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43)
- 2023(4792)
- 2022(4023)
- 2021(3459)
- 2020(2771)
- 2019(6266)
- 2018(5828)
- 2017(11597)
- 2016(5967)
- 2015(6815)
- 2014(6578)
- 2013(6913)
- 2012(6559)
- 2011(6030)
- 2010(5852)
- 2009(5414)
- 2008(5178)
- 2007(4540)
- 2006(3844)
- 2005(3171)
- 学科
- 济(39387)
- 经济(39342)
- 方法(23732)
- 数学(22780)
- 数学方法(22690)
- 业(20265)
- 管理(18366)
- 企(14794)
- 企业(14794)
- 农(12946)
- 财(10585)
- 农业(9579)
- 业经(8407)
- 中国(8365)
- 地方(6808)
- 贸(5604)
- 贸易(5603)
- 务(5511)
- 财务(5509)
- 财务管理(5498)
- 收入(5468)
- 制(5423)
- 易(5416)
- 企业财务(5374)
- 融(4968)
- 金融(4968)
- 发(4945)
- 农业经济(4748)
- 银(4325)
- 银行(4323)
- 机构
- 大学(95884)
- 学院(94702)
- 济(47187)
- 经济(46455)
- 管理(40063)
- 理学(35810)
- 理学院(35515)
- 管理学(35084)
- 管理学院(34891)
- 研究(27552)
- 财(22223)
- 中国(21009)
- 财经(18499)
- 京(17899)
- 经(17131)
- 经济学(16927)
- 经济学院(15693)
- 财经大学(14120)
- 中心(13347)
- 科学(13341)
- 农(12715)
- 江(12711)
- 所(11909)
- 业大(11753)
- 商学(11642)
- 商学院(11573)
- 经济管理(11165)
- 北京(10842)
- 研究所(10608)
- 范(10608)
- 基金
- 项目(66599)
- 科学(54807)
- 基金(52631)
- 研究(48977)
- 家(44342)
- 国家(43988)
- 科学基金(39601)
- 社会(35980)
- 社会科(34386)
- 社会科学(34381)
- 基金项目(27252)
- 省(24281)
- 自然(23952)
- 自然科(23471)
- 自然科学(23469)
- 自然科学基金(23107)
- 教育(22897)
- 资助(22547)
- 划(19923)
- 编号(17846)
- 部(16544)
- 国家社会(16155)
- 教育部(15177)
- 人文(14827)
- 重点(14453)
- 发(13764)
- 成果(13699)
- 创(13609)
- 大学(13362)
- 社科(13195)
共检索到127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贞 封进 刘一恒
我国住院率长期高于国际水平,由此导致卫生费用快速增长,业已成为困扰学术界和政策层的社会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社会医疗保险成为最大的医疗服务支付方。本文聚焦于医疗保险待遇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非线性定价政策,解释其对住院率的影响并提出制度优化。具体地,本文利用我国典型城市2013—2017年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数据,利用事件研究法考察较低的门诊报销封顶线对住院的影响。结论发现,在达到门诊封顶线后,患者会选择住院服务来替代门诊;其中,住院概率增加77个百分点,住院次数和天数分别上升16%和23%;并且主要是年龄较大的个体通过去二级及以下医院住院替代门诊。群聚估计(bunching)表明,若取消门诊封顶线,由此节约的住院医保支出大于门诊医保支出的增加,可实现待遇提高、基金节约的双赢效果。本文结论揭示了门诊待遇中的非线性定价导致了高住院率,为医保制度优化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阳 郭珉江 吕兰婷 彭博 郭冰
通过梳理全国各省(区、市)出台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了解各地开展城乡居民“两病”门诊保障的模式和特点。目的在于掌握不同地区“两病”保障的辐射对象、认定标准、待遇水平以及提供服务的机构类型;理解“两病”专项保障在“两病”保障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为扩大“两病”保障范围、提升保障效果提供未来政策优化的依据。
关键词:
城乡居民医保 高血压 糖尿病 药品保障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赵紫荆 王天宇
长期以来,基于户籍身份的公共福利权利差异使农村外出务工群体处于“流而不迁”的状态,无法真正融入城市。2016年开始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打破了医疗保障的户籍壁垒,使农村居民在迁移到城镇地区后能够享受和城镇居民同样的定点范围、医保目录和报销待遇。本文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4和2016的数据,利用各地区城乡医保整合时间差异作为外生冲击,使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对农村居民迁居城市意愿和购房意愿的影响,提出“福利导向定居”和“工作导向定居”两种机制并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城乡医保整合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定居城镇和在城镇购房的意愿。机制检验表明,“工作导向定居”的影响占主导,即医保整合提高了农村居民在城市务工的便捷性,从而提高了其定居意愿。本文证实现阶段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异、打破公共服务壁垒有助于就近城镇化,并且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减轻劳动力流动阻力实现的,并不会出现福利磁铁效应,对以公共服务改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和共同富裕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运华 叶璐
