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7)
- 2023(910)
- 2022(668)
- 2021(694)
- 2020(472)
- 2019(1159)
- 2018(1058)
- 2017(2048)
- 2016(1144)
- 2015(1288)
- 2014(1175)
- 2013(1196)
- 2012(1170)
- 2011(1096)
- 2010(1069)
- 2009(1052)
- 2008(984)
- 2007(766)
- 2006(759)
- 2005(656)
- 学科
- 土地(4445)
- 济(3573)
- 经济(3569)
- 农(3175)
- 资源(2342)
- 学(2265)
- 业(2036)
- 农业(1921)
- 地(1873)
- 耕(1812)
- 耕地(1737)
- 问题(1729)
- 管理(1217)
- 方法(1187)
- 数学(979)
- 环境(968)
- 数学方法(962)
- 经济学(936)
- 发(805)
- 业经(767)
- 生态(744)
- 中国(718)
- 地方(691)
- 产品(668)
- 土壤(652)
- 壤(652)
- 农产(645)
- 农产品(645)
- 市场(642)
- 价格(626)
- 机构
- 学院(16652)
- 大学(16243)
- 农(8964)
- 研究(7891)
- 农业(7167)
- 中国(6309)
- 科学(6132)
- 业大(5845)
- 济(5824)
- 管理(5814)
- 经济(5725)
- 理学(5070)
- 理学院(4990)
- 管理学(4855)
- 管理学院(4836)
- 农业大学(4769)
- 所(4513)
- 研究所(4266)
- 京(4154)
- 中心(3506)
- 资源(3390)
- 业(3309)
- 科学院(3288)
- 省(3075)
- 江(2780)
- 院(2728)
- 室(2635)
- 环境(2533)
- 范(2465)
- 师范(2446)
共检索到25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如果理论讨论没有数据支持,空对空,浪费很多时间,也不可能得出一个可靠的结论。这本书填补了一个很大的空缺,这是非常好的工作。——吴敬琏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一个久盛不衰的热点话题。人们关心耕地红线,实际上就是在关心自己的饭碗。尽管近年来出现了一大批严肃、认真的研究成果,但仍不断有人质疑中国的粮食安全,特别是在海外,"中国崩溃论"频现报端,其中生态危机、耕地危机几乎是必定要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卿 陈绍充
"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中央确定的关乎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全局性的重大决策,具有长期战略性的意义,为此,必须深入研究"红线"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核心内涵。因为决策的根本性在于国家粮食安全,所以应该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来思考。本文以耕地面积、人口数量、人均粮食占有量三大因素为切入点,在对国际国内的大势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历史实际数据序列,通过定量研究,完成对中央决策正确性与重要性的严密论证。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 人口 人均占有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包平
国家提出的城镇化战略,是非常正确的决策。纵观他国发展经验,凡是重视工业化发展的国家,粮食安全都不存在问题。这其中的道理就在于城镇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耕地面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当前我国耕地面积锐减趋势严重,已经威胁到了我国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中央确定的关乎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全局性的重大决策,具有长期战略性的意义。文章从分析我国耕地"家底"状况出发,提出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相关背景,对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予以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目标的六个"务必"。
关键词:
坚守 18亿亩 耕地 “红线” 探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茅于轼
"拿目前的现实来看,我国并不缺粮,总的说来粮价也不算太高,也很少有人因为粮价高而挨饿。"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供应安全,国家设定了保护耕地面积的政策。现有的18亿亩耕地不容再减少了。这个政策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天则经济研究所为此专门做了研究,结果认为设一条耕地面积的红线,不许越过是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这个结论引起社会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孔祥斌
茅于轼和他的合作伙伴赵农博士组成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课题组经过研究得出四个基本结论:一是尽管30年来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但由于制度改革、技术进步,粮食产量获得了稳定增长,这表明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二是中国粮食缺口通过库存调节、农业投入和国际贸易等方式实现弥补,这表明在市场机制下中国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三是中国耕地政策集中体现在"18亿亩耕地红线"上,其实质属于计划经济配置土地手段,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四是以粮食安全为由设立耕地红线,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经验数据上,均被证明不成立。茅于轼的结论是,保证粮食安全不靠"耕地红线",要靠市场制度,通过库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毕继业
近一阶段时间,有专家提出"坚守耕地红线,使土地偏紧、地价偏高,推高了房价"。这种观点存在着明显的错误,因为国土资源部在安排各类用地时,既考虑了如何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也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尤康
2月19日,发改委公布,今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1%,创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食品类价格上涨幅度最大,同比上涨18.2%,其中,粮食价格上涨了5.7%。另据相关数字显示,与上年同期相比,2008年1月份早籼米、晚籼米、粳米、标准粉、富强粉零售价格分别上升3.4%、2.5%、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伟元
最近,网上热议有关知名学者茅于轼先生提出的"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没有必要",并认为"这个数目完全是拍脑袋出来的,没有经过任何经得起检验的研究"等观点,一时舆论大哗,有贬之,甚至痛骂,也有叫好。有不同学术观点本无可厚非,也说明现在言论自由的大环境。笔者并不想凑热闹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前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划定"生态红线",建设生态文明,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对比内涵已相对清晰的"耕地红线","生态红线"的相关制度及概念仍在进一步探索中。笔者认为通过"生态红线"与"耕地红线"相关基础性概念的比较与判断,进一步明确"生态红线"的概念、特征与操作对策,可为下一步开展"生态红线"的相关研究做好理论铺垫。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颜玉华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国情。截至2010年底,我国耕地总数不足18.26亿亩,已接近18亿亩的红线。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发达国家的1/4。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需求持续扩大。在相当时期内,我国都将面临土地供需矛盾尖锐的现实挑战。而坚持最严耕地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粮食安全警戒线,按照耕地保有量1.2亿公顷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5亿吨左右的目标,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成为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不二选择。
关键词:
耕地红线 粮食安全生命线 相应对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戴明正
今年的财政预算报告,在保证专业性、权威性、准确性的基础上,更加简洁易读好懂,充分体现"亲民"新风;更加突出民生重点,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本期特别关注分别从财政权威部门、"两会"代表委员、财经领域专家学者的视角对财政预算报告中的亮点、重点及热点问题进行解读、评说,以加深对财政政策和财政工作与发展改革的准确把握与理解。
关键词:
预算报告 财政政策 财经领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