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27)
2023(4769)
2022(4144)
2021(3972)
2020(3498)
2019(8309)
2018(8421)
2017(16120)
2016(9127)
2015(10403)
2014(10406)
2013(10002)
2012(9136)
2011(8299)
2010(8737)
2009(7940)
2008(7898)
2007(6820)
2006(6061)
2005(5230)
作者
(28219)
(23676)
(23621)
(22333)
(15361)
(11297)
(10581)
(9192)
(8979)
(8561)
(8333)
(8193)
(7738)
(7653)
(7549)
(7310)
(7068)
(7061)
(6906)
(6844)
(6019)
(6003)
(5967)
(5506)
(5486)
(5434)
(5326)
(5139)
(4885)
(4781)
学科
(37145)
经济(37113)
管理(23139)
(22095)
方法(21490)
数学(19507)
数学方法(18972)
(18687)
企业(18687)
(9882)
(8665)
中国(8144)
理论(7674)
业经(6851)
(6718)
(5999)
贸易(5995)
地方(5897)
(5813)
农业(5609)
(5407)
环境(5311)
技术(5155)
(5038)
(4899)
教学(4726)
(4726)
金融(4724)
(4516)
(4510)
机构
学院(131965)
大学(131945)
管理(49468)
(47960)
经济(46930)
研究(45578)
理学(43357)
理学院(42823)
管理学(41379)
管理学院(41173)
科学(32359)
中国(32349)
(28427)
(26520)
(25012)
业大(23522)
研究所(23372)
农业(21207)
(20492)
中心(19991)
(19850)
(17901)
师范(17632)
北京(17607)
财经(16829)
(16564)
(15832)
技术(15781)
(15310)
经济学(14267)
基金
项目(93926)
科学(73171)
基金(67832)
研究(62549)
(61650)
国家(61227)
科学基金(51565)
(37991)
社会(37346)
自然(36925)
自然科(36145)
自然科学(36136)
自然科学基金(35441)
社会科(35370)
社会科学(35356)
基金项目(35289)
(32628)
教育(30656)
资助(29888)
编号(24610)
重点(22192)
(19959)
计划(19700)
(19502)
成果(19502)
(19481)
科研(18699)
创新(18234)
课题(18117)
科技(17345)
期刊
(48273)
经济(48273)
研究(33552)
学报(26223)
中国(24343)
科学(23972)
(23515)
大学(19119)
学学(18253)
管理(18250)
农业(16327)
教育(15881)
(14631)
技术(13216)
统计(9327)
(9163)
(8890)
金融(8890)
(8335)
经济研究(7979)
业大(7833)
财经(7792)
业经(7773)
决策(7665)
(7390)
技术经济(6938)
科技(6905)
资源(6875)
(6671)
林业(6464)
共检索到184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瑶君  秦虹  邓光明  汪淑芳  廖莉容  刘超  李仕贵  
2004—2008年于四川沐川定期调查长足大竹象为害的3个慈竹林内所有竹笋上的幼卵和幼虫密度变化,运用主成分、相关和通径分析及决策系数研究影响幼虫种群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幼虫种群变化呈单峰型,8月为高峰期,10月上旬以后虫口密度逐渐趋向于0水平。长足大竹象幼虫种群变化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是旬平均气温,最主要的决策因素是旬最低气温。8种函数拟合表明平均虫口密度与旬平均气温、旬最低气温之间分别用直线函数方程Y=-0.535+0.031X、对数函数方程Y=-1.594+0.600lnX拟合的效果最好,据此建立平均虫口密度气候预测表,提出长足大竹象防治的温度指标为旬平均温度21.5℃或旬最低温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永福  廖国会  金剑雪  程英  张忠民  袁洁  陈小均  江兆春  胡吉锋  
为弄清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幼虫在水稻田间的分布情况,采用全田调查和平行跳跃式取样法,运用Iwao回归模型和Taylor幂法则,研究了稻水象甲幼虫在水稻根部空间的分布型。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幼虫在秧田返栽田虫口密度显著高于移栽田,幼虫在秧田返栽田和移栽田水稻植株根部均呈聚集分布,主要分布在田块的中部区域,但个体间相互排斥,聚集原因系环境因素造成,秧田返栽田密度较高田块的聚集原因除与环境因素有关外,还与稻水象甲幼虫的习性有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鲁汉平  钟昌珍  
