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53)
- 2023(5260)
- 2022(3718)
- 2021(3408)
- 2020(2771)
- 2019(6336)
- 2018(6965)
- 2017(12715)
- 2016(6993)
- 2015(7555)
- 2014(7859)
- 2013(7215)
- 2012(6072)
- 2011(5390)
- 2010(5503)
- 2009(5217)
- 2008(5337)
- 2007(4583)
- 2006(4500)
- 2005(4346)
- 学科
- 济(25627)
- 经济(25584)
- 管理(18021)
- 业(16895)
- 企(14358)
- 企业(14358)
- 制(11767)
- 中国(10219)
- 农(9121)
- 业经(8652)
- 体(7543)
- 财(6943)
- 方法(6884)
- 体制(6244)
- 制度(6076)
- 度(6076)
- 农业(5589)
- 发(5559)
- 银(5554)
- 银行(5549)
- 地方(5440)
- 行(5377)
- 数学(5322)
- 数学方法(5264)
- 贸(5241)
- 贸易(5239)
- 易(5121)
- 融(5010)
- 金融(5010)
- 发展(4931)
- 机构
- 大学(91578)
- 学院(91464)
- 济(37616)
- 经济(36586)
- 管理(33639)
- 研究(33473)
- 理学(27873)
- 理学院(27564)
- 管理学(27085)
- 管理学院(26894)
- 中国(26162)
- 京(20132)
- 财(19678)
- 科学(18621)
- 所(16740)
- 江(15487)
- 中心(15134)
- 研究所(14839)
- 农(14542)
- 财经(14349)
- 范(13310)
- 师范(13189)
- 北京(13116)
- 经(13026)
- 州(12063)
- 院(11966)
- 业大(11499)
- 经济学(11428)
- 省(11103)
- 农业(10861)
- 基金
- 项目(56493)
- 科学(44588)
- 研究(43655)
- 基金(40206)
- 家(34601)
- 国家(34274)
- 科学基金(29553)
- 社会(27888)
- 社会科(26268)
- 社会科学(26260)
- 省(21931)
- 基金项目(20693)
- 教育(20577)
- 编号(18602)
- 划(18000)
- 自然(17856)
- 自然科(17466)
- 自然科学(17463)
- 自然科学基金(17150)
- 成果(15807)
- 资助(15668)
- 课题(13368)
- 重点(12771)
- 发(12451)
- 部(12355)
- 国家社会(11571)
- 制(11348)
- 创(11289)
- 性(11214)
- 项目编号(11183)
共检索到1528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豪 郭群英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单病种、疾病诊断分类、城镇职工医保总额控制等多种医疗结算与支付方式相继出现并应用,对进一步规范医疗收费行为、有效防治虚假医疗票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政部、卫生部明确提出医疗机构要加强财政医疗票据管理,积极推进票据电子化改革,建立完善财政票据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医疗收费票据全程监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以优化门诊服务流程、加强资金管理为目的,率先进行了门诊医疗票据电子化改革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杜雯雯 刘萍 徐伟
目的:探究慢性病门诊待遇对患者就医行为、健康产出以及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基于南京市样本地区城乡居民高血压参保患者2019—2021年的就诊数据,利用个体时间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及Utest检验,分析慢性病门诊待遇与患者就医行为、健康产出以及医疗费用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当慢性病患者的年门诊实际报销比处于(42.99%, 64.11%)此区间时,增强门诊保障待遇,方可同时促进患者合理就医、保障患者健康以及控制医疗费用。结论:适度提高慢性病患者的门诊待遇,可以让慢性病患者有更合理的就医行为和更好的健康产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医疗费用的控制和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有效利用。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杨建辉 许敬亭 黄国长 李继承 高君宁
近几年,国家对医疗收费价格有一定程度的放开,陆续调整了部分收费标准,其目的在于扭转医院长期亏本经营的局面,以不断改善医疗条件,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但是医疗价格是牵涉到千家万户的敏感问题,群众对此议论颇多。为了了解群众对医疗收费价格改革的心态,我们采用问卷法,对132名患者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姜劲 白闪闪 王云婷 赵伟 刘宇平
近年来,线上医疗的兴起不仅有效解决了线下医疗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而且对患者就医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已有研究多数聚焦于患者线上或线下就医决策的单一维度,对线上医疗服务质量对患者线下就医决策的影响以及线上与线下医疗服务质量之间的交互作用的研究鲜有涉及。将广东一家三甲医院的线下门诊和住院数据与相对应的线上医疗文本评价数据进行匹配,运用归并数据的面板Tobit模型估计线上和线下医疗服务质量对患者线下就医决策的影响,并探究线上与线下医疗服务质量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医生的线上和线下医疗服务质量均正向影响患者线下就医决策,线上评价越好、平均住院日越短,患者越倾向于向该医生问诊。线上与线下医疗服务质量存在相互增强的交互作用,两种信息增强了医生医疗服务质量对于患者就医决策的影响。因此,对于只关注线下医疗服务质量的医生,积极参与线上医疗服务并塑造良好的在线口碑有助于其提高服务质量并减少潜在的医患矛盾。研究结果将线下医疗服务质量对患者线下就医决策的影响延伸到线上,同时考虑医生线上和线下医疗服务质量对于患者线下就医决策的影响,丰富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就医决策的相关研究,为医生和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了启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顾海 马超 吉黎
