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40)
2023(3433)
2022(2741)
2021(2632)
2020(2186)
2019(4922)
2018(4877)
2017(9617)
2016(5257)
2015(5530)
2014(5729)
2013(5654)
2012(5344)
2011(4819)
2010(4773)
2009(4157)
2008(4269)
2007(3867)
2006(3309)
2005(2946)
作者
(15953)
(13579)
(12976)
(12822)
(8488)
(6622)
(6032)
(5167)
(5015)
(4872)
(4774)
(4562)
(4532)
(4253)
(4226)
(4070)
(4051)
(3935)
(3749)
(3746)
(3471)
(3224)
(3167)
(3131)
(3064)
(3000)
(2973)
(2860)
(2815)
(2725)
学科
(23716)
经济(23600)
管理(14698)
(12762)
(9675)
企业(9675)
方法(9162)
数学(8122)
数学方法(8027)
(6067)
(5441)
(5422)
地产(5283)
(5283)
房地(5283)
房地产(5283)
中国(4901)
土地(4472)
(4278)
城市(3856)
城市经济(3596)
经济管理(3469)
(3451)
(3432)
银行(3425)
财务(3408)
财务管理(3396)
(3356)
金融(3356)
农业(3341)
机构
大学(74678)
学院(73702)
(28296)
经济(27630)
研究(27111)
管理(26826)
理学(23082)
理学院(22749)
管理学(22258)
管理学院(22117)
中国(19706)
科学(18019)
(16138)
(15710)
(14560)
(14315)
业大(13334)
研究所(13235)
农业(12939)
中心(12332)
财经(11763)
(10886)
(10827)
(9868)
(9808)
师范(9741)
北京(9479)
经济学(9345)
财经大学(9037)
(8734)
基金
项目(52607)
科学(41480)
基金(39646)
(36274)
国家(36008)
研究(35110)
科学基金(30131)
社会(22988)
社会科(21710)
社会科学(21704)
基金项目(21064)
自然(20683)
自然科(20226)
自然科学(20218)
自然科学基金(19881)
(19692)
(17309)
资助(16249)
教育(16080)
编号(12604)
重点(12096)
(11939)
(10934)
(10610)
(10528)
计划(10526)
科研(10338)
成果(10292)
国家社会(10001)
创新(9974)
期刊
(29561)
经济(29561)
研究(19656)
中国(15823)
学报(15411)
(14422)
科学(13795)
(11430)
大学(11140)
学学(10780)
农业(9620)
管理(8800)
(7373)
金融(7373)
教育(6241)
财经(5992)
(5180)
(5151)
经济研究(4875)
技术(4504)
业大(4262)
(4238)
业经(4207)
问题(4015)
资源(3818)
农业大学(3485)
科技(3347)
统计(3232)
林业(3209)
理论(3191)
共检索到105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维宸  
供地问题,是保障性住房建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民生用地供应优先保障,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用地应保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近期北京市国土局发布了2014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区县指标分解方案。该方案显示,2014年北京市将供应650公顷保障房用地。其中,海淀区成为公租房供应大户,大兴区(含亦庄)将提供最多的两限房用地。指标分解方案显示,北京市2014年度共安排住宅用地1650公顷,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650公顷,商品住宅用地1000公顷,商品住宅用地中的一半为自住型商品房用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炳才  
新加坡保障性住房(组屋)制度的成功,在于其有良好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执行1959年新加坡200万人口中,40%的人口居住在贫民窟和窝棚内,大多数居民只能栖身在用木板和铁皮搭建的棚屋之中,能够住上像样住房的人只有9%,人均住房面积只有3.3平方米。极端恶劣的住房条件和安全状况,导致居住区内两次失火,烧死了数十人,迫使政府痛下决心,实行居者有其屋计划,把居民从人口和居住集中的市中心向四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十二五"规划提出新建3600万套保障房,目标是覆盖约20%的城镇居民家庭,其后,决策上对建设总规模又有加码,且更加强调从棚户区改造人手和注重"公租房"形式的有效供给,在住房保障方面覆盖范围之宽、投入力度之大、建设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当然也不可否认,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依然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和存在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一是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二是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孙洁博士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这两个问题完成了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虹  
本文从住房保障政策的市场效应、补贴效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以及各国的运用启示等角度分析了供给方补贴和需求方补贴的优缺点。并指出在当前我国城市化处于快速发展,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的背景下应优先采用供给方补贴的住房保障政策,但随着我国经济过热形势的好转,住房供不应求态势有所转变,适当考虑需求方补贴的住房保障政策可以提高补贴效率,并适应我国低收入阶层庞大的现实。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强   赖行健  