蝇蛆养殖技术研究Ⅱ.影响幼虫生长的因子作用模型鲁汉平,钟昌珍(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武汉430070)关键词蝇蛆;幼虫生长;模型PRELIMINARYSTUDIESONHOUSEFLY(MUSCADOMESTICAVICINAMACQ.)LARVAL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祯  赵惠燕  刘光祖  柳建军  
【目的】利用蝴蝶突变模型的性质分析害虫种群数量发生突变的条件和机理。【方法】在已有的害虫种群动态模型基础上添加农药影响因素,建立受天敌、气象环境因素、农药及植被状况影响的害虫种群动态蝴蝶突变模型,并对蝴蝶突变分歧点集所分各个控制区域的系统势函数和平衡点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害虫种群动态的蝴蝶突变模型,并利用蝴蝶突变的性质描述了害虫种群数量变化中的突跳和滞后等现象,解释了害虫种群动态的蝴蝶突变特征。【结论】害虫种群动态蝴蝶突变模型可用于解释昆虫种群动态的蝴蝶突变特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素芬  夏乃斌  屠泉洪  
应用随机过程理论建立了油松毛虫上树后至化蛹阶段的ARMA(p,q)模型,并对该阶段的种群动态进行了模拟,其模拟值与实测值十分接近。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书平  余燕  毕守东  周夏芝  邹运鼎  张国庆  张桢  方国飞  宋玉双  
【目的】提高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幼虫发生量预测预报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利用灰色灾变预测GM(1,1)模型预测了安徽省潜山县1989-2016年马尾松毛虫越冬代、 1代和2代严重发生的年份。【结果】马尾松毛虫越冬代虫口数的GM(1,1)灾变预测模型为:■,其中k为年序号,■为灾变年序号。1代幼虫虫口数的GM(1,1)灾变预测模型为:■。2代幼虫虫口数的GM(1,1)灾变预测模型为:■。根据此模型求得已知年份的拟合值与观察值,对两者差异进行t检验,差异均不显著,即拟合值与观察值间吻合度高,各灾变年精度值平均为84.40%, 84.85%和84.08%,总体平均精度依次为96.25%, 92.34%和94.09%,模型精度高。由此推算未来时刻的预测值得到,从2011年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灾变年算起,再过10 a即2021年为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大发生年。从2011年马尾松毛虫1代幼虫灾变年算起,再过11 a即2022年为马尾松毛虫1代幼虫大发生年。从2011年马尾松毛虫2代幼虫灾变年算起,再过9 a即2020年为马尾松毛虫2代幼虫大发生年。【结论】灾变预测对马尾松毛虫幼虫发生量灾变的预报是一种较理想的预报方法。表4参1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桦  李祥乾  王帆  方睿  杨伟  
【目的】筛选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信息素结合蛋白CbuqPBP2的互作蛋白,为实现利用信息物质对长足大竹象种群持续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GST pull-down联合质谱技术,对长足大竹象信息素结合蛋白CbuqPBP2的互作蛋白进行筛选、鉴定和分析,并采用酵母双杂交试验验证了CbuqPBP2与信息素结合蛋白CbuqPBP1的特异性互作。【结果】GST pull-down共筛选出45个与长足大竹象信息素结合蛋白CbuqPBP2特异性结合的候选互作蛋白,包括CbuqPBP1、ND2、CYTB。这些互作蛋白主要参与细胞过程、定位、代谢过程、应激反应以及生物调控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使用酵母双杂交体系,构建了pGADT7-PBP1重组猎物质粒与pGBKT7-PBP2重组诱饵质粒,通过诱饵质粒毒性检测和自激活检测,表明重组诱饵质粒对Y2HGold酵母菌无毒性作用。共转化验证结果显示,诱饵质粒pGBKT7-PBP2共转化酵母菌株能够在TDO培养基上生长。【结论】CbuqPBP2和Cbuq PBP1之间有相互作用,不同信息素结合蛋白间的互作对深入理解长足大竹象嗅觉感受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汪爱娟  洪文英  吴燕君  李阿根  张舟娜  许张杰  
采用灯下诱蛾和田间幼虫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枇杷黄毛虫Melanographia flexilineata种群数量特征和消长动态,并建立其发生趋势预测模型。结果表明:2008-2013年灯下诱蛾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在4月中旬至下旬(4月14日至29日),其中2010-2012年相对较迟,峰期持续时间、蛾量受当年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呈相应的变化,2008年和2011年为最高峰期虫量,2013年明显低于历年同期;田间幼虫发生量也呈现出相似的趋势,年度间均以第2代幼虫危害最重,峰期主要出现在6月下旬,少数年份推迟至7月上旬,第4代灯下成虫与田间幼虫量均下降较快。在此基础上,以枇杷黄毛虫的田间系统监测资料...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来燕学  