医疗领域的城乡差距并不能代表城乡不公正的观点,后者才是更有价值更值得关注的话题。文章利用倾向值加权方法双稳健的优良特性,计算了城乡门诊医疗的实质不公正,并与传统的O-B分解进行对比。使用CHNS2009年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对数门诊支出的平均处理效应ATE和处理组平均处理效应ATT,分别为0.556和0.519,以此作为对门诊医疗支出城乡不公正的度量,他们占城乡差异的比重分别为64.0%和68.6%。结合O-B分解的结论,城乡门诊差异中有60%~90%属于城乡不公正。文章认为,政策制定者应将焦点由"城乡差异"逐步转向"城乡不公正",应逐步拉平城乡居民的补偿待遇,并通过适当的累进性的...
关键词:
城乡差距 城乡不公正 医疗支出 倾向值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茗语 左根永 李慧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不断加剧,非理性医疗投诉事件不断增多,对医院公众形象与医疗法治环境产生了恶劣影响。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运用有限理性、社会影响、羊群效应、损失规避、禀赋效应、心理账户等理论对门诊患者非理性医疗投诉行为发生原因进行剖析,构建基于行为经济学理论下的门诊患者非理性投诉行为模型,借鉴框架效应与助推理论为医院减少非理性医疗投诉事件提出对策,助推医疗机构的投诉防范管理。
关键词:
行为经济学 门诊 非理性 医疗投诉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璐 方鹏骞
目的:分析武汉市慢性肾病门诊患者的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费用负担等情况,了解当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下慢性肾病门诊患者的保障效果,提出加强慢性肾病综合管理的发展对策和优化建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武汉市6家三甲综合医院267名慢性肾病门诊医保患者进行调研,采用专家咨询法对肾脏科医生进行访谈,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其卫生服务利用、疾病经济风险度、灾难性支出现象、医保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城镇职工医保CKD患者门诊服务利用较为频繁,城镇职工医保类型患者的次均门诊费用高于其他两种医保类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者家庭的疾病
关键词: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慢性肾病 门诊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毛阿燕
目的:以患者因就诊所产生费用的实际报销比例为切入点,探讨在近20年各个阶段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对于不同群体的影响。方法: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重点分析不同医疗保障制度随着一系列改革而导致的患者实际报销比例的变化。结果: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在不同保险项目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系列针对于不同人群的医疗保险政策调整对实际报销比例有一定的影响。讨论:不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报销比例存在较大差异,低家庭收入患者实际报销比例较低。结论:改革在近十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患者的实际报销比例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减少差异使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更加趋向于公平应当是下一步政策调整的重点。
关键词:
医疗保险 报销 自付费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蒋艳 满晓玮 赵丽颖 蔡东霞 刘黎明 程薇
目的:在北京市“医药分开”“医耗联动”综合改革背景下,通过对本地居民和外来就医患者受益人群进行分析,为下一步卫生政策的精准制定和调整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利用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核算2019年北京市医疗机构治疗费用及受益人群构成。结果:2019年北京市医疗机构治疗费用以本地居民为主,外来就医患者费用占比为27.33%,外来就医患者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均高于本地居民,本地居民和外来就医患者治疗费用在机构流向、年龄别、疾病别构成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结论:本地居民和外来就医患者治疗费用中,中老年患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均是费用消耗的主体,外来就医患者主要利用优质医疗资源的住院服务,整体构成呈年轻化,主要流向疑难杂症或北京市优势病种。因此,北京市应加强区域间协作,在政策制定、评价、资源配置等方面,精准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蒋艳 满晓玮 赵丽颖 蔡东霞 刘黎明 程薇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北京“医药分开”“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前后本地居民和外来就医患者治疗费用变化情况,为下一步卫生资源的配置与调整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以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为基础,核算2016—2019年北京市医疗机构不同来源患者治疗费用情况。结果:2016—2019年,北京市医疗机构治疗费用以本地居民为主,外来就医患者治疗费用增长较慢,费用占比从29.35%降至27.33%,改革后本地居民服务量小幅增长,外来就医患者门诊服务量小幅下降,其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均高于本地居民,但增长较慢。改革后不同来源患者药品费用占比均下降明显,卫生材料费用占比小幅下降。结论:北京市医疗机构虹吸效应明显,但本地居民与外来就医患者对医疗服务利用的重点不同,改革后本地居民与外来就医患者次均费用差异减小,患者费用结构均呈优化趋势,但改革对不同来源患者的影响不同,因此,应该合理调整北京市医疗卫生资源的规划与配置,在政策制定与效果评价时考虑不同来源患者受到的不同影响,提高精准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中凯 金国强 李金叶
