生。文章利用2017-2019年民营上市公司数据,通过逐季倾向得分匹配(PSM),为获得纾困基金驰援的企业设置合理的对照组,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DID)模型探究纾困基金的价值效应及其具体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纾困基金能够有效提升民营企业价值,这种价值效应在东部地区、小规模、高股权质押比例的企业中更大。(2)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纾困基金通过降低股权集中度推动股权分散制衡、缓解代理冲突、完善公司治理,由此实现正向价值效应;同时也存在削弱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打击投资者情绪的作用路径,从而负面影响企业价值。文章对纾困基金的实际运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为新时代下纾困民企、支持民企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黄辉 张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不少卡点瓶颈。民营企业面临经营上的融资约束大、股权质押比例高、债券违约风险大、业绩衰退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文章以合力泰引入福建电子为例,基于博弈论分析了案例公司混改的动因,并通过分析引入国有资本后案例公司的各方面表现,总结了此次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混改的效果。研究发现,逆向混合所有制改革在该案例中成为民营企业纾困的重要路径。研究结论为今后类似问题的理论考察和实践评价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怡
李克强总理在2022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预计全年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这是在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下,国家助企纾困、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提振市场信心的有力举措。增值税留抵的产生与增值税的计算方法有关。我国增值税采用税款抵扣的计算方法,先分别计算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然后用销项税额抵减进项税额后的净额为企业当期应缴纳的增值税额。
关键词:
增值税 留抵税额 小微企业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陈海宇 杜丽 张晓颖
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近年实施了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企业能否将政策红利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对于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考察减税降费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减税降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机制检验证实,减税降费政策有利于帮助企业融资纾困,增加企业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内源资金。进一步分析发现,减税降费政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效应在民营企业和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样本中更为显著,并且这一激励效应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步收敛。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减税降费政策以及企业积极进行税负消转等提供启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倩 赵文琪 秦光远 程宝栋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还要打好保护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防控战。文章基于161份木业企业调查问卷,旨在全面了解疫情对木业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冲击,并分析不同类型木业企业对帮扶政策的差异化需求,以期协助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开展针对性的政策支持。研究结果表明,经营成本上升、资金周转困难、物资短缺是当前木业企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但不同类型的木业企业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此外,木业企业迫切需要政府的相关帮扶政策,其中对税金贷款、税费社保费减免或延迟缴纳、增加信贷等金融支持、援企稳岗补贴等帮扶政策的需求最为强烈。企业所属地区、行业以及企业经营类型、销售类型等特征也对帮扶政策的需求程度具有显著性影响。文章进而结合木业企业所处的经营困境提出:(1)为中部地区受疫情严重影响的木业企业增加防护物资和防护指导;(2)合理疏通西部地区木业企业或规模以上中型木业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渠道;(3)加大对木业企业的减税降费力度和资金扶持等纾困举措,以实现林业企业的有序复工复产,刺激国内外需求的恢复性增长等。
关键词:
新冠肺炎 木业企业 经营困境 帮扶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胜蓝 王鹏程 马慧 刘晓玲
解决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是助力企业纾困、促进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重要保障。本文利用《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形成的准自然实验,考察其对企业产品市场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新三板企业年报与“企查查”平台构建新数据集的双重差分检验结果显示,《中小企业促进法》能够使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提高约9.31%。强化中小企业权益保护带来的商业信用供给下降是其中主要的作用机制。当企业融资能力较弱、竞争对手财务实力较强时,《中小企业促进法》促进企业产品市场表现提升的效应更强。本文揭示了《中小企业促进法》通过缓解中小企业流动性约束,促进了产品市场竞争,对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清华大学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心、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联合课题组 朱武祥 张平
针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本课题组对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压力进行调研,发现85%中小微企业现金流不足支持3个月;各级政府、金融机构的救助政策反应迅速、积极,但惠及效率有待提高;企业现金流救助需要发挥政府平台和产业链群形成的产业平台的作用,助推金融精准纾困中小微企业。建议政府部门短期积极利用两大平台资源,优化中央、地方政府专项纾困基金和支持性贷款、金融扶持资金和优惠贷款的管理模式;中期建立专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基金和就业援助计划,推动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章涛
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2017~2018年实施股权质押的样本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社会责任的承担与地方政府纾困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的关系。研究发现,在股权质押的情景下,民营企业获得政府纾困的概率及金额与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相关,即民营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越多,其获取地方政府纾困的可能性越大,纾困的力度也越大。并且在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政府对承担社会责任越多的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纾困的概率和力度越大。该结论揭示了企业社会责任承担与政府"支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化解民营企业股权质押风险有效途径的证据。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融资约束 股权质押 社会责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