科学可持续的调待政策是城乡居民适度养老保险待遇的可靠保障。通过设计五种不同路径的调待方案,在现行政策的基础上构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精算模型,从目标替代率、基金平衡性、缴费积极性、受益最大化等多维度对以上方案作比较并详细阐述各方案的优劣,研究结果表明差异化的调待方案有利于实现多维度目标的最优化整合。基于实证分析得出的建议是在财政补助固定的情况下,应构建差异化的待遇调整机制;此外,为保证基金短期和长期平衡,地方政府应加大对个人账户的补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启发 王侠英 蒋翠侠
为深入揭示安徽省城乡居民贫困脆弱性特征,在构建城乡居民贫困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灰色关联法,以安徽省16个城市为基本研究单元,分别对其城镇和乡村居民贫困脆弱性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生态承载力对安徽省城镇和乡村居民贫困脆弱性影响均最大;安徽省城镇和乡村居民贫困脆弱性均存在地区分布的特点,北部地区城乡居民贫困脆弱性高于南部地区。最后,根据实证结果从政府、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给出缓解贫困脆弱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贫困脆弱性 城乡居民 熵值法 灰色关联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吕炜 许宏伟
土地财政的收入和支出过程均会对城乡居民消费产生异质性影响。一方面,土地二元制度支撑了城市化的低成本扩张,同时导致城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土地出让收入支出安排的城市偏向拉大了城乡居民可获得的公共服务差距,阻碍了人口城市化。文章运用1998~2010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年度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土地财政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产生了显著的挤入效应,而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财政 收入差距 居民消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启发 王侠英 蒋翠侠
为深入揭示安徽省城乡居民贫困脆弱性特征,在构建城乡居民贫困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灰色关联法,以安徽省16个城市为基本研究单元,分别对其城镇和乡村居民贫困脆弱性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生态承载力对安徽省城镇和乡村居民贫困脆弱性影响均最大;安徽省城镇和乡村居民贫困脆弱性均存在地区分布的特点,北部地区城乡居民贫困脆弱性高于南部地区。最后,根据实证结果从政府、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给出缓解贫困脆弱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贫困脆弱性 城乡居民 熵值法 灰色关联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曲兆鹏 郭四维
本文使用非线性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利用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8),详细探究了户籍对城乡居民创业行为的影响。我们发现农村户籍将显著增大居民选择创业的概率,具体说是城市居民的2.18倍。使用非线性分解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创业的概率差异中有50%无法用观察到的个人特征、家庭背景和企业家特征来解释。进一步对居民创业的不同形式——个体经营还是企业经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农村户籍的创业者成为企业家概率不到城市户籍的30%。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农村居民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璇 杨灿明
本文试图从行政腐败的角度剖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通过选取世界银行(2006)企业调查数据中的120个地级市,对这些城市2006-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在控制了一系列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变量后,发现行政腐败显著扩大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且不论是在东部发达地区,还是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腐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都比较显著。通过分地区的比较,本文进一步发现,腐败在东部地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加剧作用比在中、西部地区更加显著。这些结论,在通过工具变量控制了腐败与收入差距的内生性后仍然成立。此外,本研究发现,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措施,除了惩治腐败,还包括进一步提高东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水...