为评估全面取消药品加成为核心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对患者医疗费用的影响,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三甲公立医院为例,利用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的门诊、住院患者医疗总费用、次均费用及药品费用等样本数据,分析了该院在2017年8月31日22时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前后的患者次均费用及药占比变化情况,进而提出了有效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的措施。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曹仙叶 刘咏梅 刘嘉琪 董薇 朱张祥
本文探究了在线医患咨询情境下,线上医生的回复信息和医生电子口碑对患者定向就诊意向的影响机制。基于精细加工可能模型(ELM),将医生回复的信息量和可读性对患者定向就诊意向的影响视为中心路径,同时视医生电子口碑对定向就诊意向的影响为边缘路径,患者卷入度作为两条路径的调节变量,构建在线患者定向就诊意向的Logit模型。通过采集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的15314位患者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信息量、可读性、医生电子口碑和卷入度对定向就诊意向有正向影响,卷入度增加了可读性和信息量对定向就诊意向的影响,同时削弱了医生电子口碑对定向就诊意向的正向影响。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乐乐 王曦
门诊统筹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能降低城乡居民的门诊就医负担,提高城乡居民门诊医疗服务可及性。本研究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2018年两期数据,建立Probit模型,实证检验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对慢性病患者健康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政策的实施能显著提高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水平,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政策存在“健康效应”;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政策的实施提高了门诊保障水平,显著提高了慢性病患者及时到门诊就医的概率,降低了住院就医的概率,避免“小病拖成大病”;但“分流效应”统计学意义上并不显著,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政策的实施并没有起到预期分流患者的作用。因此,建议适当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保障水平、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以推进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制度的改革进程。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陆心怡 张润彤 朱晓敏
中国正积极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实现患者的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就诊率提出到2017年超过65%的新要求。然而,近10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总体处于下降的趋势,表明距离分级诊疗目标的差距依然存在且逐年增大。为了有针对性地研究不同医疗卫生机构的就诊率影响因素,以更有效地开展分级诊疗制度,以中国医疗卫生机构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部门进行研究,定义患者偏好系数为偏好医院就医的患者人次占患者总人次的比例。基于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的限制,患者并不一定最终选择其所偏好的医疗卫生机构就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陆心怡 张润彤 朱晓敏
中国正积极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实现患者的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就诊率提出到2017年超过65%的新要求。然而,近10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总体处于下降的趋势,表明距离分级诊疗目标的差距依然存在且逐年增大。为了有针对性地研究不同医疗卫生机构的就诊率影响因素,以更有效地开展分级诊疗制度,以中国医疗卫生机构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部门进行研究,定义患者偏好系数为偏好医院就医的患者人次占患者总人次的比例。基于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的限制,患者并不一定最终选择其所偏好的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关于患者偏好系数和医疗卫生机构的就诊率提出假设,并基于马尔可夫过程对患者就医选择过程进行分析,得到理想状态下(即不考虑资源约束和患者偏好)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的平稳状态。采用Anylogic仿真软件对中国国内不同患者偏好系数下的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在此基础上构建与患者偏好系数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偏好系数与就诊率之间的关系受到资源的约束,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不足时,患者偏好系数存在一个临界值,患者偏好系数等于该临界值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达到饱和,当患者偏好系数低于此临界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不再发生变化,但医院就诊率也不再降低,反而保持在稳定水平。当医院资源达到饱和时也是同样的情况。在仿真基础上从定量角度进一步描述患者偏好系数与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之间的关系,通过仿真结果分析患者流拥堵严重的位置。从患者就医选择的偏好角度出发,与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构建关系,以患者需求反推医疗卫生机构的改进措施,提出人才培养与吸引、设备投入、医患关系和试点研究4个方面的建议,对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进而实现分级诊疗的目标以及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