通过市场化举措推动存量闲置资产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形成存量时代下新住房体系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房地产发展模式转型的创新和重要抓手。目前,存量改建在政策体系、市场主体、金融要素配置上存在诸多不适应不匹配的难点。国际经验表明,激励社会资本加大供给、充分发挥专业投资运营机构能力以及利用资产证券化等融资工具对加快推进租赁住房市场化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形成多部委协同,住房与产业政策协同,规划土地资金等多要素协同的存量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新机制,从转变观念、释放供给、调动积极性、保障退出、监管到位等方面完善相关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庞溟   朱建辉   万嘉栋  
<正>随着近年来保障性住房的战略地位不断抬升,以及新一轮商品房去库存的推进,中央、地方以及社会资金层面对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较以往明显加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小广  郑慧  相伟  
2011年9月9日,国家行政学院保障性住房问题研究课题组一行三人赴天津市调研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天津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这既与其起步早、领导重视有关,也与其重规划、重建长效机制等有关。现就这次调研情况汇总,供大家参考。一、"十一五"时期以来天津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基本情况天津《今晚报》8月9日头版头条揭晓了由百姓投票选出的"我爱天津的100个理由",其中群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忠  李连海  
近年来,河北省怀来县财政局把保障房建设作为惠及民生的首要工作来抓,通过整合土地资源,落实划拨土地地块,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推进全县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2009年以来,共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5821套,已完成投资41800万元,落实保障性住房税费减免2716万元,安居惠民工程收到良好实效。在实际工作中,县财政局强化资金管理,加大筹集力度,确保了任务目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国培  郑竑  
为实现"人人居有其所",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相继推出各种保障房政策。笔者对国外保障性住房政策进行了收集和分析,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国外实现住房保障的主要模式区分不同收入群体,提供不同解决方案。日本人多地少,住房紧张,政府住房政策主要着力于区分中低收入家庭的不同群体,为其购房或租房提供有效资金支持。日本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构造了独特的三大政策支柱——住宅金融公库、公营住宅和住宅都市整备公团。住宅金融公库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1998年国务院发布的23号文被看成是房改新政的开始。这份文件宣告了住房福利制的终结和住房市场化的开始,同时也提出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住房保障措施。之后政府及公众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住房的市场化上,对保障性住房关注较少。当房价进入全国性的飙升时代,大量低收入家庭甚至部分中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董倩  
本文为探索最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通过利用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计算决策层中每个决策指标的权重,从而选择最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企业自建政府回收,从根本上平衡政府、居民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所选择的最优保障性住房建设方案不仅仅能节省国家财政支出,还能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并且在城镇一体化的今天,做好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人民生活,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保障性住房研究中心课题组  王小广  
摘要:2007年以来,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开始引起各级政府重视,并被列为"十二五"规划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五年内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目前这一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规划好、实施好、完成好这一艰巨任务,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增长以及维持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了深入研究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及对策,国家行政学院专门成立了"中国保障性住房研究中心",旨在为中央及各级政府提供合理的决策咨询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相伟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衔接,从而实现保障性住房与周边区域功能协调、与配套设施衔接、与经济发展一致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编制科学的规划是实施这一战略任务的重要内容。当前,全国多数省份和部分县市陆续编制实"十二五"住房建设和保障性住房规划,在指导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贺铿  
一、保障性住房的保障对象和标准住房是与食品一样重要的必需品。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以及欠发达的国家,都很重视解决住房问题。保障性住房其他国家也很重视。目前,我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