关键词:
行政腐败 城乡收入差距 二元经济体制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靖祥 王贤彬
长期以来,消费理论研究是宏观经济增长研究的重点内容,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微观经济学消费行为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分析延续从消费差异论到消费决定论,最后回归消费增长论的逻辑主线。借助1978~2007年的城乡居民消费及相关经济数据,依据消费的持久收入假设,估计了城乡居民消费函数,发现两者差异主要来自持久收入和自发性消费的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表明:城乡消费不仅在消费水平和增长率决定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在自身冲击和收入冲击的效应方面亦存在显著差异;在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增加的众多因素中,收入增加成为关键因素。城乡收入不平等以及农村内部的不平等都使得刺激农村消费需求面临困境,而回归...
关键词:
消费增长 城乡差异 VAR模型 农村经济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丰龙 徐康宁 王美昌
本文以2007-2014年中国27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借助高铁经停车次频率数据,考察了高铁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发展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高铁对不同类型城市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特征,高铁的积极作用更偏向于中东部地区的城市、人口规模大的城市以及与大城市时空距离近的城市。此外,高铁速度快慢并没有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带来较大的差异,但始发列车和非始发列车的表现却截然不同。本文还构建了地理和历史工具变量以克服高铁的内生性问题,工具变量估计结果支持了高铁与中国城乡居民
关键词:
高铁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人口流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铠豪
文章通过扩展世代交叠模型,考察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一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基于2000~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系统广义矩估计和门槛回归结果表明:在城镇地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消费率均产生正向影响,且该正向影响都随收入增长率的提高而减弱;而在农村地区,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对消费率均产生负效应,少儿抚养比的负效应随收入增长率的提高而增强,老年抚养比的负效应却呈现"倒U型"特征。研究结论表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在中国只适用于城镇地区,并不适用于农村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率的效应差异十分显著。城镇地区少儿抚养比的大幅下降和农村地区老年抚养比的持续上升是中国居民消费率长期走低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少儿抚养比 老年抚养比 城乡居民消费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方达 张广辉
本文研究以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相应回归模型,考察了居民消费、环境污染与人口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环境污染对居民消费影响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第一,对不同地区居民消费产生影响的主要污染物有所不同,即使在同一地区,对该地区城乡居民消费产生影响的主要污染物也不尽相同。第二,农村居民消费对环境污染的反应更为敏感。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共同作用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影响。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变化,上述效应会日益凸显。
关键词:
环境污染 人口结构 居民消费 面板数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郑岩 康正 李远雷 王慧 孙明雷 田国梅 吴群红 高力军
目的:从农村居民的角度了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下简称城乡医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政策性建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及小组讨论设计调查问卷,对山东、山西及贵州地区的1 020位农村居民采用面对面调查的方法,让农村居民对各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1~5分打分并按照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序,在此基础上用因子分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城乡医保制度的问题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报销覆盖的内容少;起付线高;封顶线低。通过因子分析,共提取出4个公因子,分别为保障制度因子、监督管理因子、医保制度反应性因子和保障效果因子。结论:从农民的角度看,报销覆盖的内容少是城乡医保制度最为严重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城乡医保制度的缺陷,让城乡医保制度在减低疾病经济负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重点应从保障制度因子入手,尤其要扩大城乡医保制度的报销目录。此外,要从加强对三方的监督管理机制、大力宣传医保政策和提高居民满意度等方面来完善城乡医保制度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因子分析 农村居民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健 李华 徐英奇
在疾病经济风险问题突出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不足的背景下,首次实证检验商业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对于已经拥有城乡居民医保的家庭而言,拥有商业医疗保险家庭的致贫性卫生支出发生率(IHE)和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CHE)分别显著降低5.22%和3.36%;而在发生大病冲击的情况下,IHE和CHE分别显著降低11.96%和10.49%。考虑不同贫困线标准和逆向选择问题的情况下,实证结果依然稳健。实证检验商业医疗保险的减贫机制,发现对于拥有商业医疗保险的个体而言,其过去两周就诊费用和过去一年住院费用的自付比例分别显著降低4.96%和5.46%。
关键词:
商业医疗保险 大病冲击 因病致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适度待遇与财政负担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对慢性病患者健康水平的影响机制分析
社会保障对城乡居民消费的非线性平抑效应研究
城乡居民医保参与对其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公平感视角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实证研究
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1978-2008)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农民收入结构分析——来自湘南国家示范区三市的证据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的经验证据
对外贸易、FDI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变化的对比研究——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
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居民收支差距:理论机制、经验证据及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