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共检索到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筱莉  
【史海钩沉】公固廉正贤者,下车首延高年耆德,询边事。有以郑牢言者,云进之曰:"世谓为将者不计贪,矧广西素尚货利,我亦可贪否?"牢曰:"大人初到,如一洁新白袍,有一沾污,如白袍点墨,终不可湔也。"公又曰:"人云土夷馈送,苟不纳之,彼必疑且忿,奈何?"牢言:"居官黩货,则朝廷有重法,乃不畏朝廷,反畏蛮子耶?"公亦笑纳之。——叶盛《水东日记》卷五【品读】山云(?—1438年),明朝初年徐人(今江苏省徐州一带,一说安徽省泗县)。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筱莉  
【史海钩沉】(梁毗)由是出为西宁州刺史,改封邯郸县侯。在州十一年。先是,蛮夷酋长皆服金冠,以金多者为豪俊,由此递相陵夺,每寻干戈,边境略无宁岁。毗患之。后因诸酋长相率以金遗毗,于是置金坐侧,对之恸哭而谓之曰:"此物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汝等以此相灭,不可胜数。今将此来,欲杀我邪?"一无所纳,悉以还之。于是蛮夷感悟,遂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尚金兰  冯加渔  
罗彻斯特会议的召开,北美课程领域开始了由"课程开发范式"到"课程理解范式"的范式转型。会议至今已有40余年,课程领域概念重建已发展到新的阶段。当年会议的主要组织者威廉·派纳教授对课程概念重建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问题接受了访谈。通过本次访谈,以期能对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一点启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俊鹏  
威廉·唐纳森先生谈他的中国之行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兼首席行政执行官威廉·唐纳森先生,于9用12日向首都新闻界畅谈了他此次率团来华访问目的.介绍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及其与我国交流情况。他说,他受中国证监会主席刘鸿儒教授邀请访问中国,感到非常激动和荣幸,...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G.夏博·切莫  李百玲  
问责、透明和廉政是民主体制和民主进程的本质因素。问责和透明又是建设廉洁政府、打击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廉政、问责、透明和腐败等概念的分析,对腐败的表现形式、数量、引起腐败的原因,以及腐败对民主政治和改革、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作了系统的探讨,也为打击腐败和分析政策改革的核心问题提供了一些有用的案例研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亮  
政府信息公开被认为是加强社会监督并抑制腐败的重要机制,但其反腐效应尚未得到实证证实。文章采用中国城市的经验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信息公开对政府廉洁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信息公开对政府腐败水平产生了负向影响,但仅在部分指标上是统计显著的,表明政府信息公开的反腐作用有限。当前,政府信息公开仍然停留在浅层、片面和有选择的领域,大量核心关键领域的深层次信息未能全面有效公开,可能是其反腐作用不足的关键原因。最后,文章对研究的意义和启示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永明  
威廉·派纳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课程理论专家,不仅是因为他提出的课程理论主张具有创新性和划时代性,也因为他实际地组织和促进了国际性的课程理论研究,促进了课程理论研究的国际性对话与合作。派纳的课程理论是基于对美国课程现实与历史的反思,基于自己深厚的学识、广阔的视野和批判的思维建构起来的。区别于他所批判的工厂模式或公司模式的课程理论,派纳试图重构一种新的课程理论模式,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广场模式"。派纳强调复杂对话,强调课程的界域性,强调课程发展的历史性,强调课程主体性之发展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我们正需要以此为镜,反观我国的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雨亭  
存在体验课程是一种研究者、教师和学生以能够引起自我转变的方式来研究学校知识、生活史和主观意义之间的关系的自传研究方法,它包括回溯-前进-分析-综合四个研究步骤。研究者和教师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理解自我,扩大自己内在自我的能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琴  
《喧哗与骚动》作为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呈现了美国内战后康普生家族的没落史。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视角研究康普生夫妇的夫妻关系,分析其冷漠夫妻关系的具体表现。畸形夫妻关系和父母伦理身份的缺位影响了四位子女性格形成,造成了他们命运的悲剧。康普生夫妇伦理身份的缺失引发了家庭伦理混乱及矛盾,而家庭内部矛盾是导致康普生家庭体系解体的内在原因。小说也表达了作家福克纳面对内战后的美国南方渴望重建家庭伦理秩序的诉求,展现出健康的夫妻关系是幸福和谐家庭的前提。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屠莉娅  
随着课程实践的丰富和理论的多元发展,课程研究在我国正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如何确立我国课程研究的知识基础,追踪其历史发展和现状,成为课程研究树立其学科地位、寻求学科合法性的迫切任务。此外,中国的课程研究该以何种姿态和方式参与复杂的国际对话,如何在国际课程研究共同体中明确自身定位,共同致力于课程领域的智力突破和学术发展,更是课程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本土和国际诉求。当北美的课程研究正经历着合法化危机,试图通过学科化和国际化寻求领域突破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对自身境况作出判断并采取行动呢?正如派纳所说,"提出这些问题是课程研究从领域内部和外部进行学科性对话的开始",也是引发我们思考和探寻未来之路的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