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56)
2023(6135)
2022(4832)
2021(4866)
2020(3690)
2019(8487)
2018(8374)
2017(14159)
2016(8618)
2015(10060)
2014(10658)
2013(9769)
2012(9115)
2011(8047)
2010(8389)
2009(7133)
2008(7252)
2007(6742)
2006(6066)
2005(5366)
作者
(21798)
(17719)
(17687)
(17365)
(11295)
(8557)
(8330)
(6980)
(6864)
(6828)
(6106)
(5991)
(5950)
(5849)
(5624)
(5544)
(5536)
(5363)
(5216)
(5109)
(4828)
(4424)
(4398)
(4367)
(4306)
(4159)
(4110)
(4080)
(3772)
(3722)
学科
(22662)
经济(22634)
管理(20120)
(13843)
(12829)
中国(11944)
理论(10764)
(10623)
企业(10623)
财政(10217)
教育(10136)
教学(9840)
(9713)
(8823)
(8471)
地方(7548)
(6777)
学法(6732)
教学法(6732)
业经(6455)
学理(5627)
学理论(5627)
(5432)
学校(5383)
农业(5344)
方法(5308)
(5156)
(4764)
(4622)
制度(4620)
机构
学院(108015)
大学(101205)
研究(34727)
(31175)
管理(30310)
经济(29903)
中国(26664)
理学(23292)
(23064)
理学院(22906)
(22761)
管理学(22286)
职业(22226)
管理学院(22067)
科学(21534)
(21321)
技术(21158)
(19079)
师范(18906)
(17525)
(17352)
中心(16619)
职业技术(15899)
技术学院(15853)
教育(15622)
北京(15081)
研究所(14934)
师范大学(14586)
财经(14166)
(14038)
基金
项目(58962)
研究(54165)
科学(43570)
基金(34085)
教育(30412)
编号(28023)
社会(27851)
(27702)
国家(27281)
(27264)
社会科(25701)
社会科学(25698)
成果(25369)
科学基金(22245)
课题(22071)
(21718)
(20370)
基金项目(16818)
项目编号(16141)
(15021)
规划(14754)
重点(14472)
研究成果(14174)
(13890)
资助(13702)
(13154)
(13059)
(13056)
阶段(13012)
(12919)
期刊
(46730)
经济(46730)
教育(37767)
研究(37497)
中国(36932)
(21332)
技术(16013)
职业(15507)
学报(15385)
(13434)
图书(13406)
管理(12364)
大学(11926)
科学(11255)
书馆(10368)
图书馆(10368)
技术教育(10065)
职业技术(10065)
职业技术教育(10065)
学学(9675)
(9126)
金融(9126)
农业(9027)
(8911)
论坛(8911)
财经(7493)
业经(7469)
经济研究(6652)
(6556)
(6027)
共检索到190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自明   陈国宁   蔡东伟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说:“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是“道”“术”“学”三者的辩证统一。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道”,是思政课课程的立德树人之道、理想信念之道、追求真理之道,它蕴含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中,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术”,是思政课教师的科研之术、教学之术和课堂艺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学”,是指引导青年学生学理论、学方法、学思维,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本领,是让青年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道”“术”“学”具有内在辩证统一关系,统一于社会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石  田洪芳  
高职"课程思政"建设是"大思政"观的体现,也是增加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抓手。推进"课程思政",应考虑高职院校与研究型高校的差异,处理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通过各学科课程的思政资源开发,改进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确立制度与考核等方式循序渐进地实现"课程思政"。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青年学生认知规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邱秋云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政课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更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实现服务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要求,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强化职业道德品质培养、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注重人文关怀,突出对学生德育、能力、情感教育,更好地发挥其育人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薛春梅  罗志文  吴薇  申健  杨金铭  
在高校教学中强调"立德树人"理念,推进"课程思政"实践,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内在的需求,可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影响我国高校"课程思政"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首先要挖掘资源素材,其次制度建设为根本保障,关键是教师群体,基础是教学中使用的教材。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安立华  李洋  刘琳  董景峰  
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本,充分挖掘每门课程的思政资源,与专业课程密切融合,达成育人目标。以《物流信息系统》课程为例,在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理念恰当的融入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在潜移默化中达成教书与育人的效果,旨在为促进学科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复爱  
书名:《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作者:陈华栋等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ISBN:978-7-3132-2989-2出版时间:2020年6月定价:58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加强品德修养的育人目标与其一致。由陈华栋等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一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归纳了课程思政的相关内涵、育人功能和构建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课程思政的综合实施的改进方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惠朝阳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政工作育人格局为导向,将培育一批课程思政"金课",培养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与团队,形成一套"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考评标准,凝练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建设典型经验与成果作为"大思政"课程育人行动目标;丰富高等职业教育"大思政"课程育人的建设内容,通过建设两大平台、实施三大工程、打造三大品牌、实现四大融通,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形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耦合育人效应,切实实现全课程、全体教师、全教学过程的协同育人;统筹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任务,协同推进大思政专项督导检查,健全典范宣传机制,形成"大思政"课程育人的保障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小红   周阳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红色基因所承载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精神品质等与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相辅相成。红色基因融入高职课程思政,能够有力促进专业课程教学,同时引领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在育人元素的选择上,应重点融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坚定信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红色基因融入高职课程思政实施路径选择上,应从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维度开展工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戴彪  戴利有  
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井冈山军民,在血与火的岁月中铸就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内涵是: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在新时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弘扬井冈山精神。将井冈山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可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增强育人实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文豪  
<正>随着职业教育深入发展,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应关注学生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等的成长发展。高职院校要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将价值引导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有效提高专业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专业性,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职业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陈华栋等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一书,深入挖掘中国传统育人思想,对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清晰阐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对于高等教育教学事业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月柱  胡方明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思政课应当在改进中加强。应用型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当以此为原则,直面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互联互通"、实践教学主体的"互联互学"、实践教学载体"互联互动"和实践教学规划、研究与探索的"互联互促"为新理念与目标,通过顶层设计、理实融合、优化组织架构、强化保障机制来构建新时代思政课互联互融的实践教学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巍巍  
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意蕴,事关"三个培养"根本问题,事关"四个伟大"全面推进,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顶层设计不突出、精准施策不突出、问题意识不突出、内涵建设不突出、地位待遇不突出等问题,必须抓好顶层设计、加强党的领导和师德建设、增强内涵素质培养、提高地位待遇、强化各方保障,多措并举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实现思政课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菁  
高职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是依据社会学习论的理论来开展的教学。其操作要点是,创设各种思政课教学的现场教学环境,开展感悟原著思想、体会红色岁月、领悟岗位规范、体验农村生活等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获得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课程教学内容,进而达到情感上认同、行动上遵循的实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家胜  贺继明  凌红  
本文遵循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念,整合、重构教学内容,建构具有高职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实践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索出既突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自身规律,又尊重高职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鹏  吴之声  
中国梦是当前凝聚国人力量、指导人们行为的精神旗帜,也为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育指明了方向。学科实践在每一门学科的发展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别是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且具有自身特殊规律的高职思政课,其中国梦的教育更应该借力于学科实践。要着眼于高职思政课学科实践中的课堂教学实践、校园活动实践、社会生活实践,强调教师要在课堂情境中融入中国梦内涵,让学生在校园活动中认同中国梦精神和在社会生活中践行中国梦要求,充分发挥学科实践在高职思政课中国梦教育中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