本文对浙江省宁波市松材线虫病疫区内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耐久型四龄幼虫(LIV)的形态及其分化变异作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体内携带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LIV在形态上完全相同;同一来源的(拟)松材线虫的LIV既可发育形成松材线虫,也可形成拟松材线虫。它的分化变异结果受寄主等环境因子影响,规律是:带尾尖突的LIV离开松墨天牛成虫进入黑松多变为无尾尖突的松材线虫;进入马尾松多变为带尾尖突的拟松材线虫。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屠泉洪  夏乃斌  李湛东  
本文根据油松毛虫幼虫转移生境的特性,将其越冬过程分解为上树阶段和下树阶段.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寻找出影响越冬幼虫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主要是越冬幼虫生境的温度和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在此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回归建立数学模型,预测越冬幼虫种群数量,为制定油松毛虫防治策略提供准确的虫情报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兰星平  杜凌  陈恩军  黄丽  
马尾松球果小卷蛾幼虫混合种群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研究兰星平,杜凌(贵州省森林病虫检疫防治站贵阳550001)(贵州省种苗站贵阳550001)陈恩军,黄丽(林业部种苗总站北京100714)(贵州黄平县横坡林场黄平556100)关键词马尾松,种子园,球果...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童应华  陈顺立  林强  
应用10个绿僵菌菌株对萧氏松茎象幼虫进行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以浓度为(1.5±0.5)×106个.mL-1的孢子悬液喷菌,校正死亡率最高为91.90%,最低为15.28%,僵虫率最高为91.32%,最低为24.80%,LT50为5.39-10.12 d,单头虫体平均产孢量为106-107个.头-1.Ma1291-2、MaWP-01菌株对萧氏松茎象幼虫致病力较强,喷菌7 d后僵虫率分别为89.56%、91.32%,LT50分别为5.49、5.72 d,经不同剂量测定LC50分别为2.5707×104、1.9871×104个.mL-1,这2个菌株对萧氏松茎象生物防治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平平  冯露之  李媛  李祯  赵惠燕  
【目的】根据小麦蚜虫种群动态变化和气候因素的关系,建立小麦蚜虫种群动态的突变模型,以期为蚜虫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假设研究区域不变,小麦的品种、天敌状况、农民施肥、喷洒农药年际变化变化很小时,将气候因素加以细化,以温度、相对湿度和作物生长状况为控制变量,在广义logistic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蚜虫种群动态变化的燕尾突变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构建了受温度、相对湿度、作物生长状况3种因素作用的小麦蚜虫种群动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燕尾突变模型。利用燕尾突变模型预测了蚜虫种群动态在气候因素影响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威君  张孝羲  习宜元  
长足象(Mecysolobusero)对大叶醉鱼草(BuddlejadavidiFr.)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天敌。研究结果表明:长足象在南京地区一年发生2~3代,以成虫在植株下部枯枝落叶或表土中越冬,越冬代危害期在5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第一代危害期在7月中上旬~8月上旬;第二代危害期在9月上中旬~10上中旬。盛夏高温,日平均气温29℃以上,可引起该虫的生殖滞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庆杰  迟德富  
【目的】筛选对杨干象幼虫具有高致病力的真菌菌株,测定防治效果,为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用7株虫生真菌菌株对杨干象幼虫进行室内致病力测定,筛选出高致病力菌株并进行林间生防试验,对受侵染的杨干象幼虫的致病症状进行研究。【结果】1)用菌株CFCC87323以108conidia·m L-1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杨干象幼虫,校正死亡率达93.38%,致死中时LT50为3.536天,致死中浓度LC50为7.0×103conidia·m L-1;林间生防试验采用108conidia·m L-1孢子悬浮液涂干